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育并举 七个一践行”——锡市芳草小学全面落实学校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七个一”工作

茗^O^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大中小学生劳动教育、学校体育、学校美育工作的文件精神,认真落实教育事业十四五发展规划任务要求,搭建面向全体学生的工作机制,促进学生综合素养全面提升,根据《自治区教育厅关于全面落实学校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七个一”的通知》文件要求,结合我校师资队伍、场地建设等实际情况,已在全校范围内落实开展“七个一”工作。 <p style="text-align: center;">一、“七个一”落实督导组织机构</p><p><br></p> <p>  组长:张晓丽</p><p>  副组长:常琳、王海红、刘志华、陈永宏</p><p>  组员:李静、刘扬、满达、王雅莉、王雯及各教研组长</p><p><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二、体育教育——以体育智,以体育心</p><p><br></p> 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弘扬中华体育精神,推动少年儿童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实现以体育智、以体育心的独特功能,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br><br> <p>  1.开齐开足上好体育课。严格按照自治区课程设置方案和课程标准开齐开足上好体育课,不断拓宽课程领域,逐步增加课时,丰富课程内容。因我校体育教师队伍缺口大,暂定一、二年级每周开设4课时体育课(含1节武术课),另外1课时安排体育特色活动课——旱地冰球;三至六年级每周开设4课时体育课(含1节轮滑课、1节足球课、1节体育特色活动课——旱地冰球),另外1课时安排心理健康教育课程。</p><p> 每天上午进行广播体操,下午环校跑操一圈,上下午各进行一次眼保健操,保证学生在校期间1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p> <p>  2.加强体育课程体系建设,强化学校体育教学训练。学校体育课程聚焦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我校积极响应2022年冬奥会体育精神,在保证每班每周4课时体育课的基础上,一至六年级开设“旱地冰球”体育特色课程,充分发挥社团优势,在校期间帮助学生掌握至少一项运动技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健康观,逐步完善“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的学校体育教学模式,形成“一校一品”的体育发展新局面。</p><p><br></p> <p>  健全体育锻炼制度,广泛开展普及性体育运动,每学年定期举办体育节,包括运动会、“校长杯”足球联赛、冰雪嘉年华等特色体育活动,丰富学生体育文化生活,推动学生积极参与常规课余训练和体育竞赛;积极探索大课间活动,学生体育社团建设,培养学生运动兴趣,提高学生运动的自主性。对存在肥胖、营养不良、视力不良等健康问题的学生开展针对性地指导,倡导科学运动方式,促进学生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p> 3.组织实施。学校从时间、空间、内容上作出具体、周密的部署和安排,明确落实责任人,确保活动时间上课表、组织人员有落实、活动内容有安排、场地器材有保障、安全及医务监督有保证。<br>  具体任课教师安排:<br>  一年级负责教师:贾小慧 赵永君<br>  二年级负责教师:李素军 王建强<br>  三年级负责教师:满达 李豪<br>  四年级负责教师:王建强 郝娟<br>  五年级负责教师:李素军 赵永君<br>  六年级负责教师:贾小慧 李豪 <p style="text-align: center;">三、美育教育——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p><p><br></p> <p>  以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为目标,弘扬中华美育精神,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把美育纳入我校人才培养全过程,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陶冶高尚情操,塑造美好心灵,增强文化自信。</p> <p>  1.开齐开足上好美育课。严格按照自治区课程设置方案和课程标准开齐开足上好美育课,不断拓宽课程领域,逐步增加课时,丰富课程内容,保证音乐、美术课程每周各2课时。 </p> <p>  在美术课程中每双周安排1课时习字书法课。根据学段年龄特点,一至三年级开设硬笔书法课,四至六年级开设软笔书法课。因为我校暂时没有专任书法教师,所以习字书法课由美术教师担任,教师可通过网络、视频等多渠道获取学习资源,做好上好每节课的准备。力求通过正确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良好坐姿与正确执笔方法;通过书法的基础知识学习、掌握书法的基本技能,发展学生的基本智力即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等;通过书法教学,让学生认识笔画的弹性、节奏、力感,能用中锋、藏锋、回锋等笔法写出具有美感的笔画方法,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具有独立的学习能力;通过学习书法,使学生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艺术,并自觉地承担起继承 发扬的责任,从写字的进步中得到学习的动力。在教材使用方面,一至三年级使用学校现有字帖临摹,四至六年级使用水写布书写。</p><p> 具体任课教师安排:</p><p> 一年级负责教师:孙智超</p><p> 二年级负责教师:潘青梅</p><p> 三年级负责教师:谢晓青</p><p> 四年级负责教师:杨静</p><p> 五年级负责教师:闫志莹</p><p> 六年级负责教师:呼思乐</p> 在音乐课程中每周安排1课时合唱课,以班级为单位成立合唱团,充分发挥社团优势,开展合唱排练和齐唱合唱艺术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建立对合唱的浓厚兴趣,将教学与视谱、唱歌、欣赏、创作结合起来,掌握一些发声方法,发声技巧和基本的音乐常识、乐理知识。充分发挥音乐教师以美育人、以美储德、以美启智、以美创景的能力,培养学生集体主义观念、合作意识。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学唱有新时代特色的优秀曲目、中华传统吟诵曲目以及爱国时代歌曲,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世界观、文化观,陶冶高尚情操,塑造美好心灵,增强文化自信。