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虹🌈课堂反思:六下2-4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

科学课堂反思

<p class="ql-block">本课是《物质的变化》单元第四课,教材一共安排了三个教学内容,分别是“观察小苏打和白醋”、“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的变化”和“产生了什么气体”。通过学习让学生知道小苏打和白醋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物质——二氧化碳。</p><p class="ql-block">为使实验现象更明显直观,所以本节课进行了实验装置创新,但由于无法实现每个小组有一个新装置,所以在分组实验基础上做演示实验,重点解决反应过程中的温度变化、产生气体的收集及通过气球膨胀间接显示产生了气体。</p> 分组实验材料 <p class="ql-block">实验材料:小苏打(碳酸氢钠)、白醋、加盖塑料试管、塑料盒、火柴、细竹条、蜡烛</p><p class="ql-block">使用说明:加盖塑料试管作为反应物的盛放装置,按照3:1的比例将白醋和小苏打分别装至加盖塑料试管中,方便观察。塑料盒作为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反应的发生装置。火柴点燃细竹条和蜡烛。燃烧的蜡烛和细竹条用作检验产生气体的性质。</p> 演示实验材料 <p class="ql-block">实验材料:探针式数显温度计、连接软管的矿泉水瓶,连接气球的瓶盖、烧杯、两个高低不同的蜡烛</p><p class="ql-block">使用说明:1.气球可以存放小苏打;2.反应中,气球膨胀可以间接显示产生了气体;3.反应后气球可以储存产生的大量气体,密闭性良好,气体不会散失,在学生准备检测气体性质时可以随用随取;4.探针式数显温度计可以准确地反映试验过程中的温度变化,数据和实际结合,更有说服力。</p> 演示实验 一、观察小苏打和白醋 <p class="ql-block">学生用扇闻法感受苏打和白醋的气味,可以明显地感受到白醋有刺激性的酸味,而小苏打没有气味。</p> <p class="ql-block">学生观察,发现小苏打是白色粉末颗粒状的物体。</p> 二、小苏打和白醋混合的变化 <p class="ql-block">教学反思:在检验产生了什么气体这一环节中,学生的小组合作至关重要。因为我们采用的反应装置,不利于气体的收集和保存,所以要现象明显就必须小组内的学生合理分工。</p><p class="ql-block">我是这样设计的:</p><p class="ql-block">1.负责拿塑料盒(反应发生装置)并用手初步感受反应过程的温度变化(说明:学生实验用手触摸的时候,温度变化不明显,然后再用我们改进的实验装置,进一步比较准确地测量出它的温度变化。);</p><p class="ql-block">2.负责放小苏打;</p><p class="ql-block">3.负责倒白醋;</p><p class="ql-block">4.负责在倒白醋之前点燃细竹条;</p><p class="ql-block">5.负责试验装置的清理和回收。</p> <p class="ql-block">反应速度快,现象剧烈,冒出大量气泡,发出嗤嗤的声音,手心可以感受到温度在降低。</p> 三、产生了什么气体 <p class="ql-block">教学反思:在小苏打和混合反应这个环节当中,为防止固体飞溅,我是指导学生先放固体反应物(小苏打),再放液体反应物(白醋)。先固后液,并渗透实验操作的规范性,提高学生的实验安全意识。</p> 学生操作 <p class="ql-block">通过探针式数显温度计,学生可以随时观察到反应过程中温度的变化。</p> <p class="ql-block">教学反思:改进后的检验装置有软导管和燕尾夹,以及烧杯和高低不同的蜡烛组成。检测时可以去掉燕尾夹,软导管可以更加有效地把气体释放在烧杯的底部。将蜡烛放在烧杯中,可以当作外罩进行防风使蜡烛燃烧更稳定。使用高低不同蜡烛的目的是,通过蜡烛的分层熄灭,我们可以得出二氧化碳比空气的重量重,并且不支持燃烧。</p> <p class="ql-block">教学中所用的实验材料,除部分自备材料之外,其他全部来自爱牛科学配套材料箱,非常实用,特此推荐!</p>

小苏打

白醋

实验

气体

蜡烛

学生

反应

装置

变化

竹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