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抗美援朝战争期间,曾出现过这样一位极富传奇色彩的志愿军战士:他在坚守阵地很长时间,打到弹尽援绝的情况下,只身一人从前沿阵地上抓回32名俘虏,成为令人惊叹的战斗英雄。 他就是湖南石门籍的志愿军二等功臣覃事龙,他的这一传奇战绩记录在中共山西省委党史办公室主管主办的《党史文汇》等相关文献档案中。 那是在一九五三年七月十四日凌晨,志愿军第一一九师五九七团二营向驻守桥岩山的敌兵发起了进攻。其中,该营机炮连负责攻打一个无名高地。 战斗打响之后,志愿军奋勇冲杀,但由于敌兵用二十多挺重机枪进行疯狂扫射。在敌兵的强大火力阻击下,志愿军战士纷纷倒下。</p> <p class="ql-block">然而,在一阵“轰隆隆”的巨响之后,敌兵的机枪却突然哑火了。原来是兄弟部队支援机炮连来了,在他们的支援下,机炮连一举攻占了无名高地。 敌兵不甘心就此失败,在进行了一番集结休整之后,向无名高地上的志愿军部队发起了大举反攻。机炮连打得非常艰苦,经过反反复复数次拉锯战之后,机炮连指战员大部分英勇牺牲。其中,一排所在的山头只剩下覃事龙和唐子成两名战士还在浴血奋战。 为了拖住敌兵,支援兄弟部队作战,覃事龙和唐子成决定坚守阵地,他们各自扛着一挺重机枪,继续向山顶上爬。 二人经过一番艰难的攀爬,到达山顶后,才发现此山的左右两边均为悬崖。他俩喘息未定,就看到有一百多名头戴钢盔、端着卡宾枪的敌兵,正猫着腰偷偷朝山顶摸来。 覃事龙和唐子成迅速架好机枪,把敌兵放近之后,瞄准他们狠狠扫射。凭借居高临下的优势,二人打退了敌兵多次冲锋。但时间一长,他俩所带的弹药也所剩无几。</p> <p class="ql-block">为了节省子弹,覃、唐二人利用敌兵退下山去的间隙,把手榴弹每五个一束捆绑好,做成集束手榴弹。当敌兵再度向山上冲锋时,覃、唐二人不再使用机枪,敌兵以为志愿军子弹打光了,得意洋洋往上冲。 当敌人接近到只剩五十米左右时,覃事龙和唐子成同时把准备好的集束手榴弹朝敌群中投去。这一下把敌兵炸得血肉横飞、鬼哭狼嚎。 覃事龙用自己从文化教员那里学来的朝语对敌兵进行喊话:“你们已经被我军包围了,赶快投降,缴枪不杀!” 敌兵吃了苦头,不敢再朝山上冲,就躲进一个废弃的暗堡里。 覃、唐二人注意到暗堡有两个洞口,便再度用集束手榴弹进行攻击。随着“轰隆”几声巨响,两个洞口都被炸塌了,敌兵被堵在暗堡内出不来,顿时成了瓮中之鳖。覃事龙用机枪封锁住炸塌的洞口,唐子成则抓紧时间抢修工事。 突然,唐子成被对面山上飞来的一颗流弹擦伤,头上鲜血淋漓。覃事龙见状,迅速给唐子成进行简单包扎。经过二人共同商量,决定由覃事龙继续坚守山头,唐子成则撤回到二营阵地,向营首长报告情况。</p> <p class="ql-block">然而唐子成没走出多远,不幸再次被流弹击中,就此壮烈牺牲。 到了中午,覃事龙发现地堡的一个洞口有动静,隐隐约约听到金属不时撞击岩石的声音和敌兵说话声。覃事龙见状继续喊话劝降,但敌兵根本不吱声。 忽然,暗堡里伸出一支枪,“嗖”的一声,子弹从覃事龙耳边呼啸而过。覃事龙怒不可遏,端起冲锋枪,一个快发,一梭子弹全部倾泻到尚未完全掀开的洞口中,里面随即传出一阵阵惨叫声。 这时,覃事龙的冲锋枪里已没有子弹了,他从身边捡起最后的几颗手榴弹捆在身上,随时打算与敌兵同归于尽。 过了大约三十分钟,地堡洞口被掀开了,几名敌兵摸到洞口偷偷朝山上窥视。覃事龙朝洞口扔了一个手榴弹,敌兵马上缩回洞里去了。 下午四点多,十多名敌兵先后双手举着白毛巾,帽檐朝后,爬出了地堡。覃事龙马上反应过来,用冲锋枪一指,命令敌兵统统跪在地上。</p> <p class="ql-block">在他的威慑下,躲在暗堡里的其他敌兵也双手举着白毛巾一一出洞,乖乖地当了俘虏。一数,共有三十二名。此外,还缴获了有轻、重机枪各二挺,快步枪二十支,卡宾枪十五支。有趣的是:没有找到一粒子弹)。 覃事龙用冲锋枪逼着其中一个矮个子敌兵一一卸掉所有的枪栓,用毛巾捆成几捆,由俘虏扛着走。幸运的是,在覃事龙押解俘虏回营指挥所的路上,并没有遇到其他敌人,最终他成功地把俘虏交押回部队。 在弹将尽援已绝的情况下,竟能只身俘获三十二名敌兵?覃事龙的确做到了,并得到上级的高度赞扬。很快,他的英雄事迹就在全军传扬开来,成为志愿军战士争相学习的“孤胆英雄”。 后来,志愿军司令部为了表彰覃事龙的英雄事迹,给他荣记了二等功,并提升为排长。 一九五三年八月,他光荣出席了中朝战斗英雄表彰大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