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乐山安谷战时故宫

yue进毅

<p class="ql-block">&nbsp; 乐山安谷战时故宫纪念馆也叫故宫文物南迁史料陈列馆,它由乐山市安谷镇农民企业家王联春先生斥资800万,<span style="font-size: 18px;">历经三载,在七祠宇原址恢复修建而成。在</span>修建纪念设施的过程中,得到北京故宫,台北故宫,南京博物院及省市政府相关部门,社会各界有识之士的关心、支持和资助。现在它是乐山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史馆内存放有部分文物和大量历史资料照片,是一个值得去看,了解一段历史的好地方。</p> <p class="ql-block"> 早就想去安谷镇参观战时故宫,一直没有机会。今天东宁的初中同学相约去安谷镇拜访居家此地的另一同学,这才有了安谷之行。在同学家吃午餐后一行人便去战时故宫参观。为了走近道,我们沿小路前行。春雨淅淅沥沥下了两天,一段道路泥泞难行。大约40分钟后终于到达了目的地。</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乐山安谷战时故宫博物馆的《前言》介绍。</span></p><p class="ql-block"> 前 言</p><p class="ql-block"> 追溯百年前中华民族内忧外患的历史,黑暗年代中华夏文明饱经磨砺愈发耀耀生辉,故宫文物南迁正是其中一枚光耀的火种。“九一八”事变后,故宫未雨绸缪精选文物,准备避寇南迁。1933年2月6日起,19000多箱的百万件文物,南越京沪,西迁巴蜀,历时十几年,播迁数万里,颠沛流离中完成世界文物史上规模最大、历时最久、行程最长的文化大长征。</p><p class="ql-block"> 乐山作为南迁文物存放地,不仅存放文物数量最多(达16600多箱,占南迁文物总数85%以上),时间最长(近八年,两千九百多个日夜),且无一损毁、丢失。八年间,故宫人与乐山人民不畏艰难险阻,精心捍卫民族文化瑰宝,有的甚至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全民参与文化抗战,保护人类文化遗产的壮丽史诗。为旌表乐山人民的突出贡献,时任故宫博物院院长马衡先生亲题“功侔鲁壁”。</p><p class="ql-block"> 南迁八十星霜,铸就了一座“典守精神”的永恒丰碑。乐山以民间坚守,传承典守薪火,这束延续中华文明的“文明之光”,在国难中绽放光芒,在当代也深具价值。让我们在展览中检视档案资料,翻阅先辈回忆笔录,重回南迁的遗址现场,与典守者对谈,记取那份面对时艰,秉持道义、无惧牺牲的自重和决绝,重温对文化的一片赤子丹心。</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来到战时故宫纪念馆,迎面是一堵反映故宫文物南迁的文化墙。</p> <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初年,为免遭日本侵华战争的破坏和掠夺,故宫文物南迁。腾挪迁徏,水陸并进,闯关隘,夺峡口,避轰炸,躲匪患,万里颠沛,历尽艰辛,几经周折之后,数量最多的9369箱文物陆续运抵乐山安谷,分别存入古佛寺、宋祠、三氏(朱、潘、刘)祠、赵祠、易祠、陈祠、梁祠等七座祠宇。南京中央博物院100多箱文物也存放于“朱潘刘”三氏宗祠。另有7000余箱藏于峨眉山大佛寺。至七年后迁离,典藏国宝无一毁损。使这批文物安全无恙地度过了动荡的战争岁月。</p> <p class="ql-block">  下图是安谷镇战时故宫纪念馆的前门,它是一座仿古中式建筑,在台阶的正中是雕刻的龙,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台阶左右各有一座威严的狮子。</p> <p class="ql-block">  参观者在战时故宫大门前留影</p> <p class="ql-block">  进入纪念馆,院落正前方有一个巨石,巨石上刻有“战时故宫”四个大字。其背面也刻有四个大字——“宝地安谷”</p> <p class="ql-block"> 走进史馆,首先看到的便是十位南迁护宝功臣雕塑。这十位功臣是马衡、欧阳道达、那志良、庄严、梁廷炜、励钧先、尹焕章、冯昌运、王星拱、马浮,在烽烟遍地的危难岁月,他们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恪尽职守,兢兢业业,为中华文物保护和乐山抗战文化做出了不朽的贡献。