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重要意义就是要通过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span>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文章《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文章强调“要把红色资源作为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党性修养的生动教材,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根据地的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加强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span style="font-size:18px;">党史学习教育</span><b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51, 51, 51); background-color:rgb(250, 251, 252);">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仍然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永远不会过时。生命有限,很多英雄模范人物崇高精神的形成过程也是有限的,但形成了一种宝贵精神财富,是一个永恒的定格。</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51, 51, 51); background-color:rgb(250, 251, 252);"> </b>父母是默默无闻地引导我们向前行的身边人,那一张泛黄皱褶的旧照片,是一个带着芬芳的家藏品……这一个个看似再普通不过的人或物,也许牵系着感人肺腑的革命情缘,铭刻着弥足珍贵的红色记忆,蕴含着催人奋进的红色精神,传承好一代人的革命精神,使“红色根脉”在百年奋斗历程中发出最鲜明的底色,<span style="color:rgb(59, 66, 76);">当好“红色根脉”传承者、守护者,然而,</span>用手中的笔去探索这段革命历史,去追寻那段红色足迹。</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64, 64, 64);">红色基因代代传承,理想信念薪火相传,</span>革命军人家庭的记忆,文化资源十分丰富。广泛深入挖掘那些家庭党史资源和红色文化精神,弘扬红色革命精神和父母辈的家国情怀,更是为了下一代人树立前进路上的精神支柱。</p> <p class="ql-block"> 我们的父亲高春贵生于1925年11月,安徽省来安县人,1999年1月在建德市第一人民医院因病逝世,享年75岁,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抚今追昔,以此文来纪念我们的父亲一一高春贵。</p><p class="ql-block"> 追寻红色足迹之一</p><p class="ql-block"> 父亲生在中国人觉醒的年代,其实父亲老家在河南,家中有三兄弟父亲为老大,老二:高春香、老三:高春信,在他们童年的岁月里,父母就早早地离开了人世间。父亲带着老二和老三,一路从河南乞讨流浪来到了安徽,三兄弟在地主家放牛放羊,靠打短工过日子,过着受剥削和受压迫的生活,在贫困潦倒饥寒交迫下,父亲十几岁就是一家三兄弟之主,那年他带着两个弟弟为了逃离地主的欺凌和压迫,那个风高月夜的晚上地主带着人追赶,二弟春香被抓了回去,由于年少的父亲和三弟春信被追赶得离散了。(后来得知弟弟被国民党抓了壮丁,三弟又从国民党队伍中逃脱,参加了革命队伍)。</p><p class="ql-block"> 1940年8月白色恐怖时期,父亲16岁毅然决然地参加了新四军地方队伍。1942年父亲18岁转入新四军支队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那时入党条件简陋,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往土坯屋的墙壁上一挂,就开始庄严宣誓:“我自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永远跟着毛主席走,不怕困难,赶走侵略者,解放全中国。”可是,坚定的信仰像种子一样深深地埋进了父亲年青生命里。