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作为一个普洱人,一个从事普洱历史的工作者。从相遇普洱一词的那一刻起,普洱的二字就深深的刻印在了我的脑海里。曾千百次梦想着有一天能够走进您,剪一段光阴踏遍青石板的小巷,留一袭素影辉映白墙、青砖、灰瓦的斑驳,拥一抹温情饮醉激情四射的客栈,掬一捧月色伴随静静流淌的小河,携一缕清风轻抚白雾茫茫的普洱山。城市是一门科学,它像人体一样有经络、脉搏、肌理,如果说用钢筋水泥铸成的建筑是城市的肌体,那么,附着在建筑之上的历史记忆、民族情感与人文精神则是城市的精气神。肌体和精神交汇融合才是真正有生命的建筑。</p> <p class="ql-block"> 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在普洱大地,有一段历史是值得普洱人骄傲的,这就是普洱府的历史。普洱府,一座承载了普洱茶历史和故事的历史文化古城。普洱府时期是普洱历史演进发展的一个重要历史时期,为云南重要名府之一。普洱府于1729年设立,1913年裁撤,历时184年。普洱设府,是历史发展中加强国家统一管理的必然,也是边疆地区社会发展的必然。普洱府的设立,加强了边疆与内地的联系,增强了西南边疆地区对中央政府的向心力、凝聚力。加快了边地文化与中原文化的融合与发展,形成了对普洱及周边地区发展影响深远的普洱府文化,在普洱大地上刻下了深深的历史印记。《普洱府史料》一书聚焦普洱府这一历史事实,使那些在历史长河中积淀下来的文化珍存,再次走进普洱、走进当代读者。这些历经沧桑、极为珍罕的图文,在历尽岁月洗礼后的今天,仍然熠熠生辉。再现普洱府重大历史事件的细节和当时的社会状况,极大地丰富了普洱古代和近代史的内容,这为研究云南乃至中国古代、近代史提供了一部重要的地方历史文献,这也更加说明了普洱在中国历史上曾经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p> <p class="ql-block"> 朱自清先生在《匆匆》里写道,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先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在从事编写普洱历史近二十年的过程中,用我本就笨拙的文字来挖掘普洱历史文化并非易事,其中还有许多不足,甚至错误,深感不安。明知路还很长,但还得在泥泞中前行,又感觉不是一个人,而是一段历史,或者是一条长河......</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