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在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平凡里,时间走过我们!在慢慢变老的曾经、现在和未来里,每个人都想拥有一片大海,去寻找内心的春暖花开——</p><p class="ql-block">(送给母亲79岁生日)</p> <p class="ql-block"> 七 细碎的阳光</p><p class="ql-block"> (一)大河涨水小河干</p><p class="ql-block"> 在老妈的记忆里,“大河涨水小河干”是年轻时每到栽秧季田里女人唱给挑秧男人的歌。</p><p class="ql-block"> 大河涨水沙浪沙,一对鲤鱼一对虾;</p><p class="ql-block"> 拿着鲤鱼来炒吃,拿着小哥来当家。(山歌一)</p><p class="ql-block"> 那些年没有水库蓄水,栽秧全靠老天下雨。雨水充足又来得及时的年份,能够在“立夏”里把秧栽完,就有米饭吃。相反天干时,“芒种”里栽的秧就欠收了,这一年就靠杂粮救济。如果天年不好,大春、小春都受影响,那么就要饿肚子了。</p><p class="ql-block"> 进入雨季,几场大雨后,生产队长在小喇叭里喊社员出工栽秧。出工男女分工明确,一般都是女的下田栽秧,男的年龄稍长的放水泡田、拔秧;年轻的耙地、打地埂和挑秧。或许你会疑惑,挑秧为何是年轻的男人?</p><p class="ql-block"> 老妈说挑秧可是个力气活、技能活!挑秧要走很远的路,还要走田埂,打秧把。挑秧人要把拔秧人从秧田里拔起用秧草扎好的秧苗均匀丢到水田的每一个地方,方便妇女们栽秧取用。丢秧苗要让根在田里站稳,不能倒在田里,还不能溅水在栽秧人身上。丢秧人如果用力过猛或走路重心不稳,一不小心就掉进田里,妇女们轮番上阵,一首接一首的山歌唱得男人脸红心跳,嘴笨的狼狈逃跑;机灵的能编会唱的就来几个回合,不论输赢,大家都笑得前仰后合。</p><p class="ql-block"> 大田栽秧栽四方,四方大姐来栽秧;</p><p class="ql-block"> 花鞋脱在田埂上,细皮嫩肉下泥浆。(山歌二)</p><p class="ql-block"> 大田栽秧雨霏霏,飞湿小哥白汗衣;</p><p class="ql-block"> 心想脱件给你换,男人不穿女人衣,(山歌三)</p><p class="ql-block"> 高山犁地犁勾弯,小妹梳头俏钻钻;</p><p class="ql-block"> 本来不是巧打扮,祖坟葬在风流山。(山歌四)</p><p class="ql-block"> 月亮出来月亮薄,你要丢妹丢不脱;</p><p class="ql-block"> 苍蝇跟着饭甄子,蚂蝗叮着螺丝脚。(山歌五)</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如果有路过看热闹的,男的来了,女人唱;女的来了,男人唱。许多山歌都是应景而生,体现劳动人民的朴素情感。但也有些山歌感情色彩浓烈,特别是男欢女爱的,在此不便赘述。据说还有把家唱散,重新组合的;当然,也唱出几对年轻男女的美满姻缘。</p><p class="ql-block"> 妹家门前一蓬蒿,低呢低来高呢高;</p><p class="ql-block"> 没有那个得罪你,头不抬来眼不梢。(山歌六)</p><p class="ql-block"> 桂花叶子两头尖,去年找你到今年;</p><p class="ql-block"> 哪只山头没找到,哪所庙里没求签!(山歌七)</p><p class="ql-block"> 远望小妹颇多高,瓜子小脸黑眉毛;</p><p class="ql-block"> 人人都是父母养,为何生得这样妙?(山歌八)</p><p class="ql-block"> 远望小妹顺路来,眉开眼笑好人才;</p><p class="ql-block"> 学你人才世上有,学你人意找不来。