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记不清是第几次参加这个活动,但这一次我一定是学习得最认真的。第一个原因可能是被主办方拉去当了一天主持人,对于这个活动更有参与感,另一个原因自己尝试每次都去带着对专家所上内容的思考和问题去听专家的课例和讲座,多了一些观课视角。也是第一次写了这么长的总结,在此发出来供大家批评指正,说的不当的地方纯属个人水平问题。</p><p class="ql-block"> 本次请到的专家既有来自北京、浙江、江苏的教育专家,也有来自川渝本地的名师,专家们在教学方式上百花齐放,但都理念一致,真正体现促进学生数学思维与素养的发展,让广大老师们近距离的领略了教育名家的教育风采与魅力,感受到了他们的教育艺术和智慧。如果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对教师的培训更应该是激励、唤醒和鼓舞,会场内的阵阵掌声我想已经说明本次活动充分点燃广大教师对教学探索的热情。</p> <p class="ql-block"> 客串了一天的主持人,第一次面对重庆市的一千多名教师,有点紧张,但也是对自己的突破,在此要感谢陈总的信任和鼓励</p> <p class="ql-block"> 来自浙江的沈强老师是浙派名师培养对象,浙江省教坛新秀,嘉兴市名师。他在对比国内不同版本的《多边形的面积》的编排体系后,进一步思考怎么样的学习路径能使学生自然想到剪拼法和倍拼法,而且让面积的推导方法具有一致性?基于单元视角下,开始多边形面积单元的课程重构,把三角形面积作为单元的起始课和种子课,进行了多边形面积单元学习的新路径的探索。在课堂上以长方形面积计算方法为基础,给学生足够的探究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主探究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学生没有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推导方法的束缚,自然想到了倍拼法和剪拼法,从而自己总结出了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然后以“为什么要了除以2”作为核心问题,通过学生自己的画图和说理,让学生对充分理解了三角形面积公式意义。</p> <p class="ql-block"> 浙江省特级教师、嘉兴教育学院教研员朱国荣老师与老师们分享了单元视角下的《简易方程》单元教学重构。朱国荣老师紧扣《简易方程》单元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列方程解决问题”,以《解决问题》为课题展示了单元的开启课。该课突出了列方程解决问题的三个步骤:1.在情境中找到未知数;2.用字母或字母式表示数;3.找到相等的量,列方程。整堂课朱国荣老师直面前三个步骤,聚焦和展现单元核心内容,创设“鸡兔同笼”和“足球上白色皮和黑色皮的块数问题”情境,让学生体会列方程解决问题的前三个步骤,需然这两个问题有一定的难度,但是朱国荣老师对学生的引导到位,学生都能顺利的列出方程,让学生在单元起始课中就充分感受到用方程去解决问题的优势,形成方程的模型。朱国荣老师对教材的深度解读,基于单元视角的教学重构,对课堂教学的精彩把握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让老师们也深受启发。</p> <p class="ql-block"> 四川省杨薪意名师鼎兴工作室领衔人、特级教师杨薪意老师是一位充满诗意的数学老师。她从“数说诗画”触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在审辨思考的催生下,认识用字母表示数的必要性;通过解释及寻找形如“x+10”、“x-10”的生活原型,帮助学生感受字母既可以表示数量,也可以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数量关系,渗透函数思想;通过编制“青蛙歌”,让学生用字母表示倍数关系,进一步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简洁性,提高学生抽象和概括的能力。杨老师整堂课凸显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尽力给每位孩子在众人面前充分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让核心素养的培养在着力理解的常态课中真正落地,实现了数学学科育人的目的。</p> <p class="ql-block"> 浙江金华师范学校附属小学校长,教育部国培专家,浙师大硕士生导师,浙江省外国语学院特聘教授,第二届明远奖获得者俞正强老师所上的课例是《面积的认识》。如果说朴实无华、风趣幽默是俞特的教学风格的话,那么这仅仅是一种表象,更深层次的东西在于俞正强老师善于把数学最本质的东西用最简单、明白的方式交给学生。这堂课首先从一个“面”字入手,让学生介绍生活中熟悉的一个面,学生想到了“湖面、桌面、地面、床面、封面和脸面等”;然后让学生画面,让学生感受到面是长在物体上的;再对面进行分类,感受脸面的特别;最后到撕面,感受到面既无重量、也不论长短,只有大小。俞老师让学生经历从“找-画-分-撕”的去伪成真的认识面的探究过程,一步步解决学生的痛点,让学生对面积的认识更清晰,对知识的理解更触及本质,实现深度学习、让思维自然生长。</p> <p class="ql-block"> 被称为“数学王子”张齐华老师现在是江苏南京市玄武区教师发展中心教研员,他曾经因为幽默风趣、妙语连珠和帅气的外表圈粉无数教师,也曾经给全国数学老师上过无数经典的课例,但他的座右铭是“不重复别人,更不重复自己”。他通过《圆的认识》一课,给参会老师们完整呈现了“社会化学习”的四个环节: “解读任务”环节理解本课的学习目标,明确学习任务,并对“组内共学”环节如何进行有效、深度的对话提出建议和指导;“组内共学”环节在每组组长的带领下,学生对如何画圆和圆心、半径和直径的特点展开有深度的对话和研究,并完成组内过关任务,张老师一直强调每位学生学得好不好跟他无关,促进组内对遇到困难的学生进行集体帮扶,保证人人过关,老师没有对每组的学习进行指导,只是收集各小组提出的关键性问题;“质疑深化”环节齐华老师注重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有效筛选,选取三个最有价值的问题在生生答疑过程中适度追问,以促进学生对知识本质的理解,使学生的思维更深入、更准确、更系统、更完善; “评价反思”环节学生进行了当堂检测,全班同学的学习效果非常好,虽然评价题目有一定的难度,但全班同学无一人出错。