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中共中央政治局6月25日下午就<b>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b>进行第三十一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红色资源是我们党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红色血脉是中国共产党政治本色的集中体现,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力量源泉。回望过往历程,眺望前方征途,我们必须始终赓续红色血脉,用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鼓舞斗志、指引方向,用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定信念、凝聚力量,用党的历史经验和实践创造启迪智慧、砥砺品格,继往开来,开拓前进,把革命先烈流血牺牲打下的红色江山守护好、建设好,努力创造不负革命先辈期望、无愧于历史和人民的新业绩。<div><b> 谨以此篇献给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b></div> <p class="ql-block"> <b> 浙东新四军北撤澉浦突围战扇子山战斗遗址</b>。</p><p class="ql-block"> 谨以此碑纪念:</p><p class="ql-block"> 陈大德 林大慈 包金荣 陈成灿 陈丁良 陈森灿 陈仁校 陈水峰 陈志元 褚兴德 崔信祥 龚先清 顾高生 韩维祥 洪云岳 黄道方 黎吉森 李阿狗 李坤校 李咩庆 梁宝金 林子定 鲁银水 吕福生 吕俞定 宓成钧 苗永赓 钱章炎 邱小狗 商纪田 沈见清 沈永苗 石 磊 石早清 孙水根 孙翔龙 孙张敖 陶少卿 童阿怀 王丁传 王友灿 闻金仁 武大郎 夏杏堂 谢炳钊 谢裕陆 徐金泰 徐先水 许纪良 姚登春 姚怀兴 叶国良 俞阿牛 俞和尚 俞万胜 张善生 章水尧 赵校生 赵亚斋 赵长根 周廷儿 朱阿毛 朱坤奇 朱志耀 竺章生等新四军浙东纵队北撤澉浦突围战中牺牲的烈士。</p><br> 海盐县人民政府 敬立<br> 二零二一年五月<br> <p class="ql-block"> <b> 浙东新四军北撤澉浦突围战展示馆</b>。</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b>前 言</b></p><p class="ql-block"> 1945年10月4日,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第五支队与国民党第九十八军在海盐县澉浦城发生过一场激战,史称“新四军澉浦突围战”。</p><p class="ql-block"> 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是抗战烽火中诞生并成长起来的一支英维的抗日武装,从1941年到1945年的4年间,在浦东和浙东共发起对日伪军战斗643次,攻克县城2座和敌伪据点110多个,毙伤及俘获日伪官兵近1万名,解放同胞400万人,开辟了以余姚四明山区为中心的全国十九块抗日根据地之一:浙东抗日游击根据地。抗战胜利后,国共双方举行“重庆谈判”,为早日实现全国和平,中共代表团主动提出:撤出广东、浙江、苏南、皖南等南方八个地区由中共领导的抗日军队,并将其写入《国民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p><p class="ql-block"> 从1945年9月底起,新四军浙东纵队奉命离开坚持抗战4年之久、流血牺牲建立起来的浙东抗日根据地,陆续从东西两侧兵分三路横渡杭州湾开始北撤。而国民党政府阳奉阴违、背信弃义,调集第二十五、七十军和九十八军企图在杭州湾两岸消灭新四军浙东纵队。10月4日,当何克希司令员率五支队、虞自卫大队和地方干部约1500人于10月4日晨在澉浦登陆时,澉浦周围山头已布满15000多名国民党正规军。面对十倍于已的重兵围困,何克希司令员沉着指挥,五支队官兵英勇奋战,澉浦群众纷纷支援,终于在傍晚前夺取扇子山和隐马山,并于当晚深夜在当地群众带领下成功突围。以五支队牺牲223位指战员为代价,粉碎了国民党企图制造第二个“皖南事变”的 阴谋,继续踏上北撤征途。</p><p class="ql-block"> 夺取扇子山、隐马山是澉浦突围战的关键。战斗中,新四军指战员英勇顽强,前赴后继,用巨大的牺牲换来了胜利。而澉浦当地群众冒着枪林弹雨支援前线,谱写了一曲军民团结斗敌、鱼水深情的赞歌。</p> <p class="ql-block"> 澉浦镇镇(区)党委副书记李建伟主持新四军澉浦突围战展示馆揭牌仪式。</p> 澉浦镇(区)党委副书记、镇长章剑锋在揭牌仪式上讲话。 何克希司令员女儿何竞生在揭牌仪式上讲话。 浙江省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副会长、浙东分会会长黄先钢先生在揭牌仪式上讲话。 北京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浙东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何晓东、、浙东纵队何克希司令员儿子何晓东在揭牌仪式上讲话。 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烈士顾高生侄女顾荣芳代表烈士家属在揭牌仪式上讲话。 <p class="ql-block"> 新四军浙东纵队北撤澉浦突围战展示馆筹建组常务副组长朱龙训发言,介绍展示馆筹建概况。感谢社会各界人士的支持和捐助。</p> 参加<b>《新四军浙东纵队澉浦突围战展示馆》</b>开馆仪式的领导有(前排右起):原海盐县民政局局长、现县卫生与计划生育局局长朱琛瑶、退役军人事务局局长庄理龙、县委常委县人武部部长俞路达、北京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浙东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何晓东、金萧分会会长刘宝华、浙江省新四军历史研究会浙东分会会长黄先钢、浙江省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常务理事、浙东分会常务副会长刘建文、新四军海盐研究会会长沈阳华,金萧分会会长邬楚龙等。 海盐县委常委、县人武部部长俞路达(左起)、澉浦镇镇长章剑锋、现役空军上校飞行员朱胜军为《浙东新四军澉浦突围战展示馆》揭牌。 <p class="ql-block"> 国旗军旗在白云蓝天下飘扬。那是历史的鲜血染红的旗帜。让他在扇子山下永远飘扬。让他激励我们的子孙后代继承烈士的遗志,保家卫国,奉献一生。</p> <b>第一章:血战澉浦 英烈千古</b> <b>澉浦突围战战斗概况 1945年10月</b><div> 抗战胜利后,国共双方举行“重庆读判”,为努力实现全国和平,中共代表团在谈判中主动提出:撤出广东,浙江、苏南等南方八个地区中共领导的抗日军队,并将其写入国共谈判“双十协定”。1945年9月底,新四军浙东纵队奉命离开坚持抗战4年之久、流血牺牲建立起来的浙东抗日根据地。<br> 为了防止国民党军队偷袭,浙东纵队决定从东西两侧兵分三路横渡抗州湾。而国民党第三战区阳奉阴违,先是向浙东调集第二十五、七十军和九十八军,企图在浙东纵队撤退前将其消灭。周巷偷袭失败后,国民党又重兵压向杭州湾北岸。企图在黄湾、澉浦一带制造第二个“皖南事变”。当浙东纵队副司令员张俊升率二旅于晨10月1日到达黄湾,次日即遭国民党军进攻,被迫转移到澉浦,在遭更猛烈攻击后又撤离澉浦。