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古思今塔园行

躬之不逮

<p class="ql-block">  身在上海,同属一地,从没去过远郊淞江东南隅的方塔园,日暖天晴花开季,踏青游春到这里。</p> <p class="ql-block">  踏春而来,循花而访。</p><p class="ql-block"> 诧紫嫣红,魅尽眼中。</p> <p class="ql-block">  入园即见一片桃树林,红粉相间,盛开和正在含苞吐蕊的错落林中。</p> <p class="ql-block">  这含苞待放的花蕊,别有一番羞涩美。</p> <p class="ql-block"> 入园首见桃树林,</p><p class="ql-block"> 粉彩红艳当头临,</p><p class="ql-block"> 糟老头子心不宁,</p><p class="ql-block"> 唯恐撞上桃花运!</p> <p class="ql-block">  走过桃树林,便是波光粼粼的日月湖,屹立湖畔的,正是建于一千多年前,气宇轩昂的方塔。清代《淞江竹枝词》有一首专记方塔:“巍巍楼阙梵王宫,金碧名蓝杳霭中;近海浮屠三十六,怎如方塔最玲珑。”</p><p class="ql-block"> 殊不知,先有圣寺才有方塔,方塔乃兴圣教寺的寺塔,五代后汉乾祐二年(公元949年)由宅邸改建成兴国长寿寺。宋大中祥符年间,更名兴圣教寺。 后来寺塔的兴建历时二十五年(公元1068-1093)宋熙宁至元祐年间。</p><p class="ql-block"> 元末战乱,兴圣教寺被毁,只剩下寺塔和一座钟楼。(钟楼焚毁于清代咸丰十年,即1860年)。</p> <p class="ql-block">  近仰寺塔,不由惊叹千年以前建筑之辉壮巍峨:砖木结构的九层方塔高42.5公尺,沿袭唐代砖塔风格,斗拱大部份保留宋代原物。为江南古塔中保存原有构件较完整的一座。</p><p class="ql-block"> 寺已毁殒无踪影,</p><p class="ql-block"> 塔耸千年雄姿屹;</p><p class="ql-block"> 惜寺望塔叹古今,</p><p class="ql-block"> 兴衰沉浮几多情?</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1976年整修塔园时,在方塔西面发现这块大青石,行家们一眼就看出它就是一千多年前兴圣教寺大殿上的圆木柱石础。圆础直径82公分。</p><p class="ql-block"> 要知道北京故宫太和殿的大柱子直径1米,佛教圣地杭州灵隐寺的圆柱石础直径才有80公分,该石础的体量介于太和殿和灵隐寺之间。</p><p class="ql-block"> 可以推测早已毁于战乱的淞江兴圣教寺规模之大。</p><p class="ql-block"> 就在离依然屹立的方塔20公尺处,9吨重的古寺遗础记忆、见证了远久消失的兴圣教寺曾经的辉宏雄伟。</p> <p class="ql-block">  原址曾有爱民街、三公街等,是唐宋时期古华亭的闹市中心。古代文人的集聚地,淞江遗址留存处,如今的园林,占地182亩,以塔为名,古塔几经毁损修茸,重塑再建,耸立至今。</p><p class="ql-block"> 随着风云变幻而兴衰沉浮,经过古今历代凿湖垒坡,兴土木,建宇堂……,如今已成集寺、廊、亭、阁,院、轩、湖、林……以古塔为中心的游览胜地。</p> <p class="ql-block">  围绕于古塔四周,是古往近来祠碑庙堂建筑群。</p><p class="ql-block"> 这坐塔下北端的殿宇“天妃宫”是上海唯一幸存的妈祖庙遗迹,原建于远离淞江府的上海滩。“天有天妃圣母,海有庙堂妈祖。”1978年因市政建设影响,妈祖庙从苏州河边迁建到方塔园。“先有淞江府,后有上海滩”,皇帝亲奉的天宫娘娘妈祖庙,算得上是荣归故里吧?</p> <p class="ql-block">  2002年,长期作为方塔茶楼的浦江天妃妈祖文化内涵及其设施,得以恢复。同年9月28日举行了“浦江妈祖开光典礼”和“上海方塔天妃宫开放仪式”。</p> <p class="ql-block">  天妃宫正对面,黛瓦下粉壁上的一组青砖浮雕作品,讲述的就是妈祖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这座照壁也是砖雕,也围绕于古塔,不过比妈祖故事的砖雕硕大多啦。