(山歌九)</p><p class="ql-block"> 昨晚睡觉睡不着,打开窗户望月落;</p><p class="ql-block"> 月落还在天边转,小郎还在绕山脚。(山歌十)</p><p class="ql-block"> 一到栽秧季人们就特别来劲,总是在希望中寻找快乐!即使吃早没晚,在雨天的田里穿着棕衣,披着油纸,社员们在泥里、水里依然享受着栽秧的乐趣!</p> <p class="ql-block"> (二)要吃松子上树摘</p><p class="ql-block"> 老妈一看到我们买松子吃,就要把年轻时候吃松子的事情说一说。</p><p class="ql-block"> 老妈年轻的时候,森林覆盖率高,老家人烟稀少。少年时的老妈在外公的精心呵护下,也没吃过什么苦,倒是长了许多见识、学到了一些本事。无论做农活、干家务,烧火做饭、女红手工样样精通!</p> <p class="ql-block"> 村前村后的几棵松树,外公爬上过,舅舅爬上过,老妈也爬上过。村里人都知道什么时候可以摘松果。人们把摘来的松果用火烧熟,松果上的鳞片自然松开,不烫手就撕开,用力在地上或石头上一砸,好吃的松子就出来了。</p><p class="ql-block"> 就着热乎劲,乌黑的十指拿着乌黑的松子送到嘴里,一会功夫,嘴也吃得乌黑乌黑的。大家互相对望开心地笑着,这就是满足和简单的快乐!</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松子的清香,让老妈啧啧回味!</p><p class="ql-block"> 十天半月的,附近山上的松果都被村民吃完了。</p><p class="ql-block"> 如果还想吃,等到大哨赶街,三五成群约起来,走2、3个小时山路,到村对面大竹箐山上去弄。大竹箐有大片大片的松树,树上的松果密密麻麻的,十八般武艺,你尽管爬树去摘。</p> <p class="ql-block"> 那里树林太大,松树很多。那时候都是自己摘点吃,没有人拿去卖。那些松果再怎么吃也吃不完。许多树上的松果直到熟透,也没人去摘,松子只好自己掉下来,在松毛上等待食客,或自然腐烂回归土地。</p><p class="ql-block"> 老妈她们来到树下,只要蹲在地上,双手捧起,用嘴吹去松毛和杂草就可装在袋子里、背箩里或自己的头巾里带走。一个小时可以捡到4、5公斤松子,那些松子都是灰黑中发亮光的,籽粒又饱满又香醇。</p><p class="ql-block"> 用老妈的话来说,现在我们吃的松子都不是成熟度最好的“撵山松”,是只有80%成熟度的青松包经机器脱壳处理的松子。</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真羡慕老妈她们那个时候的自然环境!</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三)大河里能捡乌金</p><p class="ql-block"> 所谓乌金,不过就是我们平时说的褐煤。先锋煤虽然储量不是太大,但盖土浅,发热量高,在云南还是有一定的知名度。</p><p class="ql-block"> 煤的等级分为块煤、碎煤、煤灰,每个等级用途不同,价格也不同。现在均价400多一吨,还是很值钱的。</p><p class="ql-block"> 早些年老妈年轻的时候,采煤机械化程度不高,用量也不是太大,计划经济时期主要是用在生活上烧锅炉、取暖、做饭等。</p><p class="ql-block"> 煤矿每到雨季都要在水库蓄水冲涮盖土溜煤。每次溜煤结束,整个先锋河河床上、河水里到处是大大小小的煤块。大多被磨去棱角,乌黑光滑。四里八乡的人就到河里捡煤,那时的先锋河可热闹了!人背马驮的运回家,用来煮猪食、烘烤烟比柴方便实用。捡得多的人家基本就够一年的燃料,省了不少钱。</p><p class="ql-block"> 但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先锋河里没有鱼虾了,河水不再清澈!