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百度的美篇

千百度

<p class="ql-block">曾经的进村通道,叫“窑洞坡”。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大集体时候,每到农忙时节,村里便会按家庭安排在这里把守,抵防某些不安分的村民偷集体的粮食回家。而这样的事情一般都是我们小孩子在做,几个小孩子守在窑洞坡正当口,颇有卫士风范。</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这儿以前有口老井,它是半道沟村民的生活源泉。也是村里最热闹的地方,井深几十丈,从早到晚,辘轳的吱呀声一直不断。老井前边有一个大碾盘,等待打水的人在碾盘上蹲一圈,聊聊天气,聊聊收成,聊聊家常。老井旁边还有一个窑洞,产权归集体。春天,窑里会有用做肥料的炒熟的豆子;秋天,村里会在碾盘旁边漏粉条。这些时节,这些东西,对饥饿的我们无疑于饕餮盛宴。趁人不备溜进窑里偷抓几把美味的炒豆子,或者趁人不注意手插缸里捞几把刚成型的粉条。大人们看见了,详装要揍我们,但并不会真追。</span></p> <p class="ql-block">这个窑洞正对窑洞坡,是我家用来养牛的窑洞,那时候最烦的事情就是喂牛。手上有一</p> <p class="ql-block">窑洞坡</p><p class="ql-block">小时候住在窑洞里,有窑洞肯定就有沟。记忆里住的这条沟呈南北走向,东面崖壁下一排,西边崖壁下一排。人们对面而居,除去各自家的院子外,中间还有一条大路供住在窑洞里的人生产生活所用。沟南头有一个出口,通往村里的土地,西头与另两道沟相连。中间的出口实际为一孔两头通风的窑洞,由于这条通道要走到崖壁上方,所以是一个由低到高的缓坡,故取名窑洞坡。下去窑洞坡朝北隔两个院子就是我家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