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渐失去的客家土楼

pakwen温

<p class="ql-block"><b>客家土楼居民以种姓聚族而群居特点和它的建照特色都与客家人的历史有密切相关。</b></p> <p class="ql-block"><b>客家人原是中原一带汉民,因战乱、饥荒等各种原因被迫南迁。从南宋时历近千年,辗转万里,在闽粤赣三省边区形成客家民系。</b></p> <p class="ql-block"><b>在他们被迫离乡背井,流离他乡的过程中,经历了千年万苦,他们都有深切的体会 - 不论是长途跋涉的流离失所,还是新到一处人生地不熟的居地许多困难都得自己人团结互助丶同心协力去解决,共度难关。因此,他们每到一处,本姓本家人总要聚居在一起,这样也就形成了客家民居独特的建筑形式 - 土楼。</b></p> <p class="ql-block"><b>建照特色的土楼就地取材,用当地的粘沙土混合夯筑,墙中每十公分厚层布满竹板木条作为墙盘,起到相互拿力的作用,施工方便,造价便宜。土楼群的奇迹,充分体现了客家人集体力量和高超智慧。</b></p> <p class="ql-block"><b>土楼的大门修建的多考究。</b></p> <p class="ql-block"><b>由于我家乡山多田少,为了谋生,解放前从我父辈就开始过番,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村里仍然有不少人居住。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后来的年轻人都到深圳、广州等外地发展。土楼年久失修,也没有人居住,要修理牵涉到多家的同意,渐渐自生自灭。再过几代的人可能不知道老祖宗的客家土楼了。</b></p> <p class="ql-block"><b>千遍一律相似的二、三层楼的新房像雨后春笋一样的出现在我家乡。看到老祖宗的土楼渐渐失去了,心里无限感慨。</b></p> <p class="ql-block"><b>美丽的家乡!</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