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课堂,静待花开——记潍坊市基于课程标准的小学语文阅读提升教学展示观摩研讨会学习

寿光市世纪小学

<p class="ql-block">  为深入推进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实践,促进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特色研究,实现语文教学的深度变革,4月15日—16日,潍坊市教育科学院组织的“基于课程标准的小学语文阅读提升教学展示观摩研讨会”在诸城市举行。</p><p class="ql-block"> 寿光市世纪小学全体语文老师齐聚一堂,全程观看直播学习并进行讨论交流。</p> 学校经验介绍 <p class="ql-block">首先由诸城实验小学王洪珍校长作《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概念的理解和评估》的汇报。王校长以二年级下册课本为依托,深入解读教材,定位单元目标,聚焦单元基本概念,挖掘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的本质。在教学过程中将基本概念扩展为一个句子,就会得到阅读理解的学习目标,从而实现了教材目标与阅读目标的相互融合。在阅读教学评估环节也是从单元任务到课时任务,对教材单元进行整体设计,开展深入的阅读探究,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p> <p class="ql-block">高密市第三实验小学孙艳主任汇报《博观约取深研评价任务,知行合一推动课堂改革》。孙主任分享了本校在设计评价任务及课堂改革中一些做法,值得我们学习。该校集体培训、团队培训扎实到位,在教研中立足学情、教材分析,依据课程标准,确立教学目标,实现该学、能学、可教、利评。</p> <p class="ql-block">青州市语文书院陈鸿校长带来报告《“三级四步”教研,推进课改落地》,一级常青藤名师工作室,二级语文学科工作坊语文教研组组成“三级”教研网,分四步落地。研文本、学标准,据标准、细目标,依目标,定评价,抓评价、重实施。以精准目标统领,以内容完整和有效任务驱动,让深度学习真实发生。</p> <p class="ql-block">诸城明诚学校纪永梅老师分享《从“学教评”迈向深度的单元整体教学》</p> <p class="ql-block">再“读”课标,撰写学期课程纲要,重“整”思路,构建单元教学设计,追“问”课堂,落实学教评一致性,探“求”问题,开展主题课例研究,回“看”来路,走向深度共同学习。</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寿光现代明德学校宋振红老师作了题为《思远行实,躬耕课堂》的经验介绍报告,提出了“五度”课堂建设,结合四个具体课例,从五个方面讲解了“教学评一致性”的语文课堂建设。评价任务是证明、促进、帮助目标的达成,强调了学习任务对学习目标的指向,学习目标与评价任务相对应,评价任务促进学生学习,是“要求学生做什么”“怎么做”,以确保“做到怎样”。</span></p> 课堂展示与说课 <p class="ql-block"> 小古文阅读《日月星》</p> <p class="ql-block">诸城市实验小学王老师执教二年级小古文阅读《日月星》,首先从小古文的特点导入,初识小古文,通过多种形式朗读《日月星》,读出小古文的节奏、韵味,通过朗读理解意思,再拓展到《猫斗》的朗读理解,整节课紧扣教学目标,评价形式多样,层层深入,学生在反复朗读中体会小古文阅读。</p> <p class="ql-block"> 《记金华的双龙洞》</p> <p class="ql-block">《记金华的双龙洞》由昌邑市卜庄小学朱元元老师执教,朱老师紧紧围绕游览顺序及游记见闻感受,从两个目标、三个任务,真正的做到了教学与评价相整合,而且任务安排得当,评价及时有效、结果清晰,将教—学—评很好地融合在一起。以领会作者见闻+感受的行文方式,学以致用,读写结合,让学生真正学有所获。</p> <p class="ql-block"> 《我变成了一棵树》</p> <p class="ql-block">潍坊中新双语学校的孙琳老师执教三年级习作单元《我变成了一棵树》,孙老师大胆放手,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新颖的板书、及时有效的评价,学生大胆想象、大胆猜测,让写作充满乐趣。</p> <p class="ql-block"> 口语交际《劝告》</p> <p class="ql-block">诸城市文化路小学袁兆艳老师执教三年级口语交际课《劝告》,袁老师基于课标、学情、教材,紧扣教学目标,创设不同的生活情境,通过小组合作、演一演、多元评价多种形式让学生在情境中自然而然习得劝告的注意事项。</p> <p class="ql-block">线上学习虽然结束了,但语文老师们线下讨论交流的热情不减。会后老师们各抒己见,交流学习心得。</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刘伟秀</span>:教学评一致性是我校本学期努力的一个方向,什么是教学评,在心里一直是个疑问。我们平时上课希望学生达到每节课的目标、老师去进行教学活动、检测学生是否达到要求,这些不都是教学评的体现吗,可是老师来结合一节课讲教学评的具体化,我发现自己对教学评的理解存在很大偏差。虽然现在还是很多的疑问,但是身为年轻教师,应该以一堂课为切入点,透过现象看本质,仔细读新课标,去掌握课标中的学科思想,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把每节课的目标与新课标联系起来,一步步去缩小这个距离。首先,我们要正确准确的了解所教科目课程标准的内容,不要投机取巧,只讲考的,别的一带而过。其次,需要我们老师认真的进行课堂备课,把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渗透到教课的每一个环节,追求课堂的高品质。最后,在期末的评价中,全面、综合的评价每一个学生。如果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这样做,那我们的教学活动,我们的教育体制都会有很大的改观,会为我们的社会提供源源不断的综合性人才,作为一名教师,我会努力向目标发展。</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桑志玉</span>:今天下午我参加了潍坊市小学语文基于课程标准的课堂教学视频会议。从各位专家的报告和课堂教学中,从中领悟到老师的教、学生的学、课堂的评是一致性的,这种一致性体现在教、学、评必须共同指向学习目标:教师的教,是为学习目标的教;学生的学,是为学习目标的学;课堂的评,是对学习目标的评。清晰的目标是“教学评一致性”的前提和灵魂,判断教学评是否致的依据就是,教学、学习与评价是否都是围绕共享的目标展开的。认识与实践“教学评一致性”的原理,给我们教学带来了深刻变化:学习目标从似有若无走向核心统领;课堂设计从始于教学走向逆向思考;课堂评价从随心所欲走向理性导航;教学活动从低效烦琐走向有序开放;对学习信息从熟视无睹走向深度关切。通过这次学习,我的教学思想得到提升,意识到“教学评一致性”的重要性,我认为在今后的教学中,老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一定要根据课程标准叙写学习目标,教学活动、课堂评价一定要和学习目标保持一致。所有教学活动、学习活动、对学生的评价、作业布置都要指向目标,这样才能落实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评一致性”,才能实现高效学习。</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撰稿:苗茹莹</p><p class="ql-block">审核:李纪美</p>

教学

目标

学习

课堂

评价

语文

课程标准

老师

学生

一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