</p><p class="ql-block"> 父亲在新四军支队,他从一个普通战士成长为班长,还参加了配合罗炳辉部队主打来安县城的战斗,这场战斗大灭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使敌人心惊胆寒,大振了新四军的声威,淮南地区革命根据地日益巩固和扩大。</p><p class="ql-block"> 1943年10月父亲从新四军支队正式编入新四军第2师4支队,他们经过反“蚕食”、反伪化斗争,发展到扬州以西甘泉地区,打通了与苏中第1师的联系,有效地保卫了淮南抗日阵地。1944年,父亲说:在新四军第2师4支队我带一个突击班,和部队一起连续向日伪军发动攻势作战,我们相继攻克来安县雷官集、六合县瓜埠镇、凤阳县殷家涧等据点,并在六合县程驾桥附近设伏,歼灭日伪军200余人,那场战斗结束后被评为杀敌战斗模范。</p><p class="ql-block"> 那年11月,粉碎日伪军7000余人对路西抗日根据地中心区的“扫荡”,又在定远西南占鸡岗反击国民党顽军的进攻中获胜。12月,以津浦路西地方武装重组第6旅,并兼了路西军分区部队,部队经常性开展练兵比武,比拼刺刀,比拼投弹,父亲常常被支队评为练兵模范。</p><p class="ql-block"> 1945年2月,歼灭进犯高邮湖以西地区的日伪军800余人,挫败了其打通淮河交通线的企图。同年4月,第2师与第3、第7师各一部进行自卫反击战,我们在定远以南黄疃庙等地区歼灭国民党顽军3900余人,父亲在这次战斗中荣立了三等功。8月中旬,我们第2师在人民群众支援下,向淮南津浦铁路沿线的日伪军展开全面反攻,先后收复定远、盱眙、来安、嘉山、天长、六合等县城及广大地区。8月19日,新四军军部决定将津浦路东地方武装组编为淮南独立旅,归第2师建制。9月,第2师第6旅、独立旅留淮南,师部率第4、第5旅北调鲁南,后与第4师第9旅组成山东野战军第2纵队。我们新四军第2师在抗日战争中,共歼日伪军2万余人。到全面反攻前,主力部队发展至3.3万余人,组建地方武装1.1万余人。</p> <p class="ql-block"> 追寻红色足迹之二</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胜利后,遵照党中央和中央军委关于“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陈毅等率领新四军军部及第7师、第2师第4旅和第5旅、第4师第9旅、苏浙军区第2和第4纵队,由华中先后北上,执行巩固和发展山东解放区的任务。</p><p class="ql-block"> 1945年11月10日,正式组成华中野战军,粟裕任司令员,谭震林任政治委员,刘先胜任参谋长,下辖第6纵队,第7纵队,第8纵队,第9纵队,全部兵力约4.7万余人。华中野战军在建制上属华中军区,在战略行动上受陈毅指挥。</p><p class="ql-block"> 1946年1月7日,遵照党中央的指示,新四军军部兼山东军区领导机关,新四军军长陈毅兼山东军区司令员,新四军政委饶漱石兼山东军区政委。</p><p class="ql-block"> 父亲回忆那段历史老泪纵横地说:我身上的弹坑和伤疤,就是当年打日本侵略者留下的,心脏里的那枚子弹头,永远陪伴着我,但是比起当年淮海战役和渡江战役中牺牲的老战友,我这一辈子都感到很幸福也很满足了。</p><p class="ql-block"> 我们小时候父亲常常柱着拐杖带我们到中山陵、雨花台去瞻仰革命烈士,父亲带我们都是步行去的,他柱着拐杖让我们锻炼革命意志,据高建宁回忆:“当年她在建德更楼读初中,父亲亲自用手工编织布草鞋,让她每天上学穿着布草鞋去学校读书,保持艰苦奋斗的军人家庭的优良传统。”到了雨花台,经常讲渡江战斗的故事,40多年过去了,他仍然忘不了战火纷飞的年代,忘不了牺牲的老战友,父亲这种坚韧的革命意志,打动了我们童年的心灵,我们从小被灌输了党史学习教育、革命传统教育,我们生活在永远跟党走这个初心依旧的家庭里。</p><p class="ql-block"> 父亲参军加入过新四军2师、解放军:山东野战军、三野、华野二纵,参加过反“围剿”、南征北战、淮海战役和渡江战役等战斗百余次,因负重伤被评为二等乙级伤残等级,(实际伤残二等甲级),荣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四次、多次荣获战斗模范和练兵模范等光荣称号。</p> <p class="ql-block"> 追寻红色足迹之三</p><p class="ql-block"> 父亲所经历的部队:中国人民解放军21军前身是华东野战军第二纵队,该二纵队是由新四军第二师和第四师的部队发展而来。</p><p class="ql-block"> 1939年5月,新四军江北指挥部成立,第4支队归其指挥,6月,第4支队整编下辖第7、第9、第14团开创了以远东南藕塘为中心的津浦路西抗日根据地。</p><p class="ql-block"> 1941年1月,新四军江北指挥部组成新四军第2师第4支队改编为第2师第4旅,第2师第5支队改编为第2师第5旅,父亲当年就在2师4旅。