本次给大家带来的《圆的认识》又给教师们带来了更全新的视角,也让我们看到了“数学王子”的华丽转身,可能观摩的老师会觉得我们心中的“数学王子”的课怎么不那么好看了,但这样的课堂让学习真正发生,让学生完全站在了课堂正中央,用学生们的精彩再次成就了齐华老师的教育智慧。</p> <p class="ql-block"> 蔡宏圣老师来自江苏,是苏州市姑苏区教师发展中心小学数学研训员,江苏省数学名师,西南大学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他对《分数的基本性质》一课进行深度思考,从数的认识的核心概念计数单位和计算单位个数来研究数为什么相等,沟通整数相等、小数基本性质和分数基本性质的本质联系,让学生不仅知道分数的基本性质,更能从本质上去思考为什么这样的分数是相等的原因,让学生认识到越能把不同的知识勾联起来,学习就越透彻。同时蔡老师从学科育人的角度指出要从“更本质、更过程、更整体、更理解”的角度去研究“教什么”的问题,要回到知识最本质的地位去思考问题,同时要思考“怎么教”的问题,强调要给学生更独立的学习机会。</p> <p class="ql-block"> 全景式教育数学教育团队核心成员高丽君老师是一位教龄不满五年的老师,可高老师的教育故事却已经被中国教师报“非常教师”栏目整版报道。高老师展示的《分数的初步认识》呈现了四种角度的分数定义方式:整体与部分角度、测量角度、除法角度、集合论角度,由浅入深、层层递进,让学生全面、完整的形成对分数的全面完整的认识,进一步地学会用分数的眼光“全景”地看待日常的生活,最后通过“吃分数”、“喝分数”进行操作性的课堂练习,渗透了分数的大小比较和简单的分数加减法的有关知识,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认识。高老师不仅给我们展示了她精湛的教学艺术,她热衷于课程资源的开发、对跨学科融合、单元教学等方面积累的丰富的经验更值得广大教师学习,对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有很好的指导意义。</p> <p class="ql-block"> 素有“数学疯子”的张宏伟老师是多种版本教材编者,北京全景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发展中心研修指导教师,全课程实验核心专家。张宏伟老师执教了一堂《表内乘除法复习》。张老师用幽默、风趣的教学风格给予学生自主探索、交流表达的空间,让二年级学生通过“三五十五”这一乘法口诀来畅想加、减、乘、除四种运算,再有意识地通过思维导图式的板书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结构,既调动了学生深度思考又打通了四种运算间的6种关系。张老师在他的课堂上“不给学生设限”是一条很重要的原则,在他的课堂上老师们能领略到二年级的学生不仅能把1+5+3,写成3个3相加,即3×3,还有1×9,18×0.5,0.1×90,2×4.5,0.05x20x9,还能进行有条理的推理:“因为加法和减法是相反的,乘法和除法也是相反的,乘法是加数相同的加法的简便运算,所以除法也是减数相同的减法的简便运算。”这样的课堂真是太让人震撼了。张宏伟老师在课堂中努力突破数学课程局限,为孩子打开思考的空间,拓宽思考的视野,让学生认识到数学也有无限的可能,让孩子始终以自由的心态、开放的视野去思考一切,实现了用“全景”育“全人”。课后,张宏伟老师为大家带来了《小学数学思考力课程的重建》这一讲座为与会教师进一步介绍了全景式教育理念。</p> <p class="ql-block"> 来自福建厦门的李培芳老师所上内容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练习课,计算课很枯燥,计算练习课就更枯燥乏味,但李老师的练习课偏偏就很好玩,李老师首先给他的数学课题命名为《好玩的计算》,给学生积极的心理暗示。整堂课通过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法回顾,再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不学四位数乘三位数?让学生学会算法迁移。通过根植“先分后合,化整为零”的计算方法沟通整数乘法的联系,通过数学阅读中古埃及的“倍乘法”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先“分后合,化整为零”的思想。两个很有意思的游戏活动:寻找最大的积、读心术背后,游戏结束后老师并没有直接告诉学生背后的方法和秘密,而是遵循人的认知规律,只告诉学生背后的答案在有关的数学读物中,巧妙的引导学生爱上数学阅读。李老师说: “用爱要求不来的事情用强迫更要求不来。”与其强迫学生阅读不如引导学生阅读,李老师的整个课堂凸显了生本数学的理念。课后,李老师还给教师们分享了生本数学的三个内涵、两条途径以及五条策略。</p> <p class="ql-block"> 魏华容老师是来自重庆市人和街小学的数学教师,也是渝中区郭莉名师工作室成员,她展示的课例是《垂直与平行》。首先通过展示课前小调查:你心目中的平行与垂直是什么样的?然后让学生在A4纸上画心目中想象的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在通过学生对作品的分类后进一步认识垂直与平行有关概念。魏老师的课堂由扶到放,在研究垂直概念的时候引导学生通过意义、判断、读写法和应用四个方面认识,然后通过积累的数学活动经验自主探索平行的知识。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操作归纳,注重体会垂直与平行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平行与垂直的价值。在多媒体的应用上更是本课的一大亮点,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突破本课的重难点,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深刻。</p> <p class="ql-block"> 三天的研讨活动转瞬即逝,但留给我的收获却是无限的,也让教师们看到了专家们的课堂上如何让学习真正发生,如何在核心素养的培养真正落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