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循化县幼儿园</p><p class="ql-block">彭金珍</p> <p class="ql-block">游戏名称:有趣的桥</p><p class="ql-block">年龄段:中班</p><p class="ql-block">游戏来源:</p><p class="ql-block">尊重儿童与生俱来的“内在生命力”,是蒙台梭利所强调的。她强调教育者必须信任儿童内在的、潜在的力量,让儿童自由活动,促进他们自发性地表现自己。幼儿天生喜欢游戏,让孩子回归大自然,生活中的木头、绳子、石子、沙、水、墙壁、树枝、狗尾巴草、松果、蔬菜……什么都是他们游戏的材料,想象创造的素材。孩子们的潜能是巨大的,在游戏中能用最简单的素材完成孩子自己的独特的创作。木板、树墩、木块(边角料)充满乡土气息的东西随处可见,收集起来是信手沾来的事,而且木块塑造性强,手感舒适,绿色健康等特点,幼儿百玩不厌。因此,我选择木块等材料作为本次区域活动的探索内容,通过玩木块这一富有趣味,可感知体验,可操作等特点,支持和引发幼儿开展操作,探究等活动,使幼儿在愉快游戏中探索知识,获得体验。</p><p class="ql-block">预期目标:</p><p class="ql-block">1.幼儿自由开心玩木板、木块,利用这</p><p class="ql-block">些半成品搭建物体。</p><p class="ql-block">2.搬运材料时,提醒幼儿注意安全。</p><p class="ql-block">3.材料投放:短木块、木墩、木板、轮胎 竹梯</p><p class="ql-block">4.游戏玩法</p><p class="ql-block">自由选择材料,鼓励幼儿大胆拼搭形态各 图片异的物体。比如:桥、小路、跷跷板。</p><p class="ql-block">游戏推进一:</p> <p class="ql-block">观察分析:</p><p class="ql-block">小朋友们积极性很高,乐此不彼地参与到活动中。一块木板放地面是条小路。2、3个轮胎重叠,变成小窝,宝宝蹲在窝里,藏进去好有趣!孩子们玩得开心极了。在木板下放个墩,趴上去可就是滑板了——冲浪去喽!一边坐一个小朋友就变成跷跷板啦!两个好朋友分别坐在木板的两边,体验跷跷板一会翘上天,一会落下地的乐趣。呵呵,我们自己搭的跷跷板真好玩!用两木墩当桥墩,用一块木板当桥面,简易小桥好啦!继续,把桥延长,再延长,孩子们忙碌起来,哈哈!不一会,弯弯曲曲的桥搭建好了。</p> <p class="ql-block">提供了半成品,对于孩子们来说十分新颖,让幼儿有想象的空间,孩子们大胆拼建物体:有小路,有小桥还有跷跷板。因此,吸引了不少幼儿前来游戏,游戏中幼儿发现问题:如在玩的过程中,孩子们发现跷跷板(树墩的横截面平放置地面)一边翘,木板一边会移动,怎么办呢?韩泽轩想出好办法,将木墩像车轮一样放置,改良后的跷跷板,只是将木墩换了个方向,可是在玩的过程中木墩上的板块不会滑落,而且整个跷跷板会像小汽车一样挪动,太有趣了!跷跷板高度不够,翘的不够高,怎么办?孩子们自己搬来轮胎,轮胎面积大,架在上面的木板也不容易滑落。轮胎有性,翘起来更好玩。幼儿在自主活动中碰到问题,遇到发展瓶颈,教师不可马上就抛出答案,更不能事无巨细地手把手教小朋友们怎么做。这样就等于直接剥夺孩子们思考的空间,抹杀幼儿主观能动性。我们教师应该明确幼儿自主学习的主体性,在区域活动相对比较自由的环境下,给予幼儿尝试创新的环境。启发她们,引导孩子们自主探索找到答案,从而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p><p class="ql-block">第一次拼建的跷跷板</p> <p class="ql-block">改良后的跷跷板</p> <p class="ql-block">游戏推进二:</p><p class="ql-block">观察:巧克力积木桥中都是平坦的小桥,太乏昧,来个高的小桥孩子们把两个木墩重叠,架了有坡度的小桥有些桥是摇晃的(一块木板下中间只有一个木墩)极具有挑战性性,孩子们在行走过程中掉了下来,我说“马筱涵怎么掉河里去啦?这个桥很晃啊!”我只是提出问题,并未干涉幼儿如何解决问题孩子们反复走,发现脚只有踩在桥墩上才能顺利通过。韩欣蕊小朋友马上搬来个木墩,这样桥的两端各有个木墩支撑。相当稳固。孩子们的兴致越来越高,感觉原来的巧克力桥桥太平太短太矮,没有挑战性怎样能搭建更陡的桥呢?把竹梯架在木桥上,真是不错的主意。</p> <p class="ql-block">分析:在这次观察中、能发现小朋友在认真地思考问题,并提出来一起解决。而不是像以前就放弃。