<p class="ql-block">辛丑年清明,《颜神王弘化》连环画暨颜神王氏家族第三届祭祖之际,在莱芜车辅出版发行,连环画详细介绍了王弘化伟大、传奇、悲壮的一生。</p> <p class="ql-block">王弘化,颜神西关街人,生于明隆庆戊辰(1568)年,卒于崇祯甲戌(1634)年,享年67岁。弘化自幼聪慧伶俐,拜张尧封先生为师。成年后在西关创办私塾,教书育人,培养了两位进士,颜神的张晓和西河的翟凤翀,两人后来官至兵部尚书。王弘化大器晚成,万历戊午(1618)年他年逾五十才得以中举,仕后任巩昌府推官,崇祯四年(1631),擢升茶陵州知州。王弘化去世后,他的墓志铭由毕自严撰文,赵振业篆額,任浚书丹。</p><p class="ql-block">墓志铭2208个字,记载之详细,篇幅之宏大,并且三位明朝重臣联袂完成,实属罕见,可见他在人们心中的分量非同一般。</p> <p class="ql-block">王弘化祖父王宝仁慈懿德,友邻善众,很受众人的尊重和拥戴,在闾里,多次被表彰为地方善人。其父王镐为人性情率直,好爽洒脱,能干而且很有气度,尤其具有好善乐施,且助人而又不愿为人所知的优良品德。他的所作所为,给弘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可惜,王弘化童年时,父亲王镐就不幸去世,撇下孤儿寡母。父亲的去世,给年少的弘化带来了极大的心理伤害,同时,也使他早早成熟起来。</p> <p class="ql-block">弘化年少好学,母亲苦心教育。随着年龄的增长,书越读越多,道理越来越深,年仅十三岁的弘化,便遵从母命,外出游学,拜求名师,研修学问,考取功名。他有幸投奔张尧封先生,拜读其门下。先生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并且具有伯乐的眼力,富有评价鉴别人才高下的能力。他对学生要求很严,对王弘化非常赏识,因而要求特别严格。弘化也非常争气,每次考试都名列前茅。</p> <p class="ql-block">人生有诸多不顺,弘化几次科考不第,但他没有气馁,一边苦读,一边在西关创办私塾,教书育人。他有满腹经纶,又善于言教身传,前来求学的人络绎不绝,就连老师张尧封也把儿子张晓送来,给他当学生。他教育的两个学子翟凤翀和张晓分别考中进士,后又都官居大司马。</p> <p class="ql-block">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弘化公年逾五十,凭《尚书》《孝经》等经书,在科举考试时得以中举。不幸的是,这时母亲突然得病,一病不起,弘化心急如焚,日夜照料。母亲还是撒手人寰,他痛不欲生。只因悲伤劳累过度,整个人骨瘦如柴,乡邻无不为之感动。</p> <p class="ql-block">明天启五年(1625),弘化公五十七岁时,才被选为甘肃天水掌狱论的推官(司理)。</p> <p class="ql-block">他主掌司理,简洁谨慎,公正严明,支持申诉,努力洗雪冤狱。在任期间,他尊崇儒术,创办教育,鼓励读书人,提高了学子的积极性。</p><p class="ql-block">明崇祯初年,弘化公主持陕西延安西部一带武举乡试,他公开公正,唯德唯才,择优录取,经军事主官审查鉴定,选拔出多个保疆御敌之将才。</p><p class="ql-block">由于政绩突出,被朝廷选为特使检查辅导边关情况。他不但注重军队的治理,而且还重视加强城防设施的加固,对于年久失修的城墙、城堡,组织人力物力重新垒砌,以保证防御工事起到重要的堡垒作用。</p><p class="ql-block">他重视武器装备的配置,积极推动武器装备的更新换代。不等不靠,自己动手,冶炼铁水,制造大型火炮。戍边将士纪律严明,斗志昂扬,所扼守的西北一带要塞,二十四关均高高耸立,旌旗招展,固若金汤。</p> <p class="ql-block">由于地方官僚管理不善,贪污腐败,挪用军饷,致使地方军队因缺少粮饷,造成官兵哗变造反。朝廷专管巡视大臣兵部尚书袁可非常焦虑,急忙招见王弘化商议平叛等军机要是。弘化公仔细分析了地方军队兵变的实际情况,提出了自己的平叛方略。袁可立即授一密旨,全权委托弘化处理平叛事宜。</p><p class="ql-block">弘化了解兵变的真正原因,他知分寸,懂换位,便脱去官服,扮作巨商富贾,携带银两匆匆赶往边关。他只身一人直抵叛军大营,说明自己的商人身份,表示非常同情边关将士,遂将银两散发给军中将士,将士也对弘化非常敬重和信任。交谈中,弘化就目前局势晓以厉害,动之以情,劝说他们放弃反叛,回归朝廷。弘化公的大智大勇成功制止了这次军队的哗变,避免了一场血腥杀戮。</p><p class="ql-block">弘化公不顾个人安危,单骑赴营,平息兵变的英雄行为,得到了群臣的赞扬,这种敢于担当的精神受到朝廷的褒奖。</p> <p class="ql-block">明崇祯三年(1630)冬,王弘化被擢拔为霸州刺史。