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遇见,笃行致远——杭州市天长小学跟岗学习第一期简报

luojing

<p>  2021年4月12日至16日,苏溪区域五所学校数学骨干教师前往杭州市天长小学进行为期一周的跟岗学习。</p> <p><b>跟岗学习第一天</b></p> <p>  天长小学根据年级、学科,为跟岗的五位老师精心安排了导师。早上8:00在孝女路校区简单分派后,老师们分别找到了各自的导师随堂听课。</p><p> 在孝女路校区的三位教师分别听了赵忠老师的《养蚕中的学问》和沈美莲老师的《带分数与假分数的互化》。在东坡路校区两位老师听了吴恢銮老师《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导师们毫无保留地介绍教育经验、教学方法,帮助老师们尽快学习领会到天长小学教育的经验与特色。接着,在各自导师的带领下,五位老师共同听了天长小学实习老师上的《找规律填数》和天长小学本校数学教研课《三角形的边》,并有幸聆听了导师的评课。导师们的评课,非常细致,针对性强。对于教龄1年的实习老师,在肯定教态和教学环节的同时,反复讨论,让上课老师多关注学生的学情,以及基于学情的有效提问。而对上教研课的老师,更多是关注学生学习的活动,教学理念是否以生为本。在课余时间,老师们在导师的指引下,参观了学校,不同主题的手绘板,不同年级的阅读区,无不体现了操场中间“开发潜能,发展个性”的理念。</p> <p><b>跟岗学习第二天</b></p> <p>  “面对有差异的学生,实施有差异的教育,促进有差异的发展,让每个孩子都有差异的成功。”差异教学作为天长小学的特色,楼朝辉校长介绍了天长小学“差异教学课程”建设的发展历程,通过提供课程的多样化选择和课堂上不同的学习方式,让每个孩子能获得不一样的发展。紧接着,施民贵特级教师以《镜与灯:世界•作者•作品•读者》为题,从语文习作角度深入浅出地畅谈了差异理念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让老师们受益匪浅。</p><p> 下午,老师们聆听了由蒋军晶名师工作室带来的两堂阅读课:奚立群老师的《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及蒋军晶老师的《海的女儿》。奚老师的课轻松活泼,引导孩子们深层次地提问和思考,学会自主寻求问题的答案,蒋老师的课生动有趣,更多的是教孩子们学会读童话的方法。</p> <p><b>跟岗学习第三天</b></p> <p class="ql-block">  “学生的差异有哪些?”“实施的载体怎么创设?”“如何评价学生的发展?”楼校长重点介绍了天长联合阿里巴巴启动的天长作业智能化管理系统。孩子可以把作业传入系统,第一时间看到老师的讲解,让每一次的作业变成数学实践,为有需要的家长提供差异化的方式。接着天长教师发展中心主任钟意意和天长教师管理中心主任沈美莲分别向老师们介绍了差异教师梯队建设和差异课程建设,学校课程丰富,教师都有自己的个性。</p><p class="ql-block"> 下午,老师们有幸参加了吴特的名师工作室建设和交流活动,首先听了王雪晴老师和刘璨老师执教的《平均数》的同课异构。两位老师分别从不用的角度引出研究平均数的必要性,通过课堂活动一步一步让学生发现求平均数“移多补少”和“先合后分”的两种计算方法。感受平均数的虚拟性,深度理解平均数代表一组数据的整体水平。吴特分享了他带工作室的经历和经验,吴特指出,要把老师的阅读放在第一位,工作室围绕“读--做--写作”要培养的是学术型的教师。</p> <p><b>跟岗学习第四天</b></p> <p class="ql-block">  早上依旧是随班听课,老师们认真听取了吴恢銮老师上二年级练习课,吴老师结合课本的练习题,进行分割、整合和改编,给学生充足的时间练习,练习基础知识之外,还利用练习的改编出示变式,通过练习反馈及层层追问,让孩子们巩固知识的同时,深挖知识的内在,深化了本单元的知识点,实现了单元内知识的有效联结。</p><p class="ql-block"> 下午二年级跟岗学习的老师们跟随吴恢銮老师来到了美丽的富阳八小,聆听了由八小方圆老师和加文霞老师带来的两节关于统计图的课堂,虽然这两节的编排与目前老师们在上的北师大版的教材内容有不同的地方,但是两位老师基于学情和教学目标演绎的两节课依旧让老师们记忆深刻,意犹未尽。</p><p class="ql-block"> 四六年级的老师们留在东坡路校区参与了天长小学的数学教研活动,先是由一位老师上一年级数学课《探数游戏》,接着一年级组代表针对这节课从“教材对比、学情诊断、课堂剖析”三个方面深入解读。