</p> <p class="ql-block"> 功臣塑像后,是“文化抗战&nbsp;薪火相传——故宫文物南迁乐山图片资料展”和战时故宫文物南迁纪念馆,图片资料展和纪念馆内的陈列,以丰富的图片、文字、实物,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展示了故宫文物南迁安谷并得到妥善保护的一段传奇历史。</p> <p class="ql-block">  下图是故宫文物南迁乐山安谷水路运输示意图</p> <p class="ql-block">  文物南迁乐山水路情况老照片</p> <p class="ql-block">  故宫博物院乐山办事处部分职员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  安谷战时故宫修建者王联春与故宫博物院院长和故宫研究院院长合影</p> <p class="ql-block">  1946年4月,为了表彰各个宗祠保护国宝的功绩,故宫博物院呈报国民政府批准,以国民政府名义,题颁“功侔鲁壁”金漆大匾六块,分别颁赠给安谷乡六个宗祠以示嘉奖。</p> <p class="ql-block">  故宫人在安谷期间,也与安谷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和感情。故宫博物院警卫部队冯昌运连长与安谷人肖镜明、排长鲁大锯与安谷姑娘赵元清、故宫博物院孙家畊与安谷王铁匠之女王金华、中央博物院筹备处尹焕章与邓文均,这些在安谷结下的美好姻缘,见证着艰苦的安谷岁月,拼接出令人感动的典守生活。</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许许多多的乐山安谷人,也为文物的转移、保护,作出了自己的贡献,他们,被称为光荣的“安谷故宫人”。 </span></p> <p class="ql-block">  抗战胜利后,存放在安谷的故宫文物与存放在峨眉、巴县的文物一起,于1947年12月9日,全数运回南京,最终有的运回北京故宫,有的则被运往台北故宫。</p><p class="ql-block"> 曾在安谷、峨眉存放的故宫文物,不乏精品,如翠玉白菜(今藏台北故宫)、清乾隆金银珠云龙甲胄(今藏北京故宫)、苏轼亲书《前赤壁赋》(局部,今藏台北故宫)、清郎世宁《八骏图》(今藏台北故宫)、清院本《清明上河图》(局部,今藏台北故宫)</p> <p class="ql-block">  纪念馆左后方,是乐山八·一九大轰炸纪念墙。1939年8月19日,文物运乐山途中,日寇出动36架飞机、投弹100多枚,对乐山进行大轰炸,导致大半城区被毁,一千多人死伤,所幸当日文物在城外冠英场转驳,未遭损毁。</p><p class="ql-block"> 下图乐山八·一九大轰炸纪念墙及一颗炸弹雕塑。</p> <p class="ql-block">  八一九大轰炸墙旁边有座横跨公路的铁架桥,过桥后再爬上十二生肖长寿坡即到达山顶,山顶上巍巍矗立着故宫文物南迁乐山纪念碑。纪念碑主体高9.39米,象征文物1939年南迁乐山。碑体形似“山”字,势如冲天利剑,寓意中华文化无坚不摧,无可动摇。石碑正面镌刻“功侔鲁壁”,背面雕刻着故宫博物院副院长李文儒手书的“战时故宫"</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下午4点左右参观完安谷战时故宫。天也放晴,一行人结束了一天的安谷之行。参观了乐山安谷战时故宫博物馆的展览,感觉非常有意义。它让我们了解了战时北京故宫博物馆文物的迁移史,知道了这一段可歌可泣的护宝事故。</p> <p class="ql-block">  据工作人员介绍,以前参观战时故宫纪念馆是免费的。由于是个人出资修建,出现了资金投入不足。这里已成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不可能关闲。经政府有关部门同意,向参观者适当收取费用以维持管理及维护。</p> <p class="ql-block">*注:部分图片及文字资料来源于网络。</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right;">二零二一年四月十五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