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为弘扬革命传统精神,传播红色文化因子,促进不同地区语文名师工作室的交流与互动,进一步提升名师工作室的建设水平,厦门市钟振裕名师工作室与泉州市小学语文苏伟毅名师工作室“革命传统文化”主题教学研讨交流活动于4月13日在美丽的泉州市丰泽区崇德实验小学召开。参与本次活动的来宾有福建省普教室教研员黄国才老师、泉州市教科所小学语文教研员陈星老师、两个名师工作室的成员及丰泽区的教师代表们,现场可谓“群星荟萃,大咖云集”。本次活动采取线下授课,线上同步直播的形式,以线下辐射线上,以专题带动研讨。</p> 本次活动开幕式由泉州市教科所小学语文教研员陈星老师主持。在开幕式上,丰泽区教师进修学校副书记林冬汝老师向老师们介绍了丰泽区的教育概况。林老师对泉州市教科所为丰泽区教师们创设的此次学习机会表示感谢。 简短的开幕式过后,由苏伟毅名师工作室成员、丰泽区第二中心小学李千金书记主持教研活动。 首先由来自厦门市集美区灌口小学的杜夏煜老师执教五年级下册《清贫》。本节课杜老师紧紧围绕单元语文要素“通过课文中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以方志敏的诗篇《咏竹》导入,并进行课前预习单作业的反馈,高效落实了本课的字形字音及主要内容的教学。接着以课题《清贫》入手,通过让学生寻找对国方兵士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体会国方兵士的贪婪与方志敏物质生活的朴素。再通过品读文本,引导学生理解“清贫”一词的真正含义,感受方志敏矜持不苟、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再进行群文阅读,感受同是共产党员的伟大故事《丰碑》,思考两篇文章在内容和写法上的相似之处。最后迁移当今时代的伟大共产党员,并齐诵改编自方志敏《可爱的中国》的片段,让学生在习得语文素养的提升的同时,接受了一次很好的爱国爱党的主题教育。 随后是丰泽区崇德实验小学副校长林志强老师执教六年级下册《金色的鱼钩》。林老师紧抓略读课文的教学特点,充分给予学生自主阅读、自由思考、自我表达的空间,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本堂课林老师围绕小说情节的概述、人物形象的感知塑造两大点展开,通过四个主要情节的概括,再反推到四个情节中令人动容的细节描写,环环相扣,课堂主线清晰。在品析人物形象、点明老班长的品质后,林老师通过师生的书声琅琅,让学生对“金色的鱼钩”蕴含的内容有了更深刻的感触。林老师对文本的驾驭能力,让“长文”不再是“难文”,对课堂娴熟的把握能力,让学生在乐于表达氛围中种下了一颗忠于革命忠于党的红色种子。 上午的第三项活动为参与式工作坊的研讨。参与式工作坊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让所有与会教师能够针对上午的课例,在小组内参与评课,可以是评出教学亮点,议出意见建议,提出困惑等,让思维的火花在小组间碰撞,并现场用纸笔记录下点滴收获,再马上进行整个会场的交流。这样的活动形式让每一位老师都成为教研的主角,提升了教研质量。在主持人的指引下,到场老师分为厦门名师组、泉州名师1组、泉州名师2组、丰泽教师1组、丰泽教师2组。与会老师不拘形式,畅所欲言,对两位教师所授的课,从教法、学法、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培养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浅出的点评。组间互动点评后由每组教师代表上台汇报评课总结。教师代表们对这次教研活动的目的、意义和作用做了阐述,对四位教师的课例给予了充分肯定,并提出了宝贵的建议。 <p class="ql-block"> 湖里区进修校教研员王维老师对上午的两堂课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她指出两堂课的异同点,和而不同地为听者勾画出异彩纷呈的革命故事的生动画面。两堂课还能紧扣语文要素,巧妙融合了人文和语文,通过语文课堂中语言的品味、语言的理解、思维的培养中润物细无声地熏陶革命精神。此外,王老师还提出了自己的几点思考,为活动组织提供了更好的设计思路。</p> 厦门大同小学副校长、福建省学科带头人陆佳音老师认为本次活动既是“破局”,也是“破解”。泉州、厦门两地联研,打破了地域的局限,拉近了两地的距离。本次活动聚焦革命传统文化主题,打破时空历史的隔阂。