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意镬耳屋古村

鸥鹭(风光画意摄影+歌者)

<p class="ql-block">广州增城坑贝村的历史有780多年,和这座城市许多老村庄一样,虽然寂静如斯,却曾经有过一个热热闹闹的过往坑贝村的得名,源于附近金坑河盛产的坑贝。</p> <p class="ql-block">开村的历史,可以追溯至南宋嘉定年间。第一个来此落户的是一个叫毛富兴的人,他的籍贯有可能是山西。</p> <p class="ql-block">毛富兴是这支翻山越岭来到岭南的毛姓家族的第五代,他的同胞兄弟还有若干也落户增城,除了坑贝村之外,这附近还有五六条自然村也都是毛姓人的天下。</p> <p class="ql-block">坑贝村建村伊始的建筑已经完全消失不见了,目前通面宽152.43米,通深53.96米,面积8225.12平方米。整体建筑分为11列5排。独立的房屋形制基本相同:硬山顶,碌灰筒瓦,锅耳封火山墙,施彩绘,面阔均三间,宽度为10.49米,排、列之间有纵横青云巷。村落格局形成于明末清初,很难得地整体保存到了今天。</p> <p class="ql-block">村口第一个建筑,是大书房。把读书的场所安置在村落建筑布局中最重要的地方,也反映了坑贝村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几百年来,坑贝村的村民都是在这里接受启蒙教育,包括瑞伯当年也在这里读过书。</p> <p class="ql-block">坑贝村的得名,源于附近金坑河盛产的坑贝。开村的历史,可以追溯至南宋嘉定年间。</p> <p class="ql-block">这就是最典型的广府建筑风格。古时的广州人都是栖息在这样的村庄里的。</p> <p class="ql-block">岭南人对风水一向在意,坑贝村就是完美的范本。它依山傍水,前面是清澈的西福河,后依绿树葱郁的后龙山,村子本身又是“外圆内方”。</p> <p class="ql-block">“圆”的是村前半月形的消火塘,“方”的是池塘背后四平八稳的村落格局。圆代表天,方正则代表地,人居住在中间,就是天、地、人三才具备。上接天气,下接地气,中间聚合人气,颇合堪舆之意。</p> <p class="ql-block">这样的布局,对于村落的管理十分有利。广东的古村落多数是“梳式布局”,只有纵巷,没有横街。坑贝村却是个例外。</p> <p class="ql-block">这里的五十四栋房屋,像是整齐列队的卫兵,是“棋盘式布局”。在当时土匪时常出没、治安环境不容乐观的情况下,只要把村口的门户关闭,整个村落每个房子之间,就可以借助纵横的巷道自由交通,发挥守望相助的精神。</p> <p class="ql-block">如果从高空往下俯视,你会发现,坑贝村的镬耳屋,后排会比前排地势略高,纵向的小巷在连通前后的同时,还修筑有一条条排水沟,这样雨水会顺着地势,一直排放到村前的水塘,而不会倒灌进屋子里。</p> <p class="ql-block">因为房屋纵向排列,密集而规整,因此可以大大地减少辐射热,取得良好通风。因为前有池塘,后有后龙山,就算是最炎热的季节,都会有清凉的风吹过。</p> <p class="ql-block">坑贝村镬耳屋传奇,在这镬耳大屋群中间穿行,你很难不佩服当年规划出它的人的精巧构思。</p> <p class="ql-block">坑贝村的村民口耳相传,这位了不起的人物,是明清时候村里出的一位大官。坑贝村里连绵成片的镬耳屋,正是村子曾经风光无限的最好证据。</p> <p class="ql-block">在坑贝村人的心目中,镬耳屋寓意着富贵吉祥、丰衣足食。只有获得功名的人才能采用。谁的家“镬耳”大,选材讲究,装饰堂皇,谁家就越有财势。</p> <p class="ql-block">这些高高耸起的“镬耳”,真正的名字叫“封火墙”。过去的乡村里,到处都是禾秆成堆,极易起火,房屋之间连接紧密,一旦风助火势,火苗就很容易蹿上邻家瓦头。</p> <p class="ql-block">而大大的镬耳状山墙,可以有效阻止火势蔓延。平时没有火灾的时候,高高的镬耳山墙也有用处。</p> <p class="ql-block">它像一双大手,将朗朗清风引入两侧长长的巷道,微风又会透过门窗,流入屋中。</p> <p class="ql-block">尽管镬耳屋的窗户都很小很窄,可是屋子里依然可以清凉如水。</p> <p class="ql-block">山墙为何被做成镬耳状,源于一个无法证实的传说。相传明朝名满珠三角的太师梁储,年老告归时,依依不舍的皇帝问老师有何要求。</p> <p class="ql-block">老太师沉吟片刻才讲:我想仿照皇家建筑, 在家乡建一间房子,这样只要一抬头,就仿佛看到了皇宫,也就想到皇上。</p> <p class="ql-block">当朝皇帝很痛快地批准了梁储的请求,这种颇似皇宫又具地方特色的镬耳屋,从此在岭南扎下根来。</p> <p class="ql-block">仔细端详,坑贝村的镬耳屋,确实有些像明朝文官的官帽模样。</p> <p class="ql-block">所以村民笃定地相信,自己的祖先一定是相当了不起的人物,才能让全村都建起了镬耳屋。</p> <p class="ql-block">而事实是:虽然在一段时期之内,确实是只有取得功名的官宦人家才有资格享受镬耳屋的优惠——所谓“千两黄金万担谷,夜夜笙歌镬耳屋”、“手抓镬头耳,有得蒸来有得炒,衣食丰足无牵挂”是也——但是因为岭南地区山高皇帝远,所以镬耳屋早早地就平民化起来。</p> <p class="ql-block">“镬耳屋其实并不像庑殿顶、歇山顶那般尊贵。一般的老百姓要是用那种屋顶盖房子,真是要冒砍头的风险。”</p> <p class="ql-block">尽管如此,坑贝村整片的镬耳屋还是很值得崇敬。“这一方面证明当时坑贝村的权力机构执行力很强,能够统一规划这一片建筑,另外一方面也说明整条村的经济状况比较好,贫富相差也不大。”</p> <p class="ql-block">而镬耳屋统一的黑色也有特别的含义。在中国五行学说中,黑色代表水。</p> <p class="ql-block">广州地在南方,属火。黑色的镬耳,是借用北方玄武水神的黑色来压镇南方火邪和住宅之火。</p> <p class="ql-block">现在的祠堂里,景色凋敝。当年却有彩绘雕刻于墙上,美轮美奂。</p> <p class="ql-block">这些美丽的细节,一部分在战乱时期被日本人毁坏,一部分在“文革”期间,被惊弓之鸟般的村民用石灰覆盖,不复当日的华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