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促成长,达标建新功,核心素养下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

宁津县新城实验学校 杨金令

为了打造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进一步提升教师教育教学的能力,实现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理化教研组于4.13日下午进行了《如何实现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为主题的教研活动。 首先,教研活动开始前就上一个月的备课作业检查进行了说明,对于备课作业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交流和探讨,为今后的优质备课和作业大家是各抒己见,在思想的碰撞中都有所借鉴和提升。 接下来就照着本次教研的主题大家展开讨论:<div>大家一致认为: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以知识目标为本位的,特别是在要成绩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在教学中过于注重知识目标的达成,而忽视了对学生能力、兴趣、情感、态度、价值观等诸多方面的培养。</div><div> 反思传统的课堂教学,我们必须进行价值本位的变革,即由以“知识为本位”转向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位”,以人为本、注重情感与实践,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目标。</div> 虽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各学科标准中都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列入课程改革目标,都要求教师关注它,但是,这决不意味着教师可以像讲解知识要点一样,通过讲解的办法,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给学生。一般说来,态度与价值观,可能是没法“教”的。 每个人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选择,是在个人成长过程中,通过模仿、尝试和实践体验而逐渐习得的。在选择中学习选择,在参与中发展自我,在体验中认识社会生活,是每个学主体发展的必由之路。<br> 所以,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活动,最重要的是教育者用自己健康的情感、人生态度与价值选择去影响学习主体,是教育者通过身体力行的示范活动来言传身教的真实性和可行性,并积极创造有利于学习主体尝试选择、参与和体验的机会,让他们在这种尝试的实践行动中形成个性化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认知,形成个人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这也要求我们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特点有以下科学认识: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达成具有习得性和渗透性。情感态度与价值领域的内容标准常常用“体验、意识”等词语来描述、表示这些标准的习得性和渗透性,即教师不能把这些内容标准像知识技能领域的内容标准一样,通过讲解、演示、作业、考试等方式直接“教”给学生,而必须通过创设各种各样的活动,让学生在参与这些活动中,产生体验,获得感悟,养成态度,内化成价值观。理化的教学更应该体现出这一点,理化的实验探究,应放手学生,让学生参与进来,通过活动来实现这一目标。 2、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达成具有积累性和渐进性。<br>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域的内容标准达成过程是一个积累和渐进过程,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对活动中的体现和感悟,有些学生当场感受到,并有所表示。也有些学生当场并没有马上感受到,也没有什么明显的表示,而是作为一种潜在的体验和感悟,暂时积存在他们心中;随着学习的进程,这种积存不断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从量变到质变,产生顿悟并表示出来。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达成具有整体性和完整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内容标准的体现应该是整体的、完整的。不能苟求每一个教学过程、每一个学习单元都有完整的体现,应在整个教材实施和教学过程中渗透性,渐进性地体现内容标准。 教育最核心的要求,不外是让学习主体有可能实现主动的学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是如此,知识、能力教育亦如此。教学之路漫漫,吾将上下而求索……

价值观

情感

态度

学生

教学

目标

课堂教学

体验

标准

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