正待上任霸州之时,弘化公又被任命为茶陵知州的旨令下达。</p> <p class="ql-block">身为地方父母官,他处处为民着想,为老百姓解决实际困难,体察民情,时刻关心百姓疾苦,百姓无不对皇上感恩戴德,也对弘化公佩服的五体投地。人们为了歌颂他,记住他的大恩大德,把弘化公的肖像和事迹,刻在天水首阳山的山崖上。人们用这种方式报答他,可见其善良仁爱的德行在当地影响之大。</p><p class="ql-block">弘化公作为朝廷在陕甘一带所推行的政策、所取得的功绩,在任职期间的个人修为,人们将其载入了当地县志。</p> <p class="ql-block">弘化公上任之前,茶陵州各地方官史为满足官府和地方所需,每年不断加派徭役赋税,造成多地百姓民不聊生怨声载道。各地方苛捐杂税没少收,却年年拖欠上交官银,造成财政年年亏损。弘化公深知茶陵州问题的严重性。</p> <p class="ql-block">弘化公强硬出手,严惩腐败,取消不合理的限制条令,下令“土、农、工、商”经营,只要遵纪守法,不受限制。他还亲自到码头视察,检查货船状况,核对调运京师和戍边的物资数量。他还注重当地教育事业,修建学堂,振兴教育,把复兴传统文化列入自己的议事日程。</p><p class="ql-block">弘化公综理茶陵州事务,不辞辛劳,事事亲力亲为。不长时间,茶陵州就得到有效治理,政治清明,经济繁荣,百姓安居乐业,茶陵州百姓对弘化公真是敬若神明。</p> <p class="ql-block">弘化公大刀阔斧的治理茶州,秉公办事,却不料得罪了不少人。一些利益受损的官员匿名向朝廷告御状,竟信口雌黄中伤弘化公。这些混淆视听的谣言,无中生有的诬告,不仅蒙蔽了部分上级官史,而且朝廷也澄之不清,竟然决定调离他。弘化公接旨后,没有怨天尤人,牢骚满腹,而是淡然处之,以为这是官场常事,不必争辩。这就是弘化公的胸怀和气度。他辞官办理交接后,便匆忙启程东归返乡。</p><p class="ql-block">一路舟车不停,恨不得插翅飞回家乡,见到父老乡亲和结为青社般水之盟的毕自严等的同僚好友。离开官场,一身轻松,骑马摇鞭,奔驰在返乡的大道上。弘化公年纪虽大,但精神矍铄。众人见状为之惊叹不已。</p> <p class="ql-block">弘化公长期在外履职,无暇回家,乍回到家中,阖家非常高兴,乡亲也纷纷前来探望。然而,回到家没多久就疾病缠身,竟卧床不起。家人心急若焚,四处求医,悉心照料,病情扔无好转。朝中同僚及下属非常关注其病情。亲戚邻人纷纷前来探望,期盼弘化公病体早日康复。哪知弘化公一病不起,医治无效,于崇祯甲戌(1634)年五月初一逝世。</p><p class="ql-block">太学茂才卜乙亥(1635)三月十七之吉襄葬事。出殡时,浩浩荡荡的送葬队伍,占满街巷,人们自动停下生意,停止娱乐活动,许多人扶着灵柩棺木嚎啕大哭。一位羸弱多病的八十岁老人,也放下拐杖跪下磕头,可见弘化公在人们心目中是何等重要。</p><p class="ql-block">漕运大臣赵暨垣叹息:这许多夸奖赞誉的话语,仅是罩了一层华丽的外衣而已。其实王公真正令人佩服的品格,是不可能用嘴说清楚的。凭王公的心计和能力为证,肯定公正无私,朗如日月。弘化公功勋显赫,与日月同辉,才仅仅将他这样的人才弃置于远荒僻之地,而且还遭受到佞人含沙射影地诬陷加害。竟然使他怀揣未遂宏愿而怅然逝去。这是天意,还是人祸?</p><p class="ql-block">户部尚书毕自严沉痛的说:你在秦楚一带做官,虽有书信来往,但终不常见,刚打算于这般水边共叙兄弟之谊,没想到你却舍我而去,太令人心寒了!</p><p class="ql-block">弘化公为颜神的教育事业奋斗了大半生,堪称博山的早期教育家;他为国镇守边疆,除暴平叛;为官清正廉洁,大公无私;为民爱民如子,造福一方。</p> <p class="ql-block">弘化公去世后安葬在颜神荆山下,王家老林——金丝洼。1955年秋,城区改造,我五世祖弘化《墓志铭》出土面世,其遗骨迁至莱芜车辅王氏支族老林。这次清明祭祖,莱芜车辅支族又重修了弘化墓,供王氏后人瞻仰、缅怀。这也是在莱芜车辅出版发行《颜神王弘化》连环画的真正原因。</p> <p class="ql-block">2018年颜神王氏家族续修族谱,石炭坞王连峰负责弘化公《墓志铭》的译文工作。2019年颜神王氏家族第一次祭祖期间,他提议把弘化祖的事迹用连环画的形式表达出来,向人们展示他伟大而又坎坷的一生,各支族上下坚决拥护和支持。随后工作立即开展起来,经过近两年的共同努力,由龙泉和庄王连强、王连用、王溪强等出资,莱芜车辐王连强负责印刷费用,博山石炭坞王连峰编译,博山著名画家韩宗峰绘画,山东家谱学会理事张家森先生策划兼文史顾问,王仲仕提名的《颜神王弘化》连环画,于2021年清明终于同大家见面。这是颜神王氏家族的一件大事,不仅宣传了博山历史名人,又是人们茶余饭后的一道精神大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