予一场作文之约,建一座语文的城——肖雨荻、陈建名师工作室送教暨初高中作文教学衔接研讨活动纪实

<p class="ql-block">  四月的和风最是醉人,四月的实中最是温暖。</p><p class="ql-block"> 这温暖,不只源于这醉人的和风,更是来自最热情的语文人。</p><p class="ql-block"> 4月16日上午,肖雨荻、陈建名师工作室成员代表,县教科院语文教研员,阳新北部教育联盟学校语文教师代表,实验中学语文教师,相聚实中,在肖雨荻、陈建名师工作室的引领下,赴一场作文之约。</p><p class="ql-block"> 为充分发挥黄石名师在教育科研方面的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构建城乡教育的良性通道,市教科院组织了此次送教活动。活动以初、高中作文教学衔接研讨为主题,为与会师生带来了两堂精彩而扎实的作文课,还有切实有效的作文指导讲座,引发了在场语文老师对于作文教学新的思考。</p> <p class="ql-block">  我校李永红校长对此次活动高度重视,在活动组织等方面给予了精心指导和大力支持。活动由我校张绪梁副校长主持,出席活动的领导有:黄石教科院中学语文教研员陈建老师,阳新教科院柯于涛院长、周理文副院长、语文教研员王敏老师。阳新北部教育联盟学校语文教师代表、本校语文教师以及实中国际部初三四个班学生三百余人参加了活动。</p> <p class="ql-block">  会议首先由张绪梁副校长致辞,张校长对莅临此次活动的领导和老师表示热烈的欢迎,对肖雨荻老师及陈建老师做了隆重的介绍,并指出此次活动,有专家的引领,名师的示范,定会成为一场语文人思想交流与碰撞的盛会。</p> <p class="ql-block">  热情洋溢的致辞后,紧接着,黄石二中的陈滔老师,为我们带来了一堂让人耳目一新的作文教学课——《求真求细 惟妙惟肖——让人物跃然纸上》。初看题目,就一下子抓住了师生的心:哦,这是一篇指导写人的作文课。写人记事类作文是初中生作文训练的重点,如何让笔下的人物惟妙惟肖,跃然纸上?这是师生都最为关注的,而陈老师仅用这堂作文课的课题,就让我们一下子记住了两个关键词:真和细。而整堂课正是紧紧围绕这两个字,来指导学生写人的方法。</p><p class="ql-block"> 陈老师首先从去年的疫情谈起,出示钟南山院士在新闻发布会上的图片,让学生观察钟院士的表情,说说这幅图片里的钟南山院士有何特点?顺着学生的回答,陈老师循循善诱,让学生明白:每个人物都具有独特性,只有捕捉典型的特征,写出具有特征性的细节,才可以写出鲜活的生命。接着,陈老师以初中语文教材中两段经典的人物描写片段为例:鲁迅的孔乙己外貌描写片段,和杨绛对老王的外貌描写的片段,引导学生品读,从而悟出作家是如何捕捉人物特征的,那就是“细致观察人物不同于他人的,特定情境下的特点,这样才能更加真实地刻画出人物。”再回过头看钟南山院士的图片,指导学生细致观察,得出第一个写人的妙招:(一)捕捉特性还原真。</p><p class="ql-block"> 观察,是写作的第一步。接下来,陈老师精心挑选了初中教材中几个典型的人物形象:《最后一课》中对韩麦尔先生的外貌描写,《背影》中望父买橘的动作描写,《我的叔叔于勒》中对父亲菲利普的神态语言描写,孔乙己的语言动作描写,《故乡》中对中年闰土外貌的描写,还有杨二嫂的经典外貌描写,以及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的老王.......通过对这些典型的人物形象描写进行归类,指导学生写人的第二、第三个妙招:(二)合用描写刻画细;(三)巧用修辞笔法妙。</p><p class="ql-block"> 陈老师给出三大妙招还不算,最后又给出画龙点睛的一招:情感评价神韵肖。我们不少学生在写人时,容易停留在单纯的为了写人而写人,甚至只是追求语句的优美华丽,文章的内涵总似乎缺了点什么。陈老师强调:“写人物事件,不能正确地传达情感,都是无效的。要善于借助一些凝练的句子,显现人物精神,提升文章的高度,进行点睛式的概括。”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这一方法,陈老师举了三个典型事例:杨振宁写的《邓稼先》中对邓稼先的评价;臧克家写的《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中对闻一多的评价;网友及《人民日报》中对钟南山院士的评价。通过这三个由课内到课外的典型事例,学生领会到:精彩的抒情和议论,提炼了人物的精神品质,起到了升华主旨的作用。</p><p class="ql-block"> 最后,陈老师布置了一项作业:用今天所学的写人四大招,去写一个自己认为很有特点的同学。相信孩子们已经知道如何去写人了。</p><p class="ql-block"> 这真是一堂高效而实用的语文课!</p><p class="ql-block"> 为了呈现这堂作文课,陈老师背后付出了多少心血?对初中语文教材做了多么深入的钻研!</p> <p class="ql-block"> 如果说陈老师为孩子们写人支了四大招,那么接下来刘文文老师又为孩子们写景打开了一扇窗。 </p><p class="ql-block"> 《景物点染,活色生香——巧借景物描写打造记叙文亮点》,这是刘老师用心定下的作文课标题,而这堂课也正如标题一般:活色生香,引人入胜。</p><p class="ql-block"> 刘老师先带领学生品析经典,明方法。