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开封,历史上曾有夏、魏、梁、晋、汉、周、宋、金等八个朝代建都于此,历代曾用“大梁”“汴州”“东京”“汴京”“汴梁”名称,现有的开封古城区是世界上唯一一座中轴线从未变动过的都城。北宋时期的东京都城(开封),是当时世界上第一大城市,也是世界经济文化的中心,其人口超过150万,也有版本说光驻扎在京城周围的禁军就达百万之多。</b></p> <p class="ql-block">城墙大南门翁城内石刻门匾“南门”为清朝时期刻制,2020年8月开封一刘姓老人将此收藏物上缴政府文物部门。</p> <p class="ql-block">开封城墙南门(大南门-南薰门-翁城)原状图和规划复建效果图。还有曹门(仁和门)、宋门(丽景门)也即将开工建设。</p> <p class="ql-block"><b>开封古城墙,是我国目前保存完好、长度仅次于南京古城墙的第二大古代城垣建筑,全长14.4公里。她与其他中外城市的城墙不同,不仅担负有军事防御守护功能,还因相距黄河太近具有阻挡黄河水患和风沙侵城的堤防屏障作用。</b></p><p class="ql-block"><b>开封城墙围城而筑,外有护城河渠,内有水湖相连,城内城外水系互通。而她与中外其他城墙最大的区别则是城墙为单面墙,即外层墙立面为火烧青砖而砌,内部为土沙灰夯实填充堆垒,里层却无砖无墙,夯土成坡。从城外看开封城墙是砖,从城里看开封城墙是土,“土““成”为“城”也为“墙”,城小了再往外扩开,故开封至今有土城、里城的村庄之地名。修筑城墙大量取土,造就了开封城外有河、城内多湖的景象。还有,开封城墙所使用的火烧青砖,其砖型厚薄尺寸远远比北京长城、西安、南京城墙的砖型小,显得细密袖珍文儒,没有北方的粗犷豪放恢弘气势,让人想起了北宋宋徽宗赵佶的瘦金书体和芙蓉锦鸡图。</b></p><p class="ql-block"><b>开封城墙始建于2300多年前战国魏都大梁城,各朝代不断修筑和扩建,金朝迁都汴京后确定了今日开封城墙的规模。清道光22年(1842年)在毁坏的城墙原基础上再次重新修建。然而,不停息的战争与水患,历代皇城名都开封城渐渐沉寂于历史长河中。1953年,一直是河南省省会城市的开封被郑州替代。</b></p><p class="ql-block"><b>开封古城墙,是一部镌刻着千百年来战争炮火与黄河水患历史印痕的兴衰史书。历代的兵燹水患,使开封城一次次被毁坏和淹没,饱经灾患的开封人则一次次的在原址上重筑城墙重建家园,这种不屈不挠所体现的抗争精神,正是中华民族历大难永不垮之精神。也正是因为有了开封城墙,开封城才得以免遭灭顶之灾而顽强延续至今。</b></p><p class="ql-block"><b>新的时代,一度沉睡的开封城终于被唤醒起来。1994年,开封启动了城墙保护和修缮工程,历经数十年,开封城墙现在以最新最美的姿态展现出她曾经有过的辉煌容颜,成为世界历史文化名都的重要标志,也是中外游客必到的网红打卡之胜景。</b></p><p class="ql-block"><b>开封城墙,宛若千年遗梦,演绎着生生不息、滚滚长流的中原黄河新旧故事。</b></p> <p class="ql-block">黄河水患使开封城一次次被淹埋,城墙也是城摞城,墙基、夯土和甬道可以见到六个朝代的痕迹。</p> <p class="ql-block"><b>开封古城墙范围内,围串起众多历史文化遗迹,至今仍有保存和修复完好。包公湖、潘家湖、杨家湖、御河、河南大学、开封府、包公祠、大相国寺、龙亭、祐国寺塔、清明上河园、延庆观、山陕甘会馆、白衣阁、清真古寺……城墙外的禹王台、繁塔,都是古都开封亮丽的风景。</b></p><p class="ql-block"><b>曾经风华仿佛一指流砂,今日新貌重现万世伟业。来吧,登开封城墙,观大宋美景,莫当汴州比杭州,东京更胜西湖游。</b></p> <p class="ql-block">开封城墙外为砖墙体,中间为土沙灰混合填充夯实,逐渐向里侧面延伸成坝型土斜坡,因为是土,城墙上面、斜坡上就生长出荗密的树林。</p> <p class="ql-block">文中部分文字内容有参照《开封城墙》(作都刘安顺)编写,顺致谢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