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几多哀思和追忆,</p><p class="ql-block"> 几多离别泪断肠。</p><p class="ql-block"> 清香一炷祭亲人,</p><p class="ql-block"> 年年无尽思念情。</p><p class="ql-block"> 爱是人世间最伟大的语言,也是人世间最永恒的话语。任时光匆匆流去,万物更迭,唯有爱不死不灭,在有爱的人心中世代流淌,悄然传承。</p><p class="ql-block"> 清明时节,神洲大地。尤其是我们北方农村,处处都是祭祀祖先,缅怀亲人的场景。</p><p class="ql-block"> 母亲的音容笑貌又一次浮现在我的脑海中,勾起了我对母亲的深深思念和永远无法忘记的回忆。</p><p class="ql-block"> 母亲离开我们已经十六年了,她是一位吃苦耐劳,勤俭持家的农村妇女。她性格倔强,争强好胜,为八个子女含辛茹苦饱受人间沧桑,供我们上学(除被人家抱养的三妹外)繁重的农活及锁碎家务的场景历历在目,母爱似海永生难忘。慈母坟前双跪拜,日夜相牵魂梦断。</p><p class="ql-block"> 我一直想写篇怀念母亲的文章,但总是下不了笔,该写的实在是太多了。我在前面的文章《岁月沧桑》中也写到,握笔的手刚要写,模糊的眼睛就被泪水打湿,思绪,思维也被打乱,不知从何写起?作家莫言说过:“童年时期经历了很多挫折和磨难,在那个饥荒年代里,最深刻的记忆就是饿,饥一顿饱一顿,是常有的事情,没有粮食就吃野菜……。</p> <p class="ql-block"> 我是53年出生的,和莫言基本上是同龄人。也经历了六十年代初的三年自然灾害,不果小时候,对母亲的记忆是模糊的,那么还是从吃写起吧。</p><p class="ql-block"> 记忆中,我和三叔因为饿跟在母亲后面哭吼着,母亲领着我俩在供销社买了两块无粮点心,才哄住我们。那时候的新名词就是无粮饭,无粮点心,无的意思不用解释肯定是没有的意思,既然点心没有用粮食做,那么用什么做呢?据说是用玉米棒做的,就是在玉米穗上把玉米粒剥掉后,剩下的捧粉碎压缩后,经过加工,上面喷点红绿颜色就是点心。</p><p class="ql-block"> 有人说过:“世上有一部永远都写不完的书,那便是母亲。世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这世间有一种爱,一生一世不求回报,那就是母爱。这世间有一个人,必须一生惦念和牵挂,那就是母亲。</p><p class="ql-block"> 我的母亲象天下所有的母亲一样辛苦和劳累。 最深刻的记忆,就是半夜醒来,我总是看见她在煤油灯下做针线活,不是纳鞋底就是做衣服。就这样没明没夜地做,我们的衣服和鞋还是不够穿,总是弟弟拾哥哥的,妹妹穿姐姐的,加上孩子们多,晚上熬夜成了母亲的家常便饭,在这里我看到的是一个母亲长期的,无怨无悔的付出与担当。母亲的一生,是辛苦的一生。孩子们多,家务重,父亲在外工作,帮不上她,够她累了。最使我难忘的,那是粮食短缺的困难时期,青黄不接时,全家人好几天没有一颗粮可吃,就是那个无粮饭时代,吃野菜充饥,当时候,我和三叔是割野菜能手。在吃的过程中,母亲静静地看着我们,</p> <p class="ql-block">脸上露出的表情是无奈,是对我们的亏欠。好像饿了我们是她的错,流露出的是一个母亲对子女真实的情与爱。</p><p class="ql-block"> 记忆里,我们净化是个大村大社,东西南头共有14个小队,我家是东头,户主是母亲李玉梅,是第三生产队的社员。</p><p class="ql-block"> 母亲是个勤劳又能干的人,生产队的农活样样能干,从来不落后于人。父亲在外工作,家中大小事物,都是母亲一人操持。白天在生产队干活,晚上除了家务还要管孩子们,真的很忙碌。那时候屋里没有床,睡觉的炕就占了整个屋子的一大半。小孩们在炕上玩,在炕上睡。炕上铺的是用芦苇编成的蓆子,比较粗糙,孩子们不是磨破膝盖就是扎上刺。