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 当代教育大讲堂·渝州之春“发展学生数学思维与素养,构建高质量小学数学课”研讨会——开课第一天感悟

银霞🌻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20px;">要学蜜蜂采百花,问遍百家成行家。</b></p><p class="ql-block">第五届 当代教育大讲堂·渝州之春——“发展学生数学思维与素养 构建高质量小学数学课”研讨会于4月9日-11日在重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第一实验小学校举办。酉阳县派出多名数学教师前去观摩学习,感触良多、收获颇丰。</p> <p class="ql-block">伴随着春天清晨的微风踏进校门,映入眼帘的便是干净整洁的校园环境,辛勤劳作的清洁工和在操场上练球的精神小伙们,一阵阵不知名的花香从远处飘散而来沁入心脾。这一切仿佛在告诉我们,美好的一天正在拉开帷幕!</p><p class="ql-block"><br></p> 会议内容 <ol class="ql-block"><li>数学思维的基本方式是抽象、推理和模型,本次研讨会聚焦会议主旨,力图呈现这样的数学课:从发展学生抽象思维的素养,“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从发展学生推理能力的素养,“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想”;从发展学生模型思想的素养,“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语言说”。</li><li>示范促进学生数学思维发展与素养生长的数学课,让学生在“问题中学数学”、“在思考中学数学”、“在对话中学数学”、“在探究中学数学”、“在合作中学数学”。</li><li>聚焦会议主旨,提炼出这样的数学课背后蕴含的设计理念和方法以及课堂教学组织与调控的策略。</li></ol> 专家及课程介绍 第一天研讨会回顾 沈强老师 <p class="ql-block">身着卡通图衣物的沈老师通过让学生猜他的小名、活了几年、看体型猜份量以及西天取经唐僧师徒遇空难的故事,一下子就拉近了与孩子们的距离。</p><p class="ql-block">接着询问孩子们今天学习什么知识,回顾以前学过的长方形面积,然后让学生借助直尺测量三角形面积正式进入本节课的探究。“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内心有疑问,才会有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内驱力,本节课沈老师以“为什么要除以2”作为核心问题展开教学,有助于学生在三角形面积公式意义理解和计算正确率上更胜一筹。</p><p class="ql-block">课堂上沈老师不断抛出问题,学生带着问题去探究讨论和阐述观点,学生自己得出结论,这样学生对于重难点的掌握会更加地深刻。学生学会了倍拼法,沈老师接着拓展两种剪拼法,帮助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让他们明白这两类方法虽然不同,但推导三角形面积的本质都一样,将未知图形面积转换成已知图形面积进行求解,这为后面学生学习平行四边形及梯形面积做好了铺垫。</p> <p class="ql-block">沈老师在后面跟我们交谈传统多边形面积教学所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一个思考——能不能把三角形面积作为本单元的起始课和转换推导的种子课?基于单元视角下,开始多边形面积学习新路径的探索。这个问题确实值得我们去思索,通过沈老师的这节课将三角形面积作为本单元的起始课相较于推导方式单一的平行四边形面积也是有它的优势所在。</p> 朱国荣老师 <p class="ql-block">资历丰富的朱老师首先询问了学生两个问题,一是你对方程有什么了解,二是你觉得什么样的题适合用方程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方程的兴趣。接着通过创设鸡兔同笼这种较难问题情景,讲授列方程解决问题的四个步骤——找、设、列、解,其中用字母表示特定的未知数,并根据数量关系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再根据找相等的量(可以是代数式=已知数,也可以是代数式=代数式)建立方程。整个教学过程思路清晰、层层递进,达成了很好的教学效果。</p> <p class="ql-block">课后朱老师在单元视角,重构教学的讲座中提到在单元视角下我们应该整体思考有机整合,让教学契合数学知识的逻辑结构;研究学生把握起点,让教学契合学生学习的认知心理。在讲座中朱老师也给我们带来了不少启发,普通教学都是将10和1-9归为一类学习,其实8-9是量变,而9-10却是质变,在这里就可以给学生明确位置制和十进制。要想站在单元视角下重构教学,就要求我们必须深度挖掘教材,理透知识背后的本质和联系。</p> 杨薪意老师 <p class="ql-block">杨老师为我们带来的这节常态课如她的名字一般充满诗情画意,没想到一节数学课也可以如此有画面感。