<br> 当司今员何克希率五支队、虞自卫大队和地方干部约1500人于10月4日晨在澉浦登陆时,澉浦周围山头已布满15000多国民党正规军。面对十倍于己的重兵围困,何克希司令员沉着指挥,五支队官兵英勇奋战,澉浦群众踊跃支援,终于在傍晚前取得了扇子山、隐马山争夺战的关键性胜利,并于当晚深夜在当地群众带领下成功突围,继续踏上北撤征途。 </div> <b>新四军浙东纵队北撤经澉浦示意图。</b> <b> 新四军浙东纵队主要领导人:何克希、谭启龙、张文碧、刘亨云。</b> <b>北撤前奏</b><br> 1945年9月22日,华中局和新四军军部转来中央的电报,命令新四军浙东纵队及地方党政干部立即全部撤离浙东,开赴苏北。尽管谁也舍不得离开这块用无数烈士的鲜血灌溉过的土<br>地,但是浙东1万5千余新四军指战员和地方党政干部,还是毫不犹豫地执行中央的命令,集结于三北地区的古窑浦、周巷、临山一线,待命北撤。 <b>1945年10月初,浙东游击纵队五支队登陆澉浦</b> 新四军浙东纵队1500多名官兵奉命北撤澉浦。夜渡杭州湾,分别在青山和黄道关登陆。即遭遇国民党军15000人的包围。命悬一线。第二个“皖南事变”是否成真? <b> 新四军铁军精神:</b>听党指挥,忠于人民,坚贞不渝铁的信念;不怕牺牲,敢于胜利,百折不挠铁的意志;军民一致,官兵一致,牢不可破铁的团结;令行禁止,执纪严明,秋毫无犯铁的纪律;勇猛顽强,英雄善战,所向无敌铁的作风。 <b>张俊升 </b>1905年一1995年12月。原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副司令员兼第二旅旅长。 <b> 王仲良</b> 1899年一1974年原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第二旅政治委员 <b> 朱人俊 </b> 1916年2月一1993年。原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第二旅政治部主任。 <b> 林胜国</b> 1914年一2000年。原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第二旅政治部副主任。 <b>刘发清 </b> 1916年2月一2001年3月。原新四军浙东纵队副司令;北撤时特务营营长。 <b> 秦 基</b> 原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报务主任,澉浦战斗时任第二旅电台负责人。<div><br></div><div> <b> 先遣北渡</b><br> 1945年9月30日傍晚,浙东纵队第二旅的指战员们在旅长张俊升的率领下,依次登上了海船,向着杭州湾北岸扬帆启航,率先踏上了北撤之路。<br> 经过一夜的航行,10月1日凌晨,二旅在黄湾登陆。由于黄湾离铁路线不远,为了严防军机外泄,部队上岸后,立即占领了黄湾集镇,切断对外的联系,封锁消息,采购给养,构筑工事,准备按预定计划在黄湾接应由浙东纵队司令员何克希亲自率领的第二梯队--一旅第五支队的到来。由于七团一个叫褚金城的连长投敌,致使二旅情况完全暴露给敌人。因此10月2日张俊升旅长与王仲良政委、朱人俊主任等旅首长商量后,电告何克希司令员,报告二旅准备弃黄湾,即刻向澉浦转移,改在澉浦接应五支队登陆的计划。当晚全旅撤出了黄湾阵地,向澉浦进发。<br> 10月3日凌晨,二旅转移到澉浦,遭遇国民党108师的猛烈攻击,张俊升组织力量反击。下午,张俊升电告何克希司令员登陆点选择为平湖的乍浦。随即以七团、九团的顺序往乍浦方向转移。<br> 当二旅撤出澉浦城四周的山头后,国民党军队连夜占领了这些阵地,形成对澉浦城的包围,而此刻由何克希司令员率领的五支队的游船正向着澉浦急急驶来。<br></div> <b>澉浦突围战</b><div> 10月4日拂晓,何克希率部在澉浦登陆,遭到了国民党军7个团兵力的进攻。面对十倍于己的重兵围困,何克希司令员沉着指挥,五支队官兵英勇奋战,在澉浦群众的支援下,当晚成功突围。<br> 澉浦突围战是浙东纵队北撤途中最艰险的一次关键性战斗。参战的浙东纵队五支队、上虞自卫大队等部作为第二路的第二梯队在何克希司令的亲自率领下,虽然受到蓄谋已久且具有绝对优势兵力的国民党军队的袭击、围困。仓促投入战斗,但是,他们依靠优良的军政素质和顽强的战斗作风,依靠正确的战术指挥,依靠澉浦人民的有力支援,不仅将国民党万余精锐部队牵制在澉浦地区达一天一夜之久,使其无法东袭纵队主力,而且突出重围,彻底粉碎了国民党消灭浙东纵队的阴谋。<br> 但是,在十六七个小时的澉浦血战中,浙东新四军付出了阵亡223人的惨重代价。5支队1中队中队长陈大德、2中队指导员林大慈、7中队指导员石磊等在这次战斗中英勇牺牲。澉浦突围战的胜利,表明浙东纵队是一支英雄的部队,他们处于10倍于己的强敌重重包围、孤军作战的环境中,不怕牺牲,勇往直前,坚决突破重围的英勇气概,为浙东纵队的征战史增添了光辉的一页。</div> <b>新四军浙东纵队北撤澉浦突围战示意图</b><div> <b>五支队,奉命北撤夜渡海,登澈浦,孤军奋战,突重围。 </b></div><div> <b>何司令</b>集中一个多营的兵力,向澉浦城外山头上的敌人发起猛攻。<b><br></b><div> </div></div> <b>何克希 </b> 1906年-1982年12月17日<br> 四川峨嵋县人。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5年在峨嵋县组织暴动。抗日战争爆发前,在上海从事党的秘密工作。1938年后,参加开辟苏南抗日根据地,先后任江南抗日义勇军指挥部副司令、中共东路工委副书记、新四军江南指挥部东路司令员、江南行政委员会主任兼地方保安司令员、新四军第六师副参谋长。1942年6月,为加强浙东敌后抗日斗争,奉中共中央华中局、新四军军部命,至浙东四明山,任三北(镇海、慈溪、余姚三县北部)游击司令部司令员。1944年1月,部队整编为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任司令员。与谭启龙等一起,领导浙东军民打击日军、伪军,使浙东抗日根据地不断巩固和发展,成为全国19个抗日根据地之一。期间,攻克敌伪在四明山区的重要据点梁弄镇,与日伪军多次作战,粉碎敌人的多次“扫荡”和武装抢粮的计划,并取得三次反顽自卫战争的胜利。1945年10月,浙东游击纵队奉命北撤后,历任军政治委员等职。<br> 新中国成立后,任华东军区装甲兵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国务院第二机械工业部部长助理、浙江省政协副主席、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1955年授少将军衔。1982年病逝杭州。<div> </div><div><b> 何克希“北撤经澉浦”</b><br> 现在已经能使我充分地考虑到找寻合适的突破口。并找寻每一个致胜的战机,以便于至少能赢得充分的时间,完成掩护北撤和最后撤出全体被包围的人员。<br> 当我发现北面有一个突出口的时候,正拿着我的望远镜了望着战场的警卫员陈建华突然狂喜地唤我:“司令员,快看,那里可能是敌人的炮兵阵地。”我拿起望远镜一看,果然.那不单是敌炮兵阵地,而且还是敌人的指挥阵地。敌人的指挥旗和指挥人员.在望远镜里也看到了。这一下使我突然扭住了一个战机.心里觉得分外兴奋。我用感激的眼光望了一下这可爱的警卫员,命令他:“立刻通知炮兵连,把所有的炮都集中起来由我亲自指挥。”<br> 所有的八二追击炮都抬到我指定的地点.集中炮火向敌指挥阵地猛轰。炮兵们在我亲自指挥的鼓舞下,特别起劲,打得又快又准。敌指挥阵地完全被我们摧毁了。接着,整个山上敌人阵地立刻乱了。战斗已经起了根本性的变化。<br> 于是.我下达了佯攻和撤退的命令,这时,已经是黄昏时候了。当拟好撤退路线.找好向导和安置好重伤员等等工作后,我们即开始撤退。那一晚,政治部大部分人员都临时成了抬伤员的担架员.我也自告奋勇地抬了一段路。