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泉城 我的梦(之四)

绒花 《从医随笔》

<p class="ql-block">(十)</p><p class="ql-block">越是想放下的东西往往越放不下,“玉河泉”一直萦绕着我,10月24日利用送女儿去上学的时间,我们提前了两个小时出发,要一探究竟。</p><p class="ql-block">经过市区的一段路程之后,我们驶上了彩西路。今天的天气有点阴冷,然而一路上的美景却让我目不暇接。多日来寻访的辛苦,仿佛已渐渐远去。行驶在这条马路上,那份惬意,那份舒畅,那份向往,是从来没有过的感觉。路两旁的树叶红的似火,黄的似金,绿的似翠,在这深秋的季节里,像一幅绝美的巨幅画卷,在我的眼前徐徐展开,山间那柔柔的风,淡淡的雾,就像大师手中的泼墨,漫漫的、随意的挥洒着,在山间飘摇。打开车窗,让山风飘进来,深深的呼吸,体味着她的香,给画面增加了灵感,赋予了生命。猛然间山路旁一块石碑闪过,“玉河泉”到了。</p><p class="ql-block">这是一个宁静的小山村,村头几位老者在闲聊,对于我们的到来,投来特殊的眼光.拐过村头,便是一个小溪,水从溪边的虎口中流出,石头上写着“龙泉”两字,在溪边洗衣的一位大嫂告诉我们,“这就是玉河泉。”我们为长途跋涉感到多少有点失望。这时一位大嫂向村庄里一指说“上面还有一个更大的泉呢”。抱着决不放弃的劲头,我们沿着村中的小路继续前行,不多时我们即远远的看到长满青苔的山壁上镌刻着几个鲜红的大字“响呼噜泉”,然而山壁下的泉眼却显得与之及不相称,泉池内泉水已接近干枯,旁边杂草丛生。据老乡介绍,每年到了开泉的时间,泉水从井下溢出,声如呼噜声,因而得名。玉河泉本是村子的名字,以讹传讹,或就地取名,泉名便改为了“玉河泉”,这是村民的解说。这时一位大娘还告诉我们村子里还有很多泉,她指着身边的一眼井说这也是一处名泉,说着大娘领着我们来到了她的家里,果然有一泓清水从他家院子地下穿堂而过,泉水清澈,大娘用舀子为我们舀了一勺让我们品尝,立刻一股清凉的感觉浸透我的心脾。据大娘说每年雨季开泉之时,泉水沿河汇集,绕村流出,恰似一条玉带环绕着村庄,这便是玉河泉村。</p><p class="ql-block">泉有泉脉,人有命脉,本是两条平行线,如今却有了交点,我因泉而喜,因泉而痴,这一泓泓的魔水已使我变得有几分癫狂。对每一处泉水我都想寻其来源,探其归处。</p> <p class="ql-block">响呼噜泉</p> <p class="ql-block">响呼噜泉</p> <p class="ql-block">(十一)</p><p class="ql-block">深秋季节正是观赏红叶的最佳时间,已经许多年没有看到那层林尽染的景色了。为了配合游七十二名泉的活动,我们全家又一次来到了红叶谷。</p><p class="ql-block">再一次驶上了103省道,沿山路来到锦绣川水库,随着车流沿盘山公路缓慢地向上攀爬。终于到达了红叶谷停车场。</p><p class="ql-block">进入景区首先看到的是最具代表性的景色。一湖碧绿的池水,一座优雅的亭子,远处一座白色的拱形桥,桥边的石壁上瀑布泛着白光,更远处的山上矗立着高塔。远远的望过去,碧水、白桥、红叶、绿树与水中的倒影勾勒出一幅美妙的画面。我看过香山的红叶,但我感到红得没有那么热烈,没有这么让我动情,也许因为是在自己的家乡,有一种特殊的情感,让我把这美景深深的留在了心里。我们坐上了环保的游览车,先后游览了情人谷、观叶塔、兴教寺等。我们此次的主要目的是探访位于兴教寺内的圣水泉。兴教寺位于半山腰,是一个始建于西汉时期的寺庙,现仅存地面的遗址,于2003年在原址旁边仿造的新的寺庙。“圣水泉”就位于寺庙内的一边。泉眼的位置位于类似洞口的山石下,泉水不停的向外流出,流速不快,不时的有游客前来用泉水洗洗脸,据说可以使人年轻貌美。泉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但我感到不可思议的是,在这么高的山上竟然还有泉水,这是泉城赋予的灵性吗?</p><p class="ql-block">从红叶谷出来,我们又赶往了袁洪峪度假村,这里还有我们要寻找的“苦苣泉”和“避暑泉”。这两个泉相距很近,却大不相同。“苦苣泉”的泉眼已被用玻璃遮盖起来,仅能在上面听到哗哗的流水声,在与其相距不远的地方,泉水又从地下流出,人们利用它的落差形成了一个小型瀑布,上面长满了碧绿的青苔,形成了一个别致的景观。而“避暑泉”却是一个静静的池塘,泉水从池边的地下流出,注入池塘。“避暑泉”留给我的印象是池塘边雪白的芦苇花,在微风的吹拂下,轻轻地摇曳。</p> <p class="ql-block">圣水泉</p> <p class="ql-block">苦苣泉</p> <p class="ql-block">苦苣泉</p> <p class="ql-block">避暑泉</p> <p class="ql-block">(十二)</p><p class="ql-block">七十二名泉中平阴泉群共有四处泉水,也是我们计划中走得最远的地方。沿济菏高速到平阴出口。经一路打听终于找到了泉群。第一站是“洪范池”,这是一个小型的公园,正对大门便是泉池。池中的水成墨绿色,水很深,但清澈透底,水从池底的虎口流出,水的多</p><p class="ql-block">少不因旱涝而发生改变,终年不断。据当地人介绍当地政府正计划将泉水引入千家万户,到那时户户泉水的景观将在平阴呈现。离开洪范池不远,我们来到“书院泉”,这里是一个村庄,所不同的是进入村庄我们便开始感受“泉文化了”。一条小河环绕在村外流淌,在村民的指点下,我们沿着河岸向村内走去。一路感受着泉的清凉,聆听着泉的欢畅,怀揣着对泉的期待,行进着。又见到了那熟悉的样子,古树、泉水、虎口,所不同的是,这里是静静的村庄,人烟稀少,不时看到家门口懒洋洋晒太阳的看家狗,你从他的身边经过他都懒的看你一眼,仿佛你的经过仅仅是打扰了村子的宁静。这就是生活,那么简单,那么朴素,却又是那么的真真切切。在村旁还有一处“白沙泉”,虽不在七十二名泉之列,却是平阴境内水质最好的。然而它所处的境地实在不敢恭维,池周围满是淤泥、落叶。真可惜了这么好的水质!从村子出来,经过一片开阔的庄稼地,呼吸着泥土的芳香,沿田间小路一路前行,来到山脚下。而“扈泉”即位于此,泉水从山脚下一处凹陷的类似山洞的地方流出来,泉水已少得可怜,有村民在洗衣,旁边有一个小桥,大概是用来在水多的时候方便人走的。沿石壁抬眼望去,高处的石壁上“扈泉涌碧”四个大字醒目的跃然崖上。由此可以想见,泉水大的时候他的气势是很可观的。除此以外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了。</p><p class="ql-block">平阴的最后一个泉子----日月泉,位于云翠山风景区, 因为天色将晚,为了赶路,我们只好暂时告别平阴返回市区。</p> <p class="ql-block">洪范池</p> <p class="ql-block">书院泉</p> <p class="ql-block">扈泉</p> <p class="ql-block">(待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