天长小学浓厚的教研氛围给老师们留下了深刻印象。</p> <p><b>跟岗学习第五天</b></p> <p class="ql-block">  早上老师们聆听了赵忠老师的数学课,内容是六年级的《立体图形的再复习》,课堂围绕着“将一张纸转一转、卷一卷,会形成什么样的图形”这一问题让学生展开探索,思维得到了更高的提升。</p><p class="ql-block"> 接着,老师们又聆听了天长小学德育管理报告,王润毛老师将天长学子富有活力的各项活动一一展示,一张张照片都是孩子们成长的数据积淀,让我们对天长的“差异教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p><p class="ql-block"> 会后,老师们相聚一起,在天长小学多功能教室交流这五天来学习的点点滴滴,大家感慨良多,<span style="font-size: 18px;">每位老师都有自己的收获。施特、吴特对本次跟岗的数学老师这段时间认真的学习态度表示肯定,并希望老师们继续努力钻研教学,争取更上一层楼。</span></p> <p class="ql-block"><b>收获篇</b></p> <p class="ql-block">01理念更新,让“差异”有支撑</p><p class="ql-block"> 差异理念已深深扎根在天长师生的心中,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特的存在,大家“尊重差异,理解差异,发展差异”,也正是这种差异理念,造就了天长开放、包容的校园文化。我们的校园文化也应该深思这一点:如何让理念深入,使它成为校园文化的支撑点?天长小学坚持非线性原则,灵活引导孩子的差异学习,天长的教师总是好好说,孩子们也愿意好好听,不以“一刀切”的标准规范学生,给每个孩子最合理的建议,让每个孩子认可自己的努力,确定自己的目标。这样的差异理念,不只在课堂上,更是校园文化的支撑。天长的校园美化中,随处可见的是孩子的画作、手抄报、书法作品,各类作品主题明确,切入点又极具特色,让每个孩子都融入文化中。天长的课外拓展课也为差异理念提供了巨大的平台,此次恰好是“五年级杭州最具特色的民俗风情调查”,在周二“无作业日”,先确定调查主题,再选择呈现方式,最后明确框架结构。紧跟着,老师将调查的时间段以及成果展的安排,一一布置。所有的事情,不强求,尊重差异的同时,鼓舞着孩子更好的开发自身潜力。</p> <p class="ql-block">02课程创新,让“差异”有抓手</p><p class="ql-block"> 天长小学开设一系列课程都非常注重孩子们的差异。天长课程基本框架是“1+Y”,“1”指的是基础性课程,“Y"指的是拓展性课程。第一部分基础课程,以数学为例,天长提倡把基础课程校本化,分为低段的实验课程和中高年级的分层走班,为实现课程差异化,创编了数学实验教材1-4册,差异数学4册12本,一周五节数学课,四节课上教材上的内容,一节课是大课用于走班,全年级全部分散,分层进入不同层次教学的“香蕉班”、“苹果班”和“樱桃班”,更好地实现差异教学,不仅给能力强的同学一个提升自己的舞台,也给能力弱的孩子一个展现自己的舞台。结合我们自己的基础课程,也许我们会因为要实现课本的教学目标,忽略了能力弱的孩子,同化了能力强的孩子的层次。第二部分拓展课程,拓展课程主要是快乐星期二,下午孩子们背上书包走动上课,第一节是语文类的拓展课,有小古文的,有辩论的,撰写的等等。第二节课是艺术类拓展,包括体育,音乐,美术类,还引进校外的资源,比如:机器人的,编程的,小主持人的。还有二三年级的体艺校外拓展课程,主要是去少年宫学习舞蹈、击剑等专业性强的课程。天长围绕打造适合每一个学生差异发展的教育这样的核心理念,创设各种差异课程,给每个孩子一个展现自己的舞台。</p> <p class="ql-block">03作业设计,让“差异”有路径</p><p class="ql-block"> &nbsp;&nbsp;&nbsp;&nbsp;基于差异教育理念,天长小学开发了校本作业,前期教研组借助文献研究、问卷调查、课题实践研究和典型案例分析等方法,并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认知差异、学习能力、兴趣爱好等,经过多年的研究与实践,梳理出差异性作业设计的指导思想,为不同水平的孩子设计了不同层次的学习卡。学生体验感特别好。这一份份学习卡都是在分析学生学情的前提下制定的,充分了解个体差异,并真正做到尊重差异,明确每个学生的学习目标,促进学生个性化的持续发展。