</p><p class="ql-block"> 1945年10月,由新四军第2师第4、第5和第9旅,在山东组成新四军第2纵队,罗炳辉司令员兼政委。</p><p class="ql-block"> 1946年1月改称山东野战军第二纵队,父亲随大部队进入2纵队,陈毅任司令员,黎玉任政委。</p><p class="ql-block"> 1946年7月在朝阳集战役中,第2纵队主攻、第9纵队阻援,全歼国民党军第92旅,10月至11月参加淮阴、涟水保卫战,协同兄弟部队击退了国民党军69师。</p><p class="ql-block"> 1947年1月,参加鲁南战役,完成阻击国民党军北进任务,同年2月第2、第9纵队与华中野战军合编为华东野战军第2纵队。</p><p class="ql-block"> 1948年2月,第2纵队奉命南下华中,开辟苏北战场,3月还参加了一次我军战史上很有名的围歼战,那就是宿北战役,这一仗全歼国民党军整编师69师3个半旅,共歼3.3万人,6月2纵又参加了莱芜战役,紧接着又是孟良崮战役,11月参加了淮海战役,在围歼黄百韬兵团,固镇阻击战和总攻杜聿明集团作战中,共歼国民党军3.6万余人,父亲所在的华东野战军2纵部队解放长江以北华东和中原地区。</p><p class="ql-block"> 1949年2月,第2纵队改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1军,4月20号(21军)2纵发起渡江战役,突破西起湖口,东至江阴的国民党军长江防线,渡江战役历时42天,此役,人民解放军伤亡6万余人,歼灭国民党军11个军部、46个师共43万余人。</p><p class="ql-block"> 1949年渡江胜利后,父亲就进入华东荣誉军人学校。</p> <p class="ql-block"> 追寻红色足迹之四</p><p class="ql-block"> 1949年10月父亲到华东荣军总校任排副和党支部书记。解放战争开始后,部队伤员增多,大批荣誉军人伤残军人转至荣军学校,在校期间部队动员伤残荣誉军人为减轻国家负担,父亲担任书记带头从二等甲级伤残降至二等乙级伤残,下降了一个等级。为了加强荣誉军人的管理工作,华东人民解放军总部成立了华东人民解放军荣军管理委员会。张云逸为主任委员。荣誉军校专门负责荣誉军人的培训、教育和管理工作。</p><p class="ql-block"> 1951年父亲从华东荣校转到了南京空军司令部任担任中队长职务,此时父亲仍然是在部队服役,服从组织需要和调动。华东空军司令部1950年成立,其机构由华东军区司令部航空处扩建而成。第一任司令员聂凤智,政治委员王集成。</p><p class="ql-block"> 1952年父亲由空军司令部转到511厂(前身为南京空军21厂),511厂于1949年建国前夕成立,归属于华东空军司令部,父亲在511厂继续担任中队长职务兼党支部书记,该厂一直是国家航天航空设备制造的国营企业。</p><p class="ql-block"> 1954年父亲接到命令到西安307厂报到,这也是国家航天航空单位的。1955年又转中建部西北管理总局五公司汽车运输大队,这次的调动正式转入地方工作了,(转业到这个单位)担任运输队长兼指导员职务。</p><p class="ql-block"> 父亲在这一年和母亲结婚了,母亲在参加工作的个人简历中写道:“我受到高春贵同志的帮助和教育,积极投入到社会主义建设中去,为国家贡献自己的青春年华。”</p><p class="ql-block"> 1958年她们从西安调动到杭州浙建三公司运输科,父亲任运输科科长,父亲虽然身残志坚,他仍然坚持参加运输工作任务,1959年4月在运输工作中左肩肌肉被拉伤,休养一段时间,1960年被调到杭州浙建二公司任供销科长、行政科长兼总支书记,父亲频繁的调动工作,1961年又到衢化建按公司行政科任科长,那个年代听党指挥服从组织调动,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一切。</p> <p class="ql-block"> 追寻红色足迹之五</p><p class="ql-block"> 1963年4月父亲从衢化公司举家搬迀来到了建德更楼五里源这个山村,他万万没想到,这里成了他最终的落脚点。很多专业技术人才为了浙江的基础设施建设来到建德水泥厂,他们都是来自全国各大城市,把最年轻的美好青春献给了国家基础设施建设,那个时代的干部和工人一样,齐心合力为国家建设而夜以继日地努力工作着,那个时代的人都把企业当成为国家的。</p><p class="ql-block"> 我刘锋(跟随母亲姓)60年代中期出生在建德水泥厂,家里面我最小,我感觉到当年的企业有礼堂(职工开大会的地方)厂里还有图书室、电视放映室、浴室、理发室,看病只要带着医务室开具的三联单不用带钱就可以到指定医院看病,小病更方便,随时到厂医务室看病。免费看电影(那个时候几乎每个月都能看两场免费电影。)