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4月8日上午、9日下午,德州一中新校区地理组开展第二轮青年教师课堂汇报展示活动在分别在综合楼四楼备课室和尚德楼一楼阶梯报告厅举行,教研室领导组织下、学校青蓝工程队伍中的青年教师、学科指导教师、高中地理组教师全体参与。校领导赵宝利、王富成出席,莅临现场。</p> 高一地理组刘菲、高书蕾和王小雪老师各自呈现了一堂“基于地理问题,梳理答题思路”的德州一中特色“1121”模式展示课。三位老师,设计材料和多个问题,层层深入,引出本节课知识脉络体系。 刘菲老师在讲授《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时,以“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等优美的诗句作为导入,针对扬州的繁盛问及原因,极大地激起了学生的兴趣,实现了历史知识和地理知识的学科交叉,使得学生明确了交通对区域发展存有深刻影响。 刘老师通过列举西气东输、山西煤炭东运、八横八纵铁路网等实例使学生总结出交通运输使区域经济发展所需要的资源、产品、设备、劳动力等要素合理流动,实现空间上的优化配置。以凭祥家具中心的崛起为探究,学生热烈讨论出便捷的交通缩短了时空距离,使一个区域的经济活动可以辐射其他区域,甚至世界。同时以“一带一路”重大战略再次验证交通促进区域的发展。 最后刘老师在讲授交通对聚落的影响时以扬州的崛起和衰落再次回扣导入,课程的最后以修路脱贫作为升华,提高了课堂的高度。 高书蕾老师以周围的环境污染和世界八大环境公害事件为切入点,从不同尺度分析了当前环境问题的严峻性,语言富有感染力,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 在小组活动中,高老师以小岛国的忧虑为案例,引导学生绘制各地理事实之间的联系框图,帮助学生理解全球变暖产生的原因及影响。整堂课遵循1121课堂教学理念,注重对预习检测和教学反馈,重视对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在增强学生理性认识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综合思维,提高地理核心素养。 王小雪老师在讲授《区域发展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时,以义乌机场的建设和发展为案例设计情景,通过三个层层递进的问题,制造了重要的矛盾突出,极大激发起学生探索的热情和兴趣。新课讲授环节将区域发展与交通运输布局的关系通过环环相扣,逐步深入的设问体现出来,通过探究活动呈现的案例,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归纳出运输需求变化和分布的特点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 王老师在处理资金与交通运输布局的关系时,把课堂交给学生,学生将课下搜集的资料和图片(港珠澳大桥的建设,青岛海底隧道的建设,北盘江大桥的建设等)进行展示和讲解,使同学们理解交通运输建设涉及技术领域多,技术攻关需要投入的资金巨大,总结出只有区域发展,才能得以解决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展示的环节更加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对本节课有更深刻的认知和见解。 第二轮青年教师地理汇报课的顺利开展,为地理组青年教师的成长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和平台,在这个舞台上,青年教师们可以展示自我、观摩学习,亦可引发思考、为地理教学生涯作出更清晰的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