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中国人始终是被经典影响着的,中国文化经典讲究:气象、体面、血脉、韵度。气象浑厚、体面宏达、血脉贯通、韵度飘逸。而恰恰,这些也是人的共性。于是,千百年被流传的经典已然是中国人延续千年的文化基因。</p><p class="ql-block"> 千百年间,时令徙转,浪里浮沉,荷花暮雨,杨柳西风。季节总是趁人不备时,悄然徙转。过往都被如流的光阴,封存在古老的岁月里。</p><p class="ql-block"> 曾几何时,缘分成了一条神奇的河流,让今人和古人,可以在经典里相逢,梦里相知。江山历经无数次的更迭,过往的喧嚣与繁华,都已岑寂。而自然之景,文学经典,却得以长存。</p> <p class="ql-block"> 四月的校园墨笔生香,处处充满诗情画意。本周社团活动的主题是“诵读经典之《论语》节选”。活动中,同学们多样的诵读,或激情昂扬,或抑扬顿挫,或跌宕起伏,以另一种方式诠释着国学经典作品的风韵。 </p> <p class="ql-block"> 儒家经典是我国古典文学的精华,是文学史上最具有生命力的瑰宝。它经历岁月淘洗,千锤百炼,向世人展现着中华先民几千年前的价值观念,人格精神和道德准则。在历史上,《论语》更是具有崇高地位,宋人赵普曾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它在对人格的养成和情操的陶冶,对民族精神的养育方面具有其他手段无可替代的作用。“颂唱论语千百遍,不成圣人也成贤”,今天,我们接过这传承之火,传颂《论语》之篇。</p> <p class="ql-block">精彩片段</p><p class="ql-block">不患无位, 患所以立。 不患莫已知。求为可知也。 ——女生风采</p><p class="ql-block"> 不担忧无官职地位,应该 担忧的是自己没有能用以站得住脚的学问与本领。不担忧无人知道自己,只求自己能成为值得别人知道的人。</p><p class="ql-block">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男生风采</p><p class="ql-block"> 以德治国,方能长久。法安天下,但德润人心。 历史的长河浩浩荡荡奔流至今,国家朝代兴亡更替,唯有德治,才是长久之道。</p><p class="ql-block">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p><p class="ql-block"> ——小组风采</p><p class="ql-block"> 无论是学习生活还是在社会的洪流中,都要保持着一颗谦逊的心,“别人的言行举止,必定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选择别人好的学习,看到别人缺点,反省自身有没有同样的缺点,如果有,加以改正。”</p><p class="ql-block">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全体风采</p><p class="ql-block"> 自古以来我们不缺为了民族未来赴汤蹈火的民族脊梁,这些死难者的热情全部,即孔子所曰杀身求仁,孟子所云舍身取义,司马迁所讲死重于泰山。正是因此,我们的民族我们的国家才得以在苦难中涅槃重生。</p> <p class="ql-block"> 诵读《论语》是让我们在学习之余,学习书页和文字背后所蕴藏的古时最美好品质,最终引起我们对自己是否坚守本心,是否回归自我的一场灵魂的拷问。人生要有积极的心态,明确的目标,坚定不移的道德准则,这是天地自然社会赋予人类亘古不变的使命,也是儒家文化的根本精神,终极目标。而我们也在享受诵读的过程中,感受到孔子给我们的启示,勤学善悟,学以致用。在诵读经典的声音中,启迪自我回归本真,与文学相处,在与人文并行的过程中,洗礼自己的灵魂。</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读过《论语》,心有被打扫过的清凉与平静。此刻,千古繁华,薄如微尘。远处是绿水青山,近处则是锦词妙句。后来,才明白,我们一直所期待的地老天荒,其实并不遥远,就在孔子的一段段的语录中。山长水远,沧海可渡。</p> <p class="ql-block"> 文化是需要传承的,经典依然。那些几经历史遴选,在烂若星河的名篇佳作中传送不衰的经典,传承了真实的人类生活和文化,呈现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文字之美、音律之美、意境之美,它如传统文化的“母乳”,不断滋养着我们的生命和性灵。它仿若扑面而来的阵阵清风,一点点唤醒,潜藏在大众血脉的传统文化基因,让我们摆脱低级趣味和粗鄙恶俗,在《论语》中重拾文化自信。</p> <p class="ql-block"> 诵读经典,不乱于心,不困于行,不畏将来,不念过往。争做中华文化摆渡人,终有一天,那些生命中遇见过的经典 ,会化做细碎的星光在黑夜中熠熠生辉。</p><p class="ql-block">撰稿审编:高乐乐 </p><p class="ql-block">韩潇桐(副社长) 鲁倩文(宣传部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