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二零二一年四月十三号,上午第二节,于官桥中学高三(4)班,我上了一节公开课,课题是《明“任务”、理“材料”,打开思路》。</p> <p class="ql-block">学生在化州二模、茂名一模、广州一模等考试中,在作文写作上,普遍表现不理想,对任务驱动型作文的“任务”把握不准,或者根本不知道如何把握,以致写作上存在大量偏题、离题的情况。学生的实际写作问题,驱使我去思考“如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任务’”这个问题,从而有了这个《明“任务”、理“材料”,打开思路》课题的生成。</p> <p class="ql-block">课堂上,学生聚精会神,一双双炯炯有神的眼睛,满是期待,给了老师最大的动力;每一刻专注的思考、每一份认真的回答,无不让老师欣慰。</p> <p class="ql-block">学校一个通知,言教师吴超丽即将上公开课。这一刻,科组的同行们,高一的高二的和高三的,甚至初中的语文老师纷纷欢聚在我的课堂里,也如学生一般,听得是那样认真、是那样专注!让我感动,感激和感慨,很幸运自己能在一个团结的集体中慢慢成长。</p> <p class="ql-block">这节公开课,来听课的除了本科组的老师,还有化学老师李春霞、数学老师黄玉梅和初中语文老师何红英,一共有二十多位老师,他们的到来让我受宠若惊。对我来说,这既是压力,也是动力,更是一种鞭笞,让我在教学能力的追求上不敢有丝毫的懈怠之心。</p> <p class="ql-block">课后,科组来个大合照,感谢他们的支持和赞美。吴永红老师说:“不用出校门就可以听到优质课”;庞子霞老师说:“切入角度小,内涵延申广,方法指导精,受益匪浅。”;科组长周春艺说:“优质作文课,让我见识了什么叫‘深入浅出、娓娓道来’,既深入探寻命题意图,又深度解读材料含意。”;李土红老师说:“喜欢听像你这样优质又接地气的作文课。”其他高三老师则表示十分期待我的系列作文复习课,想听下一节、甚至下下一节;而化学老师李春霞和数学老师黄玉梅则表示她们都是“慕名而来”,结果也“不枉此行”。</p> <p class="ql-block">百花因绽放而美丽,生命因追求而精彩!一节一节的课不是结束,而像一个一个的驿站,停下,整理思想行装,继续出发,向往无穷远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