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浓时节 云端相聚 美美与共 前路芬芳 ——省级工作坊同步在线培训纪实

星川

正是春浓,校园内风景盎然。在这绚丽的季节,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总有许多美好守候在前方。四月,鸿鹄高鸣,南风涌起的日子,也正是我们放飞理想的好时光。<br> 4月15日至16日,省级地理工作坊同步在线培训活动如期举行。这次省级工作坊同步在线培训坚持立德树人,探索基于地理素养的地理中考专题复习策略,以课例展示的形式展示我省地理中考专题复习的优秀案例,以专家报告形式从理论层面进行全面分析,有效引领全省地理课堂教学改革,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br> 在齐鲁名师范平菊领导下,德州市范平菊名师领航工作室全体成员以及平原县地理骨干教师积极参加培训,聆听专家指导,观摩实时课堂,认真记录,交流心得,收获丰厚。两天的培训,精彩纷呈,专家讲座和名师课堂亮点频出,内容科学充实,方法超逸无拘,底蕴包容并蓄,情感坦率真挚,让人叹服。先进的教育理念,精炼的专业理论,高超的教学技能,都给我们以强烈的震撼和深刻的启示。独行快,众行远,学无止境,教师素养的提升永远在路上。通过这次在线培训,大家共同开阔了视野、增强了科研意识,对于地理复习规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br> <b>一、临沂市莒南县第八中学刘晓华老师讲授《中考地理备考策略》。</b> 刘老师从备考方向、备考规划、备考备课、备考课堂、备考之练、背靠学生等六个方面系统地总结了备考着力点。刘老师讲解“备考方向”时,着重指出复习备考必须认真参考各地有关中考命题的课标要求,教与考的目标达到一致,方能做到有的放矢,有序推进。在“备考规划”,刘老师强调,必须有明确时间规划,一轮复习以综合复习,强化双基为目标;二轮复习以专题复习为主,提升综合分析试题的能力;回扣阶段也非常关键,以排查重点,查漏补缺,完善提升为主。<br> 刘老师归纳出六个备考要点:<br> 1.认真研究《地理课程标准》和《中考说明》,依标教学,依标复习。<br> 2.重视基础知识的掌握,注意教材活动题的复习,读图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是复习的重点。<br> 3.区域地理是中考命题的重点,教学中要关注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的训练。<br> 4.地图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坚持图文结合学习的原则。<br> 5.热点问题的考查重在区域地理知识的掌握,不在热点本身,要加强区域地理的复习。<br> 6.关注各地理要素、地理事物之间的联系,加强学科能力培养,提高学生应变能力。<br> 7. 跳出题海,精练精讲,注重总结规律和方法 。<br><b> 二、李会会老师同步课堂新授课《农业》</b> 李会会老师结合农业生产实例进行教学,引导学生思考影响农业生产的因素,培养学生思维和总结能力,教学效果显著,课堂活跃,学生参与积极性高。在不同区域的农业布局中,李老师对比各地不同的自然条件,包含气候、地形、水源等因素,阐释出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理念。课堂层次感强,逐层推进,由现象到规律,既有对比又有关联,环节相扣。在课堂内容繁杂的情况下,依旧游刃有余,从容点拨,点面俱到,教学水平高超,让人叹服。 <b>三、济宁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高海英老师解读《 初中地理复习课的基本范式》。</b> 高海英老师首先梳理复习课的特点,1.难,因为:容量大、找题难,备课难;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影响课堂氛围;课堂内容散! 有效性被质疑。2.易,因为学生背背提纲和题,老师说话少,不写教案,找找套题。在教学中,复习课的重要性不容置疑,要体会出复习两字的含义,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温故知新,“复”——再现,“习”——习得!教师也可以利用复习,弥补教学中的不足,在不同的课程内容之间搭“桥”,形成新的有意义的链接。<br> 高海英老师分析各种不同复习方式的优势和劣势,建议灵活取舍,融会贯通,形成有梯度、有深度、有思考的复习方式。<br>高老师点明普遍存在的复习思路误区,指出:<br> 1,复习课可以用适当方式向学生出示课程标准。<br> 2,复习课应该精确地给学生呈现复习目标。<br> 3,复习课可以使用微视频。<br> 4,复习课需要情境设计。<br> 5,重视复习中的低效现象。<br> 最后,高老师总结:复习中,老师要了解学情,研究中考、高考试卷,积极参与阅卷;收集身边的地理资源,研究热点——学无止境,提升永远在路上。 <b>四、高胜滨老师同步讲授《气候》专题复习课</b> 课堂中,高胜滨老师利用不同地区的气候图,凸显气温曲线图的不同,也分析各地降水情况,引领学生分析影响气候的纬度、海陆、地形因素,并解释各地不同气候的成因。