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二)奶奶“老”的时候

清寒如斯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文/清寒如斯 </p><p class="ql-block">我与父母在林场的时候,父母多次劝奶奶与我们一起生活,可是,奶奶就是不愿离开老家,她说“破家值万贯,穷家难舍”,不管父母怎样 好言相劝就是不肯离开那个难舍的老家,自从有了弟弟,奶奶才与我们住在一起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自从奶奶来 了,林场的住处已经满足不了五口之家的需求,我们在 一千米外的邻村朱小吴村租了两间房屋。</p><p class="ql-block">住在村西头的朱春霖叔叔家。</p><p class="ql-block">他家三间北屋,四间东屋,朱爷爷奶奶与小灵姑姑住在北屋,春霖叔叔婶婶住两间东屋,我们住两间东屋。父亲在林场工作之外的时间,都回来陪奶奶。</p><p class="ql-block">那一段时间,是我们一家人得以团圆的最幸福的时光,奶奶搂着孙子总是情不自禁的哼唱“整整齐齐好庄家,有老有少好人家。。。。”,只可惜,这样的日子很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难忘的一刻</p><p class="ql-block">奶奶去世,是在夏天,一个如火一样难熬的日子,农历六月二十三。母亲忙着给奶奶整理衣物,父亲守在奶奶枕边,我一手牵着弟弟,一手给奶奶打着蒲扇。奶奶闭着双眼,一阵阵的喘着不均匀的气息,父亲紧紧抓住奶奶的手,一声声呼喊;"娘!娘!你睁开眼!""看看我是你最疼爱的儿子,你不要离开我们。不要离开......"奶奶的面容又动了一下,随即又恢复了平静,一颗泪滴从奶奶眼角流出。奶奶仰仰头,像要挣扎着坐起来,又像要抱抱儿子的样子,父亲忙把老娘抱在怀,奶奶的脸上掠过一丝微笑。时间定格在奶奶微笑的那一刻,父亲喊着我妈妈的名字;“连凤,快过来,快过来,咱娘.....”母亲抱着奶奶的衣物,来到奶奶枕边,奶奶用尽最后的气力,把母亲握着她的手搭在父亲的手腕上,慢慢的闭上了双眼......</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送奶奶回故里</p><p class="ql-block">奶奶走了。奶奶走的那一年,她八十四岁,我六岁,弟弟九个月大。我不知道父母是怎样照料我们老小的,只知道老的“老”啦,小的还未长大。</p><p class="ql-block"> 奶奶去世是在外地,除了父亲的同事和房东,没有近门的亲戚。父亲租了两辆马车,送奶奶回故里。一辆马车拉着奶奶,父亲跟在后面。另一辆马车拉着母亲和弟弟。唯独我被父母寄托在同事的父亲(路爷爷)家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3.被寄托的日子路爷爷五六十岁的样子(只凭回忆),记得,他家有养蚕的桑树林,杏树林,还有一块甜瓜地。瓜棚靠在父亲单位的北面,记不清有多远的远距离。白天,路爷爷带着我去地里看瓜,满地的汉甜瓜像一个个调皮的小兄弟。在瓜地角落里有一些冬瓜爬上了篱笆,一层一层的往身上扑粉,粉嘟嘟的像蒙了粉尘的翡翠。路爷爷指着毛茸茸的冬瓜说;这冬瓜属于不错的菜系,它不仅高产,而且还有清热化痰,消肿利湿利尿的作用。别看灰扑扑的,曾被一些人称之为泻火的宝贝食物。</p><p class="ql-block">晚上吃完饭,路爷爷就把我送回苗圃宿舍(奶奶去世后退掉了朱小吴的租房),陪我玩一会,等我想困了,他就把蚊帐扇好放下,用枕头当在床的边沿,生怕我像甜瓜一样滚到地上。(我六岁独自一人住在一间卧室里)</p><p class="ql-block">4.路爷爷是倔强带温柔的老头,文化程度不高,但是他记性好认死理,有人曾喻他过目不忘的“路认理” ,他会种地,会养蚕 ,会吹箫,会做饭,还会讲故事,最拿手的是能把故事讲得让你舍不得去吃饭,婉转嬉笑中把意识种在你的心里。(我的童年故事,前期的有的来自路爷爷) 在那整整一个多月被寄托的时间里,我没有特别的想念父母,也很少哭鼻子,因为路爷爷家不仅有好吃的还有好玩的。在瓜田的高处有一个看瓜的窝棚,其实不如说那是一个瞭望塔,有人来买瓜的时候,人还没来到,他就早早的看到了,这时候,我们赶快去地里摘上一竹楼的甜瓜预备在那里,等来人先品尝。早晨,太阳刚刚升起,路爷爷就让他的小女儿小拴姑姑来接我去他家早吃饭。拴姑姑是个漂流的姑娘。我问路爷爷,“姑姑为什叫小拴呀?,是一出生您就拴住了她的双脚吗?怕她.....”路爷爷说;“她有三个哥哥,就一个姐姐还死啦,所以她一出生,我就用一根小绳把她给拴住了,所以起名叫小拴。”就这样,路爷爷带着我,一边讲故事,一边说说笑笑,使我愉快的度过了因奶奶去世而被寄的那段日子。</p><p class="ql-block">(记忆来自于山东黄河故道上的朱小吴村)。 草稿于奶奶30周年整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