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感怀(散文)

赵兴海

<p class="ql-block">  亲戚给来一只公鸡一只母鸡,那可是正宗放养在大山里的土鸡。公鸡,羽毛发亮,冠子火红,煞是可爱。夫人舍不得杀,说要在清明节祭祖用。在院子坚果树下做了个鸡舍,精心地养了起来。公鸡就是公鸡,到哪都不忘它的打鸣报晓职责,拂晓十分,就开始扯着嗓子大声八气的吼了起来,有时候高兴了大白天也声嘶力竭地来上几嗓子。开初觉得很稀奇,大有 ”豚栅鸡栖半掩扉”意味。可过了几天就开始烦了起来。自己么,也就不去说他了,可在城市小区已经上升到了扰民的程度。再后来,自己也越来越受不了了。将心比心,估计隔壁邻居一定已经怒火中烧了。人家就算不说自己也内疚不已。强烈地建议夫人还是炖了算了,可夫人还是我行我素,有什么办法,只好听之任之。</p><p class="ql-block"> 改变不了事实,就学着去适应吧!挖空心思地去寻找说服自己的理由,不是说坏事变好事也是可能的吗。这样想时,似乎希望公鸡就这样长久地叫下去,改变改变我这个不喜欢热闹的性格也未尝不可。这种“指导思想”让我不由自主地发现小院的确有了一些新变化,除了鸡不甘寂寞以外,院子里坚果树上的小鸟也成群地飞来凑热闹。每当阳光散落小院,小鸟们就一群一党的飞落坚果树上,先是叽叽喳喳地热闹一阵子,然后,俯冲到院子里,到鸡舍旁吃鸡啄掉下来的包谷面。过去来我家坚果树的鸟是以高礼冠居多,而今却有四五种之多,尽管我叫得出名的只有高礼冠和麻雀两种。从数量上看又以麻雀居多。太阳出的时候是它们的开饭时间,鸟们全然不顾在厅堂抽着烟喝着茶还研究着它们的我,开心得忘乎所以,不是说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么,原来它们的光顾是因为有鸡的存在啊。顿觉似乎悟到了点什么,倒真诚的希望再有更多的鸟来,保证提供充足的食物,冒出也加入到鸟世界那份天地里去的幻想来,也来意会“庄周梦蝶”,是不是也不失为一种悠然自得的逍遥呢。对公鸡的杀心也自然地消失了。</p><p class="ql-block"> 清明临近,满心想着回老家扫墓的事情,盼望着与家族亲人见面。可哪知天有不测风云,黑天鹅已经盘旋在边陲城市的上空,灰犀牛虎视眈眈瞄准着这美丽的大地。“3.29”事件从天而降,一夜之间,边疆德宏黑云压城,惊动全国。危难时刻,全州人民高度地紧张了起来,一切服从服务于疫情防控。清明节假期取消,不乱跑乱窜就是对疫情防控的最大贡献。大公鸡依然地自由自在,小鸟们依然地自由自在,我依然的享受着这份鸟们带来的快乐。夫人说了,去不了就在家祭献,看来大公鸡要做祭品是逃不掉的了,最多只能苟延残喘几天罢了,突然地为这大公鸡悲悯起来,不知怎地心凉了一大截。果不其然,清明节过了几天,在一个风和日丽的周末,夫人把大公鸡杀了,朝着家乡的方向摆了一桌,虔诚的祝奏了一番。小院又恢复了昔日的宁静。清明节也有足够的理由没有去老家扫墓,有足够的理由以大公鸡的牺牲让内心得到了一丝安慰。然而,不在祖先墓前祭拜,我总感觉不到那种心灵得到洗礼,心如止水的超然味道。</p> <p class="ql-block">  不是么,长大了没有在家乡生活,可对家乡的那份真情永远地扎根在心灵深处。长辈们陆续地离开了我们,每次在他们的墓前,肃立敬香,跪拜,总会想起许多的往事,产生许多的伤感。蓦然回首,一路走来,是长辈们,把我们培养成了今天这个样子。人永远得记住自己从哪里来,永远得记住上辈人对自己的大恩大德。今年没能回到老家扫墓,除了没有那种庄严的仪式感以外,还有一种萦绕心头的思乡之情,难免总有些难过。</p><p class="ql-block">  想到每年的清明节,回到不远的老家与亲人们上山踏青,共叙亲情,亲人间的情感,总让你有种不一样的温暖,那是一种家族亲人间才有的温情。长大了离开了家乡,环境条件心态都有了不小的变化,唯一不变的是对乡情的那份真爱。对已故母亲的那份思念。清明是节气又是节日。今年,《认知了清明,就懂得了人生》刷暴了屏幕。读吧,深受启迪,对人生似乎又有了不一样的理解。记得余光中先生的《乡愁》里有一句“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其实,对我来说乡愁是那泪流满面的梦,妈妈在梦里,我也在梦里。记不得有多少次,茫然地睡去,哭着醒来,除了长长的黑夜和踽踽独行的心,却没有了妈妈的笑靥。人生遗憾很多,对我而言莫过于那永远无法报答的母亲恩情。每次扫母亲的墓,无尽的悲伤总会涌上心头。让我想起大学里那个大雪纷飞的夜晚,那一封整整迟到了一个月的电报。想到了16岁的妹妹孤独地陪伴着离开人世的母亲,度过的那个漫漫长夜。或许就是从那时起知道了什么才是钻心的疼,什么才是真正的哀思!是啊,每次扫墓都是一次内心的净化,“清明是责任、是感恩、是哀思、是心静,是思接千载、神游万仞,是传承、是教育。清明更像一种精神”。</p><p class="ql-block">  记得往年几场春雨过后,清明在烟雨蒙蒙中到来,家乡的茶树冒出了绿芽,老家正式进入了采摘春茶的繁忙季节。家家户户采来的茶叶,交到制茶人家,经过加工制成一年中最好磨锅春茶,整个村子飘荡着茶香。抓一小撮放入玻璃杯里,把滚烫的开水倒进去,只见那叶片在杯中舞动,慢慢在水中散开,开水逐渐变得清亮微绿,茗上一口,微甘回甜,沁入五脏六腑,一下子使你变得清清爽爽。茶是清心的,让心灵有种淡泊宁静之感,正合了清明祭祀先人的氛围。家乡过去比较贫困,现在富裕了,可家乡人那种艰苦朴素的性格,团结友爱、相互帮助、积极上进的优良品质没有变。是这些优良的品格一直伴随着我一路向前,哪怕地老天荒,海枯石烂。亲人们、上辈们的一言一行,一点一滴地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的成长。成为生命中的不朽精神基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