<br> 第二天拂晓,敌人在山上用炮火轰击澉浦。在蒙蒙的晨光中,澉浦成了一座火海。<br> 当我们在路上听到那轰轰不绝的炮声时,战士们开心地笑了。“多谢敌人打欢送炮!”<br> 数天之后,在一个晚上,我们和本部会合了。当我和谭启龙同志碰头时,我们一下子一句话也说不出。然而,在黑夜里,我们仍然清楚地看到了对方的点头与微笑。这包含着多少难以言述的感情的点头与微笑,使我们永远难忘。<br></div> <b> 《北撤与澉浦战斗》</b>节选<br> 经过一夜急行军,到澉浦时天已拂晓,我们迅即派部队占领镇西北的山头阵地,控制住制高点.并布置了警戒,然后才进驻澉浦城。然而,我们刚部署完毕,敌人却也跟踪而到。先是发现有小股敌人活动在西门外我阵地前沿,接着,北面也发现敌人向我阵地作试探性的射击。战斗就这样开始打响了。我随旅部进驻城中,这时原余上特务营(即七团二营)的两个连,一个连由王杰三同志带领出城守山头阵地,一个连由郁忠同志带领,随旅部即同我们一起。张部的队伍却十分庞杂,进入城中都是非战斗人员,其中以随军家属(老婆孩子等)居多数,携带的辎重也不少,有马驼的,有人挑的,这本来已显得队伍的拥挤和混乱了。听到城外一片枪声,就更显得队伍的拥挤和混乱了。张部七团团长占聚民,为了安定人心,再三地说:“没有什么大的情况嘛!敌人没有什么了不起!”张俊升副司令这时也还很镇定。他认为与我接触上的是敌人的先头部队。从火力不猛来判断,我坚守阵地到天黑是没有问题的。这时,我给何司令发去一电,将当前情况向他报告。希望主力部队能在今天天黑之前赶到。电报发去后,随即收到回电。大意说:主力部队即将登船出发,电嘱我们坚守阵地,以待主力登陆。<br> 插图:浙东新四军纵队北撤澉浦登陆点之一:长山至葫芦山一带。 <b>张季伦</b> 1918年11月一1991年3月<br> 浙江安吉县人,早年在上海铁厂做工。1938年7月奔赴皖南参加革命,在新四军军部教导队学习,同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毕业后分配到新四军江北指挥部五支队十团四连任副指导员、指导员、连长。1942年6月到浙东后,先任四支队副支队长,四、五支队合并后任五支队一大队大队长。<br> 1944年5月,新四军在海盐组建了“海北支队”,他任支队长。解放战争时期,他先后担任华东野战军1纵3师7团参谋长,副团长和8团团长。朝鲜战争爆发,他参加中国人民志感军赴朝作战,担任20军第60师179团团长。<div> 1953年奉命回国到南京军事学院学习。毕业后任20军59师参谋长、副师长。1955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上校军衔,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1964年晋升为大校军衔。<br> <b>《突出重围》</b>节选<br> 敌人是居高临下,地形对他们有利,一场恶战就此开始了。三中队向扇子山头冲击时,遭到三方面火力压制,除了正面山头外,还有隐马山和西北角的山头火力。火力猛得把松树枝都打断;这还不算还有从扇子山与隐马山之间的敌人迫击炮,也是像倾盆大雨似的落下来。说实话,大小战斗我也虽是经历过一些,像这样猛的火力,我还是头次碰上。三中队就是这样地打垮敌人的三次冲击,但因伤亡过大,只好退守到最初占领的第一个小山头。此时,敌人发起第四次冲击,矛头指向我的指挥阵地,张全生几次拉我转移,我就是不动。我知道,我一动会出现什么后果的。这样,我赶紧组织几挺机枪,以猛烈的火力,先压住敌人火力。接着我就命令一中队长陈大德带一个排顶上去。哪知道当陈大德刚要带一排上去时,不幸中弹而牺牲了。一排同志见到此情,怀着无比仇恨之心,高喊“为中队长报仇”的口号,猛地冲了上去,把前来的敌人打得抱着头退了回去。<br></div> <b>顾宝善</b><div> 原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第五支队第二大队第五中队队长<br> <b>《血染的道路,胜利的历程》</b>节选<br> 再说,扇子山、隐马山敌阵地在我一、三大队的猛烈攻击下,展开了空前激烈的拉锯争夺。山头上浓烟滚滚,杀声震天。敌人凭着兵多势众,拼命顽抗,我们一大队伤亡严重。当时我是五中队中队长,何司令命令我带一个排支援一中阵地。当时一中队在攻击扇子山主峰时伤亡过重,中队长陈大德也牺牲了。但是他们在指导员梁奕行的带领下还是牢牢坚守在阵地上。我带领部队冒着猛烈密集的火力攻击,以前赴后继、不怕牺牲的精神,奋勇向前。终于通过了200米的开阔地到达冲锋出发地。40多人的一个排死伤三分之一。通讯员徐财根的腰部被子弹打穿,大概神经被打断,腰部已失去知觉,但仍爬到了山下。从冲锋出发地到攻下扇子山,部队又伤亡10多人。在山凹处遇到一中指导员梁奕行,他说:“我们中队长牺牲了,中队留下20多人,另外三中一个机枪班,你统一指挥吧。”这样连同我中队20位战士加起来组成一个混合中队,为最后攻占、保卫扇子山而战斗。敌人牢牢地扼守在扇子山的岭线南侧,光秃秃的岭线上敌我双方都无法占领,我部队则据守在岭线北侧的死角,英勇的战士轮番走出死角向岭南投掷手榴弹,特别是我中队战士王根荣与一中一位战士轮番从死角跃出投掷,给敌人以重大杀伤,迫使敌人退回到翠屏山,这样我军终于全部控制了扇子山主峰。</div> <div> <b> 背水鏖战</b></div> 向前是生路,向后吃海水。<br> 杀开一条血路,夺取扇子山和隐马山,为晚上突出重围创造条件。由于二旅已撤离了澉浦,情况发生了意想不到的变化。何克希司令员与王胜支队长、邱相田政委等五支队首长研究后,决心以五支队已登陆的兵力固守澉浦城,待五支队全部到齐后再相机反击。<br> 上午9时左右,澉浦南门外的长山制高点被敌军占领,敌人以火力封锁了海面,给后续部队的登陆造成了很大的威胁。但是英勇无畏的战士们,冒着枪林弹雨,强行登陆,迅速进入澉浦城。10点钟,敌人从西南、西、北三个方向同时向澉浦城发起猛攻。面对凶狂的敌人,指战员们一个个把仇恨凝集在枪膛里,直打得敌人鬼哭狼嚎,丢下了许多尸体,慌忙退回到了葫芦山、翠屏山、凤凰山一线高地。 决战前的动员大会。 <p class="ql-block"> 下午2时左右,一、三大队随即分散出城飞快地越过沟渠,冲过开阔地,冒着敌人的炮火运动到扇子山、隐马山下。当距制高点三、四十米时,我军突然发起冲击。虽然敌人利用有利地形和优势兵力、火力,居高临下极力阻我进攻。但我英雄健儿冒着敌人猛烈的火力,顽强地接近敌人。敌我双方短兵相接,顿时枪声、手榴弹的爆炸声以及喊杀声响彻山野。仅用了二十多分钟时间,我一大队就占领了扇子山主峰东侧一线高地并乘胜向扇子山攻击。但是翠苹山、隐马山一线的敌人集中了几十挺轻重机关枪和各种火炮,向一大队猛烈扫射和轰击。接着一、二百个敌人在优势火力掩护下,向刚攻占山头的三中队反击。三中队长唐思根左手负伤后,,仍率领战士们在密集的手榴弹、炮弹爆炸中,一次次与敌人展开了拼杀。 </p> 扇子山主战场。 <b>蔡子悟等八人《澉浦突围战》</b>节选<br> 从俘虏的口供中得知,进城的是国民党第九十八军,从余姚经杭州车运来此。又是这个九十八军!何克希司令和周毅科长这才意识到:敌军未能在周巷得逞,现在又企图把我军包围消灭在杭州湾北岸,居心十分险恶。<br> 上午9时左右,澉浦南门外的长山制高点也被敌军占领,敌以火力封锁海面,直接威胁我登陆的后续部队。10时许,敌军在密集炮火掩护下,从西南、西面和北面同时向我军发起猛攻。遭到我军坚决还击后,丢下很多尸体,退至葫芦山、翠屏山、凤凰山、扇子山一线高地与我对峙。我军已被敌军围困在杭州湾南岸的滩头了。<br> 由于情况发生变化,五支队大部队尚未登陆,何司令就电告军部和苏浙军区粟裕司令。不久,军部来电,指明我当面之敌有4个师,澉浦周围有7个团的兵力,情况相当严重。何司令思考着这样一个严峻的问题:我部能不能抵挡得住十倍于我,并控制着有利地形,连续进攻的敌军?五支队能否突出重围?全纵队能否完成党中央交给的北撤任务?何司令召集支队长王胜、政委邱相田、参谋长曾阿缨、政治处主任汪志华以及周毅等研究情况,商议对策。