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胡耀邦遇上毛泽东

浏西老郑

<p class="ql-block">毛泽东出生于1893 年,胡耀邦比毛泽东小22 岁。当上个世纪20 年代毛泽东投身建党伟业,并在大革命的洪流中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时候,胡耀邦只是湖南一个贫寒的乡村儿童。1926 年,胡耀邦读完初小后,考上了家乡方圆百里颇有名气的文家市里仁高小。由于天资聪颖加上勤奋努力,耀邦的成绩一直保持班里的头名。在这里,12 岁的胡耀邦第一次见到毛泽东,这一见改变了胡耀邦的人生! </p><p class="ql-block"> 1927 年9月9 日,毛泽东领导了著名的湘赣边界的秋收起义。这次起义遭到了国民党反动势力的疯狂反扑,为了保存革命实力,毛泽东以前委书记的名义收拢各路起义军余部,于9 月19 日集中到文家市。当晚毛泽东召开会议,决定沿罗霄山脉南下转向国民党统治力量薄弱的山区。第二天清晨,当千余名起义官兵在里仁学校操场上整队集合时,胡耀邦等一帮高小学生,趴在学校围墙的上看热闹。他们看见身材伟岸、气宇轩昂的毛泽东站在操场右侧的台阶上、用纯正的湘潭口音说道:“我们现在就好比是一块块小石头,蒋介石是一口大水缸。只要我们团结得紧,打得准、打得狠,总有一天,我们这些小石头,就要打破蒋介石那口大水缸。”当时胡耀邦怎么也不会想到,在以后的生涯中,自己的命运竟会和这个叫毛委员的人有那么多的因缘巧合……</p><p class="ql-block"> 从那以后,胡耀邦幼小的心灵中就燃起了“团结起穷人们的小石子,去击破蒋介石的大水缸”的星星之火,胡耀邦的家乡浏阳,当年是中共党组织活动的中心地带,仅农民协会会员就有30多万,占湖南全省农协会员总数的四分之一。胡耀邦的父亲和哥哥先后都参加了农民协会和赤卫队。在家人的影响下,1929 年冬,14岁的耀邦就在家乡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调入湘赣革命根据地工作,1933 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并调到中央根据地工作,后调任少共中央局秘书长。他在中央苏区团的建设和青年工作中成绩卓著,成为红军中有名的“红小鬼”。1934 年10 月胡耀邦随中央红军长征,在红三军团部队从事民运和青年工作,长征到达陕北后,胡耀邦历任少共中央局组织部长、宣传部长。为了打破敌人对根据地的封锁包围,在1935 年底举行的瓦窑堡会议上,毛泽东提出利用全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日益高涨的形势,积极向敌人力量相对薄弱的山西发展,以巩固陕北苏区。1936 年1 月,红一方面军以“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的名义东渡黄河,进入山西,发起东征战役;并同时组织地方工作团,分为12 个工作队,2 月,胡耀邦带着一支工作队,随徐海东、程子华率领的红十五军团渡过黄河,抵达吕梁山区的石楼县,开展宣传、征兵和筹粮工作。石楼县成为黄河东岸红军的重要活动基地,胡耀邦带领的工作队成绩最为显著。当时任东征军地方委员会书记的李富春非常欣赏胡耀邦的勤奋工作精神,在大会小会多次表扬他,并把胡耀邦工作情况汇报给毛泽东。5 月,毛泽东在瓦窑堡亲自主持了东征工作团总结会,大家一致认为胡耀邦领导的那个队工作搞得最好。毛泽东听了,向台下大声问道:“哪一个叫胡耀邦?站起来让我看看。”胡耀邦从坐椅中站起来,站起来也跟坐着的高个子差不多高,毛泽东还是没看到,胡耀邦只好又举起手来,毛泽东一看就笑了,风趣地说:“是个幼稚味还未完全脱掉的同志嘛!”然后饶有兴致地向胡耀邦询问扩红筹粮的情况,肯定了他卓有成效的工作,并让他给大家说几句。胡耀邦把工作情况说得既简要明了又条理分明。这是他同毛泽东第一次面对面的交谈,毛泽东对胡耀邦的精干、机敏留下深刻的印象。</p><p class="ql-block"> 1937 年3 月,胡耀邦被选送到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第二期学习。抗大第二期学员有1362 人,分14 个学员大队,胡耀邦在一大队学习。