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县第二中学】“再读主席诗词 重温百年党史”——记第四期党史学习教育

Hello二中

<p class="ql-indent-1">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优秀的革命者、建设者们,常常以笔为犁,以梦为马,用革命的诗词记录着伟大的理想信念、革命实践与战斗情怀,表现出昂扬的浪漫主义激情和英雄主义气概。毛主席的诗词就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毛主席的诗词以革命浪漫主义的精神,充分抒发了共产党人崇高的理想主义情怀。</p> <p class="ql-indent-1">4月15日下午,涉县第二中学开展了以“再读主席诗词 重温百年党史”为主题的党日活动。活动由党支部副书记张双柱同志主持。会上,涉县第二中学书记、校长曹彦如同志领学了伟大领袖毛主席的二十五篇诗词,为全体党员、教师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党课。他教导我们每天读几首毛主席诗词,汲取强大的精神力量,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精彩、工作更加出彩!</p><p><br></p> <p class="ql-indent-1">毛主席的诗词创作,好似一幅幅长篇画卷,浓墨重彩地记录了中国革命斗争与建设事业的伟大实践,特别是记录了若干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标志性事件,堪称一代诗史、史诗。</p> <p class="ql-indent-1">比如“五四运动”时期的《七古·送纵宇一郎东行》;国共合作与大革命时期的《沁园春·长沙》;中国共产党创建红军、五次反“围剿”时期的《西江月·井冈山》《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红军长征时期的《忆秦娥·娄山关》《七律·长征》;抗日战争时期的《五律·挽戴安澜将军》;人民解放战争时期的《五律·喜闻捷报》《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以及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水调歌头·游泳》《卜算子·咏梅》《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等等。</p> <p class="ql-indent-1">细览毛主席的诗词,其内容极为丰富,内涵博大精深,选题包罗万象。地域上的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景物上的天地日月、山川草木,气候上的春夏秋冬、风云雨雪,时空上的古今中外、天上人间,情感上的喜怒哀乐、悲欢愁怨……挥笔之间互为贯通、交织、融合,构成了一幅幅瑰丽多彩的画卷。读之,过目不忘;品之,感触尤深,给人以深刻的哲理启示和轻松的审美享受,也让人从中领略和审视到那个特定年代我们民族的理性、情感、思维、行为和价值取向。</p> <p class="ql-indent-1">1910年秋天,毛主席离开韶山去湘乡县城就读东山高等小学堂。临行前,他抄录了一首诗留给父亲:“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毛主席借此抒发雄心壮志,也对父亲郑重承诺,一定发奋努力,学有所成,不负厚望。</p> <p class="ql-indent-1">毛主席与杨开慧伉俪情深,为她写过三首诗。1920年冬婚后不久,他为杨开慧填了第一首词《虞美人.枕上》:“堆来枕上愁何状,江海翻波浪。夜长天色总难明,寂寞披衣起坐数寒星。晓来百念都灰尽,剩有离人影。一钩残月向西流,对此不抛眼泪也无由。”</p> <p class="ql-indent-1">1925年前后,大革命高潮风起云涌,毛主席勇立潮头。他在橘子洲上,以一篇《沁园春·长沙》,讴歌壮丽的秋景,发出了时代之问:“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自古以来,文人诗作每逢秋景,不是寂寥就是伤悲。但毛主席眼里的秋光,“不似春光。胜似春光”(《采桑子·重阳》),充满了勃勃的生机,展现出无限的创造力。</p> <p class="ql-indent-1">1936年2月,指挥红军东征的毛主席,在陕北的一个小山沟里又写下《沁园春·雪》。北国的茫茫寒雪,在他如椽的巨笔下,气势恢宏,气象万千;北国的晴日,在他浪漫的想象中,“红装素裹,分外妖娆”。当时的红军依然困难重重,但毛主席对革命斗争充满激情,对革命前途、革命胜利充满信心。</p> <p class="ql-indent-1">1949年的《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一诗中,那句“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今天读来,依旧新意迭出,温故知新。</p> <p class="ql-indent-1">1961年,毛主席在广州筹划即将召开的中共中央扩大会议,闲暇时,他读了陆游的《卜算子·咏梅》词,受到启发,联系国际政治斗争风云,“反其意而用之”,创作了一首同题词。“当时是美帝国主义和他的伙伴们进行反华大合唱最嚣张的时候”,“主席写了这首词来鼓励大家,成为毫不动摇、毫不害怕寒冷的梅花,为中国人民做出好榜样。他希望我们继续奋斗,使冰雪彻底解冻,使山花遍地烂漫,使地上永远是春天”。</p> <p class="ql-indent-1">毛主席一生酷爱游泳。他迎风搏浪,中流击水,胜似闲庭信步。品读毛主席的《沁园春·长沙》《浪淘沙·北戴河》《水调歌头·游泳》等词,不免使人想要置身“白浪滔天”的江河湖海,去体味伟人那“浪遏飞舟”“极目楚天舒”的壮怀雅趣。</p> <p class="ql-indent-1">读诗、赋诗、解诗、论诗,是毛主席的情趣爱好,也是他的人际交往方式。以诗为纽带,以诗为载体,毛主席与诗友们共唱心曲。而毛主席的诗交也耐人寻味,呈现出诗词“余事”的鲜明特色。</p> <p class="ql-indent-1">毛主席写过《七律·和柳亚子先生》《七律·和郭沫若同志》《七律·答友人》等唱和之作,他的诗友多为文化名流、党外人士以及同窗老友。毛主席和他们之间常有诗书往来,相互唱和,切磋诗艺。</p> <p class="ql-indent-1">中华民族历经磨难,百折不挠,但流淌在民族血脉中的民族血性使其生生不息。毛主席的诗词反映了中华民族救亡图存、励精图治的情感、实践和价值取向,洋溢着“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血性风骨,撼人心魄,催人奋进。</p> <p>编辑:申羚玉</p><p>编审:刘永军</p><p>主审:张双柱</p><p>终审:曹彦如</p><p>涉县第二中学办公室编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