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我的感悟</p><p class="ql-block"> 在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中提出了数学的十个核心观念,第一个就是“数感”,数感的培养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理解或表述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在小学数与代数内容的教学中全程都蕴含着学生数感的发展,学生对于数的原始经验来自于生活中对数量和数量关系的直接感受,在教学中要建立起抽象中的数和现实中的数量之间的关系,既包括从数量到数的抽象过程中,对于数量之间共性的感悟,也包括在实际背景中提到一个数时,能将其与现实背景中的数量联系起来,并判断其是否合理。从一位数、两位数到大数,再到小数、分数的延伸,在数的概念教学中培养数感,在数的计算教学中发展数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展现数感。 </p> <p class="ql-block">教学实践</p><p class="ql-block"> 在一年级上册的教学中,学生学习20以内的数时。从生活中的数数经验引入,从具体的数量抽象到数,再认识个位、十位。在期末复习这一内容时,我首先设计猜数这一活动调动学生积极性,对数位进行复习。接着通过2个2个数、3个3个数、4个4个数、5个5个数的数轴创造活动让学生内隐的数感得以展现,并在创造、数数验证中获得提升。数轴作为一个数数的抽象活动,是数感展现的良好载体,在这节课中,学生通过数轴的创造,对20以内的数的大小、顺序有了更深刻的认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我的微观点</p><p class="ql-block"> 数感是学生数学长远发展的重要基石,所以在日常教学中,我们要重视数感的培养。而数感的培养蕴含于数与代数的教学中,可以通过显性的载体,如数轴、估算等活动来进行培养提升。</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