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屋(莫北)的美篇

莫北(唐屋)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映山红开放的时候》</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 三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黄竹岭茶场的同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黄竹岭茶场是我们公社办的,人员主要来自各大队的农民和下放的知识青年, 约百把人。 因为是茶场,自然女性多些, 我的许多女同学和少数男同学安排在这里。</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茶场建在省属湘永矿北面的一个山岗上, 山岗连接着山峰, 山峰叠峦起伏, 绵延五岭山脉。 山岗上原来长满了黄竹, 附近的农民繁衍生息在这片竹海里, 黄竹是他们生活的主要来源, 黄竹岭也因此得名。 后来, 响应农业学大寨的号召, 公社决定在这里建设一个茶场, 经过数载的改造, 山岗被开垦成鳞次栉比, 茶树漫山的茶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站在茶场往东南方向望去, 可以看见家乡宛延起伏的母亲河便江,便江绕过湘永矿由东向西流向湘江。依势建在河边丹霞山缝隙中的道教圣地观音岩,以及观音岩底下河面上天然形成的巨型石狮,也尽收眼底。据说,河面上的石狮“水涨船高", 从来就没有被河水淹没过, 又由于石狮坐东朝西, 传说它晚上顺水而下游到隔壁耒阳县去觅食, 清晨返回, 把收获奉献给我的家乡,所以有吃耒阳肥永兴之说。</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茶场的北面有条山路可以通到我下放的农场,沿着这条山路往下走上个把小时便可到达。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有个夏日,我和小俊决定到茶场的同学那里去玩一下,于是跟农场的场长请了个假。我俩迈着青春的步伐 ,三步并作两步地沿着米黄色的山路往上爬,不会儿就登上了与茶场海拨高度相近的山岗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条山路行人稀少,夏日的阳光透过郁郁葱葱的树林,斑斑驳驳,辉映在我们青春的笑脸上,轻风徐徐,漫山的翠竹轻轻地扭动婀娜多姿的腰身一展轻盈的舞姿。啼鸟扇动双翅,电一般穿梭在树林间,清脆的啾啾声, 给宁静的山岗增添了许多的生气。人逢喜事精神爽, 我俩抑制不住青春的喜悦,扯开嗓门 ,开始一曲接着一曲地唱起歌来, 唱得最起劲的是京剧《沙家浜》里的歌 :"朝霞啊!映在阳澄湖上,芦花放、稻谷香,杨柳成行,全凭着劳动人民一双手,画出了锦秀江南渔米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们边走边唱, 边唱边走, 风儿为我们伴奏, 树儿听我们唱歌, 我俩仿佛置身人间仙境, 尽情感受世外桃园无忧无虑的片刻人生。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样,我们不知不觉走了个把时辰,再穿过一片竹林,就远远地望见了漫山遍野的茶叶树和翠竹掩映下的茶场 ,我俩不由的加快了步伐,一路小跑到达了场部。 只见几个人正在厅屋制作茶叶, 知道我们的来意之后,烘焙茶叶的师傅告诉我们: “知青们都到后背山上摘茶叶去了, 很快就会收工了”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大约一袋烟的功夫 ,就听到阵阵百灵鸟般的欢声笑语从山岗的后背山上传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骄阳下, 一群挑着箩筐背着背篓的男女,欢声笑语的朝着场部悠悠的走来。 在他们中间, 看到了同学春兰、保丽、玉凤、艳桔、叶沙、建英和思宁、盛柏等人的身影。我俩赶紧把手举得高高,向他们挥舞着,待看清是我俩时,他们一边欢呼一边快速地朝我们走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男同学大都穿着绿军装,女同学则身着洗得发了白的卡叽布工作服,两只袖子绾得老高老高,头上戴着略为发黄的草帽,脸上红朴朴的,挂着一些细细的汗珠 。自中学毕业下放到如今, 已是年多未见面了, 这次邂逅, 显得分外亲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吃中饭的时候,春兰给我们介绍了湘永矿下放到茶场的几个同届的同学,印象最深的是一个叫作“朝鸟"的女同学, “朝鸟"长得娇小玲珑,圆圆的笑脸上挂着两只深深的酒窝, 两只眼睛圆而大, 特别抚媚, 嘴唇肉肉的 ,令人会多看几眼。后来知道她叫建湘,建湘性格外向,说起话来叽叽喳喳,声音敞亮,快人快语,她一边飞快地说着话, 一边非常热情地把从矿里带来的零食给我们吃,看来,她家里经济条件不错,人也大方, 因此,我对她留下了比较深的印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多年以后, 我跟春兰打听她的消息,听说她为了追求爱情,顶着家里的压力,嫁到娄底去了,真是一个敢于追求爱情的个性女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中饭过后, 大家顾不上休息,又兴高采烈地聊了起来, 他们说,茶场做事的强度还不是很大, 但劳作时间长, 尤其是摘茶的时候, 是按量计工分, 所以大家都不甘落后, 总想多摘点茶叶, 多挣点工分。至于生活,跟我们农场一样, 吃的是钵子饭大锅菜, 油水虽然不足,但够量,还算过得去。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春兰、保丽、艳桔和思宁都是县武装部的子女, 武装部建在县城的一个山坡上, 我们那个年代把武装部的子女叫作“高岭上的"。 一是武装部驻地地理位置高, 其次是部队的政治地位高, 他们一般不讲县城街上的地方话, 大都讲的是普通话, 经常穿着一身绿(军装)来上学,很是让人羡慕,是我们那个时代的“宠儿"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没想到, 上山下乡年把子功夫, 他们已变得如此吃苦耐劳, 烟火味十足。 尤其是春兰变化大, 在班上读书的时候, 她留着一条黑黑粗粗齐腰身的长辫子,白晰晰的脸, 一付柔弱的样子。 现在脸上红润润的, 双眸亮而有神, 做起事来清清爽爽,动作麻利。保丽曾是县乒乓球体校的队员,叶沙、建英和思宁是县篮球队队员,艳桔则是地区排球队的队员,经历过艰苦的体能训练,体质一直比较好, 加上这一年把下放的锻炼,身体更加结实有型了。数年后,建英和思宁结成了伉俪,据说是在茶场播下的爱情种子。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下午开工之前, 我和小俊挥手告别他们, 从原路返回到了农场。自那以后再没去过茶场。但茶场那松软的黄土地, 漫山岗的茶叶树和知青同学的青春靓影,却始终定格在我的记忆之中。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