高4.75公尺,宽6.1公尺,建于明洪武三年(1370年)原为淞江府城皇庙的影壁,正对府城皇大殿。庙殿遭日本飞机炸毁,照壁得以幸存。</p><p class="ql-block"> 气宇轩昂,雕刻精湛,画面形象生动,风采独具,立体感强,是上海乃至全国最古老最精美,保存最完好的大型砖雕珍品,彰显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p> <p class="ql-block">  来到“陈公祠”,淞江府为抗英将领陈化诚专立祠殿,原位于淞江西塔弄底。</p><p class="ql-block"> 1912年12月27日,孙中山视察同盟会淞江支部工作,被安排下塌于祠,孙先生说“今晚我们陪伴陈公一宿,也是人生一大幸事”。</p><p class="ql-block"> 1999年底,因淞江中山二路改建,径上海文物管理委员会批准,祠堂按原样迁建于方塔园内。2000年六月落成。</p> <p class="ql-block">  这里是陈公祠的祠堂,祠内供奉陈化诚牌位。</p> <p class="ql-block">  这是祠殿外陈化诚的青石塑像。</p> <p class="ql-block">  两进殿堂三间门厅七架梁的陈公祠,亦早已成了为国捐躯抗英敌,浴血吴淞西炮台的陈化成纪念馆。</p><p class="ql-block"> 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6月16日,陈化成率官兵镇守炮台,指挥击伤英舰多艘,终因寡不敌众,被敌舰炮弹击中胸部而血洒疆场。</p> <p class="ql-block">  明代五大学者之一、教育家朱舜水纪念堂。</p><p class="ql-block"> 朱舜水是他的号,名为“朱之瑜”,(1600年-1682年)。浙江余姚人,从小聪颖好学,多识博才,却轻视功名,明末和南明,三次被皇帝特征而未就。</p> <p class="ql-block">  朱舜水的画像,原件藏于日本德川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朱曾参加抗清护明,眼看复明难望,不愿甘当清朝顺民,为保气节,于明末永历十三年(1659年)弃离故乡,东渡日本,寄寓二十年,传播儒学,教授故国文化至终,在日期间,始终穿着明朝衣冠,以念故国。</p><p class="ql-block"> 他的学识和德行,广受日本朝野人士的礼待拥奉。</p> <p class="ql-block">  依据淞江深厚悠久的廉政历史文化,方塔园精心打造了一壁一堂一廊一轩一馆的廉政教育基地:历廉堂。</p> <p class="ql-block">  明代照壁上雕刻的故事,似警钟长鸣:壁中间龙头、师尾、牛蹄、鱼鳞的怪兽称为“犭贪”(读音与权、贪二字相同),拥有世间权力和财富的怪兽仍不满足,欲呑食天上太阳,自取灭亡的结局可想而知。</p><p class="ql-block"> 鉴古明今,可教诲警醒官吏世人:清正廉洁才是处世之道,治国良方。</p><p class="ql-block"> 正如这圆型门洞上方题字所书:“清风徐来”四字。</p> <p class="ql-block">聚德轩长廊,一组木雕浮像作品,展示了古今多位先人,学士、官吏、权贵的木刻塑象及他们各自的名言:</p><p class="ql-block"> 张伯行__清代礼部上书,其名言“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膏脂;宽一分民受赐不止一分,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p><p class="ql-block"> 沈钧儒__清光绪甲辰(1904)进士,后任共和国最高法院院长,人大副委员长,政协副主席,著名法学家,其名言有:“唯民主可以革专制之积威,唯法治可以纳庶政于轨物。”</p><p class="ql-block"> 谢觉哉__被称为“延安五老”,1905年考中晚清秀才,曾主编《湖南民报》《上海报》《红旗》。人民司法奠基人之一,后任过人大、政协副委员长和副主席,最高法院副院长等职,其名言有:“法律是神圣的,没有什么特殊的人可以违反。”</p><p class="ql-block"> 董必武__十七岁考中秀才,又留学日本,攻读法律,后为中共创始人之一,曾任共和国政务院副总理,政法委主任,最高法院院长,全国人大委员长,政协主席等职。其名言有:“有法必能治国,无法必会伤国。”