分别以《故乡》中第一段的环境描写;《孤独之旅》中间部分一段优美的环境描写;《秋天的怀念》文末的环境描写,让学生品析:此处景物描写在课文中所处的位置,景物特征及作用,景物描写方法,在此基础上总结出记叙文中景物描写的位置及作用,还有写景方法。掌握了方法,刘老师让学生学以致用,练技巧,当堂进行写作小练笔:为一篇缺少写景的记叙文《迷雾》,添加适当的写景,使之活色生香。刘老师自己还做了写作示范,在老师有效的指导下,孩子们当堂写作,当堂展示,果然出彩!因为有了正确方法的指引,让学生颇为头疼的作文变得容易多了。</p><p class="ql-block"> 最后,刘老师在学生展示习作,并谈了写作思路之后,总结了本节作文课的方法要点:一个原则:景物描写要有明确的目标;两个要点:(1)抓住特征,描写生动具体;(2)情与景要和谐统一。三个方法:(1)巧用动词和修饰词;(2)动用各种角度、感官和修辞;(3)展开联想和想象。</p> <p class="ql-block"> 两堂作文课,一写人,一写景,正是我们初中阶段写作训练的重头戏。同时,这两节课,紧扣阅读题考点,如对人物描写的品析,记叙文中环境描写的作用,不也是阅读题必考的题型吗?两位老师潜心钻研初中教材,精心备课,为我们初中语文老师今后如何上作文课,做了很好的示范。作文教学应当紧扣文本,以阅读为载体,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写作是阅读的高级表现形式。我们语文老师应该努力通过作文课,带领学生去发现写作之美,让作文课尽显语文魅力。</p><p class="ql-block"> 下课铃响起,在场的师生还沉浸其中。</p> <p class="ql-block">  张绪梁副校长对两堂课给予了高度评价:花开两朵,尽吐芳华。两堂课都重视写作情境下的技法指导,通过任务分解搭建写作支架,有效打通了阅读与写作的通道,实现了初高中作文教学的有效衔接。 </p><p class="ql-block"> 接下来,阳新教科院王敏主任对两堂作文课做了点评发言,她首先高度评价了两堂作文课的独到之处,接着指出语文老师讲作文课,一定要深勤研读中考试题,将考点反作用于作文教学之中;还可以用好手头的教辅资料,对学生进行微写作训练。</p><p class="ql-block"> 王敏老师的发言,引起了在座老师对作文教学的新思考。</p><p class="ql-block"> 随后,王老师将话筒交给了黄石二中的漆水强主任。漆主任谦逊而幽默,他说:“阳新实中是阳新初中的龙头学校,培养了许多优秀学子,二中很多品学兼优的学霸就是从实验中学走出去的。”漆主任指出,初高中作文的衔接非常必要,此次活动为相关作文研讨与交流提供了很好的平台。</p> <p class="ql-block">  最后,活动的舞台交给了黄石教科院陈建主任。</p><p class="ql-block"> 陈主任一上台,就自带偶像气质,他的风趣诙谐让座无虚席的学术报告厅,笑声阵阵,掌声不断。陈主任讲座的主题是:《依据课程标准 贴近生活实际——2020年全国作文题考查分析及作文指导建议》。</p><p class="ql-block"> 陈主任首先为我们简要讲述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初中生写作的七大要求,联系中考及部分高考作文题,总结出初中生写作内容的六个方向:1.关注中学生个人生命成长仍然是首选;2.越来越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3.理性的思辨能力得到更为充分的体现;4.想象作文的种子正在潜滋暗长;5.地域特色文化不容忽视;6.结合整本书阅读写小作文。</p> <p class="ql-block">  接下来,陈主任又为语文老师提供了宝贵的作文教学建议:首先明确作文课课型:读写结合课、语言训练课、体验感悟课、作文与思维课、话题讨论课、作文交流课、作文方法课等。陈主任对于今天的两节作文课给予了充分肯定,评价陈涛老师的课是一堂很好的写人方法指导课,刘文文老师的课是一堂优秀的写景方法指导课。陈主任给出的第二条建议是:强化片断训练,加强学生的微写作训练;还有第三条建议:引导学生一材多用,考场作文学会灵活运用自己使用过的好的材料,详略得当,提高考场作文效率。最后,就是希望语文老师拥有菩萨心肠,作文给分不要太紧。我想这一点也是出于鼓励学生的写作吧!语文老师确实有责任,教给学生正确而有效的写作方法,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增强学生写作的信心。</p> <p class="ql-block">  陈主任的专题讲座结束后,与会师生仍有种意犹未尽之感。一直以来,陈主任都在为建一座黄石语文人的城而努力,为黄石语文人提供了很多很好的学习交流的平台。 </p><p class="ql-block"> 此次活动,与会师生受益匪浅,特别是与会老师,更是充分感受到了肖雨荻、陈建名师工作室在教育科研方面的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促发了我们初中语文老师对作文教学的新思考。</p><p class="ql-block"> 予一场作文之约,我们每一个语文人都在思索;建一座语文的城,我们每一个语文人都在努力!</p>

作文

语文

作文课

写作

描写

老师

学生

陈老师

教科院

陈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