材料的丰富,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就比较高,能尝试探索使用什么样的材料能够搭建出更有趣的桥,更具有挑战性的桥。孩子们向着新意,创意,难度逐渐加大的方向快乐的游戏。同时在出现问题后是不断尝试、探索,说明幼儿已经初步形成探索意识,在游戏最后遇到自己所不能解决的问题不再向教师提供帮助,而是自己寻求解决方法。</p><p class="ql-block">游戏推进三:</p><p class="ql-block">材料的调整:增加轮胎数量(大小不一),竹梯</p><p class="ql-block">目标的调整: 1.幼儿同伴之间相互合作,搭建的桥具有良好稳定性</p><p class="ql-block">2.培养幼儿乐于探索的科学精神。</p><p class="ql-block">3. 鼓励幼儿在自己搭建的物体上、爬攀登等,培养幼儿灵活性以及身体的协调能力。</p><p class="ql-block">观察:</p><p class="ql-block">一个轮胎做桥墩,桥还是太矮,把轮胎重叠。孩子们能量很大哦,不可小看!凭借自己一人的力量,可以重叠5个轮胎。太好了,加上一个竹梯,搭成很陡的长桥。竹梯子中梯层之间是有间距的,小朋友们只能一个跟着一个爬行走。爬上最高处(轮胎重叠处,大约1米多),孩子们被难住了,发现没法下来,也没法后退,怎么办呢?幼儿马上搬来一个竹梯,搭建了一个下坡的桥或一3个轮胎重叠成宝宝的洞。孩子们鱼贯式开始愉快的爬行。爬上去似乎更容易些,下坡可是有难度。“宝贝向前冲!有老师保护你们呢,不用怕,勇敢些!”有的小朋友顺毛驴下坡,有的小朋友在桥的中部(轮胎处)掉个头,慢慢爬下竹梯,哈哈,顺利通过,挑战成功!可是这个桥有点晃,不稳!会不会塌了?这个桥墩是否有问题呢?孩子们反复试验发现一个秘密,必须把大轮胎放在下面,小轮胎放在上面,桥墩才会更加稳固。太棒了!孩子们欢呼雀跃!我们成功了!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积极思维并解决问题后,教师应给予肯定与支持,幼儿获得鼓励与赞扬,会更加积极努力大胆探索活动。</p> 台湾作家三毛的一篇文章《最有灵性的孩子,为何都成为塑料儿童?》很引人深思。大自然的虫鸣蛙叫,天空的星星都不再吸引孩子,孩子们爱上电视、电影、手机、iPad……这个世界充满了塑料,孩子在塑料环境中长大,所以城里长大的孩子,俨然已经失去了大自然天赋给人的灵性。让孩子回归大自然,与木头、绳子、石、沙、水、墙壁、树枝、狗尾巴草、松果、蔬菜等相伴。让我们的孩子在大自然中尽情地玩耍,健康成长,灵动起来。《新纲要》中幼儿园的健康教育的“价值取向”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身心和谐。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两个方面,第二,保护与锻炼并重。培养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增强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是体育锻炼的主要目标。第三,注重健康行为的形成。幼儿园的健康教育内容包含掌握必要的保健知识,养成健康的行为,培养自理和自我保护能力,促进基本动作的协调灵活发展,培养坚强的意志、乐群合作等品质。<br>让孩子回归大自然,愉快自由地游戏,充分自发性地表现自己,利用生活中普通的木块,轮胎,树墩等物体作为他们游戏的材料,想象创造的素材。本次体育区域活动是具有主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特点的活动,活动是孩子乐意主动参加的,在游戏中,孩子是游戏的主宰者,而老师们只是为儿童提供游戏的材料、创设游戏的环境并保证他们游戏的时间,支持幼儿的各种探索活动,努力创设的宽松的环境,让幼儿生活经验,创意的想法、得以很好的表现和释放。幼儿自主选择材料与同伴协作搭建出不同的桥,平坦的桥,有陡坡的桥,有摇晃的荡桥,有稳固的桥。同时,这些形态各异的桥也是非常有趣的体育器械,孩子在自己搭建的器械上愉快地练习走(障碍走)、跑、跳、爬、攀登等,幼儿的平衡力、协调能力、灵活性等方面得以最大限度的发展。孩子们积极动手动脑,与同伴合作的意识加强,孩子在游戏中克服了种种困难,从而有效完成了动作技能的练习,真正让幼儿体验趣味体能运动的快乐。<br>你看,孩子们的笑容都是从心底里发出来的,一张张孩子的脸上,是安静和专注,洋溢着的愉快和幸福。让我们的孩子在五彩斑斓的世界里灵动起来,奏响快乐的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