他最后认为:<b>我们只能针锋相对,立足于打。要扭转被歼的危局,必须以攻为主,杀开一条血路,突出重围,</b>这是唯一的出路。他的意见得到了五支队领导的赞同和支持。于是决定:上午坚守澉浦,下午组织主要兵力夺取扇子山和隐马山,为晚上突出重围创造条件。 <b> 涟水会师 </b><div> 澉浦突围以后,五支队经三官堂、泾塘桥,在三环洞和于城渡过了盐嘉塘河,当天到达嘉兴新篁休息,与先一天到达新篁附近的二旅张俊升旅长、王仲良政委会合。<br></div><div> 离开新篁后,五支队和二旅经钟埭,在平湖的新埭再次分兵。张俊升率领二旅折向东行,经金山到达奉贤,在奉贤登上苏北解放区派来的大船,由海路北撤到苏北解放区。五支队则在何克希司令员的率领下,避开国民党反动派设于铁路沿线的封锁线,经金山的亭林、奉贤的青村港,西渡黄浦江,到达预定的中途集结点青浦重固镇,与早已等候在那里的谭启龙政委率领的浙东纵队本部会师。在经过一番生离死别后,两位老战友的手又紧紧地握在一起,眼睛噙着泪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经过一天的休整,五支队归还建制,按照北撤的计划,何克希司令员、谭启龙政委率领浙东纵队一旅继续北上。<br> 11月中旬,经过长途跋涉,历经艰险的新军浙东纵队一旅终于到达了苏北涟水,与先期到达的二旅胜利会师。至此,新四军浙东纵队胜利完成了党中央交给的北撤任务。随后一旅和二旅分别整编为新四军第一纵队第三旅和新四军独立第一旅,各自投入了全国的解放战争。</div> <b>王 胜</b> (1909年一1996年)。原名王近森,福建省上杭县才溪乡人。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第二支队四团参谋长,江南指挥部第四团参谋长。皖南事变后,任新四军第六师十六旅参谋长,浙东游击纵队第五支队支队长。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b> 邱相田</b>(1916年一1984年8月20日),福建省上杭县溪口乡人。浙东游击纵队第五支队政委,中共浙东区四明地委书记兼四明自卫总队队长、政治委员。1955年被授子少将军衔。 <b>汪志华</b>(1918-1987)。原名汪仁开,曾用名汪真,江西省永新县人。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4年转入中国共产党。浙东游击纵队第五支队政治部主任。1955年9月被授予上校军衔。荣获三级八一勋重、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60年6月晋升为大校军衔。 <b> 朱德总司令(前排中)在河南濮阳视察华东野战军时,接见陈毅(前排右二)、粟裕(前排左二)、钟期光(二排左三)、中飞(二排右一)、谭启龙(前排左一)、何克希(前排右一)等纵队以上干部合影。</b>1948年8月摄。 <b> 浙东游击纵队北撤途中何克希(左五)与林尧(左一)、黄源(左二)、王胜(左三)、谢忠良(左四)、陆慕云(右二)、邱相田(右一)在青浦观音堂合影。</b>1945年10月摄 <b> 第二章:铁血军魂 名垂青史</b> <b> 参战将士的回忆。</b> <b>钱 吉</b> 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直属侦察班侦察员。<br> <b>《澉浦突围战亲历记》</b>节选<br> 夜幕降临,激战一天的战场开始沉寂下来,我军进入了直接的突围准备。何司令员总结一天的战况,判断我军具备了成功突围的机会,决心利用黑夜突出重围,甩掉敌人,坚决完成党中央北撤的决定。何司令要求部队要做好巧突和强攻的两手准备:首先要充分利用黑夜、敌人怯于夜战、不敢主动出击的条件和特点,从敌人的间隙,走田野小道不动声色地、悄悄地潜越出去:如巧突不成就转为强攻,拼死杀出一条血路,突出重围。<br> 何司令的突围决定迅速向部队进行传达动员,并宣布了“三个不准的纪律:不准掉队、不准发出响声、不准发出火光。部队进行了紧张有序的准备工作,实行轻装,减少挑担,尽量带走多余武器,实在带不走的就地埋藏。组织机关干部动员群众,尽量拾走伤员。对少数不能随队的重伤员就地安置。掩埋了烈士的遗体。我还看到浙东银行烧毁了很多浙东“抗币”<br> 在突围行动中,何司令赋予我们侦察分队担任“开路先锋”,保证全军隐秘地、安全地、悄悄地钻出敌人包国圈的重任。我们全体侦察兵深知肩上任务的分量,为了园满完成任务我们做了充分准备。找当地熟悉地形、路线的群众,结合地图,调查选择最佳的行动路线,选好可靠的向导。将纵直侦察班和五支队侦察班临时编成先遣分队。由纵直侦通连陈鲁连长和五支队周子云参谋带领,在大部队先头负责侦察,探索道路,按确定的突围路线引领部队前进。陈连长、周参谋将我们侦察兵分成2个人一组,担任行军路线上分叉路口上的“路标”,接应引导部队按规定路线行进。我和一位老侦察兵编在第一组。我们侦察分队在陈连长、周参谋带领下,提前在全军行动前约一个小时出发,出澉浦东门,沿海塘大路一直向北走,大约走了10余里路,拐弯走田间小道。<br> <b>瞿 俊</b> 新四军浙东纵队第五支队二大队四中队指导员<br> <b>《英勇杀敌,不幸腿部负伤》</b><br> 瞿俊同志在浙东抗战期间,曾任新四军浙东纵队第五支队二大队四中队指导员。1945年10月初,瞿俊同志随新四军浙东纵队司令员何克希同志“北撤”。途经海盐县澉浦时遇十倍之敌包围,经历了艰苦的澉浦突围战。瞿俊所在的二大队负责坚守北门并主动出击阁老山、翠屏山一带敌人。配合一大队、三大队夺取扇子山、隐马山。战斗中,瞿俊同志带领四中队战士英勇杀敌,不幸腿部负伤。但他坚决不下火线,包扎伤口后继续指挥战斗。最后在战友们帮助下忍着伤痛撤离澉浦,继续北撤。 <b>章洪珊</b> 原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第五支队政治处干事。<br> <b>《澉浦突围记》</b>节选<br> 新区群众对我们不甚了解,更需要耐心地向她们作宣传。我们说“我们是三五支队(浙东百姓的习惯称呼)从四明山来的(浙东根据地)。为了和平,我们北撤路过这里,遭到国民党的围攻。他们不打日本鬼子,却千方百计想消灭抗日有功的新四军,我们不得不自卫反击。许多同志负了伤,今晚要辛苦你们,把伤员送出澉浦,明天就可回来。”我还特别嘱咐:“今夜天黑,要跟紧,千万不能掉队”。人民的军队同人民的利益是息息相通的。她们听了我的一番话,十分同情,并愿意抬送伤员。在危难时刻,能得到新区人民特别是妇女的支援,多么不容易呀!这使我深为感动。<br> 突围开始,已近午夜,细雨蒙蒙,伸手不见五指。前卫部队在当地向导的带领下,避开村庄,走山脚田间小路,搜索前进。由干部团组成的临时担架队,走在部队中间,何司令还抢着抬伤员。汪志华主任带病抬担架。我们担架队走在最后。约半个小时,从远处传来枪声,部队便停了下来。原来是有人掉队走错路,撞到了敌人哨所。一个小时后,部队又继续前进。急行军,突然面前又枪声大作。起初我还以为是敌人盲目射击,催促他们加速前进。但枪声越来越近,越来越察,前后左右都落下了子弹。这才使我感到不对劲。我们立即停下来,副连长仔细查看路口,不见路标,他派排长马上回头搜寻。所幸很快找到,我们又重新沿着路标指向前进。在天将微明时,越过了敌人最后一道封锁线。 <b>梁奕行 </b> 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第五支队第一大队第一中队指导员。<br> <b>《回忆林大慈、陈大德》</b>节选<div> 林大慈,可能是仙居人,参军之前是一所小学的体育教师。1942年12月或1943年1月,由地方党组织介绍来部队,在教导大队二期二队学习。1943年2月或3月,由我介绍他入党。1943年5月学期满后,分在五支队大队二中队担任文化教员。1944年初前方战斗后提升为二中副指导员。1944年底或1945<br>年初任二中指导员。1945年10月参加澉浦战斗,牺牲在澉浦西门。据回忆当时他亲自拿着机枪向敌人射击,被子弹击中。