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21年4月13日,是岳父病逝48周年忌日。</p><p class="ql-block"> 20年前,贵州省知名作家,贵州省作家协会理事、安顺地区文联副主席周青明撰写的一篇记叙文——《两位县委书记》,作为“金凤凰杯建党80周年”入选征文,在贵州省政协主办的月刊《文史天地》2001年第3期上发表。文中讲述的20世纪50年代初、中期先后两位中共息烽县委书记之一的郑春明,是我不曾见过面的岳父。</p><p class="ql-block"> 现将该文节选收录于后,是为纪念。</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237, 35, 8);">▲▼. 贵州省政协主办的月刊——《文史天地》2001年第3期。</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37, 35, 8);">两 位 县 委 书 记</b><b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237, 35, 8);">(节选)</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18px;"><span class="ql-cursor"></span></b><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18px;">文 / 周青明</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1952年5月,我从二野军大五分校转业到贵州省息烽县。开始是分在县委组织部,因为跟着喜欢写作的县委书记史可鉴下乡蹲点,在他的鼓励下写了几篇新闻报道在报纸上发表,才3个月,又调到县委宣传部,任通讯干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史书记是河北人,南下干部。他当过记者,常有大块文章在当时的《新黔日报》上发表。史书记不仅自己喜欢写作,还鼓励和督促下属写作。为了让大家在写作实践中得到锻炼,他号召大家给报社写稿,甚至规定:工作组的人,每人每月写稿不得少于三篇,写完要经他过目后才能发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237, 35, 8);">▲. 1953年的《新黔日报》,1957年1月1日改名为《贵州日报》。(图片取自网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跟着史书记下乡三个月,我等于进了一次新闻写作学习班。在他的言传身教和鼓励、鞭策及督促下,我共写了新闻通讯稿18篇,经他审阅后发出12篇,并分别在《新黔日报》和《贵州农民报》上发表了。在这段时间里,我是工作组写稿最多、发表最多的人,也是全县写稿最多和发表文章最多的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8月初,工作组从县委的重点乡——三田回县委开会。县委组织部黄部长把我叫到办公室对我说:“你的工作变动了。”我吃了一惊,问咋个变动,黄部长告诉我:“原宣传部的通讯干事调贵阳工作了,史书记的意思是让你来顶他那一角。明天就到宣传部上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这次短短的谈话,结束了我在息烽县委组织部三个月,实际上班两天半的历史。现在回过头来看,从县委组织部到宣传部的工作变动,实际上是我人生旅途中从政从文的一个大转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22, 126, 251);"> 1953年上半年,手把手教我写作,对我有知遇之恩的史可鉴书记调走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15px;">▲. 50年代初的贵州省息烽县城十字街。(图片取自网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37, 35, 8);">▲. 今日的息烽县城。(图片取自网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37, 35, 8);"></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1954年5月,贵定地委又给息烽县委调来了一位新的书记。新县委书记姓郑名春明,同样是一位南下干部,他是山东人,中等身材,衣着整洁,说话轻言细语,一身书生气。</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郑书记来息烽上任不久,我奉命参加县委工作组,到离县城40公里的九庄区搞三秋工作。就在这个期间,我大哥拖着一条残腿,老远八远地从郎岱岩脚老家跑来息烽看我。我不在县城,他又跛着脚赶到九庄。晚上,我和大哥同床而眠。大哥告诉我,前几天,两个调查人员到岩脚调查我的历史问题,找到镇上的领导,询问我在旧社会的旧政府干过什么事情。镇上的张镇长说:“周青明是我们看着长大的,除了读书就是务农,旧政府的事他一样也没干过。”调查人员却说:“既然旧政府的事他没干过,那为什么现在他手里还保存着蒋介石的像片呢?”张镇长摇头说:“这不可能。”调查人员回道:“有什么不可能?有人在他的桌子抽屉里亲眼看见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调查人员走后,镇上的人把这个情况告诉了我家里。母亲急得要死,才叫大哥赶来息烽看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有人在他的桌子抽屉里亲眼看见”这句话提醒了我,我告诉大哥,那不是像片,是一张印着蒋介石像的旧画报纸。那是1951年土改时,九庄农民分大地主袁世聪家的浮财时,搬走书柜把书倒在粪堆上。军大的同学们纷纷去捡有用的书,有人发现了一本国民党时期的画报,大家你一页我一页地争抢。抢来干什么?包刚发下来的红绸布精装、烫金字、扉页上有西南军区刘伯承、邓小平二位首长题词的《秋征纪念册》。