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庄初中红色之旅研学旅行活动

石庄初中

<p class="ql-block">为缅怀革命先烈,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加强爱国主义教育,4月,石庄初中组织七年级学生代表、部分老师参观红十四军纪念馆,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师生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肃穆、有序地迈入了纪念馆。驻足每个展厅,同学们仔细观看,凝心静思,仔细聆听解说员的讲解。凝望着一幕幕历史场景和一件件革命文物,大家仿佛置身于那金戈铁马、艰苦卓绝的战争岁月,深切感受到了红十四军革命前辈们可歌可泣的英勇献身精神、不屈不挠的顽强斗志。据悉,石庄初中始终把红色精神的传承教育贯穿德育教学的全过程。该校利用国旗下讲话、主题班会、宣传标语、歌唱红歌等形式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人翁意识的教育并开展志愿服务、社校联动等各项实践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鲜红的旗帜,肃穆的神情,一切都绽显师生心声:牢记使命,奋发进取,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p>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参观红十四军纪念馆有感</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七(3)陈锐</div>正值清明,我随学校参观了红十四军纪念馆。<br>到时尚未开馆,我便先参观了烈士陵园,却是怅然若失。零元吉美,有山有水,曲径通幽。但随处可见“张旭烈士”的墓碑,也只有墓碑。没有生卒年月,没有籍贯死因,只有姓名。碑边或是红花绿叶,或是青竹松柏,倒是使人想起一句诗:“青山处处埋忠骨。”但谁又只碑下是什么?是一条断臂;是一截断指;是一件血衣,无人知晓,唯愿英灵安眠。<br>馆开后进馆,大堂处便是一尊塑像。一尊神情坚毅,态度肃穆的塑像,是多位高举红旗的战士。<br>在馆中,我不仅看见了烈士的光荣事迹与辉煌战果,更看见了他们生活之艰难、意志之坚定。<br>我无法想象那些粗陋的农具为什么会标上战斗用具;无法想象棉衣会那样单薄;敌人的手段会那样狠辣!但红军战士们像血液一样在乡镇运作着,活跃着,像火一样燃烧着,点明了大地、照彻了长夜。<br>我被烈士们的事迹深深地打动,他们用自己的行为与生命诠释了什么是信仰。<br>中国工农第十四军是南通地区唯一一支中央序列红军,那全国岂不是还有千千万万个像何昆、李超时、张爱萍这样的英雄人物,如火炬一般照亮革命的前路?<br>单就革命、解放来说,是度日如年的,恨不得一战三千里。但对三千年的封建王朝来说太短了,实在太短了。1921年中国共产党建立,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从当初红船上短短十数人,再到二十余年后的“红”遍大江南北,这本身就是一个奇迹。再看红军的战绩:凡较大战役必有民工,动辄上百万,且人人是自愿而来,无一是受人强迫,这种人民战争的概念别说是当时的敌人无法理解,就是现在有些西方当权者也是无法理解的。这背后是红军战士“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不拿百姓一针一线”的原则和铁一样的纪律。<br>这是一支人民的军队,在人民心中的军队。<br>战士们已然作古,唯红军精神永存。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向家乡如皋致敬</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七(2)王惠凌</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红十四军纪念馆</div>“碧血遍染江淮间,丹心永照桑麻田。