在那个年代,母亲忙着白天到生产队干活挣工分,晚上又要照顾我们姐弟几个,吃过的苦,受过的罪,只有她自己知道。家里面男孩多,饭量大,加上工分粮又少,只有口粮,还是经济来源户,领粮必须要缴钱,否则口粮也领不回来。有好几次是空口袋去了,又空口袋回来,因为没有缴钱,不给领发,并且还免不了看队长的白眼。吃饭时,每顿饭我们都抢着吃,我们都吃饱了,饭也就没多少了。</p><p class="ql-block"> 长大了才明白,很多时候母亲是吃不饱的,她自己宁肯少吃一口,也不能饿着我们,因为她从心里爱着她的孩子们。</p><p class="ql-block"> 一些事情,当我们年轻的时候,无法懂得。当我们懂得的时候,已不再年轻。世上有些事情可以弥补,有些东西永无弥补。</p><p class="ql-block"> 母亲是属牛的,至于说是那月那日,我就记不太清了,因为母亲很少过生日,或者就没有过过。母亲是在1937年“七七芦沟桥事变”时,出生在平遥县净化村一户李姓人家。是一个苦命人,四岁多失去</p> <p class="ql-block">父亲,和一个六岁的哥哥一个两岁半的弟弟跟随母亲,我的外婆,以后成了我的奶奶。生活所迫,走街串巷,投亲访友。成了现在所说的单亲家庭。在营里村里的娘家,我的老舅舅家和香乐村说不来是什么亲戚家,一住就是半月十天。后来我爷爷连儿带母一并收养。母亲没有上过学,十五岁就嫁给了我的父亲,成了吴家的媳妇。为人妻为人母,养儿育女,繁衍生息,沿袭传宗,为吴家大家族的昌盛发展立下汗马功劳。母亲对于我们的要求极其严格,典型的“严母”,儿时的记忆里,母亲很厉害。 让我刻骨铭心,直至几十年还在脑海中索绕浮现的一幕。</p><p class="ql-block"> 那是1971年冬,我己决定去当工人走的那天。我看到蹲在灶台前烧火做饭的母亲,眼睛里溢满了泪水,她嘴上没言语,可在心里舍不得儿子招工离家,因为她侧面听到,煤矿工人不但苦与累,而且很危险,这是儿行千里母担忧的最真实的体现。</p><p class="ql-block"> 多年后,一想到那场景,我就控制不住想落泪,这也是人之常情吧!细雨纷纷洒洒,泥土芬芳馥郁。母亲犹如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我们前行的路。勤劳,善良,俭朴,坚强的优秀品质,就是那闪亮的烛光。</p><p class="ql-block"> 记忆中的往事又在眼前浮现,母亲坐在煤油灯下,给孩子们认真地捉衣服夹缝中的虱子,虮子。逮不过来,就在煤油灯上烧的吱吱直响。还在田野里带着我们挖野菜,拾秋拾夏,村周围三五里内都留下她的足迹,最远还在曹村地界挖过野菜。沙蓬,刺尖,水稗草这些菜名,直至现在还能认出来。还去杜村,大甫村地界拾过枣,村里的地</p> <p class="ql-block">名,像二官地,挑战地,四十亩等地名还能叫过来。母亲含辛茹苦把几个儿女们养大成人,为了带孙子耗尽了心血。</p><p class="ql-block"> 1990年我在太原工作期间患病,妻子去陪侍我,把两个孩子留给母亲,她经常彻夜未眠,白天还要帮忙做饭及其它家务,操心费神实在不少。另外,母亲在儿女们修房盖屋上也付出的不少。二弟是82年盖的房,我是83年修的房,大姐家更早点,大概是77年吧?特别是三叔在91年盖房子时,母亲更是竭尽全力,倾心所注,因为用的是外地工程队,还得解决食宿问题,一日三餐不是小事。母亲迟睡早起,忙里忙外,购物买菜,掌管大厨,无私奉献,无怨无悔。</p><p class="ql-block"> 母亲给了我们生命,培养我们长大成人,是母亲的勤劳,让我们不挨冻或少挨冻,少受饿。</p><p class="ql-block"> 是母亲的保护,使我们不受伤害,我们现在所拥有的一切,都有着母亲的心血与付出,这是儿女们永远不能忘记的。</p><p class="ql-block"> 母亲的晚年是在病痛中度过的,隔三差五的去医院,我们除了轮流陪着,没有任何能力减轻她的痛苦,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母亲因积劳成疾,患了糖尿病十年,最后酿成并发症,在介休,太原治疗期间,效果也不怎么理想。