我也抢得一页,上面印有蒋介石的戎装像,我用钢笔在蒋介石像的两眼上画了两个叉,反过来包住我心爱的《秋征纪念册》。听完这段解释,大哥说:“早知是这么一回事,我就不用跑这趟冤枉路喽!”</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大哥走后,我又在想:我用旧画报纸包《秋征纪念册》这件事已经过去5年了,这样一件废物利用的小事,怎会一下子变成政治问题了呢?又是哪位积极分子,乘我不在办公室的时候翻我的抽屉,发现了这个邀功请赏的好材料?调查人员去我的老家,一定是为这个问题去的。而他们要落实的问题焦点,就是我“保存了蒋介石的像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三秋工作结束后,县委工作组收兵回营。回到县里的当天晚上,我从办公室的抽屉里拿出那本画报纸包着的《秋征纪念册》,直接去县委书记的办公室。进屋时,郑春明书记正伏在桌上看报纸,听见脚步声,他抬头看我一眼,说:“是周青明同志吧!坐,坐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237, 35, 8);">▲▼. 50年代中期,担任中共息烽县委书记时的岳父。</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我没找地方坐也不说话,迳直向他面前走去。他站起来说:“我来息烽快两个月了,你是第一次跨进我这间屋。有什么事,你就说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我没有寒喧,也不讲礼貌,直杵杵地来一句:“我是来投案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投案?投什么案,你有什么案可投?说来我听听!”郑书记笑笑,说话的调子显得很轻松。</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我把《秋征纪念册》放在他面前的桌子上,“唰”的一声扯下包着纪念册的那页旧画报,将印有蒋介石戎装像的那面翻过来递给他,说:“这就是所谓我保存的蒋介石像片,现在我自己投案。该坐班房还是劳改,请组织上定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郑书记接过去,眯着眼对着我在蒋光头眼睛上画的两个叉看了足足一分钟后,嘿嘿一笑说:“什么蒋介石像片!一张旧画报罢了!简直是小题大作,乱弹琴!”说完,他从桌上拿起火柴划燃一根,一下子点着了手中的旧画报,转瞬之间,蒋介石的戎装像就灰飞烟灭,不见了踪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坐下吧,周青明同志,我们好好谈一谈。”他的态度和动作是我事先没有想到的,我一时间愣住了,只好乖乖地拉个凳子坐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看见了吧?周青明同志!”郑书记指指地上的灰烬,“你投的所谓案就此了结。以后,可以放下包袱轻装上阵,搞好工作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我嗫嚅地说:“我的包袱是放下了,可我家里的老母亲差点急死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郑书记给我到了一杯水,说:“你可以写封信回去,安慰老人家,请老人家放心,息烽县委是了解你的。至少我郑春明是了解你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郑书记,你了解我?”我有点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心想郑书记来息烽时间短,不可能了解我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不相信?”郑书记回到座位上,端起杯子喝了口茶,嘿嘿一笑侃侃而谈。完全不像一位县委书记对下属的谈话,而如朋友之间、平等的朋友之间的谈话。称谓也由公事公办的“周青明同志”变成了比较亲切的“老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你信不信?还是去年,我在贵定地委工作时,就读过不少你老周发表的文章。有一篇题名叫《砍树》,写柿花坪合作社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矛盾的故事,对不对?有一篇是写县供销社营业员杨兰芳的,写她关心顾客,打水给顾客洗脚试鞋的故事对不对?我还知道你写了杨兰芳的通讯还嫌不过瘾,后来又将通讯改成小说,在《贵州文艺》上发表。你说吧,有没有这个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事实俱在,铁证如山,我只能默默点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我还知道你老家的情况。”郑书记的谈兴越来越浓:“你是郎岱岩脚人,你家住在半边街,你家只有两间茅草屋。关于所谓你保存蒋介石像片这件事,我初来息烽那两天,有人讲得很邪乎,我当时就有点不相信。凭你写的文章,凭你的家庭出身,怎么可能与这样的事扯在一起呢?今晚上看了你拿来的这页旧画报,才算真相大白!纯属少见多怪,小题大作,不实事求是嘛。不过老周哇!你自己也要吸取教训,社会是复杂的,遇到什么事情都要多用点脑子,多一点警惕性,减少别人对你的误解才好。”</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郑书记的一席话,让我终生不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郑书记的一席话和他对那张旧画报纸出人意料的果断处置,使我在1955年的肃反运动中没有马失前蹄,侥幸过了那一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15px;">▲. 《贵州贵定地区党史资料》1988年5月出版。</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15px;">▲.