该同志入伍时大约只有十八九岁,作战勇敢,为人憨直,与同志很友好。<br> 陈大德,原是二中队排长,日寇投降前后调一中任副中队长,北撤前夕任一中队队长。到澉浦后,陈带领二排攻占了青山。在带领一中队攻打扇子山时,已攻下了第一个山包,准备攻第二个山包时,被敌人射中头部而牺牲。</div><div><br></div> <b>陈建华 </b> 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战士、何克希司令员的警卫员。<br> <b>《血战澉浦城》</b>节选<br> 终于,敌人败退了,山头被我们攻下来了!立刻,山上山下欢声一片。何司令激动地把望远镜递给我,说:“小鬼,你瞧瞧,同志们打得多英勇!”我一面擦着泪花,一面接过何司令的望远镜观察起来。啊呀,不对!一转眼间,战局又起了变化,从望远镜里望去,敌人的增援部队像狼群似的一群又一群地涌上山来,渐渐地把我们的战士逼下山去。我们被迫放弃了被占领的阵地。我把望远镜送还给何司令。显然,敌人的后备力量是相当强的。何司令员当机立断:“把守城部队调出来!”这一个多营的兵力,轮番向敌人发动进攻。敌人终于又被我们打退了,战况得到了暂时的稳定。何司令和其他首长正在研究北面的一个突破口,准备强行突国,寻找每一个致胜的战机。我当时正拿着司令员的望远镜瞭望战场的情况,突然,我发现了敌人的炮兵阵地,我禁不住狂喜地叫起来:“司令员,快来看,那里是不是敌人的炮兵阵地?”何司令拿起望远镜一看,果然。但那不但是敌人的炮兵阵地,而且还是敌人的指挥阵地。敌人的指挥人员挥舞着指挥旗,在望远镜里一目了然。何司令员兴奋起来,用感激的眼光看了我一下,说:“小鬼,这下你帮了大忙了。立刻通知炮兵连把所有的炮都集中起来,由我亲自指挥。”“是!”我高兴地答应着。我感到司今员已经抓住了一个致胜的战机。<br> 所有的八二迫击炮都到了司令员指定的地点,对准了目标,集中炮火向敌人指挥阵地猛轰。炮兵们在何司令员亲自指挥下,斗志昂扬,打得又快又准,敌人鬼哭狼嚎,敌人的指挥阵地完全被我们摧毁了。敌人失去指挥,乱成一团,整个山上敌人阵地立刻群龙无首,失去了攻击能力,战局已起了根本性的变化。 <b>罗敬良</b> 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第五支队第六中队文化教员。<br> <b>《北撤途中的突围战》</b>节选<br> 澉浦突围战的前提,第一要站稳脚跟,唯一的立足点是澈浦镇:第二要占领制高点(隐马山,扇子山两高地)。只有占领了制高点,才能突出重围。我所在六中队担任坚守澉浦镇北门的任务,守住,寸步不离,何司令亲自交代如何守法,当时没有工事,有句话叫硬着头皮顶炮弹。从拂晓上岸,进城,上午占领北门,到下午两点,炮弹从来没有停过,造成我方伤亡。后来有了经验,就是先前打来的炮弹爆炸后,形成的弹坑,可作为安全坑,战斗掩体,避免地面炮弹爆炸的杀伤。在以后的作战中,这个经验仍然常常派上用场。战场上常常出现战友之间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纷纷推别人到弹坑里,把危险留给自己,这叫做同生死共患难,战士友爱,也是部队凝聚力的具体体现,战斗力所在。部队有了凝聚力就有战斗力。<br> 下午两点以后,任务来了:我们六中队打开北门,向隐马山、扇子山两高地前的开阔地出击,杀出去200至400米之间停几分钟后撤回,几分钟后再杀出去,这么来了两次半,用这一方法吸引敌军火力点,策应主力部队占领制高点。在孙子兵法中叫声东击西。这一行动是何司令亲自指挥,事实上是在东北面攻占山头。指挥员的战略战术运用成功,制高点抢到,为晚上11点的突围作好了必要的准备。当然中间有小的反复争夺战、拉锯战。最后天黑时打下来了。四中队队长倪俨率队成功抢到山头(他是浦东人,解放上海打到家门口时牺牲)。顾宝善是抢占制高点的五中队队长。 <b> 焦润坤</b> 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第五支队第一大队第二中队文化教员。<br> <b>《亲历澉浦战斗》</b>节选<br> 我当时在五支队一大队二中队任文化教员。在澉浦战斗中,我中队当时坚守西门,敌人猛烈的炮火、在我们身旁爆炸,一阵热浪扑来,我身旁就有战士负伤,但敌人几次进攻,都被我们击退。<div> 11时左右,一个人打着白旗送来一封信,那是国民党第九十八军军长段霖茂向张俊升发出的逼降书。何司令看了怒火中烧,直说“我不是张俊升!”同时也判断出敌人对我们情况还不甚了解。敌人的骄横印证了骄兵必败的预兆,坚定了何司令突围的决心。我军攻击前,以何司令为首的各级干部、层层动员,万众一心,同仇敌忾,纷纷要求参加突击队。形势越严峻、困难越重,就越显出英雄本色。这就是铁军精神的无比威力。<br> 下午二时,由支队长王胜、大队长张季伦和杨干股长率一大队一、三中队直取扇子山。由政委邱相田和三大队长梁爱博强占隐马山。经八次之多的反复争夺,终于在天黑前占领了该二处阵地,为1000余人的突围打开了缺口。但223名将士却牺牲在突围的阵地上。</div> <b>汪志荣</b> 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第二旅政治部干事。<br> <b>《浙东纵队北撤,二旅先行》</b>节选<div> 周围村落均有我二旅部队驻扎,时有喧哗声传来,但未听到枪声。在附近大路上,隐约可见有人扛着、背着行李,一批批、一群群急匆匆向东北方向铁路线走去。但没有人向我们这个小村里走来。<br> 天亮了,村落恢复了平静,远处的枪炮声也早已稀疏。林队长要我们回屋休息。虽然我们都已两天两晚未闭过眼,但都无法入睡。等待着澉浦方向的战斗消息。<br> 下午,朱主任派人来告诉我们说,何司令所带的五支队,已从澉浦胜利突围出来了,即将与二旅会师。这一消息,使我们大为振奋,一夜的惊恐和疲乏也随之消逝得无影无踪。</div> <b>阮 正</b> 新四军浙东抗日根据地浙东银行会计。<br> <b>《回忆北撤和澉浦战斗》</b>节选。阮正口述沈阳华整理<br> 从临山乘海船出发,到澉浦时,天刚刚亮。登陆时,船靠不上岸,大家下船后在海滩上走不快。何司令带领一小部分人就先去抢占澉浦城。那天又指挥部队反复抢夺制高点扇子山和隐马山。要是抢不到这些制高点,我们晚上就跑不出城来了。那天战斗很激烈,我们五支队牺牲了200多个同志。<br> 在澉浦城,我们遭敌人包围,何司令作战斗动员,要求减轻负担。我们就商量金、银、货币的处理办法。买来布条,将金子、银元缝起来,做成米袋一样的带子,分宽、窄两种。金子贵重,缝成小布条,让团级以上领导绑在腰上。银元两块一叠、两块一叠,缝成宽布条,让营级干部斜背在肩上。我们银行人员也背银元。大量纸币只好忍痛一点一点地烧掉。烧纸币是在澉浦城里一个大户人家的客堂里,关上门窗,怕城外敌人发现后打炮弹过来。幸亏是纸头,用明火烧,烟雾不是很大。我们自己的几张纸币也一起烧掉了。 <b> 陈 卫 </b>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第五支队第二大队第六中队卫生员。<br> <b>《澉浦战斗片段回忆》</b>节选<br> 上午10时许,敌人在密集的炮火掩护之下,从澉浦西南、西面和北面同时我军发起猛烈进攻。我们二大队守北门一线,六中队守城门左侧阵地,战斗十分激烈。我们凭借土城坚决抗击,杀伤大批敌军,使其退至攻击阵地。但是,我们二大队也付出了重大代价。我六中队长王昭成胸部贯穿伤,经我包扎。四中队指导员瞿俊左膝关节被打穿不能走路。大队部医务员林文祥在北门附近被炮弹击中下肢多处受伤,也是我替他包扎的。甘尚有十余位同志伤亡。<br> 为了突出重围,杀开一条血路,何司令和王支队长、邱政委等领导干部研究后决定主动出击,坚决拿下扇子山、隐马山一线制高点。<br> 我二大队各中队也派一个区队(排)出北门向各自目标攻击,也有部分伤亡。五中区队长陈文康在出击时右胸贯穿伤,肺部被击穿,伤势很重。 <b> 郁雪林 </b>澉浦镇南北湖村5组退役军人,原新四军浙东纵队战士。<br> <b>《我参加了新四军北撤》</b>节选。 