一、二大队学员都是红军团以上干部,集中着陈赓、罗炳辉、杨得志、张震、何长工、余秋里、赖传珠等一批著名将领。一大队的大队长是陈赓,支部书记是伍云甫,胡耀邦大队俱乐部主任。西安事变后,中央派遣伍云甫去任八路军西安办事处主任,党支部书记一缺,选来选去,大伙儿都说:“胡耀邦年龄最小,就让他当吧!”</p><p class="ql-block"> 胡耀邦是当时 “抗大”一大队、二大队中最年轻的学员,他求知若渴,勤于思考,给包括校长林彪、教育长罗瑞卿在内的许多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军委总政治部主任王稼祥,对于胡耀邦也十分注意,多次给予表扬。他在一次干部会议上给大家说:“你们要向胡耀邦同志学习,学习他刻苦攻读的精神”。 在抗大,胡耀邦有幸聆听了毛泽东亲自讲授的《辩证法唯物论》的课程。讲课时由于胡耀邦个子小,总是坐在前面,毛泽东经常提问胡耀邦:“胡耀邦,听懂没有?”“胡耀邦,你说说?”并对这个20岁出头的年轻人头脑之清晰、理解力之强十分赞赏。</p><p class="ql-block"> 抗大的学习则使胡耀邦终生受益。在这里,他几乎熟读了当时能找到的有关列宁、斯大林的所有小册子和政治理论书籍,从此奠定了他坚实的马列主义理论基础。他本人后来也经常说自己的理想信念和政治抱负是在延安定型的,而进步最大的,就是在抗大学习那段时间。这年10 月,毛泽东亲自提名,胡耀邦任抗大政治部副主任,进入了抗大领导层。当时有些人不大赞成,认为胡耀邦资历太浅,年纪太轻,还不到22 岁。毛泽东则坚持说:“你们反对,我就要他当。”而此后的事实证明,胡耀邦没有辜负毛泽东的期望。</p><p class="ql-block"> 在中央开展对张国焘错误的批判活动中,胡耀邦表现出了突出的政治才能。这一时期,胡耀邦经常到学员队去讲政治课,他讲课也跟演说一样,既生动活泼,又富有鼓动性。同时,他还负责在知识青年学员中发展党员的工作,通过认真细致的工作,发展了相当一批知识青年入党。 </p><p class="ql-block"> 由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中国共产党的主张在全国产生了广泛的政治影响,大批富有爱国心、正义感的青年千里迢迢奔赴延安。这使得抗大第四期学员人数陡然增至5000多人。毛泽东非常注重对这些知识份子的培养和教育,有一次丶毛泽东在抗大教育长罗瑞卿的陪同下,来到抗大。他在不长的讲话中,特地提出要“向你们推荐两个人”。他说:“一个是我敬佩的老师,从苏联吃面包回来的张如心教授,他可以把许多马列著作背诵如流,你们可以向他学习系统的马列主义理论;一个是大队政治委员胡耀邦,他的年龄比你们大不了多少,是我亲眼看着长大的热爱学习、朝气蓬勃的‘红小鬼’,现在还不断写些文章在报上刊登,很受读者的欢迎。希望你们以这两个同志为榜样,好好地学习。”胡耀邦在抗大的表现,得到了毛泽东等中央领导的高度评价。</p><p class="ql-block"> 1939年1月,经毛泽东提名,胡耀邦出任中央军委总政治部组织部副部长。当时,总政治部组织部部长是方强。但在胡耀邦到职的时候,方强却不在总政治部组织部,他担任军委组织的华北考察团团长,前往华北敌后根据地考察。方强于1940年7月返回延安后,即调任八路军军政学院教育长。由于部长方强不在岗位,胡耀邦代行总政治部组织部部长职务。实际上,总政治部组织部只有胡耀邦这一位副部长,所以从上任之日起,他就独当一面地开展工作。然而,在工作中有人担心胡耀邦太年轻,无法承担这样的重任。可毛泽东说:“既然你们认为胡耀邦担任组织部副部长不行,那就让他当部长吧。”不久,胡耀邦便担任了部长。</p><p class="ql-block"> 任职总政治部组织部,是胡耀邦革命生涯中又一次大的飞跃。总政治部组织部是一个重要岗位,负责军队干部的考察、调动和任免事项。特别是在当时,前方战事紧张,干部调动非常频繁,凡是由前方回延安或是从延安奔赴前线的重要军事干部,都要到胡耀邦处报到或领取介绍信、上级的鉴定书。就工作范围来说,胡耀邦不仅负责八路军的干部调派,而且负责向中原和南方的新四军,甚至向重要的游击根据地派遣干部。对此,建国后的胡耀邦曾回忆说:“毛主席提议任命我为军委组织部长的时候,我才23岁。既然当了组织部长,就必须得与高级干部谈话。