万紫千红春长在,英雄儿女笑九泉”。讴歌了战争年代的如皋儿女,没有他们的努力,也许就不会有现在的安宁生活。参观了红十四军纪念馆,让人难以忘怀,他们让人钦佩。<br>走进纪念馆,映入眼帘的便是那巨大的刻在石墙上的雕塑,上面是革命战士战斗时的场景。在纪念馆的小玻璃柜子里,放着的都是战士们当年浴血奋战的工具和武器。那生锈的大刀远不如现在各种型号的大炮,但这不都是大刀步枪拼过来的吗?那些牺牲了的烈士,英勇无畏,是我们的榜样, 是他们抛头卢颅,洒热血换来了胜利。<br>革命先烈们 为祖国撑起一片天,创造了我们现在安宁幸福的生活。“月腾江越海,登高致远”。吃水不忘挖井人,我们应永远铭记给了我们未来、幸福、安宁的人, 我们要继承弘扬红十四军革命精神,感恩他们。一个国家,一个时代的和平,是前人不断努力创造的,而他们靠的是坚韧不拔的意志,我们应学习他们,在他们建设的美好家园上再画上一笔浓丽的色彩。<br><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李昌钰刑侦科学博物馆</div>“使不可能成为可能”熟悉吧,是的,这就是“东方福尔摩斯”李昌钰说的。李昌钰博士是美籍华人,刑事鉴识专家,法医学全职教授等,这样的名人出生在我的家乡江苏如皋。他鉴识过几个全球重大案件:“9.11事件”“辛普森杀妻案”等都被他破解,让我佩服地五体投地。<br>走进李昌钰刑侦技术博物馆,视频里他说的话让人感叹。旁边的墙上,有雕塑了他的眼睛,虽是雕的,但那双眼睛仿佛在告诉我,拥有这双眼睛的人似乎能洞察一切,有智慧,有才能。走过一个个李昌钰博士的介绍,他的荣耀,他的努力,都让人敬佩。我们要向李昌钰博士学习。 我们要开阔眼界,不做井底之蛙。“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我们要努力学习,成为像李昌钰博士的人,做对社会有贡南献的人。<br>无论是革命儿女,还是杰出人才,他们身上总有那个闪光点值得学习,将来的我们也是要为社会作出杰出贡南献的,加油!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心之所向——观“红十四军纪念馆”与“李昌钰博物馆”有感</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七(4)班 黄韵</div>随着大巴轮子的滚动,我们离红十四军纪念馆愈来愈近……<br>午间的阳光照射在我的脸上,一阵暖意袭来。纪念馆前的鹅卵石小路很短,短到可以直面红十四军战士的英勇无畏;纪念馆前的鹅卵石小路又很长,长到好像亲身经历了那些血腥的历史变迁。心中突然涌起一份敬畏之情,脸上的笑容突然被掩藏起来。<br>进入馆中,里面的温度与外面截然不同,多的是一份寒意,少的是一份暖意。但在看到纪念馆中那一尊尊勇敢无畏、坚毅严肃的雕塑时,那份寒意散退了,因为他们的英勇无畏,因为他们的视死如归,因为他们倾注了太多的汗血才成就了现在伟大的中华民族。<br>随着脚步的移动,我眼前的景观也在不停地切换着,老师也在帮我们讲解一些历史事件。当我看到几幅图片时,心中难免有些同情。画面中一个肚子鼓鼓的小男孩,本以为是因为吃饱后的小肚皮,实则是因为严重的消化不良。说到此,这可能就是因为当时恶劣的生活环境以及艰苦的生活条件,误食不健康或者是不容易消化的东西所致。还有的孩子骨瘦如柴,极度的营养不良,再想想现在的我们,父母会想着法的给我们最好的生活,会变着花样的给我们准备营养均衡的食物。往昔对比,我们更应该懂得珍惜如今的美好生活,也更应该铭记这些英勇的战士们,时刻向他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br>接着看到了置放在玻璃罩下的遗物——血衣、刀具、铁棍、仿制的枪支等。历史离我们那么远,又那么近!远是因为想象不到当时艰苦的困境,近是因为历史的片段似乎在眼前一幕一幕的上映。所呈现的血腥程度越深,我们就更应该铭记历史,更应该努力学习来让如今的中国变得越来越强大,少年强则国强!<br>大巴行驶着,我们到了李昌钰博物馆……<br>李昌钰,一位知名的神探手,在他的博物馆中大多是记录的一些疑案。从这些案子的描述中,让我深刻的知道了细节是多么的重要。细节决定一切,任何事情都要凭借真凭实据。