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评定,老师心中永远的痛

郭靖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职称是什么?我觉得,职称并不是评价一个教师教学水平高低的标准。教师,特别是广大中小学教师,干的本就是一份平凡的工作,而且,一辈子和孩子打交道的人,本身也不会世故到那里去。如果职称单是一种荣誉,我相信,大多数老师是不会太在意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很不幸,职称是和工资挂钩的。教师也是人,也要穿衣吃饭,也要上赡养老人,下抚养子女。而且,教师的工资是极低的(也许经济发达地区除外)。而高级职称和初级中级的职称的工资相差还是蛮大的,因此,教师也不能不动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如果真的公平竞争也还罢了。看一看进高级的条件,就知道职称评定有多奇葩了。得有市级及以上示范课,市级及以上观摩课,市级及以上教师节表彰,以及市级以上课题成果。诸如此类的奇葩条件,你想,一个偏远中学的教师,如何获得。于是腐败便由此而生。(此处省略一万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好吧,好不容易求爷爷告奶奶,上下打点,把这些条件攒够了。就能进高级了吧,做美梦吧,还有名额限制,就像清代的候补官员,得出缺才行。出缺就能进吗,做美梦吧,僧多粥少,狼多肉少。于是搞积分排名,还有民主测评。好了,名次排定了,今年轮不住,下一年也行。做美梦吧。下一年又推倒重来,重新排名。并不是梁山排座次,一劳永逸。那位姚老师,好象排了七年,也没排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好吧,终于排上你了,是不是就可以长吁一口气了,非也,好像还有百分之多少的淘汰率,你说,三拜九叩都拜了,还有最后这一哆嗦,怎么办?钻空打洞,托关系,生怕一不小心前功尽弃。临门一脚,可千万别踢不进去。</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这一圈下来,你看,师道尊严何在?从每一个积分证件的获得,到学校的初评推荐,再到最后的决赛,真的,走到这里还能干干净净的老师有几人?但大家都习以为常了,也就按这个潜规则走下去。请客送礼倒是小事,甚至有自我献身的。当然,也有不服的,闹着跳楼的,档案袋中塞把刀的,也有耳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姚老师唯一错的,恐怕是打破了这潜规则,讨要说法。你要知道,潜规则的力量有多强大,所以姚老师四处碰壁,好象还被停了课。受了处分。好在,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你看法院虽按程序没有受理,但仍要求要妥善处理,安抚好姚老师。好在,这是一个人尽其才的时代,有才能的人是不会被埋没的,大不了此地不留爷,自有留爷处。职称,真的也没什么大不了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鲁迅先生在《纪念刘和珍君》中写道:敢于反抗一个广有羽翼校长的学生,应该是有些桀傲不训的的,但刘和珍是温和的。姚老师是温和的,但是,敢于向潜规则说不,绝对是一个令男儿汗颜的奇女子。</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