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敬告读者:由于涉及到一些隐私被本人删除,一些读者和好友纷纷私聊要求重发,经本人的考虑修改再次重发以满足大家的阅读。谢谢大家的支持与关注!</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编者按:今年五一将迎来我的舅舅程镛,舅妈李达德,结婚六十周年钻石婚纪念日。二老把一身献给了教育事业,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相濡以沫,六十年牵手,养儿育女柴米油盐。苦也恩爱,乐也恩爱,磕磕绊绊终不悔。多少风风雨雨,你们一起走过,多少人生坎坷、起伏跌宕,你们相互搀扶,你们一起承担一家的重担,你们彼此付出了无与伦比的爱,在平凡的人生中写下了辉煌的颂歌。是我们晚辈学习的榜样!</b></p> <p class="ql-block">(2017年春节时照的,遗憾的是没有拍过当时的结婚照)</p> <p class="ql-block">(茶余饭后看看报纸)</p> <p class="ql-block">(这是87岁的舅舅在家自娱自乐)</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一直以来,总想提笔写写我的舅舅和舅妈,但总是告诉自己,文化水平低怎敢在教师出生的舅舅妗妈面前抛文弄墨呢?就这样一年又一年的过去了,我始终没有敢动笔,前几天在家庭群里和抖音里看到了一个视频,一位87岁的老人扭秧歌的视频,定眼一看原来是我的舅舅,扭的如此的轻盈,骄健的步子如此的自如,顿时萌发想写一下舅舅和舅妈的一些我儿时的记忆和印象,于是应运而生。这可真是关公面前耍大刀,斗胆包天胆大不害羞啊!下面就请朋友们随我仅有的文化和笨拙的语言来了解一下我的舅舅舅妈吧!</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随着父母的离世亲戚长辈一个个都年迈了,俗话说的好:“香不过猪肉,亲不过姑舅”血浓于水,除了父母、子女、兄弟姊妹,唯一有血缘关系的那就是舅舅姑姑了。我的老祖宗那一辈人就懂的少生优生。我奶奶生了我父亲和我姑姑两个孩子,我的姥姥生了我母亲和我舅舅两个孩子 。遗憾的是唯独我的父母抛下了他们的手足之情,兄妹之情永远的离开了……</b></p> <p class="ql-block">我的父母亲</p> <p class="ql-block">舅舅舅妈</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篱外娇颜三两枝,洁白如玉笑相依。</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百年好合梦虽远,任凭人间雨沧桑。</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我的舅舅舅妈今年五月一日将迎来六十周年钻石婚结婚纪念日,六十年来,他们不离不弃、相亲相爱、相随相伴。同甘苦,共患难。作为外甥,我们很感动也很羡慕。钻石婚,象征着相亲相爱相守六十年的夫妻感情像钻石一样十分坚硬,拥有着璀璨夺目的光泽和澄澈纯洁的净度。</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舅舅今年87岁了,身体非常硬朗,眨眼一看更本看不上87高龄之人。这全在于心态好并且喜欢运动。舅舅每天要走大半个城区,这个习惯坚持几十年从未间断。舅舅所经历的人生完全可以写部传记了。我的舅舅叫程庸(小名狗成则)出生在城西离城有五华里的孔祥熙的故居程家村(梓秧庄)的一个农村家庭,幼年丧父靠姥姥把他姐弟两个拉扯大。由于当时家贫妈妈没有上过学,没有文化,摆摊赚钱贴补家庭供舅舅上学读书。1954年舅舅以优异成绩毕业于晋中师范,被分配到县城的十一完(东南街)学校任教。李达德是如何成为了我的舅妈的?他俩的认识颇有点神秘色彩,我妗妈叫李达德(今年80岁),舅妈1960年参加工作,最先在祁县西北街小学 (1958年祁太合县)1961祁太分县调入太谷东南街小学。名字非常特别,像个男孩子名。舅妈与舅舅那会儿不是同事。1960年国家处于困难时期 ,舅舅作为視导员到祁县西北街小学等学校抓生活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在西北街小学办公室,标兵台 看到了妗子的照片,且名字是男名,后又在教工食堂,听见说话是太谷口音,便引起舅舅的注意 。不寻常的结识,铸就了如今的恩爱夫妻,携手走过了六十年风雨历程。