企业工会组织全厂职工篮球比赛、象棋比赛、乒乓球比赛 、拔河比赛等运动会。</p><p class="ql-block"> 父亲是厂工会主席兼厂党委委员,之前担任车间书记、行政科长、党总支书记,他能上能下从不计较职位高低,在企业职工中的口碑极佳。工会关爱企业工人,连家属病重工会派人来慰问,根据情况还可以派职工来家中照料,如果你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厂工会派人敲锣打鼓来家中报喜,给你戴上大红花。你退休了工会主席亲自带队来家中慰问,并贴上大红的《光荣退休》的喜报,退休工人安享晚年!</p><p class="ql-block"> 工会每年还有福利:中秋节发月饼,春节发带鱼、黄鱼、乌贼鱼等海鲜,春节领导们和在厂单职工吃年夜饭,厂工会夏天发些西瓜,还有饮料车间,根据职工的福利不同,避暑清凉饮料都满足供应。</p> <p class="ql-block"> 追寻红色足迹之六</p><p class="ql-block"> 父亲1981年6月离休,他要返乡回南京老家,组织关系转南京市老干部局需每年交500元费用,还有一个方案,南京老干部局只接受安置,住房不解决、护理不解决、今后爱人调动不解决,(三“不”方案)父亲考虑到减轻企业的负担,就同意了后者这个三“不”方案。</p><p class="ql-block"> 离休干部安置父亲考虑到住南京,1984年父亲提出修缮南京旧房子,公司同意并下文拨款3000元专款专用,后来修缮费用仅用了2400元,修缮房子约24平米。1986年南京旧城改造搬迁了,父亲到安徽来安老家住了几年,到1988年住进了54平方的安置房(南京按户口分配,当时和大女儿及外甥只有3个户口)父亲当年因左脚骨折伤残,胸口心脏边上留下子弹一枚,左肩膀肌肉拉伤(1959年因工负伤)和左脚多处留有弹坑,加上长年腰腿痛的后遗症,于1992年5月回到建德水泥厂居住,同年10月因患脑梗塞,左半身瘫痪,住院治疗一个多月,略有好转后杭州建材冶金公司党委沈书记专程到家里看望,父亲告诉沈书记说“我还好能坚持住,听说企业遇到困难,我在家里换换药打个针,为企业减少麻烦克服困难共渡难关。”“老高同志请您放心吧。”沈书记一字一句地说,话语里显得有点激动,“企业不行还有公司和国家,您是为国家解放事业打仗负的伤,身上还留着子弹,我们决不会丢下您不管的。”沈书记一行公司领导窃窃私语,“这个战争年代的军人了不起,他为国家解放事业献出了毕生精力,还时刻想着企业困难和国家利益。”</p><p class="ql-block"> 1994年的我(蒋绍中)已经在企业人武部工作了,有一天我捧着杭州市人民政府和杭州军分区的奖状,告诉他:我们厂民兵在杭州军分区高炮射击打靶中获奖,岳父看我穿着的军装很羡慕,过去那个年代从来没有穿上身过,他告诉我,你过去服役当兵和现在人武部都是军人,是国家的人,要为国家的利益着想,争取加入党组织,我说:我一定努力,争取早日加入组织。我还告诉他,等你百年之后我给你准备一套新的马裤呢军装,他听了之后忍不住地点头,嘴角抖动地说,好!好!眼泪已经在眼眶里转动,可想他对部队、对军人的一往深情。</p><p class="ql-block"> 1996年父亲因脑病复发,大脑严重萎缩,加之长年卧床褥疮感染引起破伤风又多次住院,母亲从1991年退休后第二个年头便一直陪伴着父亲,父亲卧床6年,我们做子女的都要上班伺候时间很少,都是靠母亲一个人照顾,他们相互搀扶着走过人生的风风雨雨,在他们身上充分体现了“少年夫妻老来伴”这句话,人生最后可以依靠的还是自己的老伴。可是随着父亲身体情况越来越不好,病情影响了神经系统造成腿脚不便和旧伤复发,只能长期卧床,母亲照顾起来也很困难,父亲每天就躺在床上,晚上疼痛忍不住就喊一下,精神状态也是每况愈下,到1998年底住进建德一院重症监护中心,再也没有回到厂里,1999年1月24日永远离开了我们。</p> <p class="ql-block"> 追寻红色足迹之七</p><p class="ql-block"> 世界上最伟大的爱,就是父母对子女的爱,世界上最伟大的情,就是亲情,世界上最无私的爱,那就是父爱和母爱!</p><p class="ql-block"> 小时候我出生在南京秦淮河畔,跟随父母走南闯北到西安、下杭州、转衢化、最后落户在建德山区,我觉得父母为工作需要而不断搬家迁徒。</p><p class="ql-block"> 我和大家一样,拥有着父母对我无私的爱,我家有姐弟五人,我是父母的第二个女儿,父母把他们全部的爱,都给了我们,有时候并不理解他们,甚至会误解他们的爱。</p><p class="ql-block"> 兄弟姐妹出生的时代不同,经历过的时期就不同,我8岁就学会做饭,晚上还要倒痰盂罐,我还小痰盂罐经常被磕破,要被他们数落,我却不以为然,总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有时我甚至会觉得,他们不爱我,不疼我,更不理解我,对我很严格、很“凶”,有时甚至会怀疑自己不是他们亲生的。