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花三月游瘦西湖

鲍善昌

<p>  瘦西湖是扬州最著名的风景名胜区,位于江苏省扬州城西北郊,因湖面瘦长,犹如彩带一般楚楚动人,所以称为“瘦西湖”。其总面积2000亩,游览面积100多公顷。瘦西湖在清代康乾时期已形成基本格局,有“园林之盛,甲于天下”之誉。1988年被国务院列为“具有重要历史文化遗产和扬州园林特色的国家重点名胜区”。</p><p> 2010年被授予全国AAAAA级旅游景区,成为扬州首家国家5A级旅游景区。2014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p><p><br></p> <p>  整个瘦西湖景区共有二十四景:卷石洞天、西园曲水、虹桥揽胜、冶春诗社、长堤春柳、荷蒲熏风、碧玉交流、四桥烟雨、春台明月、白塔晴云、三过留踪、蜀冈晚照、万松叠翠、花屿双泉、双峰云栈、山亭野眺、临水红霞、绿稻香来、竹楼小市、平岗艳雪、绿杨城郭、香海慈云、梅岭春深、水云胜概。每个景都有一副完整的画面,各不相同,惟妙惟肖,每一处都能体现江南的秀美之气。用亭亭玉立的少女来形容瘦西湖,真是一点都不为过。</p> <p>  熙春台位于瘦西湖西岸,是二十四桥景区的主体建筑。这是一座有飞檐走壁的房子。在小金山对面,它位于湖的转折点,它集亭台楼阁于一体。主楼南侧有假山、复道、重檐亭,北侧有与十字阁相连的弧形廊道。大门前的平台横可跃马,纵可方轨,与远处优美的五亭桥遥相呼应。</p> <p>  我们知道的二十四桥大多来自诗句“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这也是扬州人文景观的代表之一。但历史上真正的二十四桥早已无从考证,这座桥,包括旁边的熙春台、玲珑花界等都是根据历史文献和画册等资料精心设计修复的。</p><p> 二十四桥位于瘦西湖景区的南部,不同于五亭桥的雄浑,它造型古朴优美,桥长24米,宽2.4米,24根白玉柱,不知是不是设计者有意为之,命名为二十四桥似乎也无可厚非,又正好契合两首吟咏二十四桥的诗句,像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也寄托了对“二十四桥明月夜”的美好想象。</p><p><br></p> <p>悠游团成员集体照</p> <p>  五亭桥是扬州瘦西湖最标志性的建筑,是瘦西湖必看的景点,有”不到五亭桥枉来瘦西湖”之说。她仿照北京北海的五龙亭建造,既有南方景点的秀美,更有北方皇家建筑的宏伟。</p><p> 这座桥是在乾隆南巡时,为了却乾隆思乡之情,专门仿照北京北海的五龙亭建造的,所以雄伟高大。</p><p> 五亭桥是瘦西湖最美的景点,无论从二十四桥景看,还是从凫庄,即使从吹台看,五亭桥都是那么美,不愧是几百年沉淀下来的标志牲建筑。</p><p> </p> <p>  在瘦西湖,有一个钓鱼台,相传曾经是演奏丝竹乐器的地方,但是因为乾隆曾在这儿一时兴起,休憩钓鱼,而变成了渔乐之所。</p><p> 瘦西湖的钓鱼台堪称中国亭台建筑的典范,把框景艺术完美展现。钓鱼台三面临水,仅一道长堤与小金山连接,站在亭子内斜角60度的地方,你可以从北边的圆形门洞望见五亭桥的横卧波光,在南面门洞看到巍巍典雅的白塔,东面可观凫庄美景,钓鱼台“框”出瘦西湖的精髓,正好对应“三星拱照”的名称,建造得十分巧妙。</p> <p>  林香榭”为水榭,面南三楹,三面设廊,皆有美人靠,可凭栏观景。檐下悬“林香榭”匾,由书法家颜文梁题书。“林香”二字或来自唐朝王翰诗句:“春气满林香,春游不可忘”。檐柱挂楹联:“名园倚绿水;仙塔俪云庄”,此联集唐朝杜甫、马怀素诗句,由赖少其所书。</p> <p>  白塔,位于扬州瘦西湖畔。始建于清朝乾隆年间,式样与北京北海白塔相似。塔下筑长方形高台,四周围有栏板,前有小台,小台北面和两侧均筑阶梯,可以登人。塔位于高台中央,底为砖雕须弥座,上为塔肚(亦称宝瓶),塔肚上是塔脖子,再上是十三层瘦长的圆圈,称“十三天”,顶上盖圆盘,最上是铜质葫芦塔顶。此塔用砖砌成,为塔的一种形式,因刷白色而得名。是瘦西湖著名景色之一。</p> <p>  长春桥也是四桥烟雨景中之一桥,坐落于瘦西湖长春岭北长春路上,界于漕河与瘦西湖之间。建于清乾隆时,为单拱石桥,后毁坏,新中国又进行了加宽扩建,与原来面貌已大不相同。</p> <p>  瘦西湖绕小金山往西,在小金山与长春玲之间形成一狭长型,宛如碧绿的玉带般小巧玲珑的石拱桥,俨然如绿色玉带上的一块白色玉版,大概这桥的名称由此而来吧。它也是四桥烟雨之一桥。</p> <p>  “长堤春柳”是扬州二十四景之一,长堤春柳,堤长六百余米,三步一桃,五步一柳,桃柳相间。每当烟花三月之际,春风轻起,柳絮飞舞,深黄浅白,浓翠淡绿。柳丝婀娜起舞,桃花艳丽缤纷,难怪当年李白会写道:烟花三月下扬州。烟花是描述的春日扬城特有的一种浪漫意境,烟也许是指烟雨濛濛,也许是指柳絮飞舞,柳色如烟;春日里漫步于长堤之上,看桃红柳绿、姹紫嫣红,确实是充满了诗情画意。</p> <p>摄影编辑:鲍善昌</p><p>个别照片由摄友分享</p><p>制作于2021年4月14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