《中国共产党贵州省组织史资料 贵州省政军统群组织史资料》1997年出版。</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1956年5月,根据国务院的决定,贵州省的行政区划发生变动,贵定专区与安顺专区合并为一个专区,原贵定专区撤销。郑春明书记调到安顺,任中共安顺地委组织部部长(后任地委副书记)。1957年6月,“反右”运动的前夕,已离开息烽县的郑春明书记深知我在息烽的处境不妙,他通过安顺地委组织部,将我从息烽县委宣传部调到了安顺地区农校任教师,使我在那场运动中成了漏网之鱼,没有被戴上正儿八经的“右派”帽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如果说政治生命也是生命的话,郑春明书记的的确确是我的救命恩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237, 35, 8);">▲. 黔中重镇——贵州省安顺市,自三线建设开始兴起的现代航空城。(图片取自网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237, 35, 8);"><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回顾我的一生,一个农民,一个连中学校门都没跨过的小学生,坎坎坷坷几十年,后来竟混了个作家称号,当了贵州省作家协会理事,当了安顺地区文联副主席、《安顺文艺》主编,对繁荣安顺地区的文学艺术小有贡献。饮水思源,这一切都与上述两位好人——史可鉴书记、郑春明书记分不开。这,也是我这个中国民主同盟的盟员,在迎来中国共产党建党80周年这个光辉的节日之际,不计谫陋,写下这篇小文的缘由。</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15px;">★★★★★★★★★★★★★★★★★★★★★</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15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 class="ql-block"> 岳父郑春明,1920年11月生,山东省泰安肥城县人,1938年参加革命,1939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历任村农协会会长、村党支部书记、八路军战士、司务长、副指导员;解放战争时期,任解放军指导员、政委等职。革命战争年代,他负过伤、流过血,在1947年山东泰安埠山战斗中荣立一等功,曾参加淮海战役、渡江战役。1949年9月进军大西南贵州后,奉令从二野五兵团第十七军五十一师转业到地方工作,任贵州省龙里县一区区委书记。自1954年5月起,历任中共息烽县委书记、贵定地委委员;安顺地委组织部部长、地委常委、安顺地委副书记、“补台”(即清除混进革委会中的造反派头头,补充重新“解放”的领导干部进革委会,谓之补台。)后的安顺地区革委会副主任。1973年4月13日,在辽宁省鞍山市汤岗子理疗医院突发疾病去世,享年53岁。</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15px;">▲. 1949年11月15日贵阳解放,中国人民解放军二野五兵团第十七军举行入城式。(图片取自网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15px;">▲. 1949年11月,西南军区颁发“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西南胜利”纪念章。(图片取自网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15px;">▲▼. 战争年代,岳父使用过的军毯和缴获日军的望远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15px;">▲. 60年代,担任中共安顺地委副书记时的岳父。</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237, 35, 8);">▲.岳父生前的工作笔记。</span></p> <p class="ql-block"> 岳父病故是猝然的,他本可以在工作中做出更多的贡献,但却英年早逝。他的一生,对党的事业忠贞不渝,正如组织上对他的评价——“郑春明同志在抗日战争的艰苦年代里,毅然参加革命,投身于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事业,在斗争环境极为恶劣,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的情况下,他毫不动摇,义无反顾地跟党走。在革命战争年代,他出生入死,作战勇敢,经过战火的洗礼,他的革命意志更加坚定。新中国建国后,特别是担任重要领导职务后,他工作踏踏实实,任劳任怨,积极完成党交给的各项任务。尽管‘文革’中受到‘左’的路线的迫害、冲击,但他始终坚信党的领导,不计较个人得失,在他生命的最后一息,仍然对党忠心耿耿。”</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15px;">▲▼. 中国人民解放军山东老战士纪念广场刻名证书。</span></p> <p class="ql-block"> 岳父病逝48年了,今重录周青明20年前发表的文章节选谨祭。</p><p class="ql-block"> 几年前,撰文《两位县委书记》的作者周青明也已故去,读文思人,作为郑春明的子女,我们对您一直心存感激,祈愿周叔在天国安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i> 2021 -04 - 13</i></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237, 35, 8);"></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