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市小学语文基于课程标准的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议”培训心得

李倩

<p class="ql-block">  “君行四月草萋萋,柳花桃花半委泥。”在这美丽的季节,我带着春的希望来到“龙城”——诸城,参加“潍坊市小学语文基于课程标准的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p> <p class="ql-block">  走进诸城市实验小学,我首先被文明礼仪岗的学生吸引,他们礼貌、专业地向老师们指明会场方向,那一份份从容的文明礼仪深得老师们赞扬。</p> <p class="ql-block">  会议伊始,诸城市实验小学向老师们进行学生素养展示——吟诵《赋得古原草送别》和《七步诗》。</p><p class="ql-block"> 琴声淡去,余音袅袅,诗词吟罢,口留清香。经典古诗词是无际的海,朝向它,可遥看春暖花开,更是我国文学宝库里的一棵常青树。</p> <p class="ql-block">  在学校的经验介绍交流中,每个学校都在课改浪潮中砥砺前行。他们基于课标,立足课堂,以“教学评”的踏实落地为目标,开展有梯度的教学研究工作,并取得一定成绩。</p> <p class="ql-block">  聆听了五节课堂展示,给我最大的感触是:</p><p class="ql-block">一、利用文本,为学生提供学习支架。</p><p class="ql-block"> 在小学语文教材的编排中,三年级才开始接触小古文的学习,而且课标中明确指出,初学小古文,达到熟读背诵,借助注释理解便可。那么二年级学习小古文,应该以什么样的标准来进行学习呢?在王老师的课堂上,王老师严格把握课程标准,并没有将小古文教难了。在本节课中王老师以“熟读背诵,在背中理解,理解中背”为目标进行教学。学生对小古文内容的理解便是难点,王老师为此给学生搭建了很多学习支架,例如借助看图理解文意,针对小古文内容进行提问,让学生从文中找原句等方法。这不仅让学生的学习化难为简,还交给学生一定的学习方法。</p><p class="ql-block">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一节课上,孩子能学到学习方法,才是最有价值的收获。</p> <p class="ql-block">  在孙老师执教的《我变成了一棵树》课堂中,孙老师基于课标、文本、学情,将本节课目标定为随文得法、迁移练习。对于学生而言,想象作文容易写,但是写不出高质量,究其原因,主要是孩子不会想象或者想象过于夸张。而在本节课学习中,孙老师利用文本,让学生通过阅读后,随文得法,总结出“想象时要敢于想象现实中不存在的事物,能联系生活中熟悉的人或事,能加入对话和猜想”这三点想象方法。随后,依据评价标准进行练笔。在评价练笔时,孙老师先给学生提供如何评价的支架后,让学生进行自评、互评。这样的评价才真实有效。因此,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支架的作用”,让学生通过支架能从不会到会,让教学目标落地有声。</p> <p class="ql-block">二、评价标准要有实效性。</p><p class="ql-block"> 评价标准不仅检验着教学目标是否达成,还是学生学习程度的反馈。因此评价标准要清晰明确并有等级差别,让学生明白学到什么程度能得到最高标准评价。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可以先确立目标,依据目标设置总评价标准,再凭借目标和评价标准设计评价任务,最后在结合每个评价任务设立清晰有梯度的评价标准。使“教学评”有机紧密结合起来。</p> <p class="ql-block">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伴着暖风、绿堤、花香、鸟语,满载而归!</p>

评价

学生

学习

古文

教学

老师

标准

王老师

支架

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