郁雪林口述,袁志芳、祝栋良整理。<br> 我是1944年6月由陆辛耕介绍参加新四军海北支队的。一道去的还有我村的郁阿三。后来我就随海北支队去了对江余姚四明山区参加战斗。<br> 抗日战争胜利后,我新四军浙东纵队奉命北撤。1945年10月4日清晨,司令员何克希率第五支队1000多名战士渡过钱塘江在澉浦长山黄道关等地登陆。当时我是五支队王胜支队长的通信员。<br> 我们在何司令的正确领导下,采取变守为攻,争夺重要山头的战略。尤其是夺取扇子山、隐马山的战斗。经过几次争夺。何司令还亲自指挥,把所有的迫击炮集中起来,对准敌军炮兵阵地及指挥阵地,打得又快又准。这样一来敌军指挥阵地被我们摧毁。<br> 天已黄昏,敌人乱了。我们就抓住这一战机,迅速组织北撤,一方面佯攻,一方面北撤。在群众支援下,夜里八九点钟乘天黑出东门、装家坝、大北山。到丰山又打了一仗,然后经三官堂、三环洞北上,几天后与本部会合。 <div> <b>林文祥</b> 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第五支队第二大队医务员。<br></div> <b>《二大队澉浦北门抗敌》</b>节选<br> 北撤时,我在五支二大当医务员。<br> 我们是在浙东临山下海的。在海边我看见了陆辛耕。我与他以前就认识。后来我与陆辛耕通信时提过这件事。<br> 1945年的10月4日,我们按计划在澉浦城外的黄道关登陆。海边上有一座小岛(注:即巫子山)。我们的船在海边转了好几个圈子才靠了岸。二大队教导员姜宿一上岸就说:“苍蝇怎么这么多?”<br> 这时,我就听见了枪声。当时大家对整个情况又不了解。马上集合队伍跑步从南门进了澉浦城。进了城才知道境况十分严重,遇见了敌人。<br> 根据命令,二大队马上拉到了北大门,在钟楼那里与敌人展开了一场血战,牺牲了一部分同志。敌人的兵力很强,而且已经形成了几十里的包围圈,所以战斗十分激烈。这时,三大队的大队长、九连连长都负了伤。五连连队上的干部负伤的也不少。 <div> <b> 方万春</b> 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第五支队机炮连炮兵班班长。<br></div> <b>《澉浦突围炮兵发威》</b>节选。方万春口述,杨秀元整理。<br> 扇子山和隐马山上的敌人大概各有一个团。他们仗着人多势众,没把千把人的新四军放在眼里,在山上连个工事都没有筑。他们欺侮新四军没有重武器,居高临下,我们奈何不了他们。何克希司令员抓住他们的弱点,决定给予致命的一击,杀开一条血路,带部队突出重围。他亲自到我们兵连进行动员部署,叫我们把迫击炮、掷弹筒及所有的炮弹全部搬到城墙上,直接瞄准扇子山和隐马山。他命令我们在部队发起冲锋前的五分钟把这几百发炮弹全部砸到扇子山、隐马山的敌人头上去,炮弹全部打光一发也不要留。打完后,炮连带上步兵武器跟大部队一起突围。<br> 对扇子山和隐马山的总攻击在下午2时开始。我们炮兵部队大发神威。连长一声令下,我们所有的迫击炮都是连发急速射。炮弹呼啸着一颗连着一颗砸在敌人头上,直打得这两个山头上的敌人鬼哭狼嚎,连滚带爬,无处躲藏,只顾抱头鼠窜,哪有阵地可守。我们的主力一贯猛打猛冲,这次更似猛虎扑食,一阵猛冲就占领了二个山头。二个团的守敌,那真叫“兵败如山倒”,稀里哗啦就垮了下去。这次战斗中光我们班的一门迫击炮就打了七十多发炮弹,全砸在隐马山的敌群中了。以前我们打几发炮弹都要经过上级批准,不能多打一发。一般都是打一、二炮就搞定了。这次连打七十多发,炮筒子都发烫了,过足了炮瘾。 <div> <b>王戚魁 </b>上虞自卫大队六班副班长。<br></div> <b>《我所经历的澉浦战斗》</b>节选<br> 我们赶到的时候,海边已经有好多部队在那里集中了,后来知道这是老大哥五支队。还看到不少女同志,才知道司令部也和我们一起走。我看到五支队的武器都很新很好,有些武器我根本没看到过,还有需要几个人抬的大炮。我想他们毕竟是主力部队,所以装备比我们好。后来又看到海边停着许多帆船。我是山沟沟里长大的,又是入伍不久的新兵,没见过大海、大帆船,就有些大惊小怪。晚饭吃的是干粮。直到半夜时候,上级才通知我们上船。这些帆船是听风指挥的,靠船老大操纵,把握方向。因有风浪,颠簸很厉害,我又是第一次坐船,不适应。不久就开始肚皮难过,呕吐不停。就这样摇摇晃晃一夜,直到天刚亮船才靠岸,我们下船上了岸。这个地方就是当时的澉浦城。旧城墙是用烂泥稻草垛起来的。<br> 我们刚刚休息片刻,就听到周边山上有炮弹打到海里来了。接着枪炮声大作,我也不清楚是怎么一回事。就在这个时候,看到有一队人背着快慢机,其中有一领导手里拿着一根竹棒,上面有指挥旗卷着当手杖,还有参谋人员、警卫员等,从我们旁边走过。这时有人说,拿指挥旗的首长就是何克希司令。我有幸第一次见到我们三五支队最高领导人,心里很激动。过了不到半小时,枪炮声更密,仗越打越大了。 <b> 新四军北撤澉浦突围战英烈:</b><div> <b>1、包金荣 2、陈成灿 3、陈大德 4、陈丁良 5、陈淼灿 6、陈仁校 7、陈水峰 8、陈志元 9、褚兴德 10、崔信祥 11、龚先清 12、顾高生 13、韩维祥 14、洪云岳 15、黄道方 16、黎吉森 17、李阿狗 18、李坤校 19、李咩庆 20、梁宝金 21、林大慈 22、林子定 23、鲁银水 24、吕福生 25、吕俞定 26、宓成钧 27、苗永赓 28、钱章炎 29、邱小狗 30、商纪田 31、沈见清 32、沈永苗 33、石磊 34、石早清 35、孙水根 36、孙翔龙 37、孙张敖 38、童阿怀 、39、王丁传 40、王友灿 41、闻金仁 42、武大郎 43、夏杏堂 44、谢炳钊 45、谢裕陆 46、徐金泰 47、徐先水 4、许纪良 49、姚登春 50、姚怀兴 51、叶国良 52、俞阿牛 53、俞和尚 54、俞万胜 55、张善生 56、章水尧 57、赵长根 58、赵校生 59、赵亚斋 60、周廷儿 61、朱阿毛 62、朱坤奇 63、朱志耀 64、竺章生 65、陶少卿等223名。</b></div> <b>血染的道路 革命烈士永垂不朽!</b><div><b> </b>抗日战争胜利后,为求和平建国,中国共产党在重庆读判中主动让出分布在广东、浙江等八个省内的根据地。一九四五年十月四日清晨,新四军浙东纵队第五中队、上虞自卫大队干余人及浙东银行等地方干部奉命从浙东根据地北撤,渡过杭州湾在海盐澉浦登陆。遭到国民党军队四个师万余人的包围袭击。新四军部队在司令员何克率领下于澉浦城、扇子山、隐马山等处同国民党军队激战十六小时,在群众支援下趁黑夜突出重围,前往苏北,胜利完成北撤任务。</div><div> 澉浦之战,五支队陈大德、林大慈等二百二十三名新四军指战员壮烈牺牲。革命先烈为人民解放事业英勇献身,事迹彪炳史册,英名永留人间<b> 。</b></div><div><b> 上图一:</b>2008年10月,海盐县人民政府重修新四军北撤澉浦之战纪念碑。</div><div> <b> 上图二:</b>2008年10月,重修后的新四军北撤澉浦之战纪念碑碑文。</div><div> <b>上图三:</b>1984年10月,海盐县人民政府在澉浦荆山顶建立新四军北撤澉浦之战纪念碑。<b> </b></div><div><b> 上图四:</b>建于1946年7月1日的泰安革命烈士纪念碑。</div><div><b> 上图五</b>:泰安革命烈士纪念碑东、西、北三侧碑基上,镌刻着浙东纵队牺牲的烈士英名。