看过他们年轻时照片,那时的舅妈扎着一条大辫子,中等身材,细皮白净漂亮的像电影演员。舅妈长的很"洋气"堪称美女,在我眼里长的和中央电视台播音员沈力非常相似,这也和她的家庭有关系,舅妈出生在老城,门楼道巷老中医的四合院里,一个典型富足的城市人家。我的舅舅也有人说过和国脸赵忠祥相似,与其说青年时的舅舅像赵忠祥,还不如说老年的舅舅像WTO中国代表团团长,外经部长石广生更为相似。之所以这样这两位具有明星脸的老人结成伉俪,风雨沧桑度过了即将到来的钻石婚。</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我的舅舅舅妈相差七岁,应该是典型的老夫少妻吧?至于他们是如何走到一起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说法,有的人说是我舅舅追的我妗妈,有的人说是我妗妈追的我舅舅,还有的人说是经媒人介绍。我更相信第三种说法,曾经有人说过我像我舅舅的性格,不爱吱声,经常本着个脸非常威严。所以才有外甥子像舅舅之说,我觉得说的非常有道理,如果没有像的地方那就不是外甥子,也没有遗传可言了。因为我在找对象时期没有追过任何一个美女,不会在美女面前表现自我,靠的是媒人之约。这才叫遗传,由此可见我更相信于第三种说法,媒人介绍并也证实过。那是我上高中的时候,上课捣蛋被班主任常士运老师发现,把我叫出教室严厉的训斥我说,你还敢捣蛋,你舅舅是校长,我是他的媒人,你对得起谁……从此才知道舅舅舅妈是经媒人之约走到一起的……</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1958年舅舅被教育局选拔到晋中师专深造二年, 后来,被县委派到离城20多里的胡村镇小学任校长,胡村镇联区联合校长,时年29周岁。妗妈也因照顾姥姥从城里调回程家庄村教书。从此过上了长达十五年的两地分居生活。舅舅舅妈虽然同在太谷工作 但相距20多里,在那个年代,都以单位为家 ,一心扑在工作上 (造成两地分居的原因)在七十年代末期建立二中被调到了二中当校长,此时的二中非常的艰苦,没有像样的教室,也没有像样的老师办公室,只有几排烂排房,条件十分简陋。呼吸的是糠醛厂排放出的恶臭的污水,上课时有打靶的枪声陪伴。(当时西苑是民兵打靶场)通过师生们边上课边建设的共同努力,才建设成一个具有现代规模的标准示范高中。此时的舅舅已不惑之年,舅妈从农村调回城实验小学任教。告别了两地分居的生活。</b></p> <p class="ql-block">(外甥子像舅舅还真是那么回事啊!)</p> <p class="ql-block">(老年的舅舅兴趣广泛,多才多艺,这是在打快板)</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到如今,您们含辛茹苦培养儿女和孙辈,不求他们大富大贵,但要做堂堂正正的人。您的儿女们已都年过半百,都是为人正派、待人诚恳、工作兢兢业业。二位老人已携手步入老年,夫唱妇随,儿女孝顺,鱼水相和。平安是福,快乐、幸福是真。您们婚姻完美,家庭稳固,携手相扶,相濡以沫,始终如一,白头偕老,为我们儿孙晚辈树立了可亲可敬的榜样。</b></p> <p class="ql-block">(巾帼不让须眉这是舅妈业余时间写的书法)</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人生六十花甲子,人活六十岁,已经是受人敬重的老人家了,能长存六十年的婚姻更可谓是凤毛麟角。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钻石尚且能用钱买到,这样一份沉甸甸的爱却是上天入地也难寻的。人生最温暖的时刻,或许不是门庭若市、溢美之词充斥耳际,而是在一天的辛苦后,“她”无声地端上一杯热茶;一生中住得最舒服的地方,不是豪华的五星级大酒店,而是一个有“他“在的叫做家的地方。您二老的婚姻可谓神仙眷侣,人间美谈。</b></p> <p class="ql-block">(这是九十年代二中学生聚会邀请舅舅参加,舅舅引吭高歌 )</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六十年的岁月,风风雨雨,风雨飘摇无所惧;六十年的时光,伉俪情深,耳鬓厮磨到如今;六十年的经历,携手并肩,同甘共苦乐融融;六十年的历程,和睦相处,相亲,相近,相敬,相爱,相依为命。是我们的光辉典范,甥儿献上此文,虽然没有华丽的词藻平淡的文字,现有的文化水平已经使出洪荒之力了。因此请勿见笑,已示对二老的礼物并祝二位老人钻石婚纪念日快乐!</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