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崖底、藏山、莲花掌、蚍蜉垴、尖山、车轮

冰河大山

<p class="ql-block">2021年4月7号——9号,行走红崖底、藏山、莲花掌、白马山主峰蚍蜉垴、三尖山、车轮,行程43公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藏山,因赵氏孤儿名扬千古,藏山历代的古迹确实名不虚传。</p> <p class="ql-block">  百度上说: </p><p class="ql-block"> 白马山是盂县境内第五高山,在滹沱河以南。此处地势险峻,是甩开滹沱河南下盂县进而西进太原的必经之路。盂县东北的白马山主峰蚍蜉垴,东至十八盘顶,西至莲花山,又由蚍蜉垴向北歧出延伸至晋冀交界处马圈村东的马圈山。</p><p class="ql-block">中文名:白马山</p><p class="ql-block">位于:山西省盂县</p><p class="ql-block">类型:山</p><p class="ql-block">出自:《山海经》</p><p class="ql-block">源出蚍蜉垴东麓车轮村的北木口河,北流20公里至马圈折东注入滹沱河。今北木口河即《山海经》记载的“白马之山……木马之水出焉”的“木马水”。当年郭进奇袭耶律沙之白马山大涧,即白马关下北木口河河段。由北木口河源头循河谷至白马关古道,由白马关通过此道既可西上,又可南下。西上可达上社镇(盂县镜)、杨兴镇(阳曲境),西出城晋驿、西龙门寨抵晋阳;南下可达盂县,折西经太安驿(寿阳)。</p> <p class="ql-block">  三尖山是一处乔灌草相间,动植物共存、不受任何污染的动植物乐园。当雨过山际,烟雾缭绕,如梦如幻,如醉如痴,缥缈欲仙,古称“三尖圣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盂县三尖山,又称尖山。位于盂县东北三十里,海拔1743米,是太行山白马山脉主峰之一,也是盂县境内第五高峰。</p><p class="ql-block">  三尖山,“山顶三面凸起,高耸入云,东西两山对峙,北峰斩削如屏。”(1987年《盂县地名志》)顶有三峰,“左望海,右凌霄,中而聚仙”,皆嵯峨崔嵬,“高出云表,势与天齐”,“为东北诸山之宗。”(清《山西通志》)“摩云岭,峻绝万仞,远睇五台恒岳,太行皆隐隐如拱揖三尖。”(清乾隆版《重修盂县志》)“三尖胜景,我仇犹首巅也。一名小五台,谓五台最高,而此山若为比肩。”(1604年《重修三尖山白龙殿志》)据三尖山白龙祠《重修白龙殿记》载:“盂之东北有二三高峰,山曰三尖。观是山也,巍巍莫及,惟石岩岩,清秀嶷峻,风景可嘉,实为盂阳之首望”。</p><p class="ql-block">  白马山,“白马山在盂县东北六十里,为东北诸山之宗,古白马关所在也。”(清《山西通志》)“隋唐宋金明五代志其阴为白马关,阳为摩云岭,……”(清乾隆版《重修盂县志》)《山海经》卷三载:“白马之山,其阳多石玉,其阴多铁,多赤铜。木马之水出焉,而东北流于滹沱”。白马山脉,指的是三尖山、蚍蜉垴、瓷瓮尖等诸多主峰在内的隶属太行山系的山脉。西到藏山,北至滹沱河流域,向东延伸到十八盘下至河北省境内,南抵仙人乡越霄山至阳泉市郊区、平定一带。白马山孕育了阴山河、南北河、黑砚水河、罗河及盂县境内滹沱河、温河两大流域的众多河流。白马山脉的第一主峰是海拔1758.7米的蚍蜉垴。白马山脉横亘盂县中部,是县域南北的分界线,也是晋冀交界的分水岭,是进出山西的东大门之一。白马山下有白马关,北宋时期宋祁、欧阳修等人编撰的《新唐书》“志第二十九”中有“盂,畿。武德三年以盂、受阳置受州,贞观元年省并州之乌河县入焉。有铜、有铁。东北有白马故关”的记载。作为交通要冲,重要关隘,地处白马山的白马关、六岭关、十八盘关以及山中密布的墩、堡、寨,一直是历史上兵家必争之地。明末清初,曾在山顶设“尖山垴墩”(即烽火台)。箭河、关头、石臼都、麻河驿等村名,这些都是战争遗留的痕迹。公元979年,北宋名将郭进率兵与辽将南府宰相耶律沙、冀王塔尔激战于马圈山下滹沱河支流北木口河,辽兵大败,塔尔与其子华格、耶律沙之子德琳死于败军之中,之后,宋军得以进入山西。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南北河战役”。</p> <p class="ql-block">白马山,在今山西盂县东北。北魏于山上置白马关。《山海经·北山经》:“白马之山,其阳多石玉,其阴多铁,多赤铜。木马之水出焉,而东北注于虖沱。”清雍正《山西通志·山川》:“盂县白马山产铁”。</p>