</div> <b>第三章:军民鱼水 血肉情深</b> <b>军民鱼水血肉亲 冒死帮助新四军</b> <b> 陈关德 假冒买酱油 巧妙送粥水</b> <b> 沈顺宝 给新四军伤员喝开水放点盐</b> <b> 顾传娥 糙米借给新四军</b> <b> 叶成宝</b> <b>我帮新四军烧水缝袋带路</b> <b>叶文宝</b><b> 我帮新四军战士做布袋 </b><b> </b> <b> 朱玲花 </b><b>为新四军提供灶间烧饭烧开水</b> <b>王菊泉 我为新四军烧饭烧开水</b> <b> 顾毛毛</b> <b>我参加的战地救护经历</b> <b> 顾如宝</b> <b>父亲俩帮助新四军抬伤员</b> <b>沈志芳</b> <b> 冯家舍村民帮助新四军</b> <b>赵桂书、赵御英</b> <b>新四军叫我们收下柴钿并帮助新四军抬伤员</b> <b>卢银发 </b> <b> 我为新四军抬伤员、做挑夫</b> <b> 新四军烈士遗骨埋葬点示意图:</b>▲ <b> 杨菲宝 掩埋新四军</b> <b>周田法 为路房牺牲的新四军战士做坟</b> <b> 杨小官、杨老福</b> <b> 杨关忠、杨富仁</b> <b> 顾新祥、杨应林</b> <b>杨小官、杨老福、杨关忠、杨富仁、顾新祥、杨应林、 杨瑞春、顾云泉、杨有才、杨士美、顾山男等 </b>澉浦镇澉东村娄塘河村民都参加到掩埋新四军烈士的善举之中。 <b>保护新四军伤员</b> <b> 沈金友</b> 男 澉浦镇澉南村码头 村民<div> <b>《棉花柴堆里藏伏伤员》</b>(沈金友口述,袁志芳、祝栋良整理。)</div> <b> 祝关忠 </b>男 澉浦镇镇中村村民。<div> <b>《回忆新四军北撤经澉浦时的点滴情况》</b>(整理:新四军研究会海盐小组)。</div> <b> 叶梅宝</b> 女 澉浦镇镇南村2组村民。<div> <b>《舀城河水给新四军伤员喝》(</b>叶梅宝口述,袁志芳、祝栋良整理)。</div> <b>卢树仁</b> 男 澉浦镇长山村3组村民<div> <b>《哄睡“国军长官”,掩护新四军伤员》</b>(卢树仁口述,周乐训整理。)</div> <b>我为新四军带路</b> <b> 金溪:《昔日带路的女人》</b>——载1957-8-4-《浙江日报》 <div> <b>朱荣生</b> 男 澉浦镇居民。<br></div> <b>带路的女人</b>(朱荣生口述,朱龙训整理)。<br> 1945年10月4日、新四军从余姚乘海里帆船渡海到澉浦长山黄道关登陆上岸。从澉浦南城门进城里,在澉浦北大街、西大街,一直到城门,新四军击退国民党,一直打到红山子(扇子山)。新四军有部分指战员住在北大街王少山家里。他们说,他们要冲出包围圈到根据地去,得有个带路向导,想要找个带路的人。当时我的姐夫小连山(小睐男)听到了,便叫妻子朱岁囡带路。王少山老板拿出两元钱给朱岁囡,支持我姐姐去带路。我姐夫小连山在王少山开的茶馆店里挑水,老虎灶上烧开水,我姐姐带着新四军走青山小道,从海里外塘卷裤腿手扒芦苇前进,叶子上有锋利的快刃口,划在朱岁囡臂膀、脚腿上,划开皮肉,鲜血淋淋,脚底戳破,走在浅海滩海水里晚上海水很凉,身体凉得在发抖。走海塘外滩在杨家团走上海塘,走寨圩到官塘一直带到平湖钟埭。当时新四军叫我阿姐朱岁囡随新四军部队北撤,不要再回澉浦了。阿姐朱岁囡对新四军说,我家里还有一个男孩太小,需要我去养大,我不能跟你们部队走了,部队就同意我阿姐(朱岁囡)回澉浦了。 <b>周千囡</b> 女 澉浦村澉东村徐匠组村民。<div> <b>妈妈带路我也带 </b>周千囡口述,袁志芳、祝栋良整理。<br> 我娘家在阁老山下的罗汉湾,当时我还没有出嫁。新四军北撤时,阁老山那边也曾经发生过激烈的战斗,后来新四军人少力量弱,下山后从西门退到城里去了。<br> 有几个新四军战士掉队了,不知往哪里走,就向我妈妈李和宝问路。我妈妈说:“我认识路。”于是,我妈妈就同村上的王多因二个人一起,领着这几个掉队迷路的新四军战士,从罗汉湾出发一直送到西门吊桥。新四军战士进城与自己人会合了,她俩才回家。<br> 当天下午,我在阁老山附近割草,发现有一个新四军战士,大腿上被击伤,都是鲜血。这位新四军伤员问我:“老乡,到澉浦西门怎么走?”我想:“光用手指点一下,是不解决问题的,还是我带他到西门为妥。”我就帮助带路,从里湾送到外湾猫儿桥那边。走向西门桥去的路上,他与自己部队的人碰头了,我才回家。<br> 我将情况告诉了妈妈,妈妈说:你胆子倒不小!<br> 我笑了。当时我19岁。<br></div> <b>祝有囡</b> 女 澉浦村澉南村二组村民。<div> <b>我带领新四军抄小路到三环洞</b>(祝有囡口述,周乐训整理)。</div><div> 那天晚上七八点钟,天已经暗了,有新四军来敲门,说:老乡,我们要出发,想请你帮忙送送。我问:要带点啥东西?那战士说:有能挑的就行。我随即拿了一副扁担绳索跟着出了门。<br> 来到衙门基,看见部队已经集合了。前面一批一批都是澉浦人,大部分我都认识。大概九点来钟,部队开始出东门经装家坝、汤家埭上了塘路。我挑着两袋东西,跟着一个好像是当官的走,有人牵着两匹马跟在后面。虽然还听见在打枪,但我们走得很快,一直没有停。<br> 快到长川坝时,坝头那边突然响起了激烈的枪声,身旁那个新四军一下子把我推到一个潭里。我闻到一阵羊灰臭,知道跌进羊灰潭里了。只听见身后有很多人冲了上去,枪打得非常厉害。过了一会,推我下去的那个人把我拉了上来。八月里的天气,晚上有点冷了,我浑身被羊灰水浸湿,加上惊吓,全身发抖。那个拉我上来的兵脱下一件羊毛背心让我穿上。<br> 枪声虽然停了,部队却一直没有走。又过了很久,那个兵走过来问我:老乡,我们要到北边去,不从公路走行吗?我说:以前我们挑盐到海盐、平湖,都从小路走近。那个兵说:行,请你前面带路吧!我就带他们回到大王桥,抄小路绕过长川坝,经三官堂、许油车一直往北走。<br> 一路上很太平,没有打枪。天亮辰光,前面一条大河拦住了去路。我一看,河对面已经是三环洞桥了。再看这支部队,大概有好几百人,他们一时无法过河,只好停下来找船。等部队全部过了河,已经是吃晚点心了。我们在一座庙里吃饭,吃的是南瓜饭。地上散落了许多南瓜籽,想想蛮可惜,我就收起来放进布袋里。一个当官的走过来,对我们说:老乡,我们还要往北去,你们回去吧,谢谢你们的帮助!他还特别认真地吩咐我们:你们回家路上各自要分开了走,碰到有人查问,就说是劳动回家。我们都说:放心吧,这条路我们经常走。回来的路上,我碰到七、八个走散的新四军。我就又带他们去了三环洞,等回到家,天已经暗下来了。<br></div> <b>顾关义</b> 男 澉浦镇澉东村田办屋村民。<div> <b>《为新四军带过一段路》</b>(顾关义口述,袁志芳、祝栋良整理).<br> 我今年刚81岁,当时我才16岁,还不太懂事。我家住在扇子山红山嘴边的田畈屋,我亲眼看到了扇子山的战斗。<br> 那时,中稻已收割,田里都是帚头柴。这天下午,我正在田里晒稻柴,有一个新四军战士跑过来叫我带路。我答应了,将大概20名新四军战士从“田屋”出发领到顾家团。可能他们看我年纪小,不熟悉路就在顾家团又找了另一个成年村民为他们带路。于是我就回家了。<br><div><br></div></div> <b> 何生财</b> 男 澉浦公社东方村8组村民.<div> <b>《为部队带路到沈家桥》</b>(李毛毛口述,周勤、周乐训整理)。</div><div> 那天下午3点钟左右,部队从城里冲了出来,攻打北面的山头。<br> 黄昏时,有几个战士来敲门,要我叫几个人到山上去抬伤员。于是,我就帮他们叫了3个人,到扇子山上,抬了两个伤员,送到城里的战地医院(现在的学校)。<br> 随后,在回家的路上,又碰到几个战士,我又带他们到城里。到了城里后,部队又要我帮助带路。不久,部队在衙门基集合,出东门。到大王桥时,碰到了敌人,打了一阵枪,队伍退了回来,在路边的干枯里等了大约2个小时。然后沿小路,走大王桥到丰山。到官堂时天刚刚亮,然后再经三环洞摆渡过河,到沈家桥时已经是下午一点钟左右。这时,部队停了下来,吃饭,吃的是南瓜饭。吃好饭,他们叫我回去,部队则朝新篁方向前进。<br> 我在回去的路上,又碰到3个掉队的战士,我就又把他们带到沈家桥。<br> 我带路的部队约有400多人,有2匹马,还有3个女的。<br></div> <div> <b>祝水荣</b> 男 澉浦镇镇东村5组村民。<br></div> <b>《我为新四军挑文件箱带路》</b>(祝水荣口述,袁志芳、祝栋良整理)<br> 新四军北撤澉浦时,我被派到西门头卢家集合,然后为他们挑东西,一道的还有袁后囡。我挑的是两只文件箱子,都上了锁。袁后囡挑的是什么东西我已记不起来了。<br> 夜饭吃好后,我们从西门头卢家出发,跟随新四军部队一道出东门。刚到裘家坝,一个新四军侦察兵跑回来对我们说:前面去不得!我们只得抄小路走羊咸塘,沿勒干岗,一直将东西挑到丫叉塘大王桥,才叫我们回家。