</p><p class="ql-block"> 直到有一次,听父母商量着:爸爸的战友在西安那边部队里的,想把我送给她们当女儿,听到这个消息我生气了好几天,也把母亲气到直哭,真的到那一天准备送我走了,是母亲更舍不得我,我就这样留下来了,母亲的爱也铭刻在心上。</p><p class="ql-block"> 父亲对我要求一直很严格,从我读书到学工、上山下乡、参加工作都是靠自己的,父亲有一句口头禅时常教育我们:我们给别人要多一点,要别人少一点,用现在的话说:把大爱让给别人,把小爱留给自己,这是多么高尚的家风和家教。</p><p class="ql-block"> 父亲晚年那段时间我始终陪伴着他,记忆很深的就是父亲离开我们的前一个晚上,我一个人在建德一院重症监护室里,他脖子上插了管子,每一次呼吸非常困难,出气时长长地从嘴角吐出血,那晚父亲偶尔睁眼,他想要和我说话,始终不能用语言发音了,但是我知道他想说什么,第二天早上9点多钟,父亲就停止了呼吸和我们永别了。我欲哭无泪看着父亲从小失去父母,参军入伍打鬼子,把自己一生交给党交给了国家,时时处处为国家着想,就这样走完了人生。</p><p class="ql-block"> 直到有一天,我看到父亲的照片,让我肃然起敬,还有那些荣誉奖章和证书,一个从战争年代走来的二等伤残军人,以国家利益为重,党叫啥就干啥,从不计较个人的职位,全心全意为人民,把国家的利益置于最高利益,因为他从入党那天起,就这样要求自己了。</p><p class="ql-block"> 于是我的泪痕把我从模糊不清的思绪中拽了回来,看到父亲伟大的身影,我得用“心”去感悟父亲的人生真谛!</p> <p class="ql-block"> 追寻红色足迹之八</p><p class="ql-block"> 父亲一生所述的故事,他曾经参加战斗和部队都属于那种“打不垮、拖不烂”而著称,新四军2师组建以来,先后参加了鲁南战役、宿北战役、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等。他是一名经历战火洗礼的英勇战士,在“百日大练兵”活动中,训练刻苦、作风顽强、表现突出被评为练兵模范。在战斗中英勇顽强、前赴后继地冲锋,被敌人猛烈的炮火攻击下,仍然拼命夺回了阵地,这种冲锋陷阵宁死也不后退半步的战斗精神,一往无前的勇气和临危不惧的胆魄,敢打必胜的气势,值得世代敬仰和传承。</p><p class="ql-block"> 父亲在山东汉庄防御战中被一枚初速为760一800米/秒的子弹射中胸膛,子弹射中的一瞬间感觉冲击,接下来就是烧灼感和麻木感,疼痛基本上都在30秒后会出现,只有摒住所有的力量,挡住这枚子弹的飞行才能活着。父亲以自己“打不垮”的大无畏革命精神,让这枚子弹永远停留在自己的心脏边缘,野战军和部队医生经多次努力,想取下这枚罪恶的子弹,终因离心脏太近只能放弃了。</p><p class="ql-block"> 1992年父亲面对突如其来的脑梗,他仍然十分乐观的对待挫折,毫不气馁,受到病痛折磨时,父亲坚定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简直是闻所未闻,在人生的道路上,父亲所经历过从死神边缘走过多少回,苏轼曾经说过“古人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唯有坚定者才能正确地对待自己,对待人生,所以我们认为能承受生命中难以承受之重,是一种境界,是一种胸怀,是一种意志。正所谓:“坚强的意志,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峰。”正因为有了“拖不烂”的坚强意志,他因战残瘫痪卧床6年与疾病抗争了6年,这就是父亲所径历曲折的人生道路,他勇往直前,直视人生。父亲,这两个闪光的字眼,他音韵铿锵,掷地有声,给人的形象就像一颗参天大树,务必永远铭记……</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追寻红色足迹之九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我们要从红色足迹中追寻革命传统和红色精神,我们父母一生与我们党的历史紧密相连,她们的思想凝炼了一个时代先进文化的精华,她们的人格风范,铸就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支柱。</p><p class="ql-block"> 一年又一年的清明、冬至节去父母的墓地祭奠,长眠在地下父母们不能保佑你任何需求,但你如果能感觉到“你来看我,我便活着”她们永远活在我们一代代人心中的革命传统和高尚的人格风范。</p><p class="ql-block"> 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都非常珍惜自己的历史,都无限敬仰和永远的怀念,一个家族亦如此。