</p><p class="ql-block"> 马锡五__出生贫苦农民家庭,陜甘人民忠诚战士,长期从事司法工作,1949年后历任最高人民法院西北分院长,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其名言有:“百姓信任就是法官的尊严。”</p><p class="ql-block"> 彭真__1922年考入山西省立第一中学,寻求救国救民道路,后为山西省中共组织创建人之一,1949年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党组干事,中央选举委员会委员,一届全国人大秘书长,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北京市市长、书记。中央政治局委员,六届全国人大委员长等职。其著名的名言:“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决没有可以不守法的任何特权。”</p><p class="ql-block"> 逝人远行,</p><p class="ql-block"> 留下教诲,</p><p class="ql-block"> 古近诀音,</p><p class="ql-block"> 警钟长鸣。</p> <p class="ql-block">  这里曾有一座私宅,是明代淞江画派创始人之一顾正谊的私宅“濯锦园”,由顾亲自布局督造的宅第成为淞江府名园,被入关清军毁殒,幸存一组太湖石峰。</p> <p class="ql-block">  进入题有“清风徐来”四字的圆洞门,便可见“濯锦园”废址遗存下的五尊太湖石珍品。石尊的形姿酷似老翁,各具“皱、漏、透、瘦”之态,冠其名为“五老峰”,分别将五老翁称作迎客老头、矮老头、高老头、瘦老头、送客老头。</p><p class="ql-block"> 明代画家玩石也玩到极致。</p><p class="ql-block"> 玩味古代遗存的珍品太湖石,老朽我不舍告退,诸位须翁:尔等各有其称,俺也是糟老头、笨老头,傻老头、穷老头、丑老头,一翁多名,可与尔等为伍呀!</p> <p class="ql-block">  惜别“五老峰”走向日月湖,正是樱花绽放季。</p><p class="ql-block"> 花盛彩繁艳爭春,不容独秀,</p><p class="ql-block"> 丹红粉白赏不夠,可以摄取。</p> <p class="ql-block">  与花卉的芬芳绚丽不同,方塔园的观竹之地青竹吐翠林幽静,别有清悠之怡。</p><p class="ql-block"> 箭竹、斑竹、单竹、棕竹、这里有繁多的各类竹子。</p> <p class="ql-block">  凇江人一条朋友圈资讯被刷屏了:“上海郊区老头老太喝茶磕瓜子的茅草亭,竞然被称作是几十年来中国伟大建筑。”</p><p class="ql-block"> 我也觉得言过其实了嘛!</p> <p class="ql-block">  这位老者,就是竹林深处茅草亭“何陋轩”的没计者__同济大学著名教授、建筑师、教育家冯纪忠,他一生的“空间概念”建筑设计理念在方塔园得以实现。</p><p class="ql-block"> 成为94岁的获奖者。</p><p class="ql-block"> 竹子和茅草,材料朴素,形态是普普通通的上海郊区民居,线条却是西方巴洛克式的,东方传统和西方古典的融合,加上与四周的青竹茂林浑然一体,被认为与巴赛罗那世博会的德国馆同样重要的建筑。</p> <p class="ql-block">  这是哪里啊?土山脚下的一条石道,两傍对称屹立着14座不同形像的石像。依次为龟趺、石羊、石虎、石马、文臣、武将。</p><p class="ql-block"> 见石碑刻有文字,这些都是出土文物。说是出土于明朝的官墓冢。</p> <p class="ql-block">  神道两侧十四座明代石像生和碑碣坐,皆在淞江各地出土。</p><p class="ql-block"> 明代朝庭对官员墓冢有坟高,墙宽,石像的体量种类,石碑的高矮竖卧等等,按品级而论,皆有明文规定。</p><p class="ql-block"> 2004年10月,淞江区文物管委会与博物馆,决定修复部份石像生,择址方塔公园,复原明墓神道场景,集中展示石像生和碑碣。</p><p class="ql-block"> 噢!大概可以此研究或者考证明代的官衔官爵官品官级,朝延对官宦们身前身后的成败荣辱,富贵平凡之三六九等十二级的论定吧?