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1年4月14日,蓟州区教师发展中心初中部语文课题研究组举行了课题阶段成果交流研讨会,重点助推市级重点课题《与大数据同行的语文教学方略探究》的教学实践优化及研究理论提升。会议由课题负责人教研员张蓬华老师主持召开。</p> 首先,课题组成员汇报了课题实施的具体情况。 <p class="ql-block">梁猛老师采用三段式“学案”教学的策略,采用感受文本、体验文本、深化文本、拓展文本的文本处理方式。深入研究和处理文本,准确把握现代散文特点。在处理文本时找准切入点,如没找准切入点,就会导致文本结构的完整性、整体性的瓦解,不能很好地把握文本结构的处理这一环节。他从初中语文课本中挑选有代表性的10篇散文进行有针对性的课堂教学设计。每篇文章对应散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知识能力训练点。</p> 付红梅老师在课题的实践研究过程中,抓住各种教学契机,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运用合理的策略优化散文阅读教学,提高语文课堂的有效性,由课内到课外,帮助学生开拓思路,发展创造性思维,从广度和深度去领悟文章,获得审美体验。对学生加强解题技能的训练的同时,力争提高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理解能力以及写作水平。 朱亚昆老师在课堂实践中运用不同方法让学生爱上文言文,从而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如让学生利用网络媒介查找相关的作者、作品,了解他们的时代背景,生活轶事,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了解了相关的历史知识。还运用地理知识讲解文言文中的相关知识点,如《三峡》,达到了对文言知识的拓展与延伸,也体现了学科的相互融合。 孔丽利老师在课堂实践中由文言文思维导图教学拓展延伸到诗歌、名著等方面,由自己备课授课使用思维导图到教授学生绘制思维导图,提升学生的归类整理能力及知识体系构建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陈志会老师在作文教学中根植了APP、微信公众号等网络新媒体,将网络上的大量优秀作文、写作中的典型案例,发布在网络平台上,学生随时进行范文仿写或创新,从中开阔眼界、促进写作能力提升。同时学生间可以随时对教师提供的案例、同学的留言进行交互式评价,使得作文评价变一元表达为多元表现。 吴美娇老师在课堂实践中从不同的角度对诗歌进行鉴赏,主要从诵读感悟、情境代入、背景探析、品词赏句和借字析情几方面进行实践。对背景探析采用师生协作形式,借助网络媒介互相补充拓展,由局限性的常规背景探析延伸到诗人的生活秉性、创作风格和生活轶事等,对更好理解诗人及诗歌情境有很大的辅助作用。此外,因处于中考复习阶段,在赏词品句中按特定类型拓展相关诗词句,如高中课本涉及诗歌或人们熟知的诗句,进而达到课外文本或跨级文本的延伸。 刘福新老师在课堂实践中结合课堂文本拓展延伸“名著阅读”,采用推荐阅读法、阅读指导课和汇报总结课的方式,让学生对名著阅读中的难点,重点人物和事件有所了解,提高了学生阅读的效率;并定期对名著阅读中积累的知识进行汇报总结。还举行了一系列的实践活动达到了解名著,喜欢名著,爱让阅读的目的。如:亲子阅读倡导家长和学生一起阅读经典,营造浓厚的家庭读书氛围;利用读书笔记和思维导图,让学生积累词句段和知识点;用“读书任务单”,引导学生完成阅读;通过课上和微信群里“讲名著小故事”,让学生积累名著故事;写故事梗概,提高概括能力和阅读能力。 谢艳彬老师面对当前学生不会写“作文”的现状,采取了课堂上让学生站讲台上五分钟发言的模式,让孩子们“说话”,以此来提高写作水平。<br>具体方案:面对全体学生,以学号或抽号的形式,每节课最多找两名学生进行。发言内容包括,①我的理想、我的人生、我的目标,②我的将来或目前的方向,③名言警句等。学生每周写一次小感言,要求,字迹清楚,字数不宜过长。定期把所教的两个班放在一起,由学生推荐,擅长说话的同学,当场进行“五分钟发言”本次活动的感想。<br><br> 交流中,老师们谈了各自研究的进展和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张蓬华老师对每位教师的阶段性成果给予了充分肯定,并提出了细化研究实践步骤,以增强课题实施的理论性和可操作性;张老师要求老师们重视课题研究结论成果的积累,每堂课后的反思要落实,形成课堂实践成果,使课题研究在大数据的背景下形成体系。<div><br></div><div>会议历经2小时,在轻松、愉悦、融洽的氛围中结束了。在张蓬华老师的建议和指导下,各位老师进一步明确了今后的研究方向,增强了干劲。我们期待着课题研究的新进展,更期待在大数据背景下,课堂教学的新探索、新变化能更高效的指导、促进我们的教学实践。</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