高老师带领学生逐一分析气候对环境的影响,包括对植被景观的影响,对河流的影响,对资源的影响,对人口分布和民居的影响,以及对农业的影响。<br> 整节课思路明晰,过程探究化,以问题做引导,融合性强,直观性强,对比性强,知识跨度大,连贯性强,对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都进行知识加固,并进行纵向贯通。<br> <b> 五、路国春老师对《气候》复习交流课进行点评</b> 路国春老师点评课堂各环节,并提出针对性建议:<br> 1.关注学生资源和课堂生成资源。最好让学生把自己的思路表达出来,教师适时点拨。<br> 2.全局把握,精选内容,突出重点。<br> 3.转变学习方式。<br> 4.有练习巩固的时间。<br> 5.运用区域对比,部分案例的选择可以更典型一些。 <b>六、宫乔乔老师讲授《地球和地球仪》专题复习课。</b> 宫老师语言简练幽默,引导性强,典型题例由简入难,有梯度,逐渐加强难度,开拓学生思维。课堂开始,展示课程目标,温馨提示:对于经纬网感觉不太好理解同学,建议准备好一个桔子和一只圆珠笔画一画。<br> 本节课学习有两大复习目标:1.认识地球的形状与大小;2.识别经纬网。每个知识点的讲解都带有数个典型例题,供学生练习,既巩固基础又达到灵活运用的教学目标。 <b>七、郭成强老师对《地球和地球仪》交流课例进行点评</b> 郭成强老师对这节课给予很高评价,课件设计简洁有序,思路清晰,知识点复习全面,精选例题,难度逐层推进。最大的遗憾是没有学生参加,课件的精彩无法完全展现,探究环节较少,解释性语言较多。<br> 郭成强老师讲到:复习课,不是简单重复,更需要提高。要有取舍,兼顾基础与难点,总结方法与规律。《地球和地球仪》这节课复习难度比较大,这是比较大的挑战。经纬网定位,方向的辨别,南北东西半球的划分,都是教学难点。教学实践中,一旦例题中出现经线180度,极点等因素,学生思维就会出现一定混乱,难度会就会提升。<br> 郭成强老师建议:知识点复习要力争做到四点。1.瞻前顾后,与具体区域进行联合;2.润物无声,与具体规律相结合;3学以致用,与具体场景相结合;4.实战演练,与中考真题相结合。 <b>八、齐鲁名师范平菊老师在线同步执教《国家——日本、俄罗斯》复习课。</b> 范平菊老师首先展示德州市有关国家复习的课程标准。1在地图上指出国家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首都;2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概括国家的自然特征;3简要分析该国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实例;4.用实例说明高新技术对经济的推动作用。范老师同时分析德州历年中考中涉及国家的题目范围,加深学生对国家学习的重视。<br> 在课堂学习过程中,范老师首先指导学生自学课本,把日本和俄罗斯的地理特征进行参照对比。学生思路清晰,分析两国的共性和个性,然后寻找不同区域间的内在联系,共同总结规律,既巩固了旧知识,又提升了新认识。<br>巩固知识基础后,进行课堂训练环节,引导学生根据问题思考因果。<br> 本节课亮点之一是通过例题观察易错点。范老师指出做题出错的基本原因:1.没有区分出选择题中相近、类似知识点;2.审题不仔细,判断失误。<br> 复习完基础知识,学生再读课本,强化知识烙印。总结提升阶段,老师引领学生直面中考题型,提升应试能力。<br> 整节课,从高处立意,从细节入手,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环节相扣,实效性强,深挖教材,联系中考,巩固知识的同时,又锻炼了学生的应试能力。 <b>九、朱铎峰对《国家》交流课例进行点评 </b> 朱铎峰对范平菊老师的课进行高度评价:内容精彩,起点高,又能落到实处,知识含量大,覆盖面全,提升了学生获得感。<br>也有几点提升之处:<br> 1.课堂过慢,学生自主探究时间较短。<br> 2.尽量让学生自己纠错。<br> 3.老师课堂讲解过长 <br> 4.关于地图,尽量引导读图,不要背图。<br> 朱老师最后总结,教无定法,有教无类,教学水平的提升永远在路上。范老师这节课追求实效和高效,特色鲜明,有很高的复习引导意义。 <b>十、人民教育出版社地理室主任覃燕飞老师做《对义地理课程标准》报告。</b> 覃燕飞老师的报告分为三个环节。<br> 1.对课标的再研读<br> 覃燕飞老师解读地理课标三大理念,理念一,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理念二,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理念三,构建开放的地理课程。覃老师告诉大家,理念一和理念二就是引导我们的教学关注生活,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理念三注重强调课堂内容的开放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我们在教学中应认真分析课标和教材,把握教材对课标内容条目的落实。<br> 2.对教材的再认识<br>地理教材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观为指导构建的体系结构,通过各种途径,实现提高学生地理素养的教育目标。