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b>2021年3月31日下午乘车去游览古郾画廊……</b></h1> <div>▼通济堰 <br data-filtered="filtered"></div>“堰"是古代对一种水利工程的称谓。通济堰,位于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碧湖镇堰头村边,建于南朝萧梁天监四年(公元505年),距今已有1500年历史,是浙江省最古老的大型水利工程,1962年列为省级文保单位。2001年06月25日,通济堰作为南朝至清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2014年通济堰成功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整个水利工程,连同碑刻,是研究我国古代水利工程的珍贵资料。 ▼<b>古樟群</b><div> 丽水古堰画乡堰头村,有华东最大的古樟群,树龄1200年以上的就有14棵之多,古香樟群不但风景优美,树根深扎堰堤,纵横交错,牢牢卫护着堰渠,为防止洪水决堤,起了重大的作用。</div> ▼<b>首创水的立交桥</b> <div> 离拱形大坝500米处,有一条名为'泉坑'的山坑,其水横贯通济堰渠道,每遇山洪暴发就挟带大量沙砾和卵石冲泄而下,淤塞渠道,使堰水受阻,需经常疏通,影响灌溉效益。北宋政和元年(公元1111年),知县王褆按邑人叶秉心的建议,在通济堰上建造了一座立体交叉石函引水桥,俗称'三洞桥'。把泉坑水从桥面上通过,进入瓯江,渠水从桥下穿流,两者互不相扰,避免了坑水的沙石堵塞堰渠,使渠水畅通无阻,不需年年疏导,真是"石函一成……五十年无工役之扰"也,充分显示了当时设计、建筑的高超水平。1991年,国际友人、日本的福田先生曾站在'三洞桥'上赞叹说:"当世界上尚无立交桥时,中国人民在这山乡已建造了水的立交桥"。</div> ▼<b>“舍利树”</b><div> 千年古樟树群中有一棵“舍利树”,树干中空能容数人,令人赞叹不已,它如同上天恩赐给村庄的礼物,倔强地生存下来。自古它曾数次遭遇雷击,历尽摧残,竟然奇迹般地存活下来,所以它被当地村民称为“舍利树”,被视为树神。</div> ▼<b>世界上最早的拱形坝体</b> <div> 拱形拦水坝能更好地承受大水的冲力,对现代人来说,这是个普通的常识,但对1500年前的古代人来说,却是一个了不起的发明创造。据悉,国外最早的拱坝为西班牙人建于16世纪的爱尔其拱坝和意大利人建于1612年的邦达尔多拱坝。而始创于公元505年的通济堰比它们的历史要早1000多年。<div> 大坝长275米,宽25米,高2.5米,初为木条结构,南宋时改为石坝,是一个以引灌为主,蓄泄兼备的水利工程。</div></div> ▼突然下起了大雨只得在廊亭里避雨,闲着无事再拍几张…… <b>▼下雨小了一点后赶快走,还有下一个景点……</b> ▼乘船去画乡 ▼下船告知半个小时后集合乘船返回,只好在附近拍几张…… ▼到时候了该集合回去了 <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摄影:王力 邱人惠</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br data-filtered="filtered"></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制作:王力</b></div></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