</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四)小河涨水送柴来</p><p class="ql-block"> 老妈年轻时时候,季节分明,雨水充足。旱季,村里人难得悠闲,就把被子衣服背到村后小河里去洗,主要是利用正午的阳光暴晒和河滩上的火把果树作天然的晾衣架。每当风起,五颜六色的衣服、被子随风起舞,整条河里呈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画卷!</p><p class="ql-block"> 雨季,每年村后的小河都要涨几次大水。 村后的小河流经几座大山,山上古树参天,所经之地落差大,暴雨过后,必涨大水。随着轰鸣的水声,石头滚滚而来,满河飘满树枝树叶野草。等水完全落下,河道恢复平静,就可以去背水淌柴了。</p><p class="ql-block"> 那些树枝在落去的水中、沙滩上、乱石堆中,粗粗细细,杂乱无章,惨不忍睹!有的被石头砸去头、有的被削去皮、有的被连根拔起;有枯树的、有活树的……</p><p class="ql-block"> 水淌柴经村里人修整,背回家时样子好看了许多,既省去许多劳力,做饭时火还烧得旺。这也算是废物利用吧!</p> <p class="ql-block"> 八 和尚老三</p><p class="ql-block"> 老妈家村后的半山腰上有个寺庙叫“灵秀阿”,常年香火旺盛。</p><p class="ql-block"> “灵秀阿”里有个奇人,从小在里边长大,不知姓甚名谁,来自何方?</p><p class="ql-block"> 老妈每次跟婶子们一起去都会见到她,人很慈祥和善,是个留短发的有点年纪的女子。“和尚老三”是寺庙里的僧人给起的名字。当时老妈最不解的是,一个女人怎么叫和尚!</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时间长了,老妈多少知道了一些“和尚老三”的身世。</p><p class="ql-block"> 她是被人贩子拐来卖给寺庙的。</p><p class="ql-block"> 寺庙里出钱收留她也是为了敬菩萨。</p><p class="ql-block"> 老妈对她多有同情。有好吃的会送点给她,也会跟她说说家常。世间的许多事情还真是说不清。老妈出嫁以后,就跟我奶奶说起“和尚老三”的事情,我奶奶回娘家嵩明坝子又说给亲戚听,当时就有人说,一个远房亲戚家多年前就丢失了一个女娃。后来他们随奶奶到“灵秀阿”寻亲,确认“和尚老三”就是那个丢失的女娃。抱头痛哭之后,一切都成了定局。“和尚老三”也是近50岁的人,选择依然留在“灵秀阿”吃斋念佛,修行来生!</p><p class="ql-block"> 后来破四旧,寺庙不在了。“和尚老三”就在寺庙的断墙边搭起了窝棚,因年事已高,投靠亲人交通不便,就靠附近村民和曾经的香客接济度日。当然老妈和奶奶也给了许多帮助!</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老妈说那时的“灵秀阿”很气派,分前殿、中殿、后殿,柱子有大人的几围粗,红漆亮阁的塑了好多菩萨,在菩萨保佑下,村里人也没有什么大起大落,还算安稳。</p><p class="ql-block"> 外婆去世后,老妈是家里唯一的女子,家里的细活都要老妈多操心。老妈要泼菜水、煮饭、做家务。外公让两个舅舅去读书,老妈只上了几天扫盲班,凭良好的记忆力和强大的观察力还认得一些字,有点迷信和盲从可以理解。</p> <p class="ql-block"> 老妈说“灵秀阿”里有几棵白果树(银杏树),每年都要结好多白果;有几棵柏树,有些年纪,长得比大殿还要高;最难忘的是桂花树,八月里桂树开花,花香从大殿一直飘到村里,可香了;还有大殿里的那两丛牡丹在二三月间开得双朵朵,红艳艳的,每年花开时,都要去看看。</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后来,那些花,那些树都不在了。可惜的不是那些树,那些花,最可怜的就是“和尚老三”。