只要发现一点“蛛丝马迹”,你都要想办法:让不可能变成可能!<br>大巴渐行渐远,虽然离开了纪念馆与博物馆,但对我而言,收益颇丰,坚定了自己的信念,充实了自己的内心世界……<div>只想对自己说一句:加油!时代新青年,未来可期!</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往·今·未</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七(1)代守義</div> 今天,我们到了“红十四军纪念馆”(下文简称“红馆”)。<br> 我望见了烈士们纠缠不止,迷离飘浮的身躯,它们大概躺在那儿,那儿灰深,肃穆端正的墓碑下;我又听见了壮士们豪迈雄阔,英勇无畏的嘶吼,震撼人心!蓦地,我重新看到,那威武健壮的身躯们,其实在那儿,还在那儿浸透满溢血泪的过去土地上,奋尽全力地搏杀!是“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br> 顶着馆内低微失落的光线,我们仰着顶着馆内低微失落的光线的历史,历史的耻辱,激奋,光辉。<br> 隔着空间,可触摸,捏拿到那尚未干极热烫的汗泪;隔着时间,可听闻到那星月下日始时的勇士,勇士振碎山河的呼号,干哑的遗声;隔着身躯,可感觉旧日伤疤的痛楚,势不可当的激扬,无法抑制的长久愤懑!<br> 背着战士遗物不变的光采,墓碑不散的英魂,目光不已的期望,我终于退出“红馆”。<br> 临别,遇着一群公员警官,是新人,张扬他们的新,传来——<br>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br> 只差几步,我回望那门上壁前的大红五星,一旁是压人的高树,他们仿佛此处的卫士,坚强挺拔,最重要的是他们那给人的十分震撼。还有那绿叶紧夹的红叶,多像英雄的面孔:在那勃发生机内最血气方刚的燃火!<br> 现在,乘着沉重,走在现在路上,驰向分秒已过而却刚刚“未来”的“李昌钰刑侦科学博物馆”(下文简称“李馆”)。<br> “李馆”同“红馆”暗默灯光和他人郁伤悲愤的氛围相比,迥乎不同的是:那通明开朗的灯光,那悬疑诡异的案例,那奇特可叹的思路,还有那慈宁睿智的李老像,以及那满目的科技感。都使我好像脱下了粗沉铁靴,换上了崭前的轻便布鞋。<br> 枯枝烂草一类的截拦,上下左右是随心的。然而你要向后逆,只会无情地被冲下,你只得紧跟时代的大脚步;设若你累倦了,妄图停下,不可能!你只得躲,向前奔躲,方能躲去时代狠狠的大脚丫。<br> 你只得向前。<br> 而泳途中,自有旧畔而来的水,有陈旧污烂的腐水,但也有新鲜净洁的好水;纵是旧的,吃的也留味不尽。最后,与你齐下的水,都必是酣甜清芬的。<br> 言归正传,纵使在过去与未来的“现在”,必是吸收过去的“过去”与现在的养分,开拓现在和未来的“未来”的养分。<br> 总之,若不想我所讲的都不是空谈,我们要用左手接住抛下的东西,高举着;用右手挖掘拿起的东西,抛开它!<br> 不才效仿《黄鹤楼》作一拙作,如有不当,还请斧正:<br> 烈士已乘热血去,此地仍余英雄魂。<br> 英雄一去不复返,创新不已闹诜诜。<br> 往昔历历皆在目,当今人人向前进。<br> 今者旧新如何处,新生路上使人进。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黑暗里的曙光</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七(1)汪婧</div> 在那个沉重压抑,兵荒马乱的时代,你们燃烧自己的生命换得一片山河无恙,换得现在强大的中国,换得了现在的一片光明。<br> 站在红十四军纪念馆的门前,心中被一种不可抑止的沉重情绪填满,原本喧嚣的队伍也安静下来,远远地便看见一个鲜红的、两角延伸到门两边的五角星,天气不怎么好,灰蒙蒙之中,五角星却更显得殷红,像个站得笔直的战士,静静地守在门前,透着一股威严与神圣的气息。<br> 步入大厅,便被大厅中央数十个雕塑刺疼了眼,明亮的灯光下,他们就像是巍峨的巨人,炯炯有神的眼睛似在诉说他们的荣耀与辉煌,那眼中除了希冀,信心,似乎还有些什么,是什么呢?<br> 我的目光一一略过他们的眼睛,呆呆地思索着,但同伴催促我快点跟上只得先放弃。<br>走入展厅,灯光明显比大厅里的暗上许多。