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清明节是我国的重要传统节日之一,是我们对祖先、烈士表达怀念与感谢的节日,是我国传统孝道文化最重要的体现。随着清明节,我们不得不面对一个问题,那就是如何给未经世事、可能还从未经历过生离死别的孩子解说死亡。为此,大一班开展了有关清明节的主题活动。本次活动我们把主线放在了通过绘本进行“生命教育”上。</p> <p> 提起生命,大多数人都会感到敬畏;而提到死亡,大多数人都会心惊胆战。在常态的意识里,死亡是一件无比可怕的事情,人人避而不谈。在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下,成人总是尽量避免向儿童提及“死亡”。死亡对于孩子来说并非不可接受的东西,而是他们认知客观世界的一部分。对于孩子的认知需求,我们不应该以逃避的方式来对待,而是应以一种积极的方式去回应,以恰当的方式教给孩子有关“死亡”的知识,使孩子坦然面对这一自然现象。</p> <p> “你现在要离开了,中间要经历一段黑暗。走过这段黑暗,你会看到故去的亲人们在温暖的灯光下迎接你。”这么温馨的一段话,是一个小男孩给他即将离去的亲人写的一段话,说的就是死亡。在现实生活中,成人很难向孩子提及和解释死亡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而文学作品是幼儿死亡教育的有效途径,为此,我们通过绘本让幼儿理解死亡并直视死亡。</p> <p> 绘本作为一种以图画为媒介表达故事内容的读物,是孩子早期阅读的重要材料,它适合孩子的认知水平和发展特点,是孩子通向阅读的一个窗口,能够让他们在阅读的过程中体验到乐趣。文学作品可以通过对故事的精心编排有计划地、科学地对儿童进行死亡教育,从而减少现实生活中面对死亡事件的紧张气氛。因此,以绘本的方式向孩子呈现“死亡”这一话题是进行生命教育的良好途径。</p> 爷爷变成了幽灵 <p> 我们和孩子们一起阅读了绘本《爷爷变成了幽灵》。小艾斯本的爷爷突发心脏病离世,艾斯本哭得非常伤心,他不相信爷爷真的离开了。当晚,艾斯本发现爷爷竟坐在房间的柜子上,原来爷爷变成幽灵回来了。每天晚上陪艾斯本一起玩耍,艾斯本开心极了。</p> <p> 每个人都喜欢事情有个结尾。爷爷的突然离开,小男孩是无法接受的,于是他做了无数个梦,一点点回忆跟爷爷的点点滴滴,让爷爷在梦中补齐了跟自己的陪伴,最后补了那声道别,这才让自己内心放下,接受现实,好好开始自己的新生活。</p> <p> 最后,老师告诉孩子们: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爷爷奶奶,有一天爷爷奶奶会离开我们,去遥远的地方,但是他们留给我们的爱,永远埋藏在心里,只是换了一种方式,陪伴在我们的身边。</p> <p> “孩子们,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可以为爷爷奶奶做些什么?珍惜和他们在一起的时光呢?”</p><p> 我可以帮爷爷奶奶洗脚、我可以做家务、我可以给他们捶背、我可以洗衣服……</p><p> 孩子们开心地分享着自己陪伴老人的方法,并用照片的方式记录下了自己最美的行为。</p> <p> </p> 一片叶子落下来 <p> 这是一本关于生命的童话,作者以一片叶子经历四季的故事讲述生与死之间的微妙平衡,文字简单,寓意深刻,最适合用来做生命教育的教材。</p> <p> 万物都会死,书中一片叶子和它的伙伴们在经历了四季的变化后,逐渐懂得了生命的意义在于经历美好的事物,在于给别人带来快乐;明白了死亡并不是代表一切毁灭,而是另一种形式的新生。一片叶子回答了孩子所有关于生命的疑问。</p><p> 这时有孩子问道:“为什么秋天的叶子是各种各样颜色的呢?”借此契机,我们开展了“寻找落叶”的活动。</p> <p> 原来,不仅仅是秋天,春天的树叶也是多姿多彩的。突然我又听到了孩子们的疑惑:“老师,为什么每片叶子都长得不一样啊?”于是我让孩子们把落叶带回班里观察,确实,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而我们每个人都是一片叶子,一片与众不同、独一无二的叶子。就像我们的生命,对于每个人来讲,只有一次,都具有非凡的意义。</p> 獾的礼物 <p> 充满智慧的獾离开了他的身体,也离开了所有的动物朋友,虽然他在生前已常常告诉朋友他只是到了隧道的另一头,大家不要为他难过。但是,在寒冷的冬天里没有了獾,这对大家来说,实在是太难过了。直到春天的来临,所有的动物聚在一起怀念獾,说着獾以前与大家相处的种种,大家的悲伤才慢慢抚平,因为獾虽然永远离开了,但他所留下来的“礼物”却像是矿藏一样,永远都在帮助有需要的人。</p> <p> 虽然獾离开了小动物们,但是獾留下的礼物却让小动物们永远铭记着它,让小动物们收益终生。</p><p> 獾帮助我们懂得了一个道理,如果平时有爱心、助人为乐,当灵魂离开身体时我们并没有死,我们的灵魂只是到别人的心里面去了。</p> <p> 对亲人的思念是人之常情,通过本次活动让孩子知道死亡并不是生命的尽头,遗忘才是。因此,我们要常怀思念,更要树立热爱生活、积极勇敢的人生态度,珍惜时光,让生命绽放精彩。正确的生命教育,能够引领孩子抵达更开阔、更自由的远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