一辈子吃斋念佛,积德行善,却身世飘零,无儿无女,最后病死在窝棚里。被人发现时,双眼已被老鼠啃咬,凄惨无比!</p><p class="ql-block"> 还是外公在村里约几个人,老妈和几个亲戚筹了点钱,也没精力去找她的亲人,就草草安葬了她。</p><p class="ql-block"> 老妈每次回忆“和尚老三”总是无限的同情,有时甚至落下泪来,我也深陷其境,悲从中来!</p> <p class="ql-block"> 九 生命中的草鞋</p><p class="ql-block"> 对现在的许多年轻人来说“草鞋”就是童话故事里的一段回忆、某个游戏里的一个故事,某个故事里的一个主角。“草鞋”不管是人还是物他们都觉得新鲜、有创意!</p><p class="ql-block"> 老妈就是草鞋的编织者。对老妈来说,“草鞋”就是一段回忆、是年轻时光里的故事,自己就是故事里的主角。</p> <p class="ql-block"> 打草鞋,听着轻松,实际是一件很费力的精细活。</p><p class="ql-block"> 老妈描述了好几遍,我都无法听懂草鞋是怎么打出来的。</p><p class="ql-block"> 耐心又好表现的老妈,亲自找来家里的带子、绳子,把鞋子脱了用脚做示范。一大堆方言土语,弄得我一头雾水。我使出浑身解数找来找去都很难找到合适表达的词语。</p> <p class="ql-block"> 草鞋,最初是用稻草来打。后来聪明的人们用麻线打,用烂布条打。成本最高,又耐穿的就是麻线鞋。</p> <p class="ql-block"> 老妈从13岁就开始学打草鞋,除了自己穿以为,每周就到“七甲”街上卖。后来“七甲”不赶街了就到“八甲”街上去卖。</p><p class="ql-block"> 女子的草鞋要秀气精致一点,打的时候要多花功夫。与男鞋相比鞋耳上要精细一些,甚至可以安一朵草玫瑰。</p><p class="ql-block"> 在草鞋耙上先裹鼻子、再安小脚耳、大脚耳,然后再把后跟捂起穿在鞋栓上;接下来开始搓草鞋绳,把稻草用水浸泡回软后,去脚枯草,把结稻谷的那根细草拔出,用手两根搓在一起;最后把草鞋绳压贴在草鞋耙上,把边裹紧,一只草鞋基本完成。</p> <p class="ql-block"> 照着草鞋耙再打另一只草鞋,安鞋耳的时候分出左右脚,这样就打出一双草鞋。</p><p class="ql-block"> 把打好的草鞋用剪子修剪一下没有压贴裹紧的地方伸出的毛草,一双完美的草鞋出手了!</p> <p class="ql-block"> 老妈19岁出嫁的时候,打草鞋的技艺已经很精湛了!</p><p class="ql-block"> 婚后的好几年,老妈一直跟奶奶熬夜打草鞋。婆媳两互相陪伴,相互切磋手艺。那些年,5分钱一双的草鞋,老妈卖出近千双。老妈打的草鞋式样好看,穿着舒适、耐穿,再加之老妈人活络,上村下里识货的、当工人的都来找老妈买草鞋。老妈的草鞋供不应求!</p> <p class="ql-block"> 相比之下,奶奶的草鞋要粗糙一些,卖样不好。4分钱一双,赶一次街都卖不了几双。老妈再怎么示范,她打的草鞋都是短胖短胖的,上脚不好穿。</p><p class="ql-block"> 为了过日子,过上一段时间,老妈又跟她兜售一些。卖的时候都说明了是奶奶打的,只要4分钱一双,熟人嘛都会给些面子。</p><p class="ql-block"> 不过,我还是觉得老妈这样说,是爱面子的!</p><p class="ql-block"> 老妈也不记得从什么时候开始不打草鞋了。我想是日子开始好过了,花同样的钱可以买到好穿的布鞋,或者可以自己买布做布鞋了。</p><p class="ql-block"> 老妈一路走来,经历了许多生死,看淡了许多事情。老妈的故事还有许多,一有时间就会继续讲,不管讲多少遍,有多琐碎我都爱听!</p><p class="ql-block"> 只要还能听到老妈讲故事,我就是这个世界上最幸福的女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