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前段时间,我把《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这本书读了两遍。书中讲了一只陷入抑郁,不能自拔的蛤蟆先生跟心理咨询师苍鹭的十次面谈。通过一次次面谈,蛤蟆先生的心理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他从一开始的不愿正视自己的内心世界,到最后尝试跟自己的情绪做联结,最终在咨询师苍鹭的引导下走出困惑,振作起来,重新开启新的生活方式。</p> <p class="ql-block">这本书给我最大启发的一点,是书中提到的成人的三种状态。即“儿童自我状态”“父母自我状态”和“成人自我状态”。有的人因为缺少自我察觉,可能一生都处于“儿童自我状态”或“父母自我状态”;而有的人则通过不断成长,让自己进入了“成人自我状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下面分别讲一讲这三种状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儿童自我状态</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所谓“儿童自我状态”,是指一个成年人在面对人和事的时候,主动放弃选择权,让他人或环境来影响自己的行为。处于这种状态的人,他的行为和感受都像一个孩子。遇到不顺心时,他们感到无能为力,很容易生气或是抱怨,试图通过这种消极的方式给他人施加压力,让对方改变行为来迎合自己的需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人。开车时因为路怒症一路骂娘的人;在公交车上因为别人不小心碰了一下而大发脾气的人;餐厅里因服务员一个小失误而破口大骂的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些人都是处于“儿童自我状态”的人,用一个很贴切的名词来形容他们就是“巨婴”。虽然他们拥有成年的人躯体,但思想却像是一个没长大的孩子。时刻只关注自己的感受和需求,不能理解和体会他人。一旦自己感到不爽,就毫无顾忌地生气撒泼。这种表现完全就像一个孩子,而根源就在于这类人的无知和无能。</p> <p class="ql-block"><b>父母自我状态</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里提到的父母,特指挑剔型父母。处于“父母自我状态”的人对他人充满了苛刻的挑剔和严厉的评判。在他们眼里,别人做的事总是会有很多令人不满意的地方。但跟处于“儿童自我状态”的人不同的是,这类人在看到别人做得不足时,不会生气或抱怨,而是喜欢挑毛病,把注意力集中在别人做得不好的地方,并且试图通过严格要求他人,来让对方达到自己满意的状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父母自我状态”容易出现在具备一定能力的人身上。他们自己在某一方面做得比较出色,于是在看到别人做得不好时,就觉得不能接受。这其实是一种“能力陷阱”,认为自己会的,别人也理所应当的会。他们的挑剔和评判往往会给别人带来痛苦,而他们自己却察觉不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书中提到的另一种“父母自我状态”是个人对自己的审判。具体表现为对自己进行谴责和惩罚,甚至在极端情况下会施以极刑。比如,当我们把一件事做得很糟的时候,有人的会责怪自己的无能,并长时间处于自我否定之中。这种对自我的否定阻止了从失败中学习,从而不利于个人的成长。</p> <b>成人自我状态</b><br><br>“成人自我状态”是指用理性而非情绪化的方式来行事。在这种状态下,我们能计划,考虑,决定行动。我们所有的知识和技能都能为自己所用,而不再被脑子里父母过去的声音所驱使,也不会被童年的情绪所围困,相反,我们能思考当下的状况,基于事实来决定怎么做。<br><br>学习是达到“成人自我状态”的最好途径。一个人的理性思考,需要建立在对知识的充分了解之上。学习就像是在玩拼图游戏,我们把一点点的知识拼接在一起,最终形成一张完整的图片。有了这一张完整的知识拼图,我们就更容易进行理性思考,从而达到“成人自我状态”。<br><br>处于“成人自我状态”的人是思想比较独立的人。他们能让自己从情绪中解脱出来,用更理性的方式进行思考。在面对因别人的某些行为带来的不良情绪时,他们能正面接纳这些情绪,并采取对自己和他人负责的方式采取行动,而不是受困于情绪,在情绪的驱使下去做一些会带来不利影响的事。 这三种状态讲完了。其实每个人都不是固定处于某一个状态之中,而是在不同场景下会有不同的状态。这三种状态也没有优劣之分。在成功的人生里,这三种状态都是必需的,每一种状态都很重要,都对生存有价值。<br><br>“儿童自我状态”可以让我们体验童年的感受,这些感受可好可坏;<br><br>“父母自我状态”可以让我们用言行去重复从父母那里学来的观念和价值观,这些观念和价值观也同样具有可取和不可取之处;<br><br>以上两种状态都是对过往经验和感觉的调用,而“成人自我状态”则能让我们学到关于自我的新知识,在这种状态下,我们才能专注思考当下的事,评估自己的行为,或者倾听别人对我们的看法而不马上驳斥。 情绪ABC理论认为,人的情绪和行为,不是由于某一激发事件直接引发的,而是由于经受这一事件的个体对它的认知和评价所产生的不同解读直接引起。<br><br>在遇到某个突发事件时,我们当时所处的状态会影响我们对这件事的不同解读。“儿童自我状态”和“父母自我状态”都倾向于用情绪来解读,从而让人陷入情绪之中;而“成人自我状态”则倾向于跳出情绪,用理性进行解读,从而更容易采取正确的行动。 <div>所谓成熟,就是成年后,再把自己重新养育一遍。而知识,就是养育自己最好的养料。真正的成熟,是能正确认识情绪,理解情绪,接纳情绪,并且能管理好情绪。让自己在合适的场合自主调用三种自我状态。</div><div><br></div><div>感谢这本书,让我在自我成长的探索之路上又有了新的收获!<br></div>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3ihpnpn1?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聚焦成长,脚踏实地--2021年3月复盘</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