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彩讲堂第十四期—红领巾学党史之“西安事变”

我是常开心吖🥳

事变简介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1936年12月12日,为了劝谏蒋介石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既定国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时任西北剿匪副总司令、东北军领袖张学良和时任国民革命军第十七路总指挥、西北军领袖杨虎城在西安华清池发动兵变,扣留了时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和西北剿匪总司令的蒋介石,时称“西安兵谏”。在中共中央和周恩来同志的主导下,最终以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而和平解决,促成了第二次国共合作,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为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p> 事变背景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关东军发动了“九一八事变”,张学良撤出了东北,退入山海关内。</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33年1月1日,榆关抗战爆发。同年1月3日,山海关失守。</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33年2月21日,热河抗战爆发。同年3月4日,承德失守,热河抗战失败。张学良引咎辞职,出国考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35年12月17日,中国共产党瓦窑堡会议确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36年1月,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等联名发出《红军为愿意同东北军联合抗日致东北军全体将士书》。</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36年2月,中共宣布开始东征抗日。</p><p class="ql-block"><br></p> 事变过程及结果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35年9月20日,蒋介石在西安设立西北剿匪总司令部,调东北军入陕甘剿共。</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35年10月1日,东北军在劳山战役中,王以哲的67军110师2个团和师部被歼,师长何立中战死,团长裴焕彩被俘。</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35年10月29日,东北军在榆林桥战役中,107师和619团全部被歼,团长高福源被俘。</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35年11月22日,东北军在直罗镇战役中,红军仅以800多人的伤亡就杀、伤、俘6000多东北军精锐109师的士兵。张学良部队的战局失利以及后来面对共产党的停战对峙,导致蒋介石亲自前往西安督战。</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36年12月11日晚间,张学良和杨虎城分别召见东北军和十七路军高级将领,宣布第二天清晨进行兵谏。</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36年12月12日晨5时,张杨发动兵谏,东北军到临潼的华清池捉蒋,蒋从卧室窗户跳出,摔伤后背,躲在一块大石头后面,被发现活捉,十七路军还扣留了在西安的陈诚、邵力子、蒋鼎文、陈调元、卫立煌、朱绍良等国民党军政要员,邵元冲等人遇难。西安事变爆发。</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当天,张杨向全国发出了关于救国八项主张的通电,提出:改组南京政府,容纳各党各派,共同负责救国。 停止一切内战。 立即释放上海被捕的爱国领袖。 释放全国一切政治犯。 开放民众爱国运动。 保障人民集会结社一切政治自由。 确实遵行孙总理遗嘱。 立即召开救国会议。</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南京中央于当晚十一点半,召开中常会及中央政治会议联席会议,决议夺张学良本兼各职,交军事委员会严办。会议最后决定剿抚并用,一面以何应钦为讨逆军总司令,一面以于右任为陕甘宣抚大使。</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36年12月23日,双方在张公馆西楼二层开始正式谈判,蒋方由宋子文,西安方面由张学良、杨虎城、周恩来三人出席。西安方面再次提出六条主张:</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停战,撤兵至潼关外;</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改组南京政府,排逐亲日派,加入抗日分子;</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3.释放政治犯,保障民主权利;</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4.停止剿共,联合红军抗日;</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5.召开各党派各界各军救国会议;</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6.与同情抗日国家合作。</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36年12月25日下午,蒋介石乘飞机离开西安,张学良亲自陪同。当日抵洛阳。离开西安前,张留下手令,把东北军交给杨虎城指挥。1936年12月26日,蒋介石抵达南京,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张学良被扣留西安事变后,停止了内战,促成了国共第二次合作,建立了抗日统一战线,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日热情。</p><p class="ql-block"><br></p> 事变历史意义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它是中国社会矛盾变化的转折点,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中国提前与日本进入战争状态。是中国由内战到抗战的转折点,是中国由分裂到统一的转折点,是中国社会政治由专制到逐步民主的转折点。由这一系列转折,奠定了抗日战争胜利的基础。同时,中国共产党获得了合法生存与喘息休整、壮大的机会,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人民的革命力量开辟了发展壮大的前景,确立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社会发展中的领导地位和核心地位。</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西安事变刚结束,毛泽东就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说:"我们在西安事变中实际地取得了领导地位"。</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