墙上挂着一幅幅画,画中瘦骨嶙峋的人们的眼中散发着绝望与无助。几个面色蜡黄的孩子的大眼睛在小脸上显得很突兀,他们的瘦弱让人感到压抑。<br> “像这些孩子,应该都有十多岁了。”同行的老师缓缓地解说着。这些看起来只有五六岁的孩子竟然与我们同龄看着他们光溜溜的身体,再想想我们现在优越的生活条件,我不禁有些感叹,心中除了对他们的同情,更多了几分对烈士们的敬佩与感激之情。<br> 往深处走去,一股淡淡的清香忽然飘来。是何处传来这香气?我心中升起这个疑问。<br> 香气伴随着我们,瞻仰过烈士墙上的一张张相片,感慨过他们的英雄事迹,蓦然发现竟有一个年龄与我相仿的孩子也在其中。原来是为了救落水的同伴,我的心中生出敬佩的情愫,默默鞠了一躬。<br> 在那时,有太多这样舍己为人的英雄了,刀枪血未干,那是烈士们用生命杀出的路。此时,我忽然明白了雕塑们眼中的那点东西是什么了,那是对国家人民的爱。<br> 一旁摆着当时的兵器,灯光透过展台玻璃照射到了已然生锈的刀枪之上,反射出的光辉是历史的厚重,烈士们的决心和对未来的奋斗。虽有一层玻璃阻隔,但它们背后的故事依旧振奋我心,满腔热血一时浪涌奔腾。<br> 看着着兵器,我仿佛看到了战士们举着枪,奋不顾身地往前冲,这一冲,便是血流成河,万箭穿心,但祖国与人民浮上心头,便也不再有甚畏惧,而感自豪!<br> 走入最后一个展厅,香气更为浓烈,原来,是献给战士们的菊花。它们香蕊轻吐,将这芳香散布,我恍然便觉,这些菊花,似乎就是那些战士们的化身,在敌人的威逼利诱下依旧不屈服。<br> 你们拼出自己的命,交出自己的魂,只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安宁,你们就是那黑暗中的曙光!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观红十四军纪念馆</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七(6) 华鑫颖</div> 怀着对革命烈士们的敬仰之情,我们参观了红十四军纪念馆。<br> 一颗巨大的红星镶嵌在大门上,那红是沉重的,仿佛是用革命烈士们的鲜血染红,象征着战争的残忍;那红又是耀眼的,因为它是革命的成功的象征。<br> 馆外,有很多石雕,石雕中,天上总有象征着和平的鸽子在天空中飞翔,那,是人们的心之所想,心之所向,可石雕下部的战斗,是残忍的现实,无数革命先辈为了和平的到来,使梦想成为现实,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br> 战场上的野菊随时散发淡香,战场上的战士铁骨铮铮,血溅在野菊上,这是野菊的荣耀,也是战士一生的荣耀。<br> 刚进入“江海曙光展厅”,一张极具冲击力的画映入了我的眼帘,画中有很多小孩子,他们衣不蔽体,肚子鼓鼓的,仿佛大人们的“啤酒肚”,四肢却十分纤细,那根本就是皮包骨肉啊!我低头看看自己的衣服,悲悯涌上了心。我扭过头,不去看那些孩子,他们是何其不幸,生在那样一个征战混乱的年代,丧失了本该欢乐的童年。战争给人民带来伤害,实在是太大了啊!<br> 越向前走,我的心越沉重,那些插画中的内容,让我不忍心看。这一张张的画,一段段的文字,记录了被战争迫害的人们的悲惨命运。<br> 上了二楼,走着走着,看到了一个挂满烈士遗像的展厅,我走上前,看着画像中的人,对上他们那充满坚定的眼神,我眼前仿佛出现了他们为了革命的成功,为了人民能够过上好日子而与敌人战斗,在战场上抛头颅洒热血的场面,我们这一辈人,踏着前辈们的鲜血,走向幸福,前辈未能实现的梦想,我辈定当努力实现,替我们,也替他们。<br>八个展厅,展示了从落败走向辉煌的过程,也使人的心情从沉重走向自豪。<br>“倘若天下安乐,我等愿渔樵耕读,江湖浪迹。倘若盛世将倾,深渊在侧,我辈当万死以赴。”这便是我参观红十四军纪念馆以后的感受。 他们,永垂不朽 ——红十四军纪念馆观后感<br> 七(6) 张小庆<div>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题记<br> 回去的路上,敬畏与哀愁仍在我的心头笼罩。<br> 天阴沉沉的,老天爷好像知道过几天就是清明节,老顽童般一连几天都在下雨,让人心中沉闷,不由得染上几分悲伤与肃静。