</p><p class="ql-block"> 吾辈可是外行看热闹:</p><p class="ql-block"> 不谙其中水之深。</p><p class="ql-block"> 但恐官权夺抢爭;</p><p class="ql-block"> 刀光剑影逐傲能,</p><p class="ql-block"> 不知谁来守本份?</p><p class="ql-block"> 唉……!是来踏春赏景的,见了这些出土文物,思绪好像有点偏轨了。</p> <p class="ql-block">  还是沿着日月湖,继续赏艳观彩吧,石榴、海棠、樱桃……,粉艳、洁白、殷红……,目不暇接,美不胜收。</p> <p class="ql-block">  不觉到了游船码头。</p> <p class="ql-block">  他们泛舟碧波,引得我们也离岸入湖上了游船。</p> <p class="ql-block">  船不是电力驱动,要靠脚踩,虽需奋力,湖中湖岸的林阁桥轩,仍不失盎趣。</p><p class="ql-block"> 在别人眼里,驾舟的我们,大概也是一道风景吧?嘿嘿……!也算古塔园里“角色”之一啦。</p><p class="ql-block"> 这不:风景里驾舟的我,不是全副武装,人模狗样吗!</p> <p class="ql-block">  沿湖岸停着一艘为湖光山色增姿添色的旱舟。</p><p class="ql-block"> 舟舫为元代名士杨维桢(1296-1370年)画舫而建。擅书、文、诗、画,又好吹笛,常手持铁笛吹奏于林间湖畔。</p><p class="ql-block"> 除了其名字姓杨之外,字廉夫,号铁崖,别号铁笛道人。故为他画舫而建的旱船名为“铁笛舫”。</p><p class="ql-block"> 噢噢噢……!这位前辈还是我的祖籍浙江诸暨人。不知道上溯至我家哪一辈的先祖,可以与他称为同乡?</p> <p class="ql-block">  前方小石桥称为“望仙桥”,船将穿桥而过,从湖面驶入河道。</p> <p class="ql-block">  淞江府志记载:宋代以后,曾经有鹤筑巢于方塔上,时时飞翔塔周,唳声清清,怡目悦耳。</p><p class="ql-block"> 道教传说:“仙人都是乘鹤来去”,故站在桥上,可仰见乘鹤而来的仙人,因而定名此桥为“望仙桥”。</p><p class="ql-block"> 四条武康石拼成的石板桥,看起来普普通通,也不怎么引人注目,但在清代以前,是一座淞江城里主干道上的重要桥梁。</p> <p class="ql-block">  噢!我们的游船,是如鸟似禽的船蓬,跟他们的船不一样,老朽我也算是倚翅过桥吧?此时的“望仙桥”应该称为“望翁桥”嘛。</p> <p class="ql-block">  由湖入河了,河道较之湖面,不再粼波旷阔,却多了一份幽静安暇。两岸的浓荫向水面倾鞠,遮天蔽日。</p><p class="ql-block"> 舟载清宁,</p><p class="ql-block"> 两岸葱绿,</p><p class="ql-block"> 满目安斓,</p><p class="ql-block"> 神舒心怡。</p> <p class="ql-block"> 坐待舟艍逐波荡,</p><p class="ql-block"> 左山右林频回望;</p><p class="ql-block"> 粉黛翠绿扑面来,</p><p class="ql-block"> 尘嚣纷扰随流去。</p> <p class="ql-block">  驶回湖面,眺望湖岸,大草坪上,游人支起蓬账,在林间树下安营扎寨了。</p> <p class="ql-block">  咱也带上了灵巧轻便的“自家产权房”,上岸餐后,借一方塔园宝地,筑就窝帐。</p> <p class="ql-block"> 倾刻入住湖景房,</p><p class="ql-block"> 古塔垂柳似客访,</p><p class="ql-block"> 客随主便门外现,</p><p class="ql-block"> 主与美景结佳缘。</p> <p class="ql-block">  与别人相比,咱是不是显得寒酸啦?</p><p class="ql-block">同是野营,这家可是殷实富庶多喽__有房有车。