在矿务局医院透析扎针时,受尽折磨,那么粗的针几针也扎不住血管。小妹埋怨护士技术太差,愤愤不平,重找护士去了。母亲病重期间,父亲交待让我准备副棺材板,随后我从介休回家,给了二弟三千元钱,委托二弟办理。</p> <p class="ql-block"> 我的母亲虽然是个再普通不过的女性,但是她平凡而伟大。</p><p class="ql-block"> 说她平凡,是因为我母亲出生在一户贫穷人家,15岁嫁给吴家做的事情也太平凡了,做农活,干家务,育儿女,侍父母……。</p><p class="ql-block"> 说她伟大,是因为母亲才15岁,就用稚嫩的双肩挑起生活的重担,既要孝敬父母,又要服侍丈夫,还要拉扯儿女。为了子女承受了现在人难以想象的痛苦,不屈不挠,无怨无悔为子女付出。后来,又牵挂着成家立业的子女怎样生活,牵挂完子女,又操心起孙辈们的学习和工作,总之母亲为全家人操碎了心。</p><p class="ql-block"> 说她伟大,特别是在服侍我爷爷身上,无愧于既是闺女又是媳妇的双重身份。我奶奶离世后,我爷爷那家也不去,一直在我们这个大家庭里和儿,媳,孙子们在一起。我母亲义不容辞,义无反顾地全部承担起我爷爷晚年的生活起居。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实际主要落在了母亲身上,平素还好,遇到个病痛还要请医买药。就是这,母亲尽心尽力,默默无闻,无怨无悔,给二叔,三叔也减轻了很大负担。</p><p class="ql-block"> 母亲在这个大家庭中威信很高,说话顶事。她性格果断,敢于直面,刚柔相济,勇于担当,是家庭的主要核心人物。</p> <p class="ql-block"> 伟大出自平凡,平凡而成就伟大。母亲晚年时爱好打两把麻将,闲遐时在院子里和家人或邻居们玩两把。因为她脑筋好,智商高,打麻将也是高手。</p><p class="ql-block"> 母亲在心脏停止跳动前两小时,意识还很清楚,嘴里还唠叨孩子们。记得从矿务局医院透析回来后,住在纺织厂医院,病况已经很严重了,母亲也知道她留下的时间不多了,连坐着的力量也没有了。我在纺织厂街上买了个塑料凳子,让母亲坐起来用胳膊托住,起个支撑作用。</p><p class="ql-block"> 母亲和儿女们逐个谈话交待,肺腑之言,句句千钧。特别是母亲在和三叔谈话嘱咐时,记得是下午,说话也断断续续,有气无力,我只听见母亲对三叔说:大恩大德,来世再报……。言外之意,就是三叔为她的孩子们找工作,去当兵办了不少大事好事,立下汗马功劳。 泪水掩盖了儿女们的双眼,这是母亲生离死别的呐喊,这是万箭穿心的呼唤,更是人世间特殊时期的决然。</p> <p class="ql-block"> 母亲于二00六年五一节的前夕,走完了她70个春秋,离开了我们永别了。</p><p class="ql-block"> 母亲,苦日子过完了,您老了,好日子开始了,您走了,您虽然离开了我们,但您的音容笑貌宛在,您的铮铮铁骨仍在,您虽然没有给我们留下丰厚的遗产,但您给我们留下了无私奉献勤俭持家的优秀品德。</p><p class="ql-block"> 母亲,您走了,尘世里再也找不到您的身影,日子却永远定格成永恒,您走了,却给儿女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更给我们带來无尽的悲伤与思念。</p><p class="ql-block"> 悠悠寸草心,报答三春晖,思念绵绵,泪水涟涟,母亲离开我们已经十六年了。每每想起母亲,心如刀割撕裂般疼痛,泪水如雨倾盆而下。善良,勤劳的母亲忍辱负重,把兄妹们拉扯成人。在我的记忆里,除了因病,一生都是起早贪黑,干不完的农活,忙不完的家务,好日子来了,您却走了。雨纷纷,忆思情,唯有来世报娘恩。愿母亲天堂安康,病痛全无,愿母亲一切都好,安息吧! </p><p class="ql-block"> 吴培林二O二一年五一节前夕,写于介休家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