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字款宋瓷是故宫南迁文物?

福长

<p class="ql-block">民间出现的“故”字款带编号宋瓷(见图),从型、釉、胎和神来看,小编认为是宋徽宗御贡官窑瓷无疑,而“故"表明这些瓷器极可能就是“南迁文物”。据不完全统计,国民党南迁文物中至少有三分之一数量已散落大陆民间。中国民藏已保护了相当数量,但也有部份已流失海外。</p> <p class="ql-block">国民党政府行政院训示教育部的“清理战时文物损失委员会″清理战时文物损失,调查结果是战时我国公私文物共损失了3607074件又1870箱。由于国民党将南迁文物部份由陆路部份运台被阻,留藏在大陆。若干年之后,原责任人已故,后人将遗物逐渐大量入市。</p> <p class="ql-block">参考下官方记录:</p><p class="ql-block">故宫文物南迁,民国时期故宫博物院组织的文物保护行动。1933年1月31日山海关失陷后,故宫博物院理事会决定将故宫部分文物分批运往上海。2月5日夜,故宫博物院的第一批南运文物2118箱从神武门广场起运。至5月15日运走文物5批,共13427箱又64包。其中,书画9000余幅,瓷器7000余件,铜器、铜镜、铜印2600余件,玉器无数,文献3773箱,包括皇史宬和内府珍藏的清廷各部档案,明清两朝帝王实录、起居注,以及太平天国的档案史料等。还有《四库全书》及各种善本、刻本,当时国内发现最早的印刷品之一《陀罗尼经》五代刻本,国内最古老的石刻“岐阳石鼓”。</p><p class="ql-block">文物抵沪后,在上海法租界亚尔培路(今陕西南路)的故宫博物院驻沪办事处存放。同时在南京朝天宫抢建文物库房。1936年存上海的文物分5批迁运至南京新库房。1937年“七七”事变后,故宫南迁文物加上国立中央博物院筹备处(今南京博物院)等单位的文物又分3路运往四川,巴县存80箱,峨嵋县存7287箱,乐山县存9331箱。1946年3处文物先集中于重庆,于1947年运回首都南京。1948年底至1949年初南运文物中的2972箱被运至台湾,保存于台北故宫博物院。1951年后留在南京的文物陆续运回故宫博物院1万余箱,剩余2221箱留于南京库房,划归南京博物院所有。</p><p class="ql-block">中文名</p><p class="ql-block">故宫文物南迁</p><p class="ql-block">时间</p><p class="ql-block">1933~1958</p><p class="ql-block">文物数量</p><p class="ql-block">19557箱</p><p class="ql-block">迁移到</p><p class="ql-block">南京</p> <p class="ql-block">1933年2月至5月,故宫、北平古物陈列所、颐和园和国子监的19557箱文物(其中故宫1.3万余箱)从北平运抵上海。1936年底南京朝天宫库房建成后,文物被运抵首都南京。1937年淞沪战役爆发,这批南迁文物加上国立中央博物院筹备处(今南京博物院前身)等单位的文物,分三路在日军炮火下紧急西迁,开始了长达10年的万里西行,运抵四川,直至抗战后被运回南京。南迁文物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历代的宫廷收藏,堪称国宝,其中就包括鼎鼎大名的毛公鼎、翠玉白菜、玉石东坡肉、著名的《快雪时晴帖》和在这批货物中质量最重的十个石鼓等。在15年里,南迁文物行程上万里,穿越大半个中国,然而上百万件文物中没有一件丢失,也几乎没有毁坏,堪称世界文化史上的奇迹。</p><p class="ql-block">故宫博物院建院85周年、紫禁城肇建590周年,也是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5周年。故宫博物院倡议举办“重走文物南迁路”实地考察活动,得到台北“故宫”积极响应,南京博物院也热情参与。考察路线按南京-贵阳-安顺-宝鸡-汉中-成都-重庆-峨眉行进,至2010年6月18日结束。考察路线的设计,主要考虑是否为文物南迁过程中重要事件发生地、遗存物是否丰富、当事人是否健在、当地档案是否留存等因素。在乐山期间,考察团将考察乐山大佛、峨眉山博物馆、报国寺、大佛禅院、安谷镇故宫南迁文物陈列馆,并考察乐山、峨眉两地的文物存放地和存放遗址。将召开座谈会,与当事人及其后代、共忆往昔峥嵘岁月。</p> <p class="ql-block">一九三三年故宫南迁文物的决定是勇敢负责任的行为,反对的声音和抗议行动波涛汹涌,连鲁迅先生也赋诗表示不满:“寂寞空城在,仓皇古董迁。”面对强大的反对力量,副院长马衡掷地有声地说:“河有两岸,事有两面。故宫文物外迁的确也有它的负面效应,因而也是迫不得已而为之,我们不愿看到今天的局面。但是国家亡了,总有复兴之日;而文物毀了,将永远不可复得。只要文物在,中华文化的根就不会断,中华民族的精神就不会亡,中国人就不会做亡国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