<br>  进了门,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一座巨大的人物雕像在我面前展现。他们神情刚毅,望向远方,英气逼人,帽子上的五角星表明他们的身份——他们是红军。对上他们那坚毅的目光,自豪感油然而生。跟在老师后,我们看到一张张震撼人心的照片。照片中,大人们衣衫褴褛,神色哀愁,望向远方,似在期盼着革命早日成功;孩子们衣不蔽体,明明十岁左右,却只有四五岁孩子那么高。他们面黄肌瘦,肚子却像是一面小鼓,我不禁有些疑惑。老师简单解释道:“他们那时没有东西吃,就吃观音土,这种土难以消化,肚子会越来越大,最后胀死。”沉重的气氛在展厅中蔓延开来,哀伤与酸涩在我的心头笼罩。<br>  走到二楼,当我看到五四运动介绍时,心中对他们——共产党战士们,心中的敬畏更深一层。当中国与巴黎谈判失败后,无数青年学子罢课,工人罢工,只为拯救中国人民日渐陈腐的灵魂,拯救危在旦夕的中国。他们在各地公开演讲,示威游行,用行动反抗着帝国主义与封建主义,终于激起全国人民激昂爱国的心。因为他们,中国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传播马克思主义精神,共产党的队伍逐渐壮大起来。<br>  一幅幅历史画卷向我们展开,我知道,历史的大门已经打开。走在陈列室中,一张张纯朴的脸庞,一个个令人内心沉重的简介将我的眼眸溢满。你可知,他们当中有些人还是父母的宝贝,妻子的丈夫,老母的唯一依靠,可在国家危难之际,他们仍舍小家,为大家。共产党员李超时就是这样的人。在他读书时,他就深受爱国救国思潮所影响,长大后不顾家人挽留,毅然奔赴武汉,加入共产党。1930年,正升职的他与怀孕的妻子被敌人抓捕,在严刑审问下,他坚强不屈,反怒斥敌人。后身份暴露,在1931年,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临刑前,他仍沿途高喊:“共产党万岁!打到国民党!”最终英勇就义,年仅25岁。看到这儿,我的泪潸然而下。<br>在回去的路上,我偶然发现了一块石像。在那块石像上,一位老母将手搭在自己年轻力壮的儿子的肩上,神色忧伤,却也无可奈何,儿子用手搀扶着老母,目光坚毅的望向远方,看着他帽子上的五角星,我明白了,原来他要去参军,保家卫国。我望着他,目光带着崇敬与自豪。<br>鲁迅先生说过:“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而那群在国家危难之际,舍生为国的共产党员,可爱的战士们,不正是这样的人吗?<br>他们在时光中逝去,却在历史中永存,成为人们心中永不褪去的记忆,他们的精神将会延传到下代,下下代……<br>向他们致敬,他们,永垂不朽!<br><br></div> 红十四军纪念馆参后感<br>七(9)班 余洁<br>扫墓是清明节的重要习俗。<br>4月2日,清明节前,为了缅怀革命先烈,我们千里迢迢来到如皋红十四军纪念馆。<br>踏入庄严神圣的纪念馆内,我们顿时严肃起来,怀着沉重的心情皱着眉,看着一幅幅令人心惊的黑白照片,一段段洒满血迹的文字事迹。<br>令我印象最深的是两幅照片。<br>第一幅是一群老百姓的照片,其中一个孩子令我印象最深。他赤裸上身,个头矮但肚子却大得很像个孕妇。“他的肚子大不是因为饱,恰恰相反,他是因为因为没有食物吃而迫不得已吃树皮、草,难以消化导致肚子肿胀,”老师讲解到“那个年代,大家真的是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吃不饱,穿不暖,可以说是生不如死!”看着照片上衣着破烂,瘦骨嶙嶙的老百姓,心中泛起阵阵酸楚。对比起我们现在的衣食无忧,他们那时的生活真可谓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而使我们避免他们,过上如今美好幸福生活的是谁?是这些先烈啊!是他们不顾一切,毫不犹豫挺身而出,为我们用什么拼出了如今的太平盛世,国泰民安。<br>比起上一幅带给我的心酸,另一幅更多的是毛骨悚然。<br>一个男人,狼狈的躺在地上,令人震悚的是,他竟然生生被割去了头颅!虽是黑白的照片,但仍然可以分辨出他颈边地上大滩的血。反胃的感觉瞬间被悲伤与愤怒取代。先烈们为了人民能够幸福,为了中国可以解放,当真是抛头颅,洒热血,即使明白九死一生,但没有人退缩,前仆后继,即使正被押往刑场,但仍就高唱凯歌,视死如归。