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风光摄影:麦子熟了</p><p class="ql-block">取景地:周庄古镇 惠山古镇</p><p class="ql-block">取景时间:烟花三月</p> 周庄古镇位于苏州城东南,昆山、吴江、上海三地交界处。镇为泽国,四面环水,咫尺往来,皆须舟楫。全镇依河成街,桥街相连,深宅大院,重脊高檐,河埠廊坊,过街骑楼,穿竹石栏,临河水阁,一派古朴幽静,是江南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 周庄具有900多年历史。春秋战国时,周庄镇被称为摇城,是吴王少于摇的封地。到了北宋元祐元年(公元1086年),因周迪功以舍宅为寺,故被称为周庄。元代中期,由于周庄镇的白蚬江水运极为便利,西接京杭大运河,东北走浏河出海通商贸易,因此成为江南粮食、丝绸、陶瓷、手工艺品的集散地,成为苏州的一座大镇。 清雍正三年(1725年),周庄镇因元和县一分为二,约五分之四属元和县(今吴县市)。五分之一属吴江县(今吴江市)。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江苏巡抚陈文恭将原驻吴县角直镇的巡检司署移驻周庄,管辖澄湖、黄天荡、独墅湖、尹山湖和白蚬湖地区,几乎有半个县的范围。周庄由原来小集迅速发展为商业大镇,与江南富豪沈万三的发迹很有关系。沈万三利用白蚬江(即东江)西接京杭大运河,东北接浏河的优势,出海贸易,将周庄变成了一个粮食、丝绸及多种手工业品的集散地和交易中心,促使周庄的手工业和商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最突出的产品有丝绸、刺绣、竹器、脚炉、白酒等。 现存古镇的建筑仍以明清时期建筑为主,其粉墙黛瓦、小桥流水别具江南水乡之韵味,其曲折有序、临河筑室、沿街成市,更是将一派江南水乡的旖旎风光展现无遗。河道上有许多古桥,其中有14座元、明、清的古桥梁,是国内古桥的精品。 周庄镇旧名贞丰里。据史书记载,北宋元佑年间(公元1086年),周迪功郎信奉佛教,将庄田 200亩(13公顷多)捐赠给全福寺作为庙产,百姓感其恩德,将这片田地命名为“周庄”。 但那时的贞丰里只是集镇的雏形,与村落相差无几。1127年,金二十相公跟随宋高宗南渡。迁居于此,人烟才逐渐稠密。元朝中叶颇有传奇色彩的江南富豪沈万三之父沈佑,由湖州南浔迁徙至周庄东面的东宅村(元末又迁至银子浜附近),因经商而逐步发迹,使贞丰里出现了繁荣景象,形成了南北市河两岸以富安桥为中心的旧集镇。 周庄由原来的小集迅速发展为商业大镇,与江南富豪沈万三的发迹很有关系。沈万三利用白蚬江(即东江)西接京杭大运河,东北接浏河的优势,出海贸易,将周庄变成了一个粮食、丝绸及多种手工业品的集散地和交易中心,促使周庄的手工业和商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最突出的产品有丝绸、刺绣、竹器、脚炉、白酒等。 周庄环境幽静,建筑古朴,虽历经 900多年沧桑,仍完整地保存着原来的水乡集镇的建筑风貌。周庄的魅力,还在于它的文化蕴涵。沈厅、张厅、迷楼、叶楚伧故居、澄虚道院、全福寺等名胜古迹,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和观赏价值。 惠山古镇的文化底蕴丰厚,号称无锡历史文化的露天博物馆,历史文物林立,人文荟萃,又是无锡地名的发源地“无锡锡山山无锡”。 惠山寺始建于南北朝,香火旺盛。无锡的标志性建筑锡山龙光塔,始建于明万历间,是古镇一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