由“数说诗画”引出一首诗“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中的数,其中两个是确定的数,一行是不确定的数。确定的数用数字表示,那么不确定的数我们知道是多少吗,该如何去具体表示呢,由此展开本节课的探究。课前课终利用蛙声一片贯穿起来,这堂课就像文章一样首尾呼应、行云流水。杨老师在讲授新知的同时也向孩子们普及相关的数学文化,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数学魅力。</p><p class="ql-block">杨老师除了课堂教学外有两个点令我印象特别深刻,一是培养学生养成不论说什么观点一定要把理由表述出来的习惯,让学生能用理服人、逐步变得能言善辩;二是学生在用生活中的例子描述(x-10)时,有几位同学的表述虽然正确但事例比较负面,此时杨老师在肯定学生答案的同时,及时对发言学生和全班同学进行正面引导。杨老师课堂上的机智,将数学与德育并举,非常值得我们学习。</p> <p class="ql-block">课后杨老师进行了一场题为《着力理解的小学数学常态课教学》讲座,通过审视当下课堂现状,发现存在不少问题,导致学生对数学的学习仍然停留在对知识的记忆和解题技能的训练上。着力理解的小学数学常态课教学,通过“三研三探”的教学活动设计策略,凸显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创生课堂教学“四主”新样态。努力发挥数学的内在力量,着眼于学生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发展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让问题真实暴露,让探究真实可见,让学习真实发生,让核心素养在课堂中落地生根。</p> 俞正强老师 <p class="ql-block">著名特级教师俞正强给人一种反差萌的感觉,初见时感觉十分严厉,实则他既心态年轻又风趣幽默。</p><p class="ql-block">俞老师这节《面积的认识》,首先从找生活中的面开始,为了呈现出“面”这个主角可花了很长时间,由此可见“面”对于学生而言看似熟悉实则陌生。找面是一个难点,经过俞老师的逐步启发,学生最后得出一个结论:原来世界到处都有面啊!第二步是画面,经过慢慢探究与作图后,学生明确了先有面才有形。紧接着是分面,这一步对学生来说比较简单。第四步是撕面,对学生而言这又是一个难点。起先绝大部分学生都认为书的封面撕了下来,然后通过请两位同学上台撕书加之教师引导,学生逐步得出结论,面是撕不下来的,撕下来的不是封面,而是物体——一张纸。撕面环节也为后面理解面无重量这一属性做好了铺垫,最后由面的属性得出面积的定义——面的大小叫面积。</p><p class="ql-block">在平时教学中,大部分教师对于面积的认识这一部分极可能一概而过,只要学生能正确计算、能解决问题就可以了。但这样只为了分数而教,真的好吗?学生连最基本的面是什么都不知道、都未理解透彻,只会做题又有何意义呢?俞老师的这堂课无疑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思想触动。</p> <p class="ql-block">课后俞老师进行《这节课为什么这么上》的讲座,首先他请五位教师谈谈个人对他刚才那节课的看法,真的是十分亲切和蔼、平易近人。接着给大家详细梳理这堂课上了什么、学生各环节的表现如何、为什么这么上,继而指出教师教学时要抓住知识的本质,只有认识到位,才能行为正确。</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酉阳籍学员李薇老师与俞老师交流感想,俞老师与之亲切合影留念。</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酉阳籍学员付琼老师与俞老师分享心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酉阳籍学员王应福老师与俞老师相谈甚欢。</span></p> 精彩瞬间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认真听课的老师们</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专心致志的孩子们</span></p> 学无止境 <p class="ql-block"><b>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b></p><p class="ql-block">通过此次学习,无论是从名师们、还是从其他同仁以及学生身上,都发现了很多值得个人学习的地方,今后我将在教育教学中努力思考探索,多方面学习请教、博览群书、掌握更多教育规律和教育方法,用点点滴滴凝聚成进步的河流。<b>活到老,学到老,学习永无止境!</b></p><p class="ql-block">最好的人生莫过于每天一早醒来,都能有着从容的微笑,有着慈悲的善意,有着信仰的力量,有着美好的希望,还有着坚定的步伐。让我们坚定理想,勇往直前,无畏风雨,扬帆起航!</p>

学生

老师

数学

学习

教学

面积

素养

沈老师

数学课

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