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春节到了,我和爱人回老家陪父母过年。老家邻居的大妈开玩笑说,城里那么热闹怎么还回农村过年。其实在我的印象里农村过年是最开心最有意思的。</p><p> </p><p> </p><p><br></p> <p> 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或许是随着年龄增长的缘故吧,越来越觉得过年没有意思了,越来越缺少年味了。小时候最期盼的就是过年了,那时候只有过年才可以吃到肉,才有新鞋、新衣服穿,过年也常常让人兴奋不已,成了心目中的向往。记得那时候我最渴望的就是走亲戚了,有一年从初二开始到初十亲戚才走完,虽然每天要走很长的路,可每天都会吃到各种各样平时吃不到的美味,当时觉得每天晚上做的梦都是很香甜的,那一年简直是快乐极了。后来有了电视又觉得每年的春节晚会成了我心中的盛宴,每年除夕早早地打开电视,似乎仍旧满足不了那种急切盼望的心情。或许文艺类的节目看多了的缘故吧,现在春晚的吸引力在我的心目中又下降了许多。</p> <p> 今年由于疫情的原因,人们都响应政府的号召,足不出户、宅在家里,很少走亲戚了。在大门外暖暖的阳光下,给爸爸剪剪指甲,帮妈妈理理头发,还像小时候一样偎依在母亲怀里,美美地享受着和煦的春风、温暖的阳光,心中的轻松自在、逍遥舒适简直无法用言语来表达。恍惚中感觉到母亲的腿被我压得麻木了,有点微微颤抖,我抬起头看到母亲慈祥的脸庞苍老了许多,可双目中仍然透出满满的深深的怜爱。 如今除夕夜缺少了震耳欲聋此起彼伏的鞭炮声;没有了色彩斑斓五光十色的耀眼烟花;大年初一缺少了乡村大喇叭里怒吼的秦腔之声,缺少了锣鼓喧天、红旗招展、人山人海的社火表演,也没有了昔日车水马龙、人来人往走亲戚的壮观场面,只有几个小孩子在街道上骑着自行车纵情地玩耍、嬉闹,大人们都坐在门口一边看着手机、一边磕着瓜子,时不时东拉西扯地聊着闲谝,生活或许本就应该这样舒适惬意、悠闲自在吧!</p> <p><br></p><p> 不知不觉中又该返城了,我调转车头的瞬间,在倒车镜里看到母亲颤颤悠悠艰难地从板凳上站起来,蹒跚地往前迈步,站在夕阳的余晖里,目不转睛地盯着我的车子,毫不保留地把眷恋满满地写在了脸上。父亲走下台阶又急忙转身返回家中喊着说要给我带些东西,望着父亲的背影,我脑海里突然出现了朱自清的散文《背影》的情节来: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今天我似乎才刚刚看到父亲的背影,双眼有些湿润,不知何时令我骄傲的父亲腰板不再挺拔,肩膀也略显消瘦,浓密乌黑的头发也已花白稀疏,岁月毫不留情地把父亲推向了耄耋之年。他急忙把苹果、梨子、核桃、鸡蛋……一袋袋提出来,略显笨拙却又十分有力坚决,还口中念叨着吃完了再回来拿。我只有傻傻地站在旁边任由他塞满车子的整个后备箱。</p> <p> 新年假期结束了,可父母的疼爱却永远没有止境,我越来越深深体会到这不仅仅只是一种亲情的味道,而是最纯最真的爱的味道,犹如触摸到了更深更厚味蕾一般,一年比一年浓烈。此时此刻我的内心不由得生出些许依恋和不舍,但想到儿子要从外地归来,我也要尽快返城给他营造一个舒适的家,期待与他团聚,让他也感受一下这迟到的年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