<br>  具体任课教师安排:<br>  一年级负责教师:汪连英<br>  二年级负责教师:丁一楠<br>  三年级负责教师:索隆嘎<br>  四年级负责教师:王晓玲<br>  五年级负责教师:王熙<br>  六年级负责教师:魏丽莉<br> <p>  2.完善课程设置,深化教学改革,丰富艺术实践。我校美育课程以艺术课程为主体,以社团课程为依托,在开好音乐、美术、书法、合唱课程的基础上,开设形体、剪纸、国画、羊毛毡民族艺术等多样化课程,凸显中华美育精神,充分体现思想性、民族性、创新性、实践性。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身心成长规律,围绕课程目标,精选教学素材,丰富教学资源,逐步完善“艺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艺术审美体验+艺术专项特长”的教学模式。</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木创社团</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EV3机器人社团</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茶艺社团</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软笔书法社团</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语言艺术社团</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民俗社团</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剪纸社团</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器乐社团</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羊毛毡社团</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国画社团</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芭蕾舞、民族舞社团</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合唱社团</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围棋社团</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四、劳动教育——知行合一</p><p><br></p> <p>  劳动教育是学生成长的必要途径,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实施劳动教育重点是在系统的文化知识学习之外,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培养学生正确劳动价值观和良好劳动品质。</p><p><br></p> <p>  1.设置劳动教育课程,不挤占、挪用劳动实践时间。根据我校学生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将劳动教育课分为劳动安全教育和劳动技能教育两部分。班主任根据德育处统一安排在每周五下午开展劳动教育1课时。低年级注重围绕劳动意识的启蒙,让学生学习日常生活自理,感知劳动乐趣,知道人人都要劳动。中高年级注重围绕卫生、劳动习惯养成,让学生做好个人清洁卫生,主动分担家务,适当参加校内外公益劳动,学会与他人合作劳动,体会到劳动光荣。</p><p> 根据学生身体发育情况,科学设计课内外劳动项目,采取灵活多样形式,激发学生劳动的内在需求和动力。统筹安排课内外时间,组织实施好劳动周,低中年级以校园劳动为主,高年级适当走向社会、参与集中劳动。将劳动服务实践课和我校的社会实践相结合,多渠道拓展实践场所,满足多样化劳动实践需求,进一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社会参观实践活动与“劳动光荣”的观念相融合,树立“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思想,立志成为勤于劳动、善于劳动的高素质劳动者。</p><p> 本学期我校分高中低三个学段组织学生走进城市阅立方、蒙元文化广场和湿地公园等;组织我校“红领巾小小志愿者”服务队,深入到街道、社区进行卫生清理,帮助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将志愿服务落到实处;结合“劳动节”、“感恩节”、“国庆节”、“重阳节”、“端午节”等重大节日走出校门,走近社会,开展校外劳动实践活动,开阔学生的视野,感受家乡的变化,培养爱祖国、爱家乡、爱人民、爱劳动、爱学习的良好品质,使学生在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真正体验劳动的快乐,在劳动中增强实践能力与环保意识;学校开辟40块劳动实践田,规划配置劳动教育资源。同时将一至六年级劳动、综合实践活动统一纳入课表,计入上课周数,安排每月社会劳动实践及社区、校园劳动服务一天。具体安排如下:</p><p><br></p> 2.发挥家庭在劳动教育中的基础作用。我校与家委会紧密联系,定期召开家长学校、家长会工作会议,以创建“情暖童心 用爱筑家”家庭劳动技能培养活动,践行“好习惯成就一生”的教育理念,同时借助活动增进亲子关系,架起爱的桥梁。<div>  在充分动员学生积极参与家务劳动的基础上,根据学生不同年龄的特点,分别组织开展不同层次的劳动实践教育展示活动。学会扫地、整理书包、擦拭桌面台面、洗碗、洗小件衣服、整理房间、独立做一顿饭、照顾弟弟妹妹等劳动实践活动,每年有针对性地学会1至2项生活技能,既培养了学生的劳动实践能力,又让学生感受了劳动的快乐,学会自学、自理、自护、自律,热爱生活,做生活的强者!</div><div> 鼓励孩子利用节假日参加各种社会劳动,家庭要树立崇尚劳动的良好家风,家长要通过日常生活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让孩子养成从小爱劳动的好习惯。</div> <p><br></p> <p>  五、强化责任管理,开创我校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工作新局面</p><p><br></p> 我校将严格落实学校体育、美育、劳动教育课程开设刚性要求,不断拓宽课程领域,逐步增加课时,丰富课程内容。确保“七个一”“五个管理”落地落实落细,推进学校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评价改革,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劳动

学生

体育

美育

教师

我校

课程

社团

课时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