</p> <p class="ql-block"> 无须仰视光鲜,</p><p class="ql-block"> 照样酣眠花间,</p><p class="ql-block"> 或许梦比人甜,</p><p class="ql-block"> 何必锦求奢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眠香甜,睡如猪,</p><p class="ql-block"> 我蓬我寮我做主;</p><p class="ql-block"> 不知谁?犯糊涂,</p><p class="ql-block"> 拍照害俺丑态露。</p> <p class="ql-block">  酣睡醒来,再去看看塔园内前朝诸位淞江先辈的留芳遗绩。</p><p class="ql-block"> 李待问__明代淞江府华亭县人,明末抗清官员,书法家。崇祯十六年(1643年)进士,工文章,精书法。著有《玉裕堂存稿》,淞江博物馆藏有他的手迹行书诗轴。</p><p class="ql-block"> 顺治二年(1645年),抵御清兵,被俘遭杀害,临死犹告清军不可残杀民众。淞江民众怀念他,为他筑“李公寺”并尊他为府城皇。</p> <p class="ql-block">  这位是陆从平__淞江府华亭人,出身名门旺族,明朝隆庆二年(1568年)考取进士,初入仕途,立志一心为民,廉洁自律。</p><p class="ql-block"> 这组石塑雕刻的就是陆从平拒纳大商人祝寿酒坛里所藏黄金厚礼,坚决退回。被世代淞江人传为美谈。</p> <p class="ql-block">  自古都言:“男耕女织”,这个织布机前的男子,正在为母亲织孝子布。</p><p class="ql-block"> 清代华亭文人章鸣鹤在《谷水旧闻》中有记载道:“明朝万历年间,住华亭县的陈守贞,孑身事母,人称孝子”。</p><p class="ql-block"> 淞江的布也多了个品种__“孝子布”。</p> <p class="ql-block">  这位是努力读书的榜样:焦伯诚__明初淞江广富林隐士。</p><p class="ql-block"> 凌晨起床用功,早于鸡啼,持之以恒,周边农民以他的读书声为“闹钟”。</p><p class="ql-block"> 皇帝朱元璋闻说后,招他进京,主持进士考试,树为榜样。</p><p class="ql-block"> 耕作为生的一介布衣,奉旨进京,惊动朝延文武百官。</p><p class="ql-block"> 焦伯诚刻苦读书的佳话,后来又被记载于史书。</p> <p class="ql-block">  这儿还有一座少年英雄的像碑:为纪念曾往淞江会置桥堍的夏秋生。</p><p class="ql-block"> 日本侵华,滥炸淞江 ,1938年腊月,夏在方塔墙上书写“打倒日本帝国主义”8个字,后被日军发现抓获,夏临危不惧,被日本兵活活刺死。</p><p class="ql-block"> 时年,小英雄才十二岁。</p> <p class="ql-block"> 千古志士留英名,</p><p class="ql-block"> 遍布秀林楼阁亭,</p><p class="ql-block"> 我观我游我悠行,</p><p class="ql-block"> 塔园一日阅不尽。</p> <p class="ql-block"> 竹有风骨翠亦挺,</p><p class="ql-block"> 桥有故事传古今,</p><p class="ql-block"> 水榭楼台皆彩缤,</p><p class="ql-block"> 一步一景步步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蜿蜒曲廊赏风情,</p><p class="ql-block"> 青石雕叠现翁形;</p><p class="ql-block"> 一处一彩处处停,</p><p class="ql-block"> 茅亭亦有妙联楹。</p> <p class="ql-block">  绚丽芬芳艳还静,</p><p class="ql-block"> 塔下慢行观古今,</p><p class="ql-block"> 人文历史千年隐,</p><p class="ql-block"> 繁花翠竹伴我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如此佳境初亲近,</p><p class="ql-block"> 身在城区不知情,</p><p class="ql-block"> 相见恨晚才晓明,</p><p class="ql-block"> 只怪阿拉拎勿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