</p><p class="ql-block"> 一、父母辈的家国情怀,父母的人格风范中包含着对祖国和人民赤胆忠诚,父亲诞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旧中国,内忧外患、四分五裂、民不聊生。父亲在白色恐怖时期坚定地参加了革命队伍,又在国家危难时刻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强烈的民族意识和爱国情感必然达到一个崇高的境界,父亲的一生表达了为国家的独立、民族的解放、祖国的统一,他胸膛里留下的那枚弹头和身上的伤疤就是勇于牺牲的真实写照。</p><p class="ql-block"> 二、父母辈的为民情怀,她们为了革命心中都装着人民,为了人民的利益无私地奉献着自己的一生。坚定的理想信念他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听从党召唤,服从组织调动,党叫干啥就干啥,她们对祖国和人民的赤胆忠诚,坚定的理想信念是父母辈革命精神力量支柱。 </p><p class="ql-block"> 三、勇于担当的责任意识,面对“文革”十年,企业的经济状况濒临崩溃边缘,父亲以“我不入苦海,谁入苦海”的大无畏精神,不断排除干扰,坚韧不拔地同极左势力顽强斗争,身残志坚勇挑重担,为企业建设出谋决策,以企业的主人翁精神树造了老一辈革命者的风范。 </p><p class="ql-block"> 四、父母辈都是勤俭自律的典范,父亲都是我们严于律己的楷模。战争年代部队物资短缺,部队的生活也十分困难,一年到头队伍里难得吃到一顿饺子,常常饿着肚子行军打仗。那怕自已负伤,不使用麻醉药,硬从身上取下弹片,麻药节约下来留给战友。因此,父亲在企业担任厂行政科长之职,一律严禁家人购买饭菜票进食堂用餐,自律精神实则难能可贵。</p><p class="ql-block"> 五、父母辈严肃家规家风,教育儿女把大爱让给他人,小爱留给自己,党员干部既要廉洁自律,又要守纪律、讲规矩,始终为企业着排忧为国家着想,体现了战争年代军人特有的本色,也为我们定了一把尺子、立了一面镜子,做到心存敬畏,慎行自重的榜样。</p><p class="ql-block"> 父母辈为我们塑造了高尚的人格魅力,然而,从父母身上体现的“爱国、奉公、廉洁”的共产党员的光辉品质,才是我们后代继承和发扬的关键所在。因此,父母辈的事业已后继有人、薪火相传,第二代军人蒋绍中,第三代军人高然参军入伍,为保卫祖国建功立业。第二代党员蒋绍中至今仍在社区党建工作,第三代党员刘子豪在东北师范大学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刘子豪不但球艺精湛而且篮球赛事夺冠捷报频传且事业蒸蒸日上。让我们世代铭记先辈历史,共同致敬建党一百周年。</p> <p class="ql-block"> 编后语</p><p class="ql-block"> 追寻红色足迹•致敬建党百年,我们在寻找父亲档案过程中,高建宁和刘锋千方百计努力查找,还得到了杭州市老干部局冯建同志、新安江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徐国平同志的帮助,也得到了原建德水泥厂组织科程建祥、徐俊杰同志帮助与支持,在此,我们表示衷心的感谢!</p><p class="ql-block"> 俗话说,怀念祖先累积恩德的不易,这是我们作为子孙的福气。如果要问我们子孙将来是否能够生活幸福,那就要看我们给子孙留下多少德泽,这是我们作为祖先留给子孙的福气。生命是靠着血脉传承的,福泽是靠历代祖先与子孙不断累积的,所以生而为人,遗留什么给子孙都是留不住的,唯有行善积德才能恩泽后世。</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世代传承红色记忆</p><p class="ql-block">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之际,党员蒋绍中同志编写了【追寻红色足迹•致敬建党百年】一文,把他岳父二等残废军人离休干部高春贵同志,从16岁参加八路军打鬼子,到解放战争渡江南下一路参战,身负重伤至残,一生生平作了概述。</p><p class="ql-block"> 新中国成立后,他毅然拖着残痛跛圾的腿,服从命令听党指挥,无条件地,无地域地,不计个人职务高低,全心身地带着全家,弃城市安逸舒适的生活,挺进山沟为建设社会主义,劳累拼搏一生的革命传统好文章,读后感动至深。</p><p class="ql-block"> 在当下党中央号召全党全国人民携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长征之际。缅怀老一辈共产党人革命战争年代,不惜生命,血溅战场大无畏革命精神是有不寻常现实意义,文章中提醒人们,牢记今日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不忘初心,铭记使命。