陆老师从文体意识、融合意识、语用、学用意识三方面对上午两节课进行点评,肯定了两位教师聚焦革命体裁的文学性,聚焦语文题材的根本,重视语言文字学习的课堂形式。 随后是泉州市小学语文苏伟毅名师工作室领衔人、正高级教师、福建省名校长、福建省学科带头人苏伟毅校长进行点评。苏校长从“如何上语文课”“如何上文化课”“如何上略读课”三个问题入手,用深蓝色、泛红色、鲜绿色三种颜色对上午的两节课进行点评。苏校长指出,上午两节课是深蓝色的,语文课应该要静静地读书,深入地读书,还语文课真实;上午两节课是泛红色的,革命题材的课文,需要学生从文本内容中去感悟,去体会当中的内心和品质,而不是老师的讲解;上午两节课是鲜绿色的,课堂中学生的思考是有效的,学生在课上学习得到生长,生命得到生长。 下午的课由厦门五缘实验学校毛倩婷老师执教。毛老师以“你看到了怎样的场面,你有什么样的感受”为主问题,结合背景资料以首联“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总领场面,感受红军“不怕”“只等闲”的“革命英雄主义”。重点分析颔联、颈联具体呈现出的画面、艰难,抓住“逶迤”“磅礴”进行析词、想象、体验、诵读,具体地感受红军“不怕难”的精神品质,形成“借资料、品词语、想象读”的学习方法,帮助学生理解颈联、尾联体现的“革命乐观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同时借助诗词的品读,引入主席诗词、视频资料等理解毛泽东“豪迈”“宏大”“悲悯”的情怀,认识一个具体的毛泽东,也学会品鉴诗词的方法。 接着是丰泽区崇德实验小学郑碧贤老师执教五年级下册《军神》。郑老师以“神”字破题,让学生读题后提问,为何沃克医生称刘伯承为“军神”,紧接着围绕这一问题展开教学。先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将事情发展的四个步骤“问诊时”、“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及这其中能体现刘伯承军神气概的情节概括出来。再紧紧围绕住本单元的语文要素“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借助“找、问、读”的思维支架,让学生在字里行间充分感受到刘伯承如钢铁一般坚强的意志。 课例展示后,由福建省普教室教研员、特级教师黄国才老师为老师们带来《让“红色基因”深根小学生“语文心田”》讲座。黄国才老师以习近平主席的《念奴娇·追思焦裕禄》为开场,他用声情并茂的领诵在“革命主题”和“时代担当”中架起了桥梁。随后,黄老师分析了“红色文化”的课文和阅读链接,向老师们阐述了部编版语文教材革命传统类课文编排的特点。令人敬佩的是,黄老师对统编小学语文全册12本教材进行了详实的梳理,将涉及到“革命文化”因素的课文按序列编排,让与会老师对革命主题选文涵盖的语文要素和编者意图有了更为清晰和深刻的认识。<div> 随后,黄老师从“红色文化”的“语文式”传承角度,引导老师们思考——作为新时代的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如何以教材中革命传统教育类课文为重要载体,采取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对学生实施潜移默化的熏陶。他特别拿语文课本和道法课本进行比较,同样是“革命题材”,但选材角度和授课方式却是截然不同的,语文课就应该做到“以文载道”的语文味,切不可本末倒置。与此同时同时,他结合今天的四节观摩课,提出了“语文式”的教学建议:一是故事育人,二是精神育人,三是思维育人,四是活动育人,五是文化育人。</div><div> 黄老师的讲座深入浅出,例证详实,在高度肯定本场研讨活动价值的同时,也对在场老师提出了希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根铸魂,培育语文核心素养。正因为有了黄老师的加入,此次厦泉两地联合教研显得更有温度、广度和厚度,让与会教师们享受了一道丰盛的精神“大餐”!</div> 最后,由泉州市教科所小学语文教研员陈星老师为本次活动做总结。陈星老师指出,在十四五开局之年,选择“革命传统文化”主题为研讨专题很有意义。厦泉两地跨区域的联研,参与式工作坊,提升了教研质量,研讨形式有创新。线上线下同步直播实现教研价值的最大化。 教学不止,探究不歇。本次厦泉两地的携手教研,为老师们上好革命题材的文章提供了诸多值得思考、值得借鉴、值得改进的素材。望所有老师能继续孜孜以求,勤学善思,在小学语文之路上奋力前行,不断追寻理想的光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