天长小学坚持长线发展,每一学科,每一学期都有对每位学生的差异追踪,有痕迹、有依据地分析差异产生的原因,研究差异学习的方法。正因如此,天长小学才有如此高的教学质量。今后,应当更加重视作业的设计,让差异学生有路可走。</p> <p class="ql-block">04项目研究,“差异”成果推陈出新</p><p class="ql-block"> “天长大脑”智能化管理、“云小童”等一系列“差异教学”研究成果已在天长小学铺开,和天长老师孜孜不倦的研究分不开。如“天长大脑”用算法从题库中“打捞”出“专属作业”,学生完成练习后,通过家长手机上的钉钉传给“大脑”,答题数据就会记入最新的学习档案。学生的作业不再是面向大众的,而是根据自身的学习状态生成了新的更符合自身学情的作业。“云小童”是孩子学习语言的好帮手,孩子通过口语与“云小童”交流,脱离纸笔的限制,发展了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云小童”根据孩子的回答进行回复,比如孩子在回答两次错误后,它会给出正确的答案,让孩子在挑战的同时没有挫败感,机器与人之间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天长大脑”智能管理系统和“云小童”等研究成果成为孩子的个性化学习方式,同时也为老师批改作业提供了方便,批改作业会占据老师大部分时间,它们将老师从批改作业中解脱出来,拥有更多的时间开展研究,针对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提供服务。“差异理念”的研究项目还在继续,“如何更好的实现差异教学”研究俨然成为一种常态。每一所学校都会面临如何针对学生差异进行教育教学的问题,我们在日常工作中也需要像天长小学一样重视学生的差异,不能逃避,首先要开展调查,了解自己学校的学生情况,然后制定有效的差异教学方案,科学制定评价标准,在成果测试中不断对方案进行调整,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完成差异教学的研究需要学校花费大量的时间,可能是几代老师的辛勤付出,但是为了学生的成长,这是非常值得的。在天长小学,还能看到不少老师、学生出版了书籍,不仅是老师在做研究,学生也在做研究。人人都是研究者,这也让天长的师生有了共同的研究目标,找到了更多的认同归属感。</p> <p class="ql-block">骆婧:五天杭城之行,“差异教学”的理念深入我心,“面对有差异的学生,实施有差异的教育,促进有差异的发展”,天长小学的每一位老师都深深认同并践行着。无论何时,我都可以在孩子们的脸上找到满满的自信,满满的快乐,这不正是“差异教学”成果最好的名片吗?</p><p class="ql-block"> 在跟岗的这五天,我也非常幸运地跟着赵忠老师一起学六年级数学。我变成了台下的学生,跟随着赵老师的脚步深入课堂。赵老师教学非常严谨,备课非常充分,他的课堂趣味性与思辨性并存,注重知识点的串联和巩固,引发学生思考。赵老师毫无保留地分享了他的教学经验,教我如何把每个知识点都讲透,如何进行方法的总结和提炼,我很感谢赵老师的悉心指导。</p><p class="ql-block"> 天长还有着浓浓的教研氛围,走过办公间,我时常能听到老师们辩课,哪里有听课的机会,老师们都是自发前去学习,他们会为了把一堂课上好,花大量的时间做前测,看文献,做数据分析。吴恢銮老师有句话深深触动了我:“在天长,你自己看着办”。在天长,没有人会逼迫你学习,但是每一位老师都特别努力,要想教学水平有更高层次的提升,就必须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研究课堂、研究学生。</p> <p class="ql-block">朱献东:从来到天长小学的第一天开始,我就感受到了天长小学浓厚的教研氛围。一节普通的《三角形的三边关系》需要磨好几遍,难能可贵的是学校的大咖们每次都会来听课,给上课的老师指导,磨课的时候讨论很激烈。就像钟意意老师在汇报的时候说的一样,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个性,都会说“我觉得应该这么上”,而且一讨论就是一节课甚至更久。钟意意老师是给我们大家做学校教师发展培养计划的老师,她的教龄是6年左右口齿清晰,在这么多人面前从容不迫,已经是一所杭州重点小学的骨干老师,真是令人敬佩。王雪晴老师是教龄才三年的新手老师,但是听了她的课,觉得她课堂驾驭的能力真的很好。