那时,我曾经找过陈赓大将、徐海东大将、王树声大将,与他们进行谈话……有时,还要进行比较严厉的批评。尽管如此,高级将领们仍要听。”</p><p class="ql-block"> 当时,王稼祥任中央军委总政治部主任,他对胡耀邦十分器重。一次,他对夫人朱仲丽说:“胡耀邦善于学习,读书很多,但更重要的是善于在实际中应用,用书本知识联系实际。耀邦在这方面做得不错。”</p><p class="ql-block"> 胡耀邦在主持总政治部组织部工作期间,非常重视军队中的知识分子工作。抗日战争爆发后,全国各地大批青年学生和革命知识分子满怀着爱国热忱和献身精神,参加八路军、新四军,投身抗日洪流。这就为全军培养选拔干部增加了新的活力。大量吸收知识分子参加军队工作,采取正确的政策至关重要,这是摆在作为总政治部组织部部长的胡耀邦面前的新课题。胡耀邦遵照毛泽东的指示和中央的精神,在各种会议上,反复强调在对待大量吸收知识分子的问题上要有正确态度,这是关系到抗日根据地能否巩固和发展、中国革命事业能否胜利的大问题。对属于总政治部组织部安排工作的知识分子,胡耀邦首先信任他们,充分发挥他们的专长,把他们安排到适当的工作岗位上,施展聪明才智,为革命事业服务。</p><p class="ql-block"> 胡耀邦在任总政治部组织部副部长、代部长、部长6年间,认真贯彻党的方针政策,为加强人民军队政治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作出了重要的贡献。</p> <p class="ql-block"> 1952年,胡耀邦在川北区党委书记兼行署主任任上,奉调进京。首先,中共中央西南局转达中共中央组织部电报:“调胡耀邦同志来中央工作,务于7月底抵京。”这样,胡耀邦于7月下旬带着秘书曹令中、警卫员小蓝和长子胡德平,一行四人来到北京。他们的行李只有三只木箱。到京后,当晚住在北京饭店,第二天搬到了中央组织部在东华门附近的翠明庄招待所。胡耀邦上调中央,原定是任建筑工程部部长的。他7月底到京,很快就到“八一”建军节了,有关部门安排他“八一”节晚上去先农坛体育场看足球比赛。在看台上,中央组织部部长安子文告诉他:“你的工作有变化,一两天内会有人找你谈话。”</p><p class="ql-block"> 胡耀邦对中央安排他去建工部工作是很高兴的。他打了二十多年仗,非常渴望搞建设,他说:“这下可以大搞建设了,可以盖大楼了。”他甚至把建国前二十八年概括成两个字,叫“革命”;建国后他也概括成两个字,叫“建设”。他这样概括,在“文革”中遭到严厉批判,说是“阶级斗争熄灭论。”“八一”节后,果然有一天刘少奇办公室打电话来,说刘少奇要他晚上去谈话。</p><p class="ql-block">那天晚上胡耀邦从刘少奇处谈话回来,曹秘书问他:“工作定了没有?”他说:“定了,到团中央”。曹秘书发现他情绪不高。回到屋子,盘腿坐到床上,耀邦对曹令中说:“你看,我的孩子都这么大了,还要去做青年工作。其实,陈丕显、谭启龙都比我合适嘛。”事后知道,原来是团中央书记冯文彬工作要变动,急需有人接替。刘少奇提出了三位接替冯文彬工作的人选,即胡耀邦、陈丕显、谭启龙。这三人当时都是年轻的省委书记,都是37岁,都是红军时期的红小鬼,又都在少共中央工作过。名单送到毛泽东那里,毛泽东大笔一挥,圈定了胡耀邦。毛泽东说,团中央的工作还是由胡耀邦来干好。</p><p class="ql-block"> 胡耀邦于8月10日到团中央上班,立即筹备团的一届三中全会。8月25日至9月4日,他主持召开青年团一届三中全会。毛泽东对这次会议很重视,于8月23日和8月30日两次主持中央会议讨论团的工作。第二年(1953年)6月23日至7月2日又召开了团的二大,毛泽东接见团代会主席团,又一次讨论了团的工作。毛泽东这几次主持会议讨论团的工作,应该说把团的大政方针都定下来了,胡耀邦则结合青年团的特点,创造性地贯彻执行了毛泽东和中央的指示。</p><p class="ql-block">毛泽东指示,青年是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青年团要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开展适合青年特点的独立活动。他说,青年团要像地球一样,既要围绕党这个太阳转,又要自己转动,既要公转又要自转。胡耀邦根据这个指示,把青年团思想工作做得有声有色。