教材改革的突破口就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教材内容的探究性,教材选择的有用性,教学内容表达的多样化,都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目标。<br> 3.对教学的几点思考和建议<br> 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关注以下几方面<br>(1)教学依据是什么?<br>(2)知识与方法的关系。<br>(3)注重地理空间概念的建立。<br>(4)注重为高中地理学习打好基础。<br>(5)选择适当的教学方式。<br>(6)充分开发和利用教学资源。<br> 覃燕飞老师的报告生动精彩,理论起点高,又有很强的实践性,深入浅出,详细地向老师们解释了教材设计的核心理念,为我们指明了教学方向,老师们深受启发和教育。 <b>十一、刘健老师做《课程评价》报告</b> 刘健老师告诉大家,现实教学中,教学评价主要侧重于“教”和“学”两大维度,由学生学业评价与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两大主体构成。学业评价关注的是学生通过学校教学所获得的学业成就,同时也负有引导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责任,学业评价的改革是以有利于学生发展为中心思想。<br> 刘健老师又以自己的最新课题《初中地理学业评价标准的研究与开发》为例,讲述他对地理学业评价标准的见解。他告诉大家地理学业评价标准的核心内容应该参考四个组成部分:1.表现标准;2,评价方法、建议;3评价样例;4学生作品、教师评注。学业评价标准的基本原则是:以促进学生评价改革、促进素质教育为宗旨;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提出更具体、与学科特点联系更紧密的表现标准等。<br> 刘健老师最后总结:学业评价改革是课程改革的难题,是课程改革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学业评价问题也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尤其是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在这样一个全民重视教育、家长望子成龙、升学竞争残酷、应试教育严重的社会环境和教育环境中,学业评价的改革更是困难重重。<br> 刘健老师对现行地理学业评价制度以及改革方向进行了全面、系统、深刻的解读,提升了老师们对学业评价制度的认识,大家深受启发、获益良多。 <b>十二、泰安肥城市龙山中学吴猛老师说课《气候——以“欧洲西部”气候为例》。</b> 吴猛老师说课分为课标要求,内容分析,教学目标,设计理念,教学活动,教学反思六个环节。<br>吴猛老师强调:参照课标要求,我们要指导学生“运用图表说出某地区气候特点及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br> 吴猛老师的课堂设计贯彻“地理课堂生活化”的理念,注重生活文化资源的运用,设计情景故事链,以地理趣谈“英国三大怪:草地不怕踩、可以不吃蔬菜、到地中海把太阳晒”作为思维触发点,精心设置伦敦、东莞和泰安三大场景进行情景问题导学,辅以方法指导、地理实验和文化解读等多种学习策略,引导学生在轻松愉悦和诙谐幽默中逐步揭密情景,达成目标,掌握技能。并通过文化认同的渗透,初步感知因地制宜、人地和谐等思想理念,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地理核心素养。 <b>十三、苏国勇老师作报告《地理课堂教学中地理思维的培养》。</b> 苏国勇老师言语诙谐,解说生动。他告诉大家,地理教学实践中,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变得越来越重要。针对地理思维来说,是指学生依靠思维规律认识与地理学科相关的事物,进而了解事物本质,揭示出不同地理事物之间的联系,对地理事物有一个规律性的,系统化的认识,地理思维能力培养的过程,就是不断深入而全面地认识地理事物的过程。<br> 苏国勇老师很幽默地指出,必须落实学生的地理思维的培养,培养严密的思维惯性,戒除考试中常犯的错误:基础跟不上,错字真冤枉,思维少链接,识图信息盲,叙述不规范,坑你没商量。<br> 苏国勇老师以实例告诉大家必须培养学生一下几种思维方式:类比思维、归纳思维、综合思维、联想思维。<br>在区域复习中,苏国勇老师建议大家进行“大概念引领下的地理单元复习”,把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协调统一起来。<br> <b> 短短两天的培训已经结束,如同石落水潭,余波依旧震荡。专家报告和名师课堂精彩绝伦,先进的教育理念,高超的课堂艺术,都带给大家强烈的冲击感,让大家耳目一新,豁然通悟。我们要以此次培训为契机,启动践行图新的内动力,提升专业水准,积蓄学识深度,拓宽课堂广度,让每一堂课都有不同反响的历程,在自己的教育生涯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页。</b><br><br> <h5></h5>

复习

老师

地理

学生

课堂

教学

评价

中考

备考

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