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俗话说:一斗米养恩人,一石米养仇人。真是至理名言,我们的前辈,真的把人心看得很深很透了。在一斗米的施与中,由于人际基本规则的影响,接受者自然会产生感恩的心理,由一斗米所导致的施与者和接受者的地位的反差不太大,所以伴随产生的仇恨也不会太大,这种仇恨很容易被接受者的道德感和良心压制,所以二者之间显得没有产生仇恨。</p> <p class="ql-block">但是,当施与的“剂量”达到了象征性的一石米的程度时,恩也重了,恨也重了,重到了不可以被道德良心压制的程度,所以就变成仇人。</p> <p class="ql-block">由此联想到现代社会对贫穷者的帮助。这些帮助本身是人类良心的呈现,极具积极意义。但是,跟这种帮助联系在一起的附属行为方式,则很不明智。比如给接受帮助者附加感恩的条件、安排双方见面并让媒体做非匿名的报道、报刊刊登双方在一起的照片、公开谴责或者赞美一些被帮助者的言行等等。这些举措,表面上是在维护社会基本伦理准则,实质上却是在打击最基本的人性,最终会给帮助者、接受帮助者以及社会都带来伤害。</p> <p class="ql-block">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东西比不被察觉的仇恨更具有毁灭性了。</p><p class="ql-block">真正的助人,或者说真正的慈善,不仅仅是帮助别人获得渡过难关的经济的和物质的支持,而且还应该包括,让受助者不丧失尊严,不因为接受帮助而要同时接受低人一等的屈辱感。这样做,是在实行比物质的慈善更高的慈善——精神上的慈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