这就是中国人,这就是中国精神,这就是我们伟大的革命先烈!<br>我们要缅怀革命先烈,鼓舞迈向新进程,奋进新时代的精气神。<br>我们要传承弘扬英烈精神,在新征程上履行“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光荣使命。<br>我们要更加主动从英烈精神中汲取力量,奋力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的现代化篇章。<br>作为青少年的我们应当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负韶华。<br>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薪火相传</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七年级7班 陈晓艺</div>每一次对英雄的缅怀都是精神的洗礼,每一次对红色故事的回眸,都是信念的传承。 ——题记<br>回首过往,在国家苦难之际,民族灭亡之时,共产党的诞生如同黎明的曙光普照大地,当他们遭遇威逼利诱之时,他们的思想如同磐石般坚固,正如水能浊河而不能浊海;风能拔树而不能拔山。他们坚守阵地不忘初心,只为人民的幸福,只为国家的崛起。<br>进入红十四军馆内,回首的是一部部精神的过往,他们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他们持有国家情怀,犹如身体里奔腾着一条川流不息的大江河,彰显成熟的态度,也指向胸怀天下的气魄与担当。<br>何正、何昆等英雄们,他们“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红色精神,他们的信念代代相传<br>他们像荆轲的“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返”陆游的“此生难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索求”昔日文人将历历山河悠悠文脉积淀离笔端,传泽后世。先驱斗士卫生民奔波呐喊,为民族抛头颅洒热血,敢问他们何尝不是拥有一颗爱国之心,拥有那伟大的红色精神呢?<br>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br>我伸出手来抚摸着馆内上的油画,看着玻璃台中的纪念品,墙壁上的一段段介绍文字,他们用鲜血铸成社会的安定,他们捧出一颗丹心,献于山河万里,他们拥有着拳拳赤子之心,殷殷爱国之情,他们以国家之情让热血满怀,他们是国之英者,时代楷模,他们认为爱国不是潮流,是流淌在骨子里的责任!<br>百年红色历久弥坚,红色精神应当代代相传,回看那一段峥嵘岁月,也许有人认为红色精神属于上个世纪,学习红色精神真的有必要吗?我想红色精神,不仅属于上个时代,它更属于每个时代,我们不仅要学习和感悟红色经典,更要传承和发扬红色精神,更要付诸于实践。<br>在这个时代,红色精神一直在延续中……<br>脱贫干部带着满腔热血与满腹经纶,回到乡间,坚决攻占脱贫攻坚,在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北大拓荒的精神!<br>殷殷之情皆华夏,寸寸丹心为国家。<br>时代不同,红色精神的表达方式也有所不同,但爱国主义的精神内核是积极的、和平的。当代青年的爱国,更应该充满理性和积极。<br>这种精神,在当代新青年的身上得以充分体现。冯炼一家怀抱着对红军战士的责任,世代坚守墓园;徐颖以其做对国家有用的东西的坚定信念,投入北斗导航系统的研究;秦明秉持着“于艰险处维护正义微光”的使命感,在艰险异常的工作环境下十几年如一日。这些新时代的新青年都是当代促进中华民族繁荣富强的重要力量。<br>国家和人民心手相连,红色精神发扬光大。<br>以爱国之心,承时代使命。<br>铭记历史是为了更好的勇毅前行,对革命历史最好的致敬,就是让红色精神薪火相传。 ——后记<br>

他们

纪念馆

精神

我们

十四

李昌钰

战士

红色

烈士

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