他提出《中国青年报》要多办一些副刊。一个时期《中国青年报》创办了《周末》、《自学》、《科学与卫生》、《长身体》、《长知识》、《青年团支部》、《舞台与影幕》等许多副刊,生动活泼,丰富多彩。耀邦说,孔子生日要介绍孔子,中秋节要介绍中秋,还可以介绍穿裙子是什么时候开始的,怎样使自己长高一点,怎样才能不胖(当时还没有“减肥”这个词);他还说,青年人声音要响亮优美,女高音,男高音,低嗓子不行,枯燥的东西给人印象不深。这些都抓住了青年的特点,很受青年欢迎。</p><p class="ql-block"> 胡耀邦从1952年8月到团中央,到1964年12月调陕西省工作,在团中央工作了十三年。应该说,这十三年是团的工作朝气蓬勃、有声有色的十三年,这期间共青团为党和国家培养了许多中坚力量。这期间,他给毛泽东印象最深的是出席世青会一事。</p><p class="ql-block"> 1953年7月,胡耀邦率领中国青年代表团去罗马尼亚参加第三届世界青年代表大会。随后,他又带团参加了第四届世界青年与学生和平友谊联欢节。</p><p class="ql-block"> 出国交流前,胡耀邦特意找秘书借了一件灰色西装。</p><p class="ql-block"> 胡耀邦刚到罗马尼亚首都布加勒斯特时,起初几乎没有太多人注意到这个有些土气的小个子中国代表团团长。 7月27日,胡耀邦以中国青年代表团团长的身份,在大会上发言。他宣布了一个消息:“今天,中国和朝鲜人民郑重地宣布,经过两年零七个月的停战谈判,中朝人民打败了美帝国主义!”胡耀邦话音刚落,全场响起雷鸣般的掌声。</p><p class="ql-block"> 各国代表纷纷跑上讲台,跟胡耀邦拥抱。各种徽章、奖章被人们挂在胡耀邦胸前,大把的鲜花不断抛向他和讲台。还有青年把这位中国青年代表团团长高高抬起,走下讲台,绕场游行,还不断地把他抛到空中。一时间,掌声、欢呼声、歌唱声汇成一片,持续长达1个小时。</p><p class="ql-block"> 7月30日,胡耀邦被选为世界民主青年联盟理事会副主席。</p><p class="ql-block"> 后来,有人将这种盛况和选举结果汇报给毛泽东。胡耀邦回国后第二天,毛泽东就把胡耀邦叫到中南海。</p><p class="ql-block">见面时,毛泽东幽默地笑道:“嗬,你现在敢到国际舞台上去讲话了!”还没等胡耀邦回答,他又问道:“你在大会上讲了些什么?真的是鼓掌40分钟吗?你讲得那么好?”胡耀邦谦恭地回答:“那不是因为我讲得好,是志愿军打得好,是朝鲜战争的胜利,是社会主义阵营的伟大胜利。”在参加世界青年学生联欢节期间,胡耀邦异常忙碌,他组织中国代表团接触并联系了100多个国家的青年代表两万多人。</p><p class="ql-block"> 一个历史背景是,当时世界上只有19个国家同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有人评价说,这样大规模的交往,对于开辟中国更广阔的外交空间,起了播撒种子的作用。</p><p class="ql-block"> 在1957年莫斯科举行的第六届青年联欢节期间,胡耀邦带领的中国代表团邀请美国青年代表团成员访问中国。包括学生、工人、记者和艺术界人士在内的42名美国青年,在面临美国政府阻挠的情况下,到中国进行了6个星期的访问。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有如此多的美国人公开来到中国。在当时,这样重大的国际交往当然要得到毛泽东的首肯,因为毛泽东知道,胡耀邦懂得国之交在民相亲的道理。</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胡耀邦与毛泽东的这些因缘际会,始自一个偶然的相遇,但其后的相知相识,更多的是历史的长河必定会激的涵涌波涛!毛泽东几次提拨重用胡耀邦,有时甚至是力排众议,足见他老人家知人善任,上述只是耀邦同志在某些领域某个部门所创造的非凡业绩。胡耀邦在文革结束后提出的新隆中三策(停止批邓,人心大顺 ;冤案一理,人心大喜 ;生产狠狠抓,人心乐开花),再加上组织真理标准大讨论,事实上对改革开放起到了“三通一平”的作用。这才真正展示了他的经天纬地之才!也更体现了毛泽东识人用人的高深之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