吴恢銮特级教师对她赞不绝口,尤其是对王雪晴老师的阅读和写作能力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课后,王雪晴老师应大家的要求,和大家介绍了一本书的其中一个章节,课件中的思维导图清晰而充实,据说用了整整两天的时间完成的PPT,是早上8点一直做到晚上的那种。</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我很佩服天长小学的年轻教师,他们真的很优秀很有干劲。我也很羡慕天长小学的年轻教师们,他们有那样优秀的导师,有那样良好的成长环境,这些是在自己的学校无法比拟的,这是事实。但是,在我们自己的学校,我也可以充分挖掘各种教学资源,对自己学校的学生开展研究。而且环境只是人成长的一个因素,现在信息共享很方便,我们完全可以通过书籍、网络了解最前沿的教育信息,重要的是自己要有一个不断探索,坚持努力向前的毅力。回到学校,我们的学习才正式开始,我要用更加开放的心态看待自己班级的学生,给他们更多的耐心,与学生深入的交流,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再进一步培养他们的长处。</p> <p>黄珊珊:非常荣幸能在杭州天长小学跟岗学习。在导师吴恢銮特级的课堂上,我看到了最阳光的笑容,从吴特身上学到了最坚韧的教研精神。吴特的课堂常态却不平常,基于学生学习起点,课堂问题极具挑战性;吴特的教学高效又开放,课堂呈现不拘泥于形式,思维生长不局限于教材,知识落脚点稳打稳扎。这五天里,吴特的工作特别繁忙,但我看到的是从容不迫,匠心独具的大智慧……课堂上面对过于活跃的孩子,总是耐心地提醒,孩子专注力很高。这是天长教师差异教学的成果,从知识与技能的梯度性渗透,以数学方式走进生活实践,体现数学价值的同时,开发孩子的数学潜能,</p><p> “太快了,来不及记,刚刚讲了什么......”35分钟的课堂常让我措手不及,但是静心思考背后的故事,是天长的老师眼里、心里都是学生,不断收集贴近儿童的素材,开发极具挑战的思维训练。每一课有充分的前测,每一课开放地融合课堂,每一课细致分析总结。</p> <p class="ql-block">虞健杨:五天的时间转瞬即逝,从最初的好奇忐忑到现在的心有所想,仅仅发生在这一节节生动的课堂中。</p><p class="ql-block"> 初到天长,心中的忐忑来自于自身的不足,工作室的几次活动让我深深认识到自己的理论知识不丰富,专业知识不深入,来跟岗学习内心有着一丝慌张,担心不能够完全跟上吴特和天长各位优秀老师的课堂思路。经历了第一节课记录的手忙脚乱,感受到了吴老师课程结构的严密,知识点联结的密切,教学活动环环相扣,孩子们思维紧跟吴老师的脚步,课堂生成异常精彩,然而这么精彩的课堂是发生在平时的每一节课中,这让我为之震撼。课后与吴特的交流中明白,在课堂中我不应该只是浮于表面的知识传授,更应该注重的是知识的内在,教师真正理解了知识以后,再针对学生的学情进行合理的设计和练习的深入,做让孩子们喜欢的数学,远比讲授知识更重要。</p><p class="ql-block"> 这五天里听的课都让我印象深刻,每一次与老师的交流也让我受益匪浅,心中也默默的有了自己的目标和努力的方向。</p> <p class="ql-block">吴晶:五天的天长跟岗学习,跟着沈老师走进四年级数学课堂。跟岗的这几天我感触颇深,首先是学生,课堂上学生的表现欲,一个个就像课堂小明星,让我感受到什么是生本课堂,什么是以学生为主。课堂上的他们真实,极具个性,就像楼校长说的天长的学生一个个都“张牙舞爪”的,少了很多的束缚。接下来是天长的老师们,沈老师带我们一起走近天长数学教师团队,参与他们的数学教研,数学试教磨课。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学到了很多,感受到了天长教师的魅力,专业。顿悟课堂上学生的生成和学生表现出来独有的思维不是自然形成的,正是这些优秀的老师在背后付出和平时上课时一点一滴积累而成,体会到那句“不要做只会管理班级的教师”的意义。</p> <p>  本次跟岗学习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指导老师带领着跟岗骨干参加了一系列活动:随班听课、语文数学教研、“差异理念”相关讲座、校本作业设计观摩等等,促使跟岗教师的教学业务水平不断提升。派教师前往天长小学跟岗学习的工作还将持续推进,让老师们在学习中不断成长。</p> <p class="ql-block">供稿:黄珊珊 骆婧 吴晶 虞健杨 朱献东</p>

天长

老师

差异

课堂

学生

学习

小学

孩子

课程

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