红色记忆老一辈共产党人故事,是当代人的精神榜样,催人奋进的提神剂。作者蒋绍中致力著写这篇文章,足以表明他共产党员坚定政治信念,传承他岳父岳母老一辈共产党人精神的忠实继承者。对他这种深切家国情怀,令人感动。也为他著写的红色记忆好文章表示祝贺。</p><p class="ql-block"> 原建德水泥厂老同事钱根清</p><p class="ql-block"> 2021年5月1日</p> <p class="ql-block">【红色故事成为我们奋力前行的强大精神动力】</p><p class="ql-block"> 读了蒋绍中同志发给我的关于他岳父高春贵及其兄弟先后参加革命的事迹,让我深受感动,也受了许多教育,知道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的纪念日子,在这么一个很有意义的年份里,我们重新回忆老一辈共产党人为了人民的解放抛头颅洒热血,英勇奋战,光荣受伤,有的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每每想起他们,我们心里就油然而生崇敬之情。</p><p class="ql-block"> 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2月20日中共中央召开的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提出:“要教育引导全党大力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始终保持革命者的大无畏奋斗精神,鼓起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精气神。”现在,蒋绍中同志通过一个家庭的红色资料来热情歌颂老一辈的革命事迹,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这也说明蒋绍中同志是一个很有革命情怀的人。虽然在改革开放中,他也经历了改革的阵痛,身遭下岗,但他毫无怨言,依然十分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中国,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对于他所整理的红色记忆材料,我深表敬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建德市党史办 洪淳生</p><p class="ql-block"> 2021年4月30日星期五</p> <p class="ql-block">满江红•追寻红色足迹</p><p class="ql-block">照片泛黄,皱褶旧,</p><p class="ql-block">芬芳经年。</p><p class="ql-block">红船载,传承根脉,</p><p class="ql-block">护航保驾。</p><p class="ql-block">北战南征洒热血,</p><p class="ql-block">祖国建设初心浸。</p><p class="ql-block">暮年垂,</p><p class="ql-block">助杖雨花台,英灵祭。</p><p class="ql-block">生寒舍,三军征,</p><p class="ql-block">倭寇抗,淮南战。</p><p class="ql-block">铸和平,伴雄师横江渡。</p><p class="ql-block">弹痕残身航天曙,</p><p class="ql-block">肩肌伤创躇陕浙。</p><p class="ql-block">己卯归,</p><p class="ql-block">遗愿子孙骄,眸凝泪。</p><p class="ql-block">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为父撰稿《追寻红色足迹•致敬建党百年》一文,诗人云海赋《满江红》于辛丑年</p> <p class="ql-block">【追寻红色足迹•致敬建党百年】</p><p class="ql-block"> 写在庆祝建党一百周年</p><p class="ql-block"> 照片:军人家庭挡案</p><p class="ql-block"> 回忆:高建平、高建宁</p><p class="ql-block"> 高 鸣、高建军、刘锋</p><p class="ql-block"> 策划:蒋绍中</p><p class="ql-block"> 美篇:碧江蓝天</p><p class="ql-block"> 2021年4月20日完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