结果,我连扁担索也没有拿回来。<br> 回到澉浦城外,发现东门吊桥已拔掉,一时回不进城,天又黑,我们几个只得在裘家坝东面的方池河田横头,柴堆里过一夜,天亮后才回城。 <b>王新泉</b> 男 澉浦镇澉东村四组村民。<div> <b>《我为新四军战士带路送饭》</b>(王新泉口述,袁志芳、祝栋良整理)<br></div><div> 解放前,我家在澉浦镇南大街协和南货店对面开了一爿点心店。澉浦战斗那年,我23岁。<br> 1945年10月初,新四军浙东纵队北撤时,跟国民党军队在扇子山,明珠庵山、大山一带战斗相当激烈。新四军在几个山头上,国民党军队从山下严家湾方向一批又一批过来。<br> 我们从协和南货店出发。我带路,在前面走。那位战士挑着盛满饭的一副担桶,在后面紧跟着。出了东门,沿着海塘边的小路一直到周家舍,上塘后再操小路走到明珠庵。凭着我路头熟悉,带着战士冒着枪林弹雨,不久就赶到明珠庵山新四军九中队阵地,顺利地把饭送到。<br> 战士们吃饭了,我站在山上看,到处是硝烟弥漫,到处是炸弹留下的坑坑洼洼。一个中队大约有40来名。不远处的小山头上,有10多名新四军战士在战斗。一颗子弹在我头顶上飞过,战士们说“危险!”并叫我蹲下。<br> 大约半个小时后,有个战士来报告,说国军又从严家湾方向发起进攻了。新四军战士们叫我马上回家,沿敌人进攻的山背方向跑。我年轻胆大,心不慌张,不一会儿工夫就回到了店里。<br> 到了店里才发现:我挑着的一双协和南货店里的担桶,已被子弹打穿了一个洞。<br></div> <b>李龚耀</b> 男 澉浦镇人 六里小学退休老师。<div> <b>《永远难忘的一个血染的十月》</b>(整理:新四军研究会海盐小组)<br></div><div> 新四军到澉浦城后,一部分战士来到南大街63号陈家(当时大户人家,现澉浦镇中心小学),一部分战士在附近农户家里暂时休息。新四军身穿蓝灰色军装,肩背米袋、步枪、背包,腿上绑着绑带,对人笑眯眯,纪律严明,在群众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br> 我家在南大街66号,离陈家很近,上午也有5名新四军战士在我家休息。其中一名身背冲锋号的小号兵,看来他年龄只有十五六岁左右,还未到成年。小号兵与我年龄相差不大,但他老练得多了,活泼可爱,与我很亲热。<br> 其他四位叔叔和蔼可亲,平易近人,还帮我们挑满了一缸水。<br> 我家对面是我上学的劳小学,学校大礼堂里已挤满了伤员。那里暂时作新四军临时医院,承担着救护伤员的任务。我见到的伤员,有的手脚被炸断了,有的眼睛、耳朵被打掉了,有的还淌着鲜血就死了。学校门口的门板上躺着一具具尸体,真叫人心寒。<br> 医院墙南靠大街处有一块空地,原是桑树地,长期荒废着。这时,这里堆满了高高的一大堆有鲜红血迹和血腥气味的药水棉花,几乎像座小山。<br> 这就是最令我难忘的一个血染的十月。<br></div> <b> 姚贞娥</b> 女 澉浦镇澉浦村1组居民。<div> <b>《“不要自己人打自己人”》</b>(姚贞娥口述,袁志芳、祝栋良整理)。<br></div><div> 新四军北撤在澉浦打仗,大约在1945年农历8月份,中稻已掼好,田里都是帚头柴。那时我还没有出嫁,还在澉浦城脚头的娘家。<br> 那天,我正好在西门外三家村的田里翻芋芦,回家时,只看见凤凰山、阁老山那边的国民党军队像蚂蚁一样向城里方向涌来,有的头上都顶着个帚头柴。<br> 新四军在澉浦城里,国军在城外,双方就发生了激战。<br> 我只听见新四军有人对着国民党军队大喊:“不要自己人打自己人!”“大家都是自己人!”听得出是国民党军队要打,新四军不想打。<br> 新四军刚来时都坐在或躺在屋檐下,纪律严明,没有直接进居民屋里。<br> 还有我记得新四军刚来时断粮,曾经挨家挨户向老百姓借粮。后来大约粮食已运到了,再归还给各户。</div> <b> 蔡明德</b> 男 澉浦镇中心小学老师。<div> <b>《住在屋檐下的新四军战士》</b>(蔡明德口述,袁志芳、祝栋良整理)<br></div><div> 解放前,我家住在澉浦城里十字街口附近的东大街81号,上面二楼是矮楼;下面是店面房,但没有开店。1945年10月初,新四军浙东纵队渡江北撤,在澉浦长山登陆,然后进城。<br>-当时我年纪还小,只有9岁,但有些事现在回想起来,仍旧记得很清楚。新四军是夜里进城,早晨我开出门去,看见新四军官兵都住在屋檐下,纪律相当严格。然后我与母亲讲了之后,叫他们住进来,后来进我家楼下正间住下的有一个排,约有20个左右新四军战士。<br> 我母亲给他们拎水,要到南大街现在杨老虎车行面前的井里去拎水。新四军士兵看到我母亲因脚有残疾不方便,就抢着自己去拎水。新四军在我家烧饭烧水,我母亲帮助烧火。<br></div> <b> 曹金泉</b> 男 澉浦镇澉浦村王家桥村民。<div> <b>《目睹新四军北撤澉浦之战》</b>(整理:新四军研究会海盐小组)<br></div><div> 我在门前大黄榉树上,观看了两军争夺西山头的全过程。战斗的惨烈,新四军战土的英勇顽强,至今记忆犹新。因我所在的位置离凤凰山最多1里多点路,黄榉树虽高,但枝叶不够繁茂。可能我被国民党军队发现了,有子弹向大树打来,我感到害怕,连忙从树上下来。我从大树上下来后,来到桥头,碰到一个背长枪的新四军战士打听到海边去的路怎么走?我告诉他一直向南走约2里路就到海边。他听后匆匆就去,显然是去海边寻求援兵。过了个把钟头,国民党军队又连续组织了2次进攻。到下午5时左右,新四军终因寡不敌众,放弃了凤凰山西山头阵地,夜幕降临,我与文清阿哥等人站在房东一截坍墙头上继续观看两军交战。因天黑,只能看到红绿信号弹往来穿梭,国共两军仍在拼死争夺凤凰山主峰。战斗异常激烈,不时有流弹飞来。大家感到再看下去危险,而且天也暗了,我就与妹妹回屋去了。<br> 第三天早晨,我起来后在门前向四面一看,飏山、蔡家山、凤凰山上到处都是穿黄军装的国民党军队。原来后半夜国民党军队攻占了凤凰山主峰,靠近古镇澉浦的东山头亦相继失守。阁老山、凤凰山、扇子山、隐马山都被国民党军队占领。澉浦城内十字街、钟楼已在国民党军队的机枪射程之内,两处都已受到枪弹扫射。不久,我看到国民党军队凭借凤凰山主峰与东山头的岩石作掩护,用机枪向澉浦城内狂扫。激烈的战斗整整持续了一整天。后来才知道,这就是著名的澉浦突围战,是曹彬华他们的二旅部队转移后,由何司令率领的另一支新四军部队与国民党军队发生了激战。<br> 据曹彬华后来给我们讲述:我们二旅本来是要等待何司令的部队的,后来寡不敌众被迫撤离凤凰山和澉浦城。当时何司令率领的新四军遇到的情况还要危急,国民党军队除青山、长山、葫芦山沿海的3个山头来不及占领外,从甪里堰到长川坝的沪杭公路已被国民党军队严密控制。但那天两军主要交战地点已在澉浦城东北面的扇子山和隐马山,我和我们村里的人除听到枪声外,情况已不清楚。<br></div> <b> 新四军浙东纵队澉浦突围战老同志回忆座谈会合影</b><br> 拍摄时间:1983年5月。<br> <b>前排左起:</b>1、汤三毛 2-8、新四军战士 9、张芬宝、10、叶文宝。<br> <b> 二排左起:</b>祝水荣、汤荣华、王荣法、陈岳珍、何生财、汤关兴、李毛毛、吴花宝、叶梅宝、张利宝、张引宝。<br> <b> 三排左起:</b>汤鹏飞、沈金友、李瑞庆、郁雪林、王关文、王荣祥、周毛毛、褚仁林、汤胜荣。<br> <b> 四排左起:</b>杨子金、王桂泉、徐进明、顾传娥、汤利珍、汤连荣、王新泉、汤永堂。 1945年10月4日,在新四军北撤澉浦之战中,<b>为新四军带路、抬物资</b>、(1977年摄)。拍摄地点:澉浦城东门外吊桥口。拍摄人:鲍翔麟、周乐训。<br> <b>后排右起</b>:沈金友(拍摄时为长山村书记,未参加当年救护)、王琴宝、周一囡、姚大梅、朱宝金、沈金荣、卢树仁、陈关德。<br><br> <b>前排右起:</b>丁芬宝、王掌宝、刘念宝、王笑宝、 、 、汤